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917】B2骗过全世界,给伊朗留下七个洞
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全程回顾。
大家好,2025年6月24日星期二,欢迎收看第917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之前的913期节目,我们回顾了以色列发起袭击前100天的新闻列表,用后来的公开信息去验证之前各方面放出的真假消息。观众非常喜欢这种专题化的核订本模式。
今天早晨,轰炸伊朗核设施的B2飞机在美国本土降落还不到一天,各方面都确认了暂时停火的消息。美国、以色列、伊朗的三方战斗暂时告一段落。从当下的时间点向前回顾,有哪些信息和美国参战相关?
美国B2轰炸机对伊朗核设施的欺骗性打击行动
先说结论,这次美国的轰炸行动再次证明,普通人和媒体几乎不可能穿透战争的迷雾去判断各方面的战术行动。或者说,操纵舆论、误导对手也是行动的一部分。媒体人如果只是追着短期的信息热点走,从效果上看和飞机起飞时的一粒尘土差不多,都是被动给军事行动提供了掩护,造到了声势。但是事后的核订本又显示,根据长期资料去判断各方面的战略目标,计算战争的规模是有可行性的。为了扬长避短,今天我们继续做中长期的核订本。
首先,美国轰炸的主力是本土起飞的B2轰炸机,总共生产了21架,已经确认有一架在训练中完全坠毁,另外一架受损修理,大概率不适合参战。所以总的可用数量是19架。为了保证最大限度的隐身,也为了保证不在海外坠毁,B2对可靠性的要求非常苛刻,每次执行任务或者训练之后,都要返回本土的唯一基地去维护。所以19架B2几乎不可能同时出动,能有一半参战就是极限了。
从历史经验来看,2024年军事演习,美国号称一次性出动了12架B2,达到了极限。这次打击行动的实际调动规模应该是小于10架,但仍然是B2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实战调动。从轰炸的战术效果和保密性来看,美国的调动能力保持了海外战争的水平,尖端设备的维护水平也很高。我们说美国这些年内部的矛盾多,进步速度相对慢,这是可以的,但是在军事领域,不能轻易说美国在关键指标上有任何衰退,这一点特朗普也很清楚。
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恢复对伊朗制裁。随后,伊朗也逐步终止了对伊朗核协议的履行义务,加速做铀浓缩。
202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发现伊朗福尔多基地出现了83.7%丰度的浓缩铀颗粒,接近于武器级。2024年10月1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报告,指出伊朗已有182.3公斤丰度60%的浓缩铀。如果进一步浓缩到武器级水平,差不多够四到五枚核弹的装药量。到这一步,伊朗几乎已经触及美国统治集团的底线,如果伊朗不放弃当下的成就,战争几乎是必然结果。
同时,因为中国和东亚的经济地位提高,从长期来看,美国需要把更多的力量部署到西太平洋方向。在转移力量之前,美国和以色列都有动机打一场,稳定中东当下的力量结构,再接了幾十年,为以色列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也让美国随时能够借以色列的力量保证对中东的影响力。
今年3月7日,特朗普发话,说希望和伊朗开展谈判,达成核协议,而且威胁说,伊朗有两个选择,要么被军事打击,要么达成协议。随后哈梅内伊回应,说伊朗不会接受示强凌弱的谈判。事后来,最实在3月份这个时候,轰炸伊朗核设施的计划已经启动了。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这几天也承认,他们在攻击之前筹划了几个月。
4月18日,伊朗国营又宣称,伊朗和美国已经开始会谈,向美国表示愿意接受铀浓缩限制,前提是特朗普要保证不会再次退出伊核协议。5月14日,哈梅内伊顾问沙姆哈尼表示,伊朗将承诺永远不制造核武器,而且要销毁高浓缩铀库存,将铀浓缩限制到民用所需的较低水平,允许国际的核查人员监督。沙姆哈尼现在生死不明,但是回过头来看,当时的伊朗也并不看好谈判的结果,或者说伊朗就根本没有打算停下来谈判,而是快速在推进核武器的研发工作。这个时候,距离轰炸还有40天。
5月16日,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说,他已经给伊朗发了一份谈判提议,并且伊朗知道他们必须立即回应,否则没有好下场。随后,伊朗外长阿拉格奇回应说,伊朗没有收到提议,而且也不会放弃和平目的的铀浓缩。打击行动在这个时候开始预热。
5月23日,距离轰炸不到一个月,第五轮美伊会谈在意大利的阿曼大使馆举行。会谈中美国提出,伊朗在新反应堆投入使用之前,只能保留少量的浓缩铀,远低于制造一枚核武器的用量。伊朗对此难以接受。会谈结束之后,伊朗总统宣称,如果与美国会谈没有结果,伊朗也能够继续生存。
5月底,英美法德四国外交部门放话,将在6月3日召开的国际原子能机构35国理事会季度会议上发起决议,裁定伊朗没有履行核查义务,违反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一旦决议通过,相关国家可以进一步扩大制裁范围,影响伊朗对外合规经贸业务。决议上报联合国安理会之后,安理会也有可能发起进一步的制裁立程。
本月4号,距离轰炸17天,哈梅内伊警告美国,说美国的要求完全违背伊朗利益,谈判有可能破裂。9号,在决议发起之前,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格哈伊表示,伊朗正准备对美国5月底的提议提出反馈意见。特朗普表示,将在12号举行第六轮会谈,但是美伊双方官员都表示不太可能。
11号,特朗普说他不太相信能够最后达成核协议。12号当天,英美法德正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会议上发起了决议,19票赞成,11票弃权,中俄、古巴、印尼、哈萨克斯坦三票反对,制裁伊朗的决议通过,并且提交了安理会。同时美国表态,谈判窗口还在,准备14号在阿曼进行第六轮谈判。
在预定谈判时间的前一天,6月13号凌晨,以色列轰炸伊朗,直接打断了第六轮的美伊核谈判。这个时候距离美国轰炸还有八天时间。
内塔尼亚胡肯定不希望美国和伊朗达成妥协,而是希望绑架美国,给伊朗一个沉重打击。但是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说,以色列对伊朗的轰炸是单方面行动,美国没有参与,事后看来也不太可信。美国大概率在6月上旬已经确认了伊朗决定拿到核武器之后再谈判,所以,至少是默许了以色列的攻击。
以色列的轰炸对于特朗普来说,既是为美国接着打前锋,也是试探了伊朗的实力。就在以色列轰炸的同时,特朗普还说,伊朗现在坐下来与美国达成协议,为时未晚。但是B2轰炸机已经开始进入战备状态,美国军方也设计了具体的情报战方式。
15日,特朗普警告伊朗,说如果伊朗袭击美军基地,将遭到前所未有的军事打击。同时他还补充说,可以成功促成在伊朗和以色列之间达成协议,结束血腥冲突。
6月16号,30多架加油机从美国几个空军基地起飞,向欧洲的军事基地调动。其中大西洋上的亚速尔群岛拉日什空军基地驻扎了12架加油机。美国对此的解释是,应对潜在风险进行防御性调动。如果你不相信这个解释,美国还有第二次。加油机要参加北约的大西洋三叉戟演习,今年演习的主战场是芬兰。美国和欧洲都从本土调集了飞机,到俄罗斯边境参加演习,有可能和俄罗斯方面发生不开火的对抗。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加油机的欧洲的集中。
当然这还是不足以解释全部的重型加油机调动。外界普遍猜测,以色列自己的14架加油飞机不够用,需要美国飞机来替换,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上空,给以色列战斗机加油,才能保持对伊朗的连续攻击。这就是美国的第三层公开信息,让全世界误判美国参加战争的方式。
事后来,这些加油机都部署在B2出动轨迹的沿线,就是给21号的轰炸核设施做准备。其中亚速尔群岛的加油机,负责给B2机群进行第二轮的空中加油。
在轰炸之前最后几天,美国尼米兹航母从中国南海调往中东,同时还有其他的军舰和战斗机向中东集中。这些明面上的部署调动规模,远不足以支撑对伊朗发起战争,更像是去控场,帮助以色列防守。
6月19日,军事打击行动发起之前30小时,特朗普说,将在接下来两周决定是否军事介入。当天白宫的新闻发言人也说,接下来可能会回到谈判桌,有可能要去德黑兰。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些信息都在诱导伊朗相信,美国会先防御两周,就算轰炸,也要等到6月底。
最有趣的是,4月份,美国曾经把六架B2掉到了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基地,距离伊朗4000多公里,让全世界都能看到,然后5月份这些飞机又撤回本土了。通常认为,B2在海外部署之后,必须在本土基地做长期维护,然后才能出动。所以从外界视角来看,美国B2的可用数量,最近应该是一个历史低点,不会立刻就发动打击的。
6月20号,距离美国轰炸十几个小时,以色列空军摧毁了伊朗多数防空通讯系统,为美国的打击活动创造了绿色通道。与此同时,伊朗也判断美国可能会发动攻击,在福尔多核设施调集了几十辆卡车,转运设施内部的关键物资,并对进出通道进行了堆土封堵。
接下来就是美国具体的轰炸行动了。前面提到,通过公开情报判断战术行动,往往会被对方误导,但是大多数国家、大多数组织,也不可能因此无视对方暴露的公开信息。比如说2022年,美国不仅通过卫星照片看到了俄罗斯的军事调动,也发现了俄罗斯未前线储备血浆,而且没有采用长期的储备方式,因此准确判断俄罗斯要入侵乌克兰。
过去十几年,空军情报领域最大的变化是网络开源情报充分发展,情报分析师要收集航班的动态,收听甚高频无线电的呼叫情况,随时观察空域管制信息,可以大致推测空中的军事动向。至少对于伊朗这个体量的国家来说,这还是效果不错的远距离预警方式。
在轰炸之前24小时,美军反过来利用了开源情报的特徵,制造信息污染,以至于直到打击发生之前,全球的关注焦点还在关岛和印度洋方向。美国所有的B2基地都在密苏里州的怀特曼空军基地。美国东部时间21号凌晨0点,怀特曼空军基地附近出现了四架KC-135加油机的异常飞行轨迹。这些加油机,接近堪萨斯之后大幅转向,背对着怀特曼基地飞行。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要给刚起飞的B2加油。这暗示B2的载弹量很大,所以刚起飞就要加油。随后,太平洋沿岸的特拉维斯空军基地也出现了加油机顺向飞行的轨迹,而且当地有人拍摄到了B2的飞行画面。这都表明B2轰炸机编队向西进入了太平洋。
之前B2向中东调动,确实是经常跨太平洋、印度洋飞行。这条航线全程有美军自己的导猎基地提供加油支持,也能充分提供维护保障。当时的媒体普遍认为,有六到八架B2向关岛飞行,接下来只要看B2在关岛和西太平洋飞行的轨迹,就能大致判断美国发起进攻的时间。
事后的公开信息证明,当时美国的戏做的很足,确实有B2离开本土,向关岛方向飞,但是只有两架。这两架B2扮演了两个B2编队,用来掩护其他队友从另一个方向去伊朗。
就在两架助攻飞机在加州上空加油,飞向太平洋的同时,执行打击任务的七架B2轰炸机分成两个编队,也从怀特曼基地起飞,向东飞行,进入了大西洋。一个多小时之后,飞行1000多公里的两组B2,秘密进行了第一轮空中加油,加油机全程关闭了应答器。这个时候,美国东部时间是凌晨1点多,伊朗的德黑兰是上午9点左右。
之后十几个小时,全世界都等着跨太平洋飞行的B2再次暴露自己的位置,而跨越大西洋的七架B2在地中海上空飞行,在以色列方向再次进入陆地,一路上得到了预先部署的美国加油机支持。美国东部时间21号17点,B2进入了中东战区空域,被美国中央司令部接管。这个时候德黑兰是22号凌晨2点,刚过半小时。
一小时之后,B2打击编队在战斗机护航之下进入伊朗领空。美国东部时间18点40分,德黑兰时间凌晨2点10分,第一架B2,对着福尔多核设施,投掷了串联的两发穿地炸弹。20分钟之内,其他六架B2各自投掷了两发穿地炸弹,打击了福尔多和纳坦兹两处地下核设施。与此同时,美军潜艇从波斯湾水域,向伊斯法罕核技术中心发射了20多枚战斧导弹,还有另外几十架飞机扔向了几十枚炸弹。
因为以色列之前的压制,也因为美国成功的战术欺骗,伊朗全程都没有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措施。半小时之后,B2编队离开了伊朗空域,高调返航。路过直布罗陀海峡的时候,B2通过甚高频无线电呼叫了塞维利亚的控制中心,说飞行目标是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之后,B2又得到了几次加油机支持,七架B2昨天在怀特曼基地着陆,全程参与行动的飞机超过了125架。
这次打击行动,既验证了之前的战略情报分析,也利用了战略情报长期去掩盖战术路线。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知道,美国19架B2的出动率大概是一半,而美国也利用了全世界的常识,就是B2不可能同时出动两个大编队。所以太平洋方向暴露的B2,掩盖了美国的轰炸时间,也让伊朗错误判断了攻击方向,保证了B2本身的绝对安全。
更进一步说,就算眼下美国只有这七架B2可用,美国依然可以在攻击能力的低估期轰炸伊朗。因为太平洋方向的B2不会真的接近对方的防空雷达,甚至不会穿越其他国家的领土,所以就算暂时不是最强的隐身状态,也能上天扰乱全世界的判断。5月份从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调回本土的六架B2,确实可能还在机库里面保养,但这不影响剩下的B2分两路行动。
从事后来,美国为轰炸做的大多数准备和战术欺骗都可能是过度的。在经历一个多星期的轰炸之后,伊朗的防空和预警能力已经很弱了。就算美国真的从印度洋方向进了轰炸,就算美国用非隐形轰炸机,比如说B1,也大概率能够完成轰炸。
但是美国的目标不仅仅是打击伊朗核设施,还有另外两个需求。一,证明自己随时可以再来,给伊朗未来的核计划制造持续的压力。二,保证主力飞机没有任何损失,对全球保持最强的心理威慑能力。所以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情报工作,美国都做出了牛刀杀鸡的姿态,用最强的轰炸机,使用最隐秘的航线,对伊朗做了半夜突袭。
对于未来的中美来说,随着光学遥感和预警卫星密度的不断提高,有可能会对全世界的空域进行24小时监控,看透对方的公开情报边缘之外的欺骗行动。但至少在当下,在伊朗,美国的战术欺骗行动产生了明显效果。
@@@ 又到了吃芒果的季节,本次编辑部给大家带来的是海南大青芒。
大青芒和金煌芒是同一个品种,只是套不套袋的区别。相较于金煌芒,大青芒由于不套袋,更接近于自然生长状态,是酸甜口不是纯甜口,但是它更有芒果风味,还可以生熟两吃。
生食果肉酸甜脆爽,蘸点辣椒粉和盐,别有一番风味。放到成熟之后,果肉香甜细腻的同时,还保留了一些Q弹,咀嚼感很强。
相比于贵妃芒、小台农这些小果型的芒果,它的果肉更大,更厚,一只手都拿不下,可以像狗一样不切,直接抱着啃,体验一下大狗吃芒果的快乐。
最关键的是它便宜,单果重量六两起步的中果,19.9元4.5斤。单果重量一斤起步的大果,24.9元4.5斤。这里10块钱3斤也差不了多少了。爱吃芒果的小伙伴可以敞开吃。
友情提示:大青芒成熟之后,果皮依旧是青色的,用手轻轻摁一下,稍微变软,那就是成熟可以食用了。欢迎在我们的评论区下单。 @@@
伊朗核设施受损评估与未来影响
这么复杂的行动,最终对伊朗核计划的破坏效果怎么样?
不好说,只能说大概率中断了伊朗这几个核设施的使用,但是长期效果还要继续观察。
按美国方面的宣称,七架B2投下14枚GBU-57重型钻地弹,分别袭击了伊朗福尔多和纳坦兹两处地下核设施。前天,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陆续放出了几张卫星图。福尔多核设施山顶有两组钻地弹孔,每组三个,对应了12枚的钻地弹,六次串投。纳坦兹核设施有一组弹孔,对应了两枚串地弹,一次串投。美国确实能够做到第二颗炸弹要钻进第一颗的弹坑,而且基本上没有失误。
但是现在爆炸地点周围检测不到辐射泄漏,也没有看到大范围的山体坍塌,应该可以判断整体结构没有彻底崩塌。就算是有损失,也存在修复的可能性。这是因为美国选择了直接轰炸主厅正上方的山顶,这几乎是山体厚度最大,防护能力最强的位置。
从美国技术水平来看,短期内成功率最高的方案是攻击地下设施的进出通道,先把整个地下工厂封锁起来,但是美国绕开了通道,直接去硬攻击主厅,也许是因为对自己的轰炸能力有自信,也许是特朗普抱有侥幸心理,要一次性完成任务。
具体来说,福尔多核设施入口的海拔是905到915米,山顶高度大概是960米。福尔多核设施的通道有明显的斜井特徵,中间还有横向的缓冲转换平台。按照8%到12%的坡度来计算,主厅比出口还要再低20到30米。所以头顶上是差不多80米厚的岩石层,这就是美国要攻击的深度。
网上关于钻地弹GBU-57的杀伤力,有很多说法,但是弹药的尺寸和材料是比较可靠的。一般认为炸药是AFX-757、PBXN-114。中国兵器工业204所有一篇论文提供过详细数据,在同等质量下,AFX-757炸药的热值相当于TNT的1.74倍。也就是说,满打满算,一枚GBU-57炸弹的爆炸当量不到4.2吨的TNT,主要是依靠结构和穿透力来杀伤,而不是靠爆炸力本身。就算是把这些炸药直接塞进伊朗的地下通道,也很难摧毁核设施的主体结构。
至于说弹药的穿透力,有的说法是60米的泥土钻深,也有的说法是能够钻60米的混凝土和岩石。根据简氏防务分析,GBU-57的有效钻深,折合61米的土壤等效厚度,18米的混凝土厚度,这也符合钻地弹经验公式的估算结果。
福尔多核设施的头顶上是致密石灰岩、白云岩沉积层山体,岩体的硬度高,抗压能力强,还有不规则的层状褶皱构造,能够阻断部分冲击波。对于这种山体,GBU-57单次有效穿深只能达到20多米。双弹串投的钻深不太可能大于40米,估算为30多米比较合适。上面的估算,再结合事后的放射性检测,可以认为核设施没有出现整体坍塌。
但是也不能说伊朗的核计划没有受到影响,因为以上的估算都是基于美国炸弹的公开数据来估算,而且很有可能是过时数据。除此之外,伊朗核设施本身也有一些不利因素。
首先,福尔多核设施上面的弹孔是三个一组,每组钻进了两个炸弹。我这个矿工后代看到密集平行的弹孔,想到下面被掏空的核工厂大厅,立刻就想到了采矿的崩落法。三组炸弹相互协同,增加穿透深度,就像是矿井里的爆破,可以让山体碎石塌落到内部空间。
其次,这两个弹着点似乎不是随便选的,在轰炸之前都有地表施工痕迹,对应了2009年历史卫星图的两次施工之井。一般来说,通风井当然不会直通大厅,而且从2009年的卫星图情况看,这两处的施工洞口是明显的斜井,合理推测,当时伊朗确实在山顶开挖了两处斜井,经过多次的盘旋折返,连通了地下80多米深,去加速地下工程施工进度。在地下土方开挖完成之后,伊朗大概率对施工斜井进行了回填封堵,用混凝土加固的那种封堵。
但是毕竟这里是开挖过的山体结构,是相对的薄弱点,所以美国选择在这里投了钻地弹,也是希望能够利用开挖效果增加杀伤力。就算不能知道整体的崩塌,也要在山体内部制造足够的冲击地压,让核设施的实墙出现明显的延爆现象。
第三,福尔多的核设施,主要安装离心机,做铀浓缩工作。离心机的原理是利用密度的微小差异分离U235和U238,每分钟要旋转5万次才能达到有效分离。所以,无论是正在运转的离心机,还是停下来的离心机,都是非常脆弱的设施,可以被不太明显的震动破坏。就算美国没有彻底摧毁核设施的地下空间,只要能够让里面出现明显的晃动,让大厅里面碎石乱飞,也能让核工厂长期停工。
第四,地下工程最脆弱的地方永远是进出口。挖掘深入地下几十米的隧道是一个大工程,几乎必然会被卫星和飞机发现。在美国飞机离开之后,以色列飞机又过来扔了几十发炸弹,大概率是轰炸出口和周围的电力系统。就算伊朗已经提前撤离了人员和原材料,修复核设施也起码需要半年时间。
最后,美国做秘密轰炸,证明自己可以随时再来。如果轰炸主厅效果不明显,下次可能就是用钻地弹,去打出入口。2009年美军第一次策划打击方案的时候也是这么考虑的,重点打击两个对外通道,封闭地下工程。
所以我认为,攻击福尔多核设施,无论是否破坏地下工程,都对伊朗制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至少是明显延缓了伊朗的核计划,减少了最新一次谈判的筹码。
今天早晨,就在我打算录制这期节目的同时,美国、伊朗和以色列达成了停火协议。伊朗也再次无视了自己封闭霍尔木兹海峡的威胁。从这个时间点来看,谈判的主动权确实在美国和以色列一方。伊朗也许还有导弹储备,但是很难打到有效目标,也守不住自己最重要的筹码,很有可能要做出重大让步。而在伊朗证明自己防空的脆弱性之后,美国和以色列随时可能会结束停火,再次发动攻击。伊朗现在的统治集团,日子相当不好过。
感谢各位收看,917期节目到此结束,我们周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