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RK
第 901 期 ~ 第 1000 期

【睡前消息923】土地财政跳水 砸碎水晶石

1 水晶石公司破产。 2 日本大米紧缺。

大家好,2025年7月8日星期二,欢迎收看第923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水晶石公司的破产与土地财政的终结

今年3月,国内建筑效果图标杆企业水晶石公司向北京第一中级法院申请破产。现在深圳分公司已经彻底解散,上海分公司也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很多图木行业的网友都表示惋惜。

督工,您怎么评价水晶石公司的破产?

水晶石公司是大基建时代的全囯性标杆企业。在基建高峰期过后,它又经历过两次转型,先是深度挖掘大基建时代后期的政府项目需求,最后把自己卖给了政府。就这样,水晶石公司还是逃不过破产。这说明土地财政的时代真结束了。

水晶石公司起家的产业是建筑效果图。具体来说,就是给建筑和工程项目做3D建模,添加后期效果,再输出宣传画或者视频。售楼部卖楼的时候,房子的地基可能都没挖好,消费者看的就是这种图。重大工程作为政绩开始汇报的时候,往往是征地才开始谈判,上级领导看的也是这种图。

可以说,精美的效果图主要是满足两个需求:首先是中国房地产的预售制度;其次是用建设项目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制度。效果图的生产流程短,一两个人就可以完成,几个人就可以成立工作室。水晶石能够形成全囯性的标杆企业,需要非常强的口碑。在房地产的高峰时期,一个人只要在水晶石干过,就可以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开价还要明显高于同行。可以说,水晶石公司是中国效果图行业的黄埔军校。

水晶石的创始人卢正刚,1993年从南京工业大学毕业,到中建北京设计院工作。那个时候,国内的建筑设计行业没有多少人使用CAD,主要是用图版和铅笔工作。设计师画草图,再交给绘图员去描图,最后从半透明的硫酸纸晒出蓝图,形成设计文件。如果要向普通人展示设计效果,有的设计师和美工联合手绘大幅的水彩画,有的设计师用钢笔或者马克笔直接画概念图。

后来我到设计院的时候,老员工说你们赶上好时候了,不用先到描图岗实习两年。这是因为在90年代中后期,CAD、CG这些计算机技术在中国普及了。1995年,绘画行业发生了一件大事,《玩具总动员》上映,这是全世界第一部完全用电脑制作的动画。同一年,卢正刚看到了图像技术的发展新趋势,此致创业。

卢正刚从家里借了1.2万,买了一台电脑,跟两个合伙人成立了水晶石工作室。主要的业务是给地产商和设计院做建筑效果图,挣了点小钱,逐步滚动做大。1998年,北京正在申办奥运会,卢正刚拿出了公司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全部的人力,成为申奥赞助商。这笔钱不白花。申奥赞助商在20世纪算是很强的实力证明,让水晶石公司可以参加国家级的项目。

1999年,国务院向全球竞标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当时文化部主推的是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的方案,也就是现在的巨蛋方案。到了专家评选环节,出现了不同意见。清华建筑系出身的专家以吴良镛院士为代表,觉得巨蛋跟周边的建筑风格不协调,坚决反对。来自南方的专家,比如说东南大学的齐康教授,支持巨蛋方案,两方面僵持不下。

这个时候水晶石发挥了关键作用。卢正刚团队做了5分钟的电脑动画,展示巨蛋效果,把评审专家和各级领导都震撼了。最后领导拍板,采用巨蛋方案。

北京大剧院效果图的中间力,让水晶石的行业地位再次提升。作为申奥赞助商,水晶石又做了十多分钟的场馆宣传片,配合政府的申奥工作。2001年,北京市申办奥运会成功,水晶石的投入得到了百倍回报。2006年,北京奥组委把水晶石纳入了官方合作企业,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图像设计公司成为了合作组织。

北京奥运会的开闭幕影像制作都交给了水晶石。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千里江山图地幕、鸟巢顶部的环幕,都是水晶石在提供特效。除了北京奥运会,水晶石还拿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订单,陆续做了100多个项目。比如说中国馆、阿联酋馆、铁道馆的视觉展示,都是水晶石的作品。中国馆的动态清明上河图,网上石博会最出名了。

奥运和世博会这两个项目证明,水晶石不需要和同行去抢普通的建筑效果图的生意,就可以赚到最高的利润,打出最大的名气。北京奥运会之后,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地方政府趁着房价上涨,全面转向土地财政。每个城市都想证明自己能够建设最漂亮的星城,所以不惜代价请奥运会的效果图公司来帮忙。水晶石公司就在这个阶段引进了联想投资,启动了上市计划。

同时,水晶石还想去赚外国奥运会的钱。比如说2012年伦敦奥运会,水晶石就当上了供应商,制作开幕式的动画和宣传片。作为中国最早的数字动画技术供应商,水晶石也参与了电影产业,《赤壁》、《长江七号》、《唐山大地震》都有水晶石公司的视觉特效。最后,凭借行业地位,水晶石还开了教育培训业务,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有水晶石的培训学校,传授建筑效果图、数字动画、影视特要技术。这些员工毕业之后,去做水晶石公司看不上的小项目,也不会影响公司利润。

但是,水晶石公司的几个业务线同时出了问题。

首先,外国人的钱不是那么好赚的。无论是法律环境还是国际竞标难度都和国内不同。刚才提到的伦敦奥运会项目,水晶石砸了500万英镑的赞助费,拿到了伦敦奥运会的三级供应商资格,结果只拿到了几个小项目。用卢正刚自己的话说,伦敦奥运会亏损很大,属于赔本赚吆喝。同时,水晶石在新加坡、日本、法国的分公司也遇到差不多的问题,普遍亏损。

另一方面,水晶石最喜欢的国内高端政府订单快速减少。2009年的时候,水晶石超过60%的营收都来自政府赞助。2012年底,全国执行八项规定,第二条明确指出要精简各种会议活动。很多政府机构,比如说山东省、国家体育局,都提出了要简化开闭幕式,取消大型文艺演出。

一旦政府不再直接花钱,水晶石的利润率就要下降了。已经完成的很多政府项目,政府也拖着尾款不给。同时,水晶石还要承担之前政府订单带来的人力成本。这是因为效果图升级到政府会展的层次,已经不能只提供一个数字文件了。政府方面为了省事,一般都希望服务商控制整个会展内容。所以水晶石拿到项目之后,不仅要做动画、做设计,还要负责音响、灯光、搭建舞台。水晶石的人员规模逐渐膨胀到了3000人左右。

政府项目虽然利润率高,但是回款慢。遇到大项目,水晶石还要另外贷款,才能给这3000人发工资。2013年,卢正刚完成了伦敦奥运项目回国,就发现公司要破产了。

为了挽救水晶石,卢正刚立刻整改,手段也比较粗暴。他解散了分公司,把能赚钱的设计团队独立出来,回到小公司工作室的模式。因为裁员的动作太大,还闹出过劳资纠纷。比如说2014年北京子公司就有员工打出了横幅,要水晶石“还我血汗钱”。

卢正刚成功的裁了1000多人,下手是比较狠的。但是这也等于放弃了大型政府项目的利润,回去要和其他小公司去抢普通地产项目。因为水晶石公司的带动,也因为水晶石公司提供的培训,国内类似的效果图公司已经遍地开花,把利润率拉到了吃饭水平。所以水晶石只是解决了引人问题,并没有填补之前的财务缺口。不仅上市计划泡汤了,连政府项目知道的贷款都还不上。

可能是奥运会时期的老关系,也可能是政府欠款太多,不好意思了。这个时候北京国资出手拉了水晶石一把。2016年,水晶石接受了两家国企的股权融资。北京北药集团持股33%,北京城投持股31%。接下来的十年,水晶石公司是北京的国有企业。

国资收购之后,水晶石借助政府关系,重新去做政府主导的高端会展业务。从2017年开始,水晶石跟英伟达合作,打造了维亚文旅、维亚会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还是水晶石提供了维亚技术支持。银川的华夏河图艺术博览园,也是水晶石去搭建电子屏,制作露天的全息投影。貌似国资的水晶石又火过来了。

但是2020年发生了两件相互关联的大事:一个是疫情的防控,消灭了几乎全部的线下会展业务;一个是房地产价格见顶,房地产商不再需要宣传新项目,只希望能够抽出资金,全家移民。这不是国资关系能解决的问题了。所以水晶石再次亏掉了国资注入的资金,在今年主动破产。

回顾过去十几年的历史,水晶石公司有没有自己的机会?

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水晶石去拼低端的建筑效果图,就会没利润。要抢高端的政府订单,就要贷款垫资。只要水晶石把自己绑在房地产经济上,长期看都是一条死路。想要活到21世纪第四个十年,水晶石唯一的机会是赚到第一波政府订单之后,果断要转向电影和游戏行业。

和建筑效果图相比,电影和游戏行业的利润高。和政府的会展订单相比,电影和游戏行业拼的不是关系和垫资,而是可量化的特效水平。100年前,美国的电影行业在大萧条时代过的就还可以。水晶石公司也许可以借助文化娱乐行业,避开后房地产时代的经济停滞。

但是水晶石公司最后还是选择了和地方政府绑定,而且疫情之后的中国电影行业也不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所以水晶石公司并没有找到活路。北京国资宁可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也要破产止损。这说明民间资本和地方的国有资本达成了共识,中国的大基建时代短期内肯定是回不来了。


@@@ 我是承德市平泉人,大家应该听说过我家乡的特产杏仁露。适合冷饮,也适合冬天热饮,老人孩子都喜欢。前几天回承德拍节目,我采购了市面上所有品牌的杏仁露,倒在一样的杯子里,在我们编辑部组织了盲测。结论非常明显,乐野牌杏仁露最受欢迎,得票遥遥领先。我请南方的同事解释一下他们的选择。

如果你喜欢杏仁鲜味,乐野的味道是最浓厚的,而且一点异味都没有,完全没有用花生或者其他廉价坚果来代替杏仁,我一喝就知道。

斐导同学准确描述了乐野杏仁露的优点。我家乡平泉是中国最重要的杏仁产地,从纬度来说也出产最优质的杏仁。乐野工厂就建在十万亩杏树的山下,所以能够收集最丰富的杏仁原料,每盒的平均用料是53颗杏仁。

杏仁露是植物蛋白饮料,和牛奶一样有浓醇的口感,还有蛋白质提供营养。和牛奶相比,它最大的优点是避免了乳糖不耐受。对于我这种喝鲜奶影响肠胃的人来说,杏仁露是不错的早餐备选。另外,有些人的舌头比较敏感,和太浓的牛奶或流线腥味,杏仁露就没有这个问题,完全是清爽口感,植物鲜味。

作为平泉土著,我一直想推荐家乡特产。可惜平泉过去是农业县,大多数产品没有标准化,质量不稳定。遇到乐野杏仁露之后发现,这是一种工农结合的优质产品,而且跟得上时代,提供低糖型号。如果你也喜欢植物蛋白饮料,欢迎到评论区下单,支持马督工家乡的工农业发展。 @@@

日本大米紧缺

最近日本的米价连续暴涨,引发各地民众抗议。5月21日,小泉进次郎接任日本农林水产大臣,表示会让米价腰斩。小泉进次郎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儿子,已经上任一个多月了。现在日本大米的价格虽然跌了10%,但每公斤的价格还是要800日元左右。按照今天的汇率来算,一公斤大米要人民币40元。

督工,为什么日本的米荒持续了这么久,这么严重?

深层原因,是日本政府的调控政策总是落后于现实。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水稻种植业快速发展,年产量达到了1400万吨。当时还是人口快速增长的年代,但是日本的大米消耗不仅没有增加,还在下降,长期供大于求。在1970年,日本的库存大米就达到了720万吨。这是因为日本人吃大米的习惯在不断弱化。21世纪初的时候,平均每个日本人每年还要消耗80公斤的大米,到了今年就只有54公斤,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替代大米的谷物是小麦面粉。从2011年开始,日本家庭在面包上的支出已经超过了大米。2022年,日本还处于大米滞销状态。

为了稳定粮价,日本政府从1975年开始推行了减产政策。日本农民如果不种水稻,种植其他的蔬菜水果,可以拿到政府补贴。到了20世纪最后几年,日本的稻田面积和水稻产量降幅都超过了40%。但是日本政府没有想到,土地结构和人口变化让水稻产量变化超出了预期。

日本的农民群体本来就是老年人居多了。传统的农业区,比如说北海道、中山地带的地方,80%以上的人口都在60岁以上。现在日本的米农,超过70岁的占了六成,60岁以下的只占10%。虽然日本农业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通过无人机和收割机取代了种地的劳动,但是70岁的农民肯定是产量比不上青年。所以日本跟中国一样,很多农村道田抛荒了。2010年,日本还有137万公顷的道田,到了2020年减少了8万公顷。

针对农民老龄化问题,日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扶持大型的企业,集约化种植水稻。但是小块土地合并有很多的麻烦,经过十年改造,日本自耕农的道田比例还是占70%以上。现在老龄化带来的冲击远远超过了预期。2008年,日本还能产出865万吨大米,2024年只有679万吨了。

这次米价暴涨也有预料。睡前消息906期,我介绍了日本政府的通胀政策。因为俄乌战争影响,2022年开始,日本出现了输入性通胀。2024年,日本的肥料价格上升30%,农药价格增长了20%,燃油价格涨了一半。日本的自耕农也要使用机械和各种的工业化物资,所以粮食成本快速上升。

俄乌战争的同一年,因为高稳影响,日本水稻减产了将近40万吨。所以在三年之前,日本的大米供应量就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了,只是因为市场上还有大量的库存,所以问题没有第一时间爆发。到了去年8月,日本的库存大米只剩下80万吨,米价开始快速上涨。但是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反应很慢,既没有刺激种植大米的积极性,也不增加进口大米的配额。结果就是米价快速上涨。现在小泉进次郎担任了农林相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要从泰国紧急进口大米,增加供应。

按常理说,米价上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应该增加。2018年,安倍政府已经取消了限产政策,但是主导农业生产的行会组织日本农协,还是鼓励农民继续限产,提高零价,这是现在米价失控的直接原因。

农协的全称是日本农业协同工会,1947年成立。一开始,农协是美国在日本进行土地改革的工具。为了瓦解地主集团,美国督促日本政府出钱,强制收购所有超过一公顷的租地,廉价卖给普通农民。为了防止土地兼并,重新诞生了地主阶级,驻日盟军司令部又提出了要求,把所有的自耕农都要组织起来,这个组织就是农协。

因为要组织小农对抗地主,所以农协从成立一开始就具有一些垄断特质。比如说统购统销,农产品必须交给农协,由农协来统一定价和贩卖。比如说领导生产,种什么农作物,种多少,都需要服从农协制定的计划。比如说要内部销售融资,农民需要的肥料、农药、日用品,都要优先的农协产出。

自耕农吃饭赚钱都要靠种地,在市场经济下非常脆弱。所以当年的农协必须有一定的垄断特权,才能够帮助农民抵抗风险,避免谷贱伤农。

但是长期控制民生行业,日本农协变成了一个高度封闭的利益团队。业务包括银行、保险、医院和新闻媒体,可以从各个方面影响国家的农业政策。现在日本全国有496个农协组织,雇佣员工就将近17万人。在有些的农村地区,农协的员工要比农民还多。

农协经营的银行业实力也比较强大,现在农协银行的存款有100万亿日元,保险公司的资金也有56万亿。农协资金实力虽然比不过财团,但是已经足够控制日本的农村地区。现在日本农民要贷款、要买保险或者看病,都需要通过农协下属机构。日本农业地区的地方政府也把农协的银行指定成公务房的金融机构。

能服务基层,那就有政治影响力;能代表农民,就是天然的保守派阵营。所以自民党和农协有非常密切的利益合作。2000年,自民党首相三木武夫给农业提供的补贴达到了6.5万亿日元。当年日本的农业产值也只有9万亿,相当于日本农民70%的收入是政府发钱。

赚一块钱,政府要补贴两块多。农协有很强的动机去维持高米价。之前持续了40多年的减产政策,具体的执行人就是农协。现在农协也逼迫日本政府,对进口大米采取了配额制。超出的配额的部分,关税将近400%。农协还以口感为借口,反对推广杂交大米,要求日本国内必须种植本土的稻种。

之前的日本政府不敢压制米价,也跟农协的影响力有关。小泉进次郎刚刚担任农林相,农协就开始施压,给国会议员打电话,让他们提醒小泉不要太过分了。小泉刚刚和农协进行了谈判,按照农协的要求,这次政府进口的救急米必须由农协来负责加工和分销,在超市也要表明是政府米专用货架。就算让消费者可以吃一点便宜大米,也必须让他们知道这个米是农协给的。

对于这样的结果,农协还是不满意。农协前理事长就公开表示,小泉的低价策略是用农民的利益换取自己的政治资本。只要农协还在,小泉就不可能彻底解决日本的米价问题。对于他来说,只要米价别再快速上涨,就已经是过得去的政绩了。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农村人口也在不断下降。议会为什么会害怕农协的影响力?

在日本,普通人对政治没什么兴趣,认为选谁都是换汤不换药。所以从上个世纪开始,日本投票率非常低,只有50%左右。睡前消息第907期,我介绍过小泉为了打倒内外部的反对者,组建美女刺客团的故事,这就是为了把投票率提升到90%。在低投票率的背景下,任何群体只要能让成员都去投票,就可以放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日本议会有“族议员”的说法,意思是靠固定群体当选议员的人。比如说靠医生群体当选的是后生族,靠交通团体当选的是道路族,靠农协当选的议员就叫农水族。这些议员人数不一定多,但是地位稳固,而且投票率高于农民的比例,自民党不能忽视。

另外,日本国会采取了两院制,分成参议院和众议院,也放大了农协的影响力。众议院按人口分布去分配议席,城市人口比农村多,所以农协没什么机会。但是参议院的议席要考虑地域利益,人口再少的县也至少有两个席位。所以在参议院,农协长期保持了巨大影响力。

按照日本现行的政治体制,众议院的权力要比参议院大一些,但是参议院也可以行使否决权,让执政党的政策没法执行。今年7月份,参议院要进行新一届的选举。首相石破茂必须拿下50%的席位。所以石破茂选择了小泉进次郎,证明自己会干预米价,但也只能是象征性的干预。

这个小泉进次郎是典型的豪门废物,从政十多年,最大特点是说废话。2019年,小泉接受联合国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维持现状是不行的,所以日本不能维持现状。这种废话文学给日本互联网增加了很多冷笑话。石破茂用他管农业,农协也就放心了。老百姓如果骂政府无能,可以骂小泉,骂他更有明确的爹小泉纯一郎。石破茂自己给压力反而就要小一些。至少在参议院选举之前,日本人还要吃一阵的高价米。

过去几十年,在日本发生过的问题,比如说房地产泡沫、老龄化、人口崩塌,很快都要在中国重演一遍。这次米危机,日本又给中国提供了直观的教训。现在中国的农产品价格虽然不如日本那么夸张,但是也明显高于国际价格。完全是靠政府控制进口,同时补贴收购,再支撑了自耕农和小养殖户的简单再生产。

未来几年,中国农民也会快速老龄化,小块土地也会普遍抛荒。我们必须考虑未来的农产品生产机制。中国不能允许粮食供应危机,更不能因为要保护农民利益,就要组织农协这种靠危机发财的利益集团。所以中国政府必须在生产和福利两方面承担更多的农业管理责任。

在生产方面,自耕农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政府要帮助企业收购土地,尽快形成自动化的大农场。在福利方面,政府要补贴农民,那就必须直接发钱,不要找任何中介。如果政府贪图管理方便,也用扭曲农产品价格的方式间接发补贴,中国一定也会在某个环节,制造尾大不掉的价格利益集团。去年中国为了保护落后养殖户的利益,一度叫停了阿根廷的廉价牛肉的进口,这客观上就是刺激农业利益集团的出现。

今年年初的睡前消息857,借着牛肉价格的话题,给出了新农业税和富人投税的新图解方案。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回顾,看看是不是要比日本的农协制度要先进一些。

感谢各位收看,923期节目到此结束,我们周五再见。

Leav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