【睡前消息982】全球最佳机场 吓跑郑智化
回顾郑智化机场事件。
一、郑智化机场事件及其职业生涯背景
大家好,2025年11月23日星期日,欢迎收看982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11月25日,台湾歌手郑智化在深圳机场乘飞机。轮椅已经进了廊桥,还不能直接推进机舱,必须要别人把他从轮椅上拉起来,俯身进飞机。他因此对深圳机场的无障碍设施发出质疑,表示连滚带爬进飞机的待遇没人性。
微博发出后引发巨大争议,非正式渠道放出现场录像之后争议更大。最后郑智化自己删除了全部微博,退出简体中文互联网的舆论场。督工,你怎么评价这件事情?
在2025年的中国互联网上,郑智化已经是一个很边缘的人物了。深圳机场事件爆发之后,他的微博粉丝是23万,前几年长期维持在十几万。当时他发的微博还比较平和,主要是晒自己的毛笔字,回顾年轻时候的老朋友。
我的上一个微博粉丝量是他的好几倍,看他的流量少,经常会帮他转发、点赞,算是替20世纪的自己补一张门票。
今天在讨论深圳机场事件之前,我先要以老卖老,以20世纪90年代初老听众的身份,介绍一下郑智化这个人以及他的年轻时代。
郑智化1961年出生于台北市,父亲是来自大陆的老兵。三岁的时候,郑智化生命残疾,17岁进入了台北工业专科学校,专业和我一样,都是土木工程。毕业之后他先当设计师,再做广告设计师。
26岁,也就是1987年,郑智化偶然创作了一首歌,引起了娱乐圈注意,做了签约歌手,自己写歌自己演唱。1992年他31岁,推出了专辑《私房歌》,第一首歌是《水手》。同一年,还有一个经典专辑《星星点灯》。接下来一直到1995年,郑智化都是整个华人世界的一线歌手。
1999年之后,郑智化基本退出了娱乐圈,回到自己熟悉的广告业发展,偶尔复出几次,主要是靠我这种老听众来买单。但是他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的主要作品,一直在整个中文世界流传。
郑智化1987年出道,对应的时间点是蒋经国病重,解除了戒严政策。90年代后期,他逐渐退出娱乐圈,对应的大事件是台湾进行直选。要理解郑智化这个人,要理解郑智化最近退出简体中文网的选择,就要理解台湾民主转型时期的文化气氛。
二、台湾民主转型与韩国对比
台湾和韩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历史是比较相似的,都是在军事独裁政体下,利用美国市场实现了初步工业化,都在20世纪末进行了民主化转型,都比较宽容的放过了旧执政集团,没有进行全面的肉体清算和文化羞辱。但是转型之后的暴力机关反扑力度,两面大不相同。
台湾的旧势力集团在民主化以后很听话,从来没有正面的尝试,甚至没有过正面的传闻。哪怕是台湾军队逐步放弃了全民兵役制,变成了职业军人为主的社会集团,也始终没有介入政治的想法。
韩国正巧相反,虽然士兵的主体是全民兵役制的义务兵,虽然士兵已经习惯了民主制度,但是军官集团经常会卷入政变计划。2017年,距离韩国第一次直选已经有30年的历史,朴槿惠面临弹劾压力的时候,还是会要求机务司令部制定政变计划。2024年12月,尹锡悦的军事政变虽然怎么看都是闹剧,但是也说明,右翼小集团真的相信军队会主动推翻民主制度。
这是因为韩国曾经的军政府集团在民主化转型以后保持了长期团结。一开始是抱团选举,到了金大中当选总统才逐步放弃了正面的政变进程。但是具体的军官,比如说全斗焕都莫了许和平,一直在政界活跃。虽然在1997年因为叛乱罪被判刑,但是很快就被特赦。之后2004年试图竞选国会议员,直到现在许和平还掌握了韩国未来财团,也就是当年军政府集团的小金库。独裁者的女儿朴槿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和工商业集团合作,一度当选了总统。
韩国有一部分军官长期抱团反民主,原因是冷战时期的韩国军政府是真的军政府,核心团队都是军人,权力分配要看在军队内部的影响力。
冷战后期的台湾国民党政权正巧相反,到郑智化出生的60年代,台湾已经是特务、秘密警察集团统治的半封建政权。虽然还有不少高级官员穿军装,但是他们的主要身份是特工,只是负责监督军队,以军人的身份领工资而已。所以民主化之后,台湾军队平静的接受了新政体。
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时候也是军事政权,虽然民国剧喜欢突出军统、中统这些特务情报机关,但是大陆时期的国民党政权实实在在是军阀。就连蒋介石自己也只是黄埔系的军官领袖。如果他对其他派系的军官滥用暗杀和逮捕手段,立刻就会爆发内战。如果对自分派系的中高层军官太过分,蒋介石的地位就不会稳固。很多时候,军统和中统明知道对方和蒋介石不是一条心,也只能调查统计,不敢随便干预政治。军统的领袖戴笠,权力最大的时候,他的梦想是带着自己的班底去当海军司令,军统这个摊子谁爱要谁要。
国民党政权逐渐丢掉大陆的时候,蒋经国开始掌权,开始全面推行特务政治。蒋经国在苏联受过训练,自己也在大清洗时代当过苏联的人质,了解苏联的克格勃制度。回国之后开始建立自己能够掌握的特务机关。正好国民党整体向台湾败退,虽然丢掉了地盘,但是在跨海峡的过程中实现了部队重组。无论是其他派系的军阀,还是已经开始伟大不掉的黄埔系军官,都失去了独立性,可以被蒋家直属的特务机构控制。
蒋经国追求的目标,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做一个苏联式的特务系统领袖。他不信任行政官僚,也不信任军人,最喜欢派出没有根基的特务,以较低的职位干预大事,再让资深的将军去配合。电视剧《北平无战事》里面有一个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的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少将曾可达,塑造了典型的蒋经国系统干部形象。这对应着苏联特务体系特派员,就是刚刚被普京自己灭口的瓦格纳集团领袖、厨师普里戈津。
凭借特务政治的力量,蒋经国摆出了一副尊重程序的态度,又要最大限度利用程序的好处。比如说蒋介石死后,蒋经国不想立刻就试行总统职位,就让严家淦做了一届最高领袖,自己去当行政院长。这期间国民党政权实际上实行内阁制,削弱了总统权力。等到任期满了,传统的服孝期也过了,国民党政权又改回了总统制,让蒋经国来掌权。后来普京和梅德韦杰夫在总统和总理的职位上二人转,说明他们和蒋经国一样,都继承了苏联克格勃的非物质遗产。
因为核心集团成员都是特务头领,1983年之前,蒋经国身边的二号人物,既不是曾经的总统严家淦,也不是行政院长孙运璿,而是总政战部长、二级上将王昇。蒋经国的私生子蒋孝严和蒋孝慈,就托付给王昇来照料。
和虚拟的人物曾可达一样,王昇也是蒋经国的亲干班第一期学员,开口就会说“建丰同志”。后来他又替蒋经国管理政工干校,专门培养特务和间军,作为蒋经国控制台湾的嫡系官员。
王昇虽然挂着军衔,但是没带过兵,一直在政战部门当头目,喜欢通过秘密警察行动解决关键问题,而且特别喜欢用暴力去解决思想问题。每次台湾军警对大学搞大清洗,命令警备司令部抓人,背后都是王昇的指挥。1980年,民进党前主席林义雄的家族成员都被杀光,连一对双胞胎小女孩都不放过,这就是王昇的命令。同时,作为特务头领,他不会公开干坏事,还要其他机构帮他来背锅。所以当时台湾体制内大多数精英,无论是反国民党的力量,还是支持国民党的军官和官员,都不喜欢王昇。
除了暗中杀人,王昇也知道要搞一点正面的文艺政策,填充台湾已经形成的市民社会,让城市人周末不要胡思乱想。比如说刘家昌、邓丽君代表的爱情歌曲,背后就得到了台湾政战部门的资助。这些歌曲描述的社会,整体上是和谐美好的,如果有什么不如意,多半是无解的感情问题,所以的到大陆这边一度得到了“靡靡之音”的评价。
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不再承认台湾当局的官方外交地位。几乎同时,蒋经国的糖尿病开始发作,站起来都困难,没有办法长时间工作,只能减少和普通官员的接触。这个时候,王昇以“少康中兴”的典故,得到了蒋经国授权,成立了刘少康办公室。理论上说,负责研究大陆方面的政策,要做出针对性的方案。实际上,可以用对抗大陆的名义,直接就任命官员。
秘密警察的监督权再加上人事权,王昇的权力达到了顶端。1983年王昇去美国的时候,台湾内部谣传,这是王昇接班管理台湾的最后一步,连美国人都要反过来问,谣言是真是假。王昇可能会接班,至少给蒋家两代之间做过渡,本来也是台湾统治集团的模糊共识。但是被美国人挑明之后,蒋经国就受不了了,重新考虑让自己不成器的儿子接班,以及蒋纬国过度的可能性。王昇被剥夺了一切权力,赶到巴拉圭,去做所谓的大使。他代表的特务集团也被压制了。
第二年,1984年,蒋经国的儿子蒋孝武亲自指挥特务系统,雇佣黑社会,追到了美国,暗杀了笔名江南的作家刘宜良。这个刘宜良也是蒋经国和王昇管理的政工学校的学员,后来他写了一本《蒋经国传》,被蒋家看到叛徒。没有想到,具体执行的黑社会留了双方交流的录音,证实这是台湾情报部门的策划。
美国和台湾的本地舆论知道了江南死因之后,蒋家世袭的最后希望也没了。蒋家经营几十年的特务情报部门也变成了全世界的敌人。军队和普通的警察被情报系统压制几十年,替他们背了几十年的黑锅,更不会和情报系统一起抱团独裁。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蒋家的半封建政权经历了一次全方位的转型。不仅是权力集中快速转向民主化,文化气氛也经历了从严密控制到完全自由的瞬间切换。
三、郑智化音乐的文化意义与深圳机场事件的启示
郑智化当时正处于创作高峰期,以成年人的身份,对两种社会气氛都有深刻的理解。这次郑智化连滚带爬事件,参与讨论的大多数简体中文互联网用户,缺的就是郑智化这份敏感性。
@@@ 我的知识星球名字是睡前消息的编辑部。过去半年,我每天回答读者提问,其他几个同事也有大量输出。现在我个人已经回答了将近1200个问题,算得上勤劳了。在我年轻的时候,中国所有的网络社区都是BBS,或者是论坛。天涯社区留言一次给三块积分,我靠长篇讨论能够攒几万分。后来有了知乎,我靠全领域的问答吸引读者,在注册用户将近一亿的时候,刷到了总点赞榜的第二。在今天的中国,活跃的BBS已经不多了,有积极讨论的更少,所以我转入知识星球,建立了一个门槛不太高的私域社区。欢迎各位来我的知识星球围观、提问,更欢迎各位对我的内容做出尖锐的评价。评论区复制链接到我页,或者知识星球APP搜索睡前消息的编辑部,就能加入。 @@@
接着说台湾的音乐创作。特务统治瞬间崩塌之后,艺术快速找到了正常的核心价值,也就是孔子说的“兴观群怨”。靡靡之音不能没有,但是民权时代的主流艺术内容,一定是讲述社会的现实,总结普通人的情绪,找到最能体现社会矛盾的故事。所以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大陆听众接受的台湾音乐,可以大致分成两个批次。
前一批的代表是特务时代的邓丽君,后一批的代表是80年代以后的罗大佑。郑智化显然是属于罗大佑这一波的。如果说邓丽君和刘家昌是歌手,罗大佑和郑智化的地位就是“吟游诗人”,类似于美国的鲍勃迪伦。歌手之间的竞争是唱功和天赋,这方面邓丽君肯定是不吃亏的。但是人民日常需要的东西是音乐和诗歌的混合体,这个时候就要看音乐人的人生厚度了。
在特务机关指导下,一度台湾人发现,如果不唱爱情的话什么都不能唱。久而久之,台湾人也自我驯化了,以为爱情和风景就是艺术的全部。80年代末,蒋家特务机构自杀,吟游诗人开始唱歌,立刻就压倒了上一代歌手。大家这时候才知道,情绪和内容要比技巧重要。唐诗宋词元曲,最优秀的作品从来不是格律完美的应制诗,而是能够引发共鸣的即兴作品。当代的流行歌曲也一样。
这些台湾的吟游诗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罗大佑是乡下人进城,作品包含了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花花公子李宗盛不屑爱情,要讲述感情的变迁和个人成长。赵传确实很丑,就要强调自己温柔。郑智化是个残疾人,靠自己奋斗,在音乐、土木和广告三个行业都吃得开,所以他喜欢鼓励儿童要充满希望。
但是,在这些特色之上,他们的共同点,是要从个人视角去批判社会,不怕展现社会最残酷的一面。一直到今天,台湾的创作性歌手在整个华人世界还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名。原因就是他们在压制和自由之间,领悟到了艺术的核心价值,观察社会,表达自我。香港、大陆和海外华人社区不缺有天赋的歌手,也不缺音乐产量上的其他资源。但是这些歌手因为缺了自由的自我表达,只能凭借一两首歌出道,然后快速消失。只有顶级天赋的歌手才能纯粹靠技巧去接近诗人的地位。
比如说和郑智化最接近的大陆歌手李琛,同样是残疾人男歌手,同样是从其他领域转到音乐行业,同样的90年代出名,同样的自己写歌词。如果只比较声音,李琛不说有明显优势,起码不输给郑智化。但是到了21世纪,更年轻的李琛,不要说在台湾,就是在自己出生的大陆,江湖地位不知道能不能赶上郑智化的1/10。
华人世界的经济上长期割裂,香港、台湾、大陆沿海地区、大陆的内地省份,现代化进程各自拉开了十几年到20年的差距。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的主要矛盾要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所以郑智化80年代在台湾创作的歌,我90年代会唱,21世纪还会唱。到了2025年,还会有人感受到这是自己身边的故事。郑智化因此在大陆得到了多个年龄段的听众。
对于郑智化来说,观察社会、表达观点和情绪,不仅是他的艺术风格,更是他的生活方式。如果他看到什么不对劲的事情,仅仅因为对方是政府背景的企业就闭嘴,那就不是郑智化了。
作为一个台湾居民,郑智化在大陆微博的发言并不多,也不算激烈。他更多的言论发布在Facebook,经常对着民进党,乃至整个台湾社会破口大骂,甚至因为自黑台湾被禁言。我来读一段他2016年的发言。
居然有人跟我说,台湾多经过几次政党轮替,未来就会变好了。你是脑袋八泰了吗?从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到现在蔡英文,是轮得不够多吗?一个可悲又无解的现象摆在台湾人的面前,就是台湾要重新站起来,成为亚洲小巨人,必须有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和政府。但是领导者和政府如果过分强势,那就不是民主,而是独裁。问题在台湾人不允许独裁。
这段发言我只读了一半,另外一半有脏话。但我也不是因为有脏话才不读的,而是因为脏话之外的内容,在简体中文互联网上读不出来。或者说,郑智化批判台湾、批判台独最给力的部分,在简体中文互联网上都没有办法直接转载。所以大陆这边总有人敢篡改郑智化的歌曲,但是从来没有人敢把郑智化树立成反台独英雄,因为他就没有政治正确的概念,会搞无差别批判。
郑智化来大陆很多次,用微博也很久了,为什么这一次会抓住深圳机场的缺点不放?
对于郑智化来说,连滚带爬、没人性,都是很客气的发言了。不信可以到繁体中文互联网去长长见识。至于说郑智化为什么抓住深圳机场不放,我想介绍最近另外一个互联网名人,厨师随坡。他也经常全国旅行,从专业的角度评价饭店的水平。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随坡对于不同饭店、不同价格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大饭店、高价菜,他就会拿出专业水平,对每一处不完美的地方严厉批判。小饭店、平价菜,他就只看食材是不是干净,基本操作是不是到位,口味没有大问题,那就可以好评。
郑智化也是这样的人。他对于小地方、普通的企业,都是很宽容的。但是深圳是中国的超一线城市,人均GDP20多万,对外会说自己是世界一流城市,标准就应该按照深圳自己的宣传来。今年3月份,羊城晚报发了一条新闻,标题是:深圳机场服务质量2024综合排名全球第一。请静静帮我读一下内容。
今日国际机场协会揭晓了2024年度机场服务质量大奖。深圳机场获得了亚太地区4000万以上吞吐量最佳机场、亚太地区员工最敬业机场、亚太地区最洁净机场三项殊荣,彰显了国际权威机构对于深圳机场保障能力、服务品质和设施环境等的高度认可。据了解,ACI机场服务质量项目是基于旅客体验开展的测评,评价内容包含30多个关键指标,具有业内广泛认可的科学性和客观性。2024年度共有300多家国内外机场参与测评,深圳机场全年综合排名全球并列第一,连续第五年获得亚太地区旅客吞吐量4000万以上最佳机场奖。
自称是世界旅客体验第一机场,结果登机廊桥和机舱差了20厘米,居然说解决不了,被郑智化骂上一句,深圳机场这是自找的。我很好奇,明年深圳还会不会去申请全球机场服务质量奖,还敢不敢说自己有资格当冠军。
无论是政府和企业,深圳都不缺钱。为什么在基础设施方面有这么明显的缺点?
因为深圳的市民和旅客绝大多数都是年轻力壮的正常人,很少有老弱病残旅客去评测深圳的基础设施。深圳的历史只有一代人多一点,到2000年的时候只有700万人口,其中大多数已经带着工资回家乡了。现在深圳的1800万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2.5岁,绝大多数都是21世纪才来深圳的,其中退休人口还不到80万。所以尽管深圳的政府和企业都不缺钱,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深圳几乎无视了老弱病残人口,或者说,深圳就不考虑青壮年劳动力上班之外的一切需求。
比如说到了2023年的时候,上海和北京都做到了95%的道路有非机动车道,而深圳的数据是28%,在全国的城市都可以倒着数。深圳的盲道是用不锈钢凑数的,变成了脱口秀段子之后才改掉。如果不是郑智化来说一句实话,可能再过十年,深圳的机场也不会允许轮椅直接进机舱。
郑智化准确的发现了深圳机场的问题,为什么最后要自己删掉微博,退出简体中文互联网的争论?
这就又回到最开始的话题。郑智化是见过大世面的。他不仅体验过各种城市的机场服务水平,也见过20世纪末台湾社会的政治斗争。他见过全世界最夸张的文化政治急转弯。所以他最清楚什么样的讨论可以继续,什么样的讨论必须回避。
这次关于服务质量的讨论,批判郑智化的人,很少有人去讨论具体的技术数据,仅仅是因为郑智化出生的台湾,就要做地域攻击,把服务问题变成立场问题。问题的重点,很快就从民航局是否允许20厘米的高度落差,变成了咬文嚼字,讨论郑智化的“连滚带爬”是否有对应动作。当然郑智化也不在乎地域攻击,但是他发现最终责任人深圳机场表面上没有参与讨论,实际是上用说不清道不明的手段,悄悄放出了现场视频,还故意加速视频,想把“连滚带爬”变成郑智化的污点。
这种官方操作伪装成民间舆论的玩法,在20世纪890年代的台湾,在王昇和蒋孝武操盘的时代,那可太常见了。所以郑智化第一时间放弃争论,删掉所有微博,退出简体中文互联网。人家不和玩不起的人讲道理。
很巧,郑智化退出简体中文互联网之后一个星期,民航局公布了《关于加强残疾人航空运输保障能力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请静静读一段新京报的报道。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特别提到了增配登离机辅助设备,提升适配性和安全性。优先安排残疾人经廊桥登机,如需使用升降平台车、残疾人登机梯等,应配备尺寸适宜的便携式斜坡导板,有效消除高度差,确保行动不便旅客能够安全、顺畅的登离飞机。此外,本次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千万级机场应提供方便轮椅乘客乘坐,如包含轮椅固定位、具备液压倾斜功能的电瓶车等辅助移动设备。
民航局的新规定显然受到了郑智化事件的影响。前几天郑智化批评深圳机场的时候,很多人会说他无理取闹。如果这些人真的相信自己说的话,现在就应该公开批评民航局,说民航局的新规定有问题,迎合了明星。如果前几天批评的热闹,现在他们一言不发,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大脑被植入了固定的条件反射,看到台湾人发言,或者看到有人批评中国现状,立刻就要分泌唾液,必须站出来骂人。第二种可能是他们自己也很清楚中国的现状,知道什么样的人可以骂,什么样的结构只能跟风赞美。这种人的存在就是中国大陆文化创作的最大障碍。我们不仅培养不出自己的郑智化,甚至容不下一个主动融入大陆文化圈的郑智化的。
如果我们希望郑智化能回来,也能为大陆写基础批判社会的歌,那首先要把机场事件说清楚。其次,我们要保证郑智化的音乐和言论在中国大陆也能随便转载。最起码不要唱人家的歌,还要为了安全去篡改人家的歌词。
感谢各位收看,982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我们周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