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979】长沙建竖店 横店不在乎
分析长沙铜官窑古镇改建竖店项目
大家好,2025年11月16日星期日,欢迎收看979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10月15日,湖南省多家官方媒体报道,长沙一家名叫铜官树店的微短剧影视基地开业。按照官方的说法,长沙树店建设了300多个室内拍摄场景,200多个室外的拍摄场景,可以把微短剧的拍摄成本压缩30%。
浙江横店是中国影视拍摄中心,现在湖南的短剧影视基地直接取名叫树店,能够复制成功吗?
烂尾古镇的“重生”
所谓树店,就是要拍竖起来看的手机短剧,所以要碰瓷大屏幕时代出道的横店。如果这是一个新投资项目,不太可能成功。但是好在长沙树店本来就是一个失败到底的古镇项目——铜官窑古镇。定位和张家界的大庸古城,承德的桃花源古镇差不多。按照原来的轨迹发展,这个铜官窑古镇会慢慢地变成废墟,最后政府收回土地,花钱拆除。现在古镇项目能够转型影视城,运气好可以有现金流,最差结果也就是继续当废墟,算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长沙树店的主要资产是大片的仿古中式建筑,还有一些近代西方风格的塔楼。这些建筑都是当年铜官窑古镇项目的一部分,已经有将近十年历史。所谓的铜官窑,并没有连续不断的历史传承,只是利用了断断续续的考古成果。上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长沙郊区的铜官镇发现了一个唐代的陶瓷遗址,取名叫做铜官窑,名气不算大。1998年,德国的道劳公司在印尼发现了一艘唐代的沉船,里面有5万6千多件瓷器,推测都来自铜官窑,具有阿拉伯风格。这艘船被叫做黑石号,铜官窑也成了唐代中国跟西亚贸易的重要遗址。
睡前消息第926期介绍过,当年全国都流行建古城,现在有1000多个古城古镇。在铜官窑项目上,长沙市政府最聪明的选择,是没有贪图“肥水不流外人田”,没有让自己的国资直接包办,而是把土地拿出来,请外面的企业来做。
2012年,长沙市望城区政府找到了一家合作方——新华联集团。双方约定共同开发长沙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2015年,铜官窑古镇正式开工。同一年,新华联的股市上筹资,表示要在铜官窑投资50亿,建8个博物馆、5个演艺中心、18个人文景点。按照新华联自己的说法,铜官窑古镇的收入可以达到207亿,利润也有将近70亿。如果只卖古镇门票,显然赚不到这么多钱。新华联看好铜官窑古镇真正的原因还是房地产。
10年之前就上网的老观众可能还记得,中国曾经流行企业家搞俱乐部,其中资历最老的叫做泰山会,1993年就成立了。这个泰山会的成员,包括联想的柳传志、复星的郭广昌,还有巨人集团的老板史玉柱。2005年,马云也加入了泰山会。
新华联的老板傅军,就是泰山会的创始成员。上世纪80年代,他在湖南省的外贸系统当干部,在进出口贸易领域积累了很多关系。1990年,傅军辞职,成立了华联贸易公司,往马来西亚卖农产品,又从马来西亚进口橡胶和木材。赚到第一笔钱之后,傅军觉得搞外贸太辛苦了,想要搞快钱,他看中了房地产。
90年代正好有个口号,10万大军下海南,各大财团抢地盘。当时90年代海南刚刚建省,大量的资金涌入海南楼市,在人均工资2、300块的时候,把海南岛的房价炒到了7500块一平。我爱我家里面有一个剧情,贾志新决定去海南闯荡,就是炒房去了。海南的房地产泡沫当时也波及到了琼州海峡北面的广西。傅军那点钱,当时放在海南抢不过其他官商财团,但是可以跟风到广西的北海市去炒房。很多当事人都回忆了当年北海的房地产泡沫,静静帮我读一段。
1992年,全市注册登记的房地产公司800家,到1993年5月达到1160家,共有数百亿的资金涌入北海。出现一场房地产开发大战,全市130多个投资百万以上的项目剪彩。进入设计阶段的大楼,20层以上的有130多栋,30层以上的有30多栋。最高楼56层的穿西北大厦已经启动了奠基仪式。除了高层大厦以外,城区的写字楼、商住楼、公寓楼普遍开花。曾经有6个财团送上联名报告,要求建98层的大厦,要创全国之最。在北海的房地产最火热时,有各为人甚至由炒房地产变成炒红线图、蓝线图。一单几百上千万的房地产交易,根本不用去现场查看,双方交易只在图上完成。
199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收紧银行贷款,吹破了海南和广西的房地产泡沫。傅军在文件出台之前,高位卖出了北海地产,赚到了一大笔钱。泰山会不少元老,比如说万通集团的冯仑以及刚才提到的史玉柱,当时也在周边炒房。傅军通过一些炒房的经历,打入了北京商人的交际圈,参与创立了泰山会。
从那以后直到200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上比较低迷。傅军开始搞多元化经营,比如说引进了三菱帕杰罗的技术,生产猎豹越野车。又比如说他跟古越龙山合作,生产了贴牌酒金六福。这段时间,新华联旗下既有房地产,也有矿业、化工和投资,涉及十多个行业,让傅军赚了不少钱。
但是真正让新华联做大的还是老本行房地产。从2002年到2018年,第二波房地产高峰期,傅军带着第一次的经验和资本全面投入,一度70%的营收都来自房地产。通过卖房赚的钱,傅军又投资了100多家公司,包括ofo共享单车、乐视汽车,都是泰山会老兄弟的项目。
2012到2014三年时间,中国房地产价格出现了一个平台期。新华联大量地产集中在三四线城市有点卖不动了。傅军开始思考转型,看中了文化旅游。在当时很多地产商看来,文旅项目可以向政府借钱,还可以低价拿配套住宅用地,可以做到稳赚不赔。铜官窑古镇是傅军投资的第一个文旅项目。几乎同一时间,万达也从住宅和商业综合体转向了文旅,在全国建了13个旅游区,恒大建了15个。
和这些项目相比,一开始关窑古镇表现还可以。2017年,古镇还没开业,全国就有400多个商人赶到长沙,竞拍商业门面。不到两个小时,所有商铺全卖出去了,成交额50亿。第二年,旅游区正式开业,每个月要接待10万游客。新华联自己也把铜官窑古镇当做招牌,到处推销自己的成功经验。2018年9月,睡前消息另外一个老朋友,四川阆中市政府跟新华联签了合作协议。按照计划,双方一起投资100亿元,共同开发阆中古城。新华联对外表示,要把长沙的铜官窑古镇成功经验复制到阆中市。
至于说阆中古城项目做的怎么样,首先欢迎看我们2022年的第455期节目。到了2023年,互联网上突然出现一篇文章,标题是《看四川阆中如何搞烂自己的营商环境》,我给大家读一段。
2019年8月,政府出资股东竟市财政担保向合资公司借款,至今本息合计1800万余元,且逾期三年拒不归还,致使企业现金流短缺,陷入困境。阆中政府自身财政困难,为了拿到古城景区门票的经营权融资,于2022年1月15日,单方面收回古城景区特许经营权。按约定,合资公司应由新华联现金出资占股70%,阆中市政府以土地出资占股30%。但政府应该注入的土地资产一直没人办理。
这篇文章显然是站在新华联立场的单方面说法。我不管阆中市和新华联谁对谁错,但是我可以确认,阆中古城项目肯定是失败了。去年新华联还在起诉阆中市政府,索赔违约金4560万。
铜官窑古镇也没有比阆中古城好到哪里去。现在打开一些订票软件,还可以看到古镇的门票价格,原价200,打折之后168。点开评论区,基本上都是游客的抱怨,认为自己花了冤枉钱去看人造建筑。开业第二年,铜官窑古镇又遇上了疫情,跟全国绝大多数旅游区一样,坐等亏钱。
旅游项目就算亏钱不代表就要立刻卖掉。928期节目介绍了廊坊新奥集团投资的只有红楼梦实景演出,回本周期在30年以上,每年的收入往往不能覆盖运营成本。但是它背后新奥集团拥有天然气的特许经营权,每年可以保持千亿的营收,亏得起。铜官窑古镇的问题是新华联自己撑不住了。
前面提到过,新华联当年建设铜官窑古镇的钱是从股市借来的。之后五年,新华联又在全国投资了四个旅游项目,一共建了200多亿。到后来,某些债券每年利息达到10%。2019年,有192亿的债务集中到期,新华联把全部的现金都拿出去应付债务。刚刚还完钱,疫情开始了,全国房地产价格进入下行周期。等到2020年,新华联有10亿的债务到期,这个时候公司已经拿不出钱,构成了债务违约。
新华联的房子都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实际价值可能也就是两三千块一平米。新华联不愿意按这个价格清算,违约的债务越来越多。到了2021年,新华联的违约金额达到了26亿,资产负债率将近96%。大量的债权人找到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新华联的老板傅军毕竟是见过20世纪的第一波海南房地产泡沫,凭借丰富的经验,他开始“割肉止血”,先放弃还有土地价值的省会附近古镇。2023年11月8日,铜官窑古镇的运营公司——新华联文旅,向北京法院申请破产重整。随后一年,长沙市政府牵头了债务重组,找了五家投资人注资20亿,接手了这个古镇项目。
从那以后,铜官窑的运营方换成了一家叫做盈信资管的公司。具体的运营公司从新华联文旅改成了盈信发展。在接手古镇重组第一年,盈信发展就宣布扭亏为盈。按照公司的业绩预告,2022年亏损将近35亿,2023年可以赚到3到4亿。但是仔细看财报,所谓盈利指的是会计操作。是盈信发展重整之后,有将近40亿债务不用还了,按照会计准则,可以算成收益。今年8月份,运营公司发布了最新的财报,铜官窑古镇本身还是个现金黑洞项目,半年亏损4个亿。
新公司接手铜官窑古镇也不是有多看好文旅项目。盈信的老板叫做王刚宇,从前没管理过任何实体产业。从人民银行总行辞职以后,他一直在搞资本运作。王刚宇收购了新华联文旅,净资产只有1000万,属于典型的“蛇吞象”并购。对于王刚宇来说,拿下新华联文旅不是为了亏钱的古镇,而是为了上市公司的壳。有了上市公司,就可以接着全面牛市的机会,用概念换钱。
就在上个月,10月21日,盈信发展发布公告,表示自己要收购一家广东的半导体公司,以后生产内存条。早到公告发出之前,这家公司的股价就涨停了两天。等到正式公告发出来,又涨停了三天。
对于盈信发展名下其他资产,王刚宇也不太上心。前面提到,铜官窑今年刚刚亏掉4个亿。这家公司在西宁、株洲、海南的旅游业务也亏掉了将近4个亿。同时,盈信发展在中小城市还闲置了将近75万平米的房子,不知道该怎么办。虽然它在股市上圈钱容易,但是也经不起每年8个亿的现金外流。所以铜官窑古镇彻底放弃了文旅,转型树店短剧影视城。也许短剧的赛道并不好走,但是只要能把古镇的经营成本放下,或者稍微赚一点房租钱,那就比现在强。
短剧产业的竞争
竖屏短剧最近几年很火,湖南的树店能够抢走浙江横店的热度吗?
2000年横店出名之后,中国各地都开始建影视城,基本上拍一部古装影视剧就要建一个基地。到了2013年,中国已经有1000多座影视城,跟现在的古城数量差不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调查发现,这些影视城80%都在亏损,15%勉强收支平衡,只有不到5%能够赚钱。当时一个影视城的老板抱怨过恶性竞争,我给大家念一下。
从春秋到汉朝一直到民国,哪个时代的古建筑都有了。目前国内的影视基地已经严重超载,80%都是多余的。雷同也造成了场租费的恶性竞争,你1万,我8千;你8千,我5千。为了20年不再新增影视基地,已经足够影视剧拍摄需要了。
更重要的是,湖南树店又做短剧,最大的对手不是横店,而是其他树店的江湖地位。现在搜索树店,搜索引擎会默认是郑州郊区的影视城,其次是上海郊区的拍摄基地,湖南这个树店根本就没有热度。郑州能够在树店短剧产业做到第一名,优势不是仿古建筑随便用,也不是政府引导支持,而是在人工便宜的地方,让市场自发的筛选出合适的产业聚集区。
对于短剧观众来说,场景漂不漂亮、建筑是否还原都不重要,甚至优秀的剧本也不是关键性因素,因为竞争太激烈了,成功的随机性太强。刚刚做出爆款产品的团队,让他们按照上一次的思路再来一遍,也很难保证成功。所以短剧的标准打法是高频试错,快速产出大量不同类型的产品,没人看就下架。十几次试错,有一部赚钱,就能覆盖其他作品的成本。这种盈利逻辑导致短剧公司对于成本非常敏感,只要可以节省开支,在哪里都能拍,演职员基本上都是临时工。
河南是中国农村劳动力供给最过剩的地方,十几年前就建成了国内最大富士康厂区。在短剧兴起之前,郑州凭借人口多、工资低,形成了国内小广告的拍摄基地。这些人既会剪辑,也可以写剧本,跟短剧的生态高度融合。除此之外,郑州还自带了影视配套产业链。上世纪90年代,河南许昌市鄢陵县张北村的村民进入影视圈做灯光师,后来带动了全村人入行。这些人积累了资本和关系之后,经营灯光设备租赁,比剧组自备更便宜、更可靠。现在全国影视行业80%的灯光师都来自这个张北村,影视城里面的灯光设备店老板也基本上都是张北人。
在短剧时代,甚至郑州的烂尾楼也可以是明显优势。静静帮我读一段新闻。
一个短剧拍摄现场,所有信息都被记录在一则15秒的视频里。有人把这则视频转发在了郑州一个名为养生谷的小区业主交流群中,一名业主疑惑道:“我怎么看像在售楼部门口?”去年4月,人周万第一次在业主交流群里知道,自己的小区售楼部变成了拍短剧的地方。他购买的房子原本应于2022年交付,至今已逾期1000多天。房企暴雷,房子烂尾,也从受人关注的事件逐渐变成媒体上的旧闻。他没有想到,荒废多年的烂尾楼竟然以短剧的方式重生了。郑州短剧从业者李肖说,租赁拍摄场地是短剧制作必须支出,通常占到核心成本的10%到20%。如果场地需求稳定,出租售楼处对楼盘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流水。尤其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期的当下,售楼处和别处的场地费一般在几千元一天,一个月几万元够给几名楼盘员工发工资了。
郑州现在有15个短剧拍摄基地,基本上都是闲置楼盘改建,再加上农村提供了大量低薪工人和廉价楼盘,这才是交通枢纽郑州产生了树店产业的原因。业内估算过,郑州的微短剧拍摄成本相比其他城市,要低上10%到20%。如果算是后期的制作成本,能够低40%。拍一部100集的微短剧,在郑州只要投入30万,每一集的成本甚至低于一辆电动车。
2023年,短剧刚刚火起来的时候,郑州已经可以年产1100多部,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去年10月份,郑州市政府才发现自己的辖区内有短剧基地,这才出台了扶持政策。反过来说,如果让当地政府主动去设计一个短剧基地,恐怕是做不出来主动利用烂尾楼的事情,成本优势也就没了。
湖南树店的对手不只是郑州。从2024年开始,西安就在跟郑州竞争短剧之都的地位。高峰时期,西安产出短剧占到了全国60%。陕西的文旅局7月也推出了政策,表示可以直接发现给制作商,补贴30%的成本。湖南拿出一个亏损的古镇,就想形成短剧的产业链,显然没有什么竞争力。
AI视频的冲击与短剧未来
最后一个还有个更加重要的问题,短剧的产业规模可能不会再扩大了。这次Sora的版本更新之后,相信很多观众都刷到过猫做饭或者狗开车的视频。我还刷到过一条评论,说自己的奶奶刷抖音,看到猫做饭以后,问自己家的猫为什么不行。这就是我们现在的AI视频,已经接近了廉价短剧的画面水平。试错成本显然低于真人现场拍摄。
所以,在AI视频彻底成熟之前,第一个受到冲击的领域可能就是短剧市场。为了快速试错,大多数次要的场景都可以交给AI。过去十几个人的团队,可能保留五六个人就够用了。未来几年,短剧产业可能会扩大,短剧拍摄基地的需求反而可能会下降。
湖南现在才想到建树店,唯一的优势,或许就是之前的古镇亏得太厉害,预期比较低,只要能有一点现金流就好。但是全国废弃的古镇太多了,有保安认真巡查的很少。我的亲身经历证明,三五个人的小剧组,如果只是想低调地去借个场景,根本就不用特意去什么影视城。所以长沙的树店,首先还是要解决剧组的进驻问题。
感谢各位收看,979期睡前消息就到此结束,我们周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