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RK
第 901 期 ~ 第 1000 期

【睡前消息912】普京管坦克世界 卡德罗夫管嘉士伯 都有光明的未来

俄罗斯坦克世界运营公司被国有化

大家好,欢迎收看第912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5月23日,俄罗斯联邦法院宣布,游戏开发商Lesta Games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极端主义活动,犯有叛国罪。准备将他们旗下的军事游戏产品坦克世界、战舰世界收归国有。

这两款游戏在中国都非常有明,玩家很多。一款游戏居然能叛国,而惩罚措施是把游戏国有化。督工,你怎么理解俄罗斯的行为?

普京管坦克世界

俄乌战争开打之后,一家公司只要是赚钱,就有可能被俄罗斯国有化。这次再次国有化游戏公司,这是俄罗斯的常规操作。

坦克世界和战舰世界本来是白俄罗斯开发的游戏,开发商是Wargaming,也就是WG公司。有很长一段时间,全世界的服务器是WG自己运营的。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关系密切,所以坦克世界选择了在俄罗斯首发。到现在,俄罗斯还是这两款游戏的主要市场。坦克世界的用户大概有100万人,50万都来自于俄罗斯。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欧美开始推动跟俄罗斯脱钩,跟俄罗斯有业务往来的企业都承受了压力。比如说英超豪门切尔西,以前的老板就是俄罗斯寡头,被英国政府要求出让球队股权。全球的游戏公司也纷纷站队,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因为银行抵制,俄罗斯的斯威夫特用户已经不能再购买游戏了。

早在十多年前,WG就把总部搬到了塞浦路斯,变成了跨国游戏企业,但是WG里面还有很多俄罗斯员工,给公司带来不少的麻烦。比如说当时的创意总监就公开发推特支持俄罗斯开战。

在舆论压力面前,WG如果不跟俄罗斯划清界限,就会大量流失欧美用户,但是公司的主要营收要靠俄罗斯,划清界限就赚不到钱。所以WG的老板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要站队,也要挣钱。

2022年4月,WG发表声明,宣布主动退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市场。但是这次退出不是关闭服务器,而是把业务剥离给另外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叫Lesta,就是被俄罗斯联邦法院裁定叛国的运营商。

这两家公司有很深的关系,2011年开始Lesta就是WG的子公司,从老板到高管都是WG的前员工,深度参与了坦克世界和战舰世界的开发运营。WG所谓的退出就是把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业务交给自己人。

这个商业操作显然没有能说服所有人。2022年,欧洲就已经有媒体质疑了,两家公司互相输送利益,这逼得两家公司不得不一次表态,强调早就彻底分家了。

之后两年,Lesta继续在俄罗斯运营游戏,赚到了不少钱。2023年,Lesta公司的总收入将近31亿人民币,是俄罗斯最赚钱的游戏公司。

两家公司在表面上划清界限之后,就分别开始做自己的政治表演。对于Lesta来说,表演的重点是爱国。Lesta的高管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支持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Lesta的公关总监也说,2024年公司缴税将近40亿卢布,为俄罗斯的军费做了贡献。

WG公司跟俄罗斯划清界限之后,就到各个场合给乌克兰站台,开展募捐活动。2023年,WG旗下六款游戏都上线了乌克兰主题的付费内容。WG表示,活动总收益超过100万美元,公司会全部捐出去,用来给乌克兰购买急救车辆。

WG的手腕骗不到媒体,就更不可能骗到俄罗斯政府。对于俄罗斯政府来说,如果两家公司确实有利益输送,那就是拿俄罗斯的钱捐给乌克兰。2023年,俄罗斯政府对Lesta启动调查,也确实有了发现。

调查结果显示,Lesta每年需要向WG支付授权费,金额是当年运营收入的10%到15%,将近5000万美元。俄罗斯进一步调查当年的分家协议,发现WG对Lesta还有一定的控制权。按照协议约定,如果Lesta遭遇恶意收购,WG可以撤销旗下的游戏授权。Lesta运营的游戏都来自WG,这个条款就被看作给了WG交易否决权。

所以俄罗斯法院认定这两家公司属于同一个联合体,在俄罗斯进行极端活动。俄罗斯有充足的理由可以没收Lesta公司的股份和资产,把游戏的运营收入收归国有。

单纯从商业逻辑出发,两家公司的协议也没有太大问题。坦克世界、战舰世界都是WG的游戏,向运营商收取授权费用,在跨国经营的网络游戏很常见。WG也没有权力直接否决Lesta的收购,只能要求Lesta不再运营这几款游戏。如果非要找一点问题,就是WG太高调了。

所以俄罗斯的游戏界和IT界都对这项判决表示了不满。5月22日,俄罗斯四大IT行业协会组织了抗议活动,联合700多家公司,30多万名员工对普京发表了公开信,希望普京能够阻止判决。公开信表示,这次判决是借题发挥,强行没收私人资产。如果真的对Lesta强制国有化,可能会导致大批的企业家和资本加速外流。

这些抗议显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第二天的俄罗斯国家财产管理局就发布公告,Lesta的游戏资产不是划到另外一家国营企业,而是由总统普京进行托管。现在俄罗斯的坦克世界用户如果有什么不满,可以直接投诉普京。

在战争状态下还有这么多人抗议,是游戏玩家担心游戏体验下降吗?

虽然来了一个超级管理员,但是对于俄罗斯玩家来说,短期之内游戏体验不会有什么变化。从2022年开始,俄罗斯的坦克世界和战舰世界就是独立版本,跟国际内容有很大区别。现在国家元首亲自主管游戏,玩家直接为国氪金。谁不玩坦克世界,那就是不爱国,或许还能提高体验。

现在俄罗斯大多数抗议者不是为了保护坦克世界一款游戏,而是抗议俄罗斯的大规模国有化。从2022年开始,俄罗斯总检察长克拉斯诺夫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企业进行国有化。根据统计,三年时间里,俄罗斯有将近165亿美元的资产变成了国有。2024年被收归国有的67家公司,有13家是食品公司。理由跟Lesta差不多,都是参与了极端主义活动。这些被没收的企业都分配给了俄罗斯的高官托管,比如说达能和嘉士伯的子公司就分配给了车臣总统卡德罗夫。

Lesta是俄罗斯最赚钱的游戏公司,就算WG没有那么高调,也迟早有这一天。俄罗斯IT行业协会是明白人,所以才在公开信里面说,这次判决是借题发挥。


俄乌战争后分家运营的公司

那还有哪些公司因为俄乌战争分家运营了?

苏联刚刚解体的年代,各个加盟国之间的往来还是很密切的。比如说马达西奇公司的发动机就一直要靠俄罗斯才有销路。文化跟着经济走,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些国家还产生了很和俄语圈的文化产业。

2008年,国际油价第一次冲破了100美元,而且在美国的页岩油大量出口之前,又冲了一次高位,让俄罗斯卖石油挣了很多外汇,开始重新整合苏联经济圈,重点就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体化。但是因为2014年俄罗斯侵略了克里米亚,俄乌关系彻底破裂,乌克兰国内的亲俄文化全面退潮。

最近的经济脱钩现象也不局限于工业领域,IT这些新兴产业也一样。WG的员工主要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这三个国家。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游戏公司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裂。

俄罗斯曾经的主要搜索引擎Yandex,地位跟中国前些年的百度差不多,在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也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Yandex的创始人是俄罗斯人,因为反对俄乌战争剥离了俄罗斯业务,跑到欧洲重新创办了AI公司。

曾经俄语圈最有名的游戏地铁系列,把俄罗斯的核战废土当做主题。这款游戏的开发商是乌克兰公司,最近也发布了公告,会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融入到新游戏,表达反战思想。

地铁游戏的援助小说作者是俄罗斯人。从战争爆发一开始,他就站在乌克兰那一边,反对俄罗斯侵略。这位小说家现在是俄罗斯的通缉犯,在他缺席的情况下,已经被莫斯科法院判了八年的有期徒刑。

当然,最著名的俄罗斯文化圈产品是泽连斯基生产的。1997年泽连斯基出道就在俄罗斯的电视频道做节目。2013年泽连斯基参加了俄罗斯的春晚蓝光之夜,唱新年之歌。普京当时就坐在台下为泽连斯基鼓掌。当时跟泽连斯基同台演出的,是俄罗斯的歌手马克西姆加尔金。俄乌战争开打之后,加尔金全家都离开了俄罗斯,被俄罗斯定性为外国代理人。

泽连斯基在俄罗斯参演一年之后,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逃到了俄罗斯,普京打下了克里米亚。乌克兰再选出一个相对亲俄的总统,就是2019年泽连斯基上台了。当时泽连斯基的对手是著名的反俄总统波罗申科。中国媒体普遍认为泽连斯基会积极缓和对俄关系,但是普京擅长让亲俄政府转化成反俄立场,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 (广告音乐响起)

督工,这还没到夏天,你怎么把神奇小鹿的小被子拿出来了?

现在的天气变得多快啊,不得趁这会儿提前准备好?到时候,天一热就可以直接换上。去年推了,你们还说我推的太迟,今年早点准备好,有道理。

我现在就去下单买一条,刚好换季能盖上。

别着急,我已经跟他们家PR说好了,把券给我留着了。评论区买168就能入手,手感比商场那些四五百的还要好。老粉都知道,这款被子我从去年就开始推了,也是真的喜欢,所以今年我没有谈的合作,毕竟被子这种贴身之物,肯定得选自己睡的惯的。

像现在这会儿温度波动大,开空调盖被子时冷时热,不注意很容易着凉发烧,就适合盖这种双面材质的。A面自带凉感,洗完澡躺上去冰冰凉凉,很舒服。B面是亲肤棉,比较蓬松,软软糯糯的质感,抱着睡觉特别香。

还是生物基聚乳酸纤维的面料,给大家科普一下,这就是在玉米和木薯这些植物里面提取的天然原料制成的,所以会很蓬松透气,也更环保。相比普通的棉质,能够排出被芯多余的水气,被子也不会黄不拉叽的一股味。

而且你看看,我从去年买来到现在,洗了这么多此,一点都没变硬。这个质真是扛造。还是A类的母婴级面料,我睡也很安心。

说到这,屏幕前的各位也赶紧检查一下自己的被子。过了一个冬天,是不是都发黄发潮了?趁你现在该扔扔,就该换换。一个人就选小尺寸的168,两个人就选大尺寸的。评论区领券,保价还送运费险,两年之内质量问题免费换新,现在买,换季就可以直接换上。 @@@


伪造学历为何在不同国家判罚不同?

5月8日,香港法院宣布,判处环球小姐李思璇240天监禁。李思璇是湖北人,本科毕业于武汉学院,通过伪造哥伦比亚大学的学历,取得了香港大学硕士文凭。督工,伪造学历在内地一般只是判处治安拘留,远远达不到坐牢的程度。同样使用海洋法系的美国,一般也只是判缓刑。为什么李思璇在香港就要坐牢?

因为英国和美国的大学教育体系不一样,导致全世界对伪造学历给出了两种定性。美国最早的大学基本上都是英国清教徒自发建立的,本来都是社区学校。16世纪,英王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创立了英国国教。但是英国国教跟天主教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把宗教领袖变成了国王。在宗教改革期间,英国政府大量的征收天主教的财产土地,转头又分封给了王室成员和封建贵族,用来圈地做牧场,也就是羊吃人时期,这制造了激烈的社会矛盾。

所以从16世纪开始,英国兴起了清教徒群体,呼吁彻底改革教会,取消国王的宗教特权。之后的100年,清教徒跟英国贵族做了激烈斗争。克伦威尔领导的英格兰内战就被叫做清教徒战争。

1629年开始,英王查理一世实行了11年暴政,向全国征收横役税、国防税,用酷刑镇压清教徒。有一批清教徒认为与其自己在英国被欺负,不如到别的地方建立自己的地盘。所以将近两万名清教徒向美国移民,他们去的地方就是今天的马萨诸塞州附近,也叫做新英格兰。

清教徒到达美国的第一次船,就是著名的五月花号。因为清教徒都反对王权,移民的时候商量好了,以后要自治管理,形成的文件是五月花号公约。等到美国建国,各州政府都有很大的自治权,起源就是这份公约。

清教徒相信每个人都有权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圣经,所以到了美国之后,移民群体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学校,让孩子能够读圣经。中世纪的大学主体都是神学院,在这个背景之下,清教徒开始建立大学,第一所就是哈佛大学。今天美国顶尖的大学最大的集中区还是新英格兰地区,包括了耶鲁、布朗、麻省理工。

清教徒刚刚移民过来没有什么钱,所以这些大学都是当地居民自己出钱建的。比如说哈佛大学,最早就是一个叫约翰哈佛的人捐了400多本书、700多英镑,所以要用他命名。另外因为清教徒推崇自治,这些学校也没有什么注册手续,就已经开始颁发学历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乡村自建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主流。美国地方政府也没有什么钱,建不了公立大学。等到19世纪,私立大学没有办法培养足够的技术人才,大量的美国人跑到德国留学,联邦政府才认识到公立大学的重要性。

1862年,林肯签署了莫雷尔法案。法案规定联邦要给每个州赠送120平方公里的土地,各个州政府要在五年时间里建立公立学校。美国绝大部分公立大学就是这个时期建立的。

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一开始没拿政府的钱,后来不需要政府的钱。所以美国一直没有官方机构管理和颁发学历证书。现有的三个认证机构也只是认证大学教育质量,没有认证的学校也不一定就是假的。比如说围城的主角方鸿渐,当年他就是克莱登大学发的文凭。按照美国的标准,只要发文凭的机构确实名字是克莱登,方鸿渐就不算学历造假。

所以在美国体系下来说,伪造学历不是什么重罪,美国法律只管你用假文凭去骗钱。

英国作为老牌封建国家,情况跟美国完全相反。英国的第一所大学是牛津大学,跟王室有直接关系。前面提到过,大学一开始都是神学院。英国最早没有自己的大学,要培养神职人员,那就要派到法国去留学。到了12世纪,因为王室的家庭纠纷直接推动了牛津成立。

12世纪早期,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当时的王后是埃莉诺,是法国西南部阿基坦地区的女公爵。两口子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参与了十字军东征。东征期间,埃莉诺跟另外一个贵族发生了婚外情,被路易七世抓了现行,这两个人就离了婚。

埃莉诺的第二个老公是英国国王亨利二世。中世纪贵族结婚,虽然不需要彩礼和冷静期,但是会带走封地和继承权。埃莉诺跟亨利结婚之后,阿基坦地区变成了英国领土。后来英法百年战争起因之一就是阿基坦地区要归谁。

英国国王的老婆是法国国王的前妻,这个前妻不仅再婚了,还拿着领土跑了。两个国王相互看不顺眼。所以1167年,巴黎大学清退了所有英国留学生。亨利二世在牛津建了一个宫殿,留学生回到英国之后,为了得到国王的庇护,就到牛津继续开展研究。后来因为内部矛盾又分化出了剑桥大学。

作为神学院,大学需要拿到罗马教会的许可,才能跟教会机构一样享受房租减半的特权。英国王室把天主教赶出去了,那就要承担大学的优待义务。所以从13世纪开始,王室频繁给牛津、剑桥这些大学颁发特许状,授予大学自治权。

从法律定性来说,英国的大学有一点类似封建领主,只不过它的主营业务是教育。王室的特许状类似于册封,给大学自治权利。王室虽然不能直接插手教育,但是可以组织巡视团,任命大学的官员,影响大学的管理。

牛津剑桥成立的时候没有拿到王室的特许状,政治身份一直有问题。16世纪,伊丽莎白女王专门颁布一部法律,给牛津剑桥解决待遇问题,明确两所大学都受王室保护。从此以后,这两所大学都跟王室建立了密切联系。在英格兰内战期间,牛津就是保皇党人的大本营。直到今天,这两所大学要更改章程,还是要经过王室书面院许可。

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之后,大学跟政府的关系就更密切了。1919年,英国专门成立了大学拨款委员会,负责给大学拨款。这些大学的教育目的是给政府培养官员。从此以后,政府拨款占到了英国大学收入的一半。每隔五年,大学就要和教育部讨价还价,才能拿到足够的预算。在是大臣里面,牛津大学为了多拿一些预算,去找汉弗莱做工作,最后给吉姆哈克颁发了荣誉博士学位,就是这个背景。

从封建法理来说,英国这些大学是王室封臣。从国家权力来说,英国发出的每一份学历都花了纳税人的钱。所以在英国,伪造学历的定性是欺君,也是盗窃,惩罚就特别严厉。香港继承了英国的法律体系,所以对学历造假判的特别重,可以类比中国内地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所以要判坐牢。

欧洲其他封建传统都比较重的国家,对学历的态度跟英国差不多。比如说德国有一部学术头衔使用法,要求只有欧盟毕业的博士才能用Doctor做头衔,其他国家的博士只能标注PhD。如果一个人是欧盟的博士,那就要在护照上标注。2007年,德国马普所的几个美国博士,就因为用了Doctor做头衔,差点坐了一年牢。

督工,你说英国法系的学历造假类似中国的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但从实践来看,内地大多数学历造假的人只是受到道德批判,很少坐牢,这是为什么?

因为中国的大学继承了一部分美国文化。古代中国没有大学概念,后来清朝创办洋务学堂,每所学校教不同的技术,只对应专科教育。到了1895年,盛宣怀创办了天津大学的前身中西学堂,中国才有了大学的雏形。当时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胜利,中国是全面学习日本,大学文化也是日本体系。

到了1922年,中国社会达成共识,要废除北洋政府签订的亲日协定。中国跟日本关系开始紧张,民国政府修改学制,学习对象换成了美国。按照新学制,中国大学废除了学监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允许私人创办大学,允许男女同校。今天提到北大校长,一般首先要追溯到蔡元培,清华就要追溯到梅贻琦。这就是新学制赋予他们的改革权利。

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有将近200多所大学,都是参照美国模式进行管理,对学历认证不太在意。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开始照搬苏联模式建立大学。这个时候的大学生读书要政审,毕业是干部,伪造学历几乎不可能,也没有专门打击学历造假行为。

1987年,中国试点取消大学生就业分配,这才逐渐出现了学历造假行为。当时中国的学历体系混乱,各个部委高校有自己的学历证书,地方政府的高校也有自己的一套,还是跟美国的管理体系差不多。

1997年,中国正式改革了毕业分配制度,2001年就实行了高等教育学历电子注册,所有的学历都可以在网上查询。现在我们要找工作,用人单位都要提供学信网的验证报告。所以中国真正留给学历造假的时间窗口,只是1987年到2001年的十多年时间。这十多年时间,大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还是企事业单位,学历可以伪造,但是档案不能伪造,危害性比较低,也就没有特别立法打击。

李思璇走选美路线,为什么还要伪造高学历?

因为选美活动的文化目标是给上层社会提供更多的异性选项。但是上层社会又不愿意直接和底层社会联姻,所以每个时代的选美都要尽量营造中产阶级形象。21世纪大学教育不断普及,中产阶级形象需要更高的学历包装,所以才会造假学历。

就拿香港来说,上世纪40年代,港姐基本上都是大学预科毕业。这是因为香港政府的教育投资比较滞后,1971年才推行了免费教育。在这之前,香港的预科学历就是典型的中产家庭标志。

比如说汇丰银行的前主席沈弼,在英国预科毕业之后入伍,后来一路做到了香港经济界最顶层。香港的前特首曾荫权,1964年从预科毕业,直接就进入了港英政府负责财政工作。考虑到当时的华人地位、女性地位都比较低下,能从预科毕业的女性都是百里挑一了,所以当时港姐的学历门槛就不算低。比如说1973年的港姐赵雅芝,就是在香港的顶尖预科毕业之后,在日本当了两年空姐。

香港推行免费教育之后,大学上数量增加,港姐的大学上占比也越来越高。比如说陈文玉在美国的密苏里大学读会计,袁咏仪是香港理工大学毕业生,郭蔼明是工程学硕士。

李思璇参加了环球小姐选拔,也遵循了类似的规律。环球小姐活动第一次举办是在1952年,第一届冠军就是芬兰的女大学生。从此以后直到2023年,参加环球小姐比赛的前几名小姐都是要有本科学历。

1996年,特朗普买下了环球小姐的运营权,一直运营到2016年。这段时间的环球小姐虽然国籍不同,起码都有当地的名牌大学学历。比如说印度当选者是孟买大学,俄罗斯当选者是圣彼得堡大学毕业。李思璇不想自动弃权,所以她冒了坐牢的风险,也要伪造一个哥伦比亚大学的学历。

感谢各位收看,912期节目到此结束,我们周五再见。

Leav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