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RK
第 901 期 ~ 第 1000 期

【睡前消息929】散装江苏,避免了“苏超”学“甲A”

回顾甲A联赛黑历史,分析苏超优势。

大家好,欢迎收看第929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静静:督工,睡前消息第922期分析苏超的时候,回顾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甲A联赛。当时甲A和中超在几年内快速上升,成为国民运动,但很快就出现了全面的财务缺口,只能靠房地产资金注入又维持了几年的虚假繁荣。现在苏超如果想要避免当年的大起大落,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苏超的优势与甲A的教训

督工:最重要的一点,要维持江苏的散装状态。在各式的企业和民间组织推动下相互竞争,不能允许某个级别超过地级市的机构,对于苏超有直接的管辖权。这样就算再来一次房地产资金驱动的过热问题,也不至于快速耗尽民间的热情。

现在任何竞技体育,俱乐部都可以花钱买人,也可以强行组建超豪华的阵容。对手就算是看不顺眼,最多也只能骂他是金元足球、暴发户,不能说他破坏规则。比如说英超俱乐部切尔西,从2005年开始,每年投入几亿欧元,到现在已经拿了两个欧冠冠军了,前几天刚刚拿了第一届世俱杯冠军。今年的欧洲三冠王,巴黎圣日耳曼,打造这套阵容就花了22亿欧元。

上海上港能够压倒同城的对手申花,除了徐根宝当年打造的青训体系之外,也依靠上港集团投入的巨额成本。前巴西国家队员奥斯卡一直是中超最贵的外援。

但是竞技体育的魅力也在这里,就算有的球队可以花钱买人,但是不能直接买到冠军。切尔西的第一个欧冠冠军花了将近7年时间,再不拿欧冠,特里、德罗巴这些老将就要退役了。大巴黎的第一个欧冠等了14年,当年就算是凑齐了梅西、内马尔、姆巴佩,也就是打到16强。上海上港2012年就开始踢中超,第一个中超冠军也等了将近8年。

只要竞技还算公平,球队还要认真踢球才能拿冠军,一个体育项目就有商业价值。没希望的球队,支持者对它的预期也很低。而足球是充满随机性的,就算一支球队很弱,只要没有差到业余打职业的地步,也有机会正面击败强队,给自己的球迷提供情绪价值。

2016年,英超保级队莱斯特城队用了一套平民阵容,先后打败了热刺、曼城、切尔西这些豪门,创造了奇迹。

但无论是砸钱积累冠军,还是弱队反杀强队知道神话,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让足球的经济规律自己去发挥作用,绝对不能有一个管理机构在头顶上讲政治、顾大局。当年的甲A联赛以及它的前身全国联赛,后期者中超联赛,就被各种上级文件和打招呼电话摧毁了观赏性。

第922期节目介绍过,在甲A出现之前,中国已经搞了将近30年的全国联赛,但是当年的全国比赛强度可能还比不过今天的业余联赛。全国联赛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赛程安排不专业,球员不知道该不该出全力参加比赛。

职业足球的运动强度很高,一场90分钟的比赛,球员的平均跑动距离将近11公里。在进攻或者回防的时候,还需要快速冲刺,等于长短跑接力。就算是在对抗强度没有那么高的80年代,球员也要间断冲刺8公里,才能保证基本的攻防。所以,球队要有一个好的状态,两场比赛之间起码需要三到四天的休息时间。

现在的职业联赛顶级球队,最多的时候一周要踢三场比赛,那就需要用三四十人的轮换阵容来应付。新一届的世俱杯冠军切尔西,一线队就有46名球员。

上世纪80年代的欧洲,虽然场上节奏没有现在快,也没有条件搞几十人的一线轮换阵容,所以它的两场比赛之间起码要间隔七天时间。同一年代的中国足球甲级联赛,每场比赛只有一天的间隔,大名单也限制了18个人,没有时间调整休息。

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联赛采用了赛会制。这里解释一下,一般我们理解的联赛,时间跨度超过一年,区分主客场。每个球队都要定期跨越不同的城市出去踢球。这不仅可以让球员和本地的社区保持联系,也保证了球员的休息时间,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球队演练针对性战术,让球员长时间能够保持竞技状态。

而赛会制就是一场快速的选拔赛,跟现在的世界杯、欧洲杯一样。所有的球队都聚集到一个主板地,花一个多月的时间,把比赛全部踢完。甲A联赛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1987年,当时已经开始探索职业联赛改革了,但是接下来七年,甲A联赛还是沿用了赛会制模式,隔天一赛。

休息时间不够,球员就跑不动,球员就没有时间去训练战术。现在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内足球赛,去年的北大杯,每轮比赛之间也要隔上一周。而当年的第一代职业球员,为了避免在隔一天的比赛中受伤,必然就要在大多数场次要保留体力,形成了高密度、低强度的竞技特徵。这直接浪费了第一代体工队球员的黄金期,也让优秀球员都想逃离国内的环境。

老球迷应该还记得,80年代第一代边锋古广明,因为在国内踢不上正规联赛,1987年就移民德国,跑去踢了德乙。大连球员李华筠,1983年参加了世界足球锦标赛,因为表现出色,跟巴斯滕、罗马里奥一起被评为希望之星。1986年,李华筠也想踢正规联赛,申请去德国踢球,国家队没有批准。两年之后,李华筠的半月板严重损伤,直接退役,这个时候他只有25岁。

直到1994年,甲A联赛改成了主客场半年赛季制度,职业足球在中国才算起步。范志毅、马明宇那一批体工队的末代球员,运气还比较好,踢上了相对正规的职业联赛,但他们的年纪,也就是比李华筠小个几岁,这时候也已经24、5岁了,早就过了成长期,基础也早就定型了。没过几年,体工队最后一批球员就全部退役,浪费了计划经济时代投入的全部青训资源。

赛程安排方式不科学,还算是技术方面的摸索,属于中国足球发展的合理代价。但是组织者和管理者都不在乎竞技公平,随心所欲的安排比赛规则,问题就要严重多了。


甲A联赛的黑历史:从“人情球”到“假球”

第922期节目介绍过,当年中国搞足球,跟球迷的兴趣没有什么关系。目的只是为了给国家队挑选好苗子,所以早年的中国联赛,随时准备给国家队让路。比如说1980年,国家队要备战世界杯预选赛,决定邀请几个球队热身,广州队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全国甲级联赛刚刚踢了三分之一,广州队就接到通知了,场上成绩不算分。既然踢什么比分都不再重要,广州队就不用白费力气,多次大比分输球,直接就扰乱了当年的联赛秩序。

1984年,中国把各省的优秀青年球员集合到一起,组织了国家二队。为了帮助球队磨合,足协决定国家二队也去踢甲级联赛。一开始,国家二队表现还不错,22场比赛赢了14场。踢到一半,国家二队抽调出国,跑去踢大学生运动会。足协临时决定,国家二队之前的所有成绩不算积分,后续比赛全部取消。北京队之前输给了国家二队,因为这次临时安排,吃到了红利,排名平空上升,最后拿到了冠军。

1985年,足协继续贯彻想一出是一出的传统,用行政命令修改规则。世界杯预赛的时候,国家队踢不过人高马大的新西兰,在头球上吃了亏。足协为了提高头球水平,就决定,如果两个队积分相同,头球多的就算两分。当年本来是北京军区应该出现,结果山东队和大连队打进了11个头球,反而淘汰了北京军区队。

这种不把公平当回事的思维,一直延续到甲A时代,最后彻底摧毁了中国职业足球。

静静:922期节目,督工你把甲A没落的原因归结到假球,还举了裁判、球员的例子。既然是球队为了利益打假球,和足协有什么关系呢?

督工:甲A的假球可以分成三个时代。最早是各个地方政府和企业需要保住自己的露脸机会,跟足协形成了默契,在一些关键比赛打人情球,不受处罚。规则松动之后,人情比分上升到买卖比赛,甚至有些足协官员亲自下场,帮忙撮合交易。

甲A联赛初期,足球具有城市名片的功能。地方政府最有动力去勾兑足协,深度参与利益交换,没有人再有所谓的公平。成都保卫战那一年,四川省分管体育的领导给全兴队下了命令,全年11个主场比赛,起码要赢10场。因此全兴队集中精力踢主场,对客场比赛纯属应付。最后10场客场比赛只赢了一场,如果不是八一队送人情,全兴队早就该降级了。

三年后轮到八一队保级了,全兴队有恩报恩,基本上不进攻,摆明了要放水。没想到替补球员彭晓方,随便一脚射门,打穿了八一队没有防备的球门,让八一队最终降级了。主队进球之后,全场没有任何人欢呼,四川人也说彭晓方是傻子。第二年,彭晓方离开了四川全兴,加入了成都五牛。第一场友谊赛就是踢八一队,被对方的球员围在球场上打。

之后几年,全国各个城市都借鉴了全兴队的经验,陆续出现了保卫重庆、保卫延边、保卫广州的活动。这些比赛几乎都是人情球,事先有策划,场上有明显的放水,但是足协没有处罚任何球队。

早期的假球,起码还能得到本地球迷的支持,但是人情有借有还。后来每个球队都背了一身的人情债,表演成分越来越重,连本地的球迷都看不下去了。比如说1999年重庆跟沈阳的比赛,沈阳海狮和广州松日争夺最后一个保级名额,同一时间踢最后一轮比赛。但是重庆跟沈阳的比赛比广州队晚了七分钟才开始。这场比赛,重庆队几乎是全场领先沈阳队,等到传来消息,说广州队输了球,重庆队在两分钟里面连丢两球,送沈阳保级。

这种假球缺乏演技,直接激怒了三万名重庆球迷。愤怒的本地球迷包围了球员大巴,甚至还砸坏了几辆警车。因为事情闹得太大,足协表示要彻查到底。最后只是处理了晚开球的事,直到甲A联赛退出历史,这场比赛到底怎么回事,足协也没有说清楚。

广州队当时的老板,是我们的老朋友1017大厦的老板潘苏通。但在足球问题上,潘苏通是比较讲规则的。他找中国足协告了十年的状,等到2010年足协内部反腐,他才知道具体的经过。当年是沈阳队濒临降级,通过当时的足协副主席南勇、足协裁判委员会主任张建强,先后买了了两场比赛,一场是跟延边队,一场是跟重庆。两位领导各自收了几十万的好处费。延边和重庆队都觉得领导也发了话,老老实实的收钱办事,让吉林队成功保级。

南勇后来一边收钱,一边升官,做了国家体育总局的足球中心主任。虽然潘苏通可以玩转一个直辖市,几家的大型央企,但是他显然玩不转中国足球。我们也不能因此说潘苏通的水平差,后来的中国首富王健林,一样是玩不转的。

大连万达从1994年开始搞足球,五年时间花了3.5个亿,拿到了四个甲A冠军。到了1998年足协杯半决赛,因为裁判明显偏袒,好几个点球都不吹,大连万达输给了一支甲B球队。愤怒的球迷追着裁判打,一直追到了休息室。这场比赛之后,王健林当场表示要退出中国足坛,随后就把球队卖给了实德。黑哨赶走了中国职业足球的最强俱乐部,足协给这名裁判的处罚只有停赛一年。

在90年代第一代假球球员来看,出道第一个赛季,身边的比赛就有人情送球,结果不仅没人被处罚,甚至还得到了领导表扬。所以球员也形成了共识,踢假球拿钱,天经地义,拿谁的钱都合理。再过几年,到了20世纪末,中国出现了下岗潮、国企倒闭潮,球员工资相对下降,自然要模仿自己的领导,补球赚钱。从1999年开始,围绕中国足球联赛出现了大量的地下庄家,直接操纵比分。2003年,因为地下赌球产业太赚钱,澳门的正规博彩公司也给甲A开了盘。

从全世界来看,小众的足球联赛确实容易受到庄家操纵,但是中国的情况突破了老牌的博彩公司的想象。澳门公司发现,场上的球员会根据赔率变化,实时调整自己的表现。当年的中国足球联赛经常会出现上半场大比分落后,下半场大比分扳平的神奇故事,就算你玩实况足球游戏,都没有办法这么精准的控制比分。

这种明不张胆的假球,连澳门的博彩公司都害怕。甲A联赛刚刚踢了一半,澳门公司就紧急削减了开盘比赛的数量,到最后只给其中一场比赛开盘,这在世界的博彩历史上也算一个奇观。到了这个地步,中国的职业足球就算进入了尾声,所有人都知道是比赛假球,每个运动员、每个教练和裁判都可能买了球,练战术不如喝酒拉关系。

联赛搞到这个样子,中国足协也不想再当服务机构了,重新恢复了官办足球的本色。足协官员认为,中国队能够进入世界杯的决赛圈就是一块遮羞布。只要国家队能够取得好成绩,人民就可以忽视联赛的一切乱搞。然后,我们再把甲A联赛改名叫中超,一切负面遗产就算清零了。

所以从国家队进入世界杯的2001年开始,足协又保障国家队的民意,宣布甲A联赛取消降级,等到新规则差点捅出大篓子,足协又亲自下场组织了假球,维护自己的面子。

这里再介绍一下背景资料。职业联赛一般采取积分制,赢球或者平局都有积分,输球拿不到积分。最后根据积分定排名,排名低的降级,由下一级联赛的领先球队顶替。如果两队的积分相同,一般先看净胜球,如果净胜球也一样,再看两只球队的交手战绩,谁赢得多就排名在前面。

2001年的甲A球队不会降级,但是甲B球队还可以升级。对于这些甲B球队来说,如果当年不能升级,就要再等两年。联赛快结束的时候,成都五牛和长春亚泰争夺最后一个升级名额。两只球队虽然积分相同,但是成都比长春少了六个净胜球,排名在长春后面。倒数第二轮,成都为了搬回净胜球差异,一口气踢了11比2,创造了中国职业足球的最大比分。这一场球下来,成都就比长春多了三个净胜球。

既然大家都打假球,长春亚泰也就不在乎三个净胜球的差距了。最后一场比赛刚好拿到四个净胜球,用一个球的优势得到了升级资格。当时有五只踢假球的球队,被称为甲B五鼠。因为成都五牛的比分太夸张,惊动了亚洲足联,让足协不得不下场调查,宣布五只球队都在踢假球。

2002年,笑话就轮到了甲A。因为甲B五鼠影响太恶劣,足协取消了净胜球机制。结果这个赛季结束之后,北京队和深圳队的积分相同,相互战绩也一样,定不了谁是亚军。足协就从办公室拿来了一副扑克牌,谁抽到的牌大,谁就是亚军。深圳队抽到了黑桃Q,比国安的梅花J要大,深圳就成了那年的甲A亚军。

2003年是甲A的最后一年,足协为了有个过得去的收场,亲自下场搞了假球。因为第二年就要搞中超联赛了,足协制定一个新规则,哪只球队能够踢中超,不止要看当年的甲A成绩,还要看2002年的排名。

这个算法又搞出了一个漏洞。2003年甲A最后两轮比赛,重庆力帆排的倒数,但是因为它前一年的成绩是第六,按两年积分算,还是有希望去踢中超。这个时候重庆队唯一的阻碍是天津泰达,如果能够把天津队的排名定死在倒数第四,降低天津的总积分,重庆队就可以拿到中超名额。

刚好最后一轮比赛,对手青岛比天津少了一分。只要重庆输球,青岛队就可以在排行榜上反超天津,让重庆也拿到积分踢中超,这就是有名的输球保级事件。天津最后一轮的对手是当时的甲A第一名,上海国际队。天津想踢中超,就必须战胜上海国际。天津也试过买通上海国际,当时的天津泰达老总开价是1200万,但是国际队的投资人是中国远洋集团,看不上这点钱,直接表示我们要冠军,不要钱。

这会中国足协坐不住了,2002年国足在世界杯上一场没赢,一球没进,已经引起了不满。国内联赛又连续两年出现丑闻。此时的足协,只想平稳的结束甲A最后一年,过渡到中超,让所有的事情都翻篇。为了避免输球保级这个笑话讲上100年,还是足协副主席南勇出马,用他熟悉的方式解决问题。南勇绕过俱乐部,直接联系上海国际队的四名国脚。经过南勇劝说,天津队付给球队600万,几名国脚同意让天津队赢球。

甲A最后一轮,上海国际在只要赢球就夺冠的情况下,1比2输给了天津,把冠军送给了同城的对手申花。

但是新成立的中超联赛也没能够让足协如愿。因为俱乐部积攒了太多对足协的怨气。2004年,七只球队选择向足协公开挑战,参与者包括上海国际、北京国安、大连实德这些大俱乐部,被称为G7联盟。七只球队集体要求,足协改革,公布过去11个赛季的所有资料,公开财务收支情况,接受审计。深圳队的老板公开表示,中国足坛现在有句话,叫做黑哨继续吹,老板继续亏。我们不是投资人,就是民工。我们要维护做民工的权利。

足协为了分化G7,又一次宣布取消联赛降级,把中超元年也变成了笑话。所以从2005年开始,除了部分地方国企之外,大型企业已经逐渐离开了足球。中国足球能够再次拿到大公门的商业投资,就是恒大、权健、华夏幸福、富力这些企业来掏钱,完全已经被房地产资金驱动了。到这个时候,再说中超联赛的问题是房地产商急功近利,还是之前十年的假球积重难返,已经很难有明确结论了。


苏超的未来展望

静静:苏超的主办单位也是政府机构,怎么避免甲A、中超这样的情况?

督工:目前来看情况比较乐观,因为苏超不是足协办的比赛,而是江苏省体育局和各个市政府合办。14个地级市都是强厅级单位,体育局是弱厅级单位。大家的行政级别不分输赢,相互之间没有管辖关系,就很难有人用行政权力去干预游戏规则。而且苏州各市经济基础都不错,没有人需要足球输赢做主要的政绩,反而会期待自己的对手搞违规操作,变成几百万观众见证的黑料。

所以我认为,苏超应该能够避免甲A联赛当年的致命问题,获得比较健康的发展环境。最起码,苏超稳定办了几年之后,各支球队应该可以凭实力说话,给境外赌场也提供一个稳定开盘的机会,不至于像当年的甲A联赛那样,让赌场老板都觉得黑不可测,不敢伸手。

929期节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我们周五再见。

Leav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