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RK
hardcore

骗一下纳粹二把手是怎样的体验?【硬核狠人35】

本篇为硬核狠人之米格伦。 参考资料: 爱德华·多尼克2008年出版《伪造者的诅咒:维米尔、纳粹和20世纪最伟大艺术骗局的故事》 弗兰克·维恩2006年出版《我是维米尔:20世纪最伟大伪造者的兴衰》 范米格伦的网站

开端

1947年5月30日,荷兰抵抗组织的战士乔普·皮勒站在了阿姆斯特丹大街上,看着从纳粹手下解放出来的祖国,皮勒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经历了五年的残酷战争后,皮勒的心中只剩下了复仇这一个念头。

走了一段路,皮勒来到了一座五层红砖建筑前。他今天要来做一件大事,他要向这栋建筑的主人提一个致命的问题:你是否将我们的国宝卖给了法西斯?

苦闷的少年时代

大家好,我是。

1889年,亨克斯·安东尼乌斯·范·米格伦出生于荷兰中部城市迪芬特。父亲是一名勤恳敬业的老师,家境虽不富裕,但也还过得去。

遗憾的是,虽然家境尚可,但范·米格伦的父亲却是一个古板到堪称迂腐的老古董。他为儿子的人生规划相当清晰:学数学,然后像自己一样成为教师,走纯预封路线,春田里面人。

可是,随着范·米格伦的长大,他的父母逐渐发现了,这孩子的天赋似乎并不在讲台上。从八岁开始,他就在母亲的影响下爱上了绘画,每天在街上盯着建筑上的雕刻出神。

稍微长大后,他的所有零花钱都被他换成了铅笔和画纸。小小的教科书上画满了他的涂鸦。

小孩子喜欢绘画,放在今日的中国,家长绝对乐开花。遗憾的是,老米格伦是个19世纪的荷兰老古董,看到寄予厚望的儿子如此焚书坑儒,老米格伦气的将范·米格伦的画纸撕的粉碎,愤怒的对儿子说:“我让你成为一个男子汉,画画这么娘炮的事,你学了有啥用?”

好在范·米格伦的母亲是个温柔细腻的人,她给儿子更换了画板,鼓励儿子继续追求梦想。但是无可挽回的,一场父子战争由此在家庭里展开。

范·米格伦很快成为了家里唯一的祸源,父亲瞅着他就来火。在高压之下,范·米格伦的逆反人格被激发出来,反而开始成为了恶作剧专家。

父慈子孝的生活持续到了范·米格伦上高中。在高中,他交到了一个朋友:威廉·赫特林。

范·米格伦之所以会跟赫特林成为朋友,原因是他俩都热爱绘画。但赫特林要幸运得多,赫特林的父亲巴苏斯是正经的古典画家兼美术老师,对黄金时代的荷兰绘画有着很深的研究。而巴苏斯将永久的改变范·米格伦的一生。

在听说儿子的朋友同样怀有艺术梦想后,巴苏斯把范·米格伦带到了自己的画室,给他上了第一节真正的美术课。

“孩子,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画家,那就必须先学会制作颜料。荷兰黄金时代中的那些伟大的画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这种色彩就来自自制颜料。”

在随后的几个小时中,艺术界的大门在范·米格伦面前打开。他知道了如何用铅和锡混合成黄色,如何把烧焦的象牙变成黑色。最重要的是,他终于开始接受系统的美术教育了。

在随后的时间里,巴苏斯将自己平生所学传授给了这个孩子。他非常珍惜这个有着绘画梦想的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巴苏斯认为,在自己的培养下,这个孩子在艺术上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时间证明,巴苏斯确实很有眼光。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个叫范·米格伦的学生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其成就的方式也的确让人意想不到。

艺术圈的排挤

在巴苏斯的教导下,范·米格伦的画技飞快提升。他很快就开始在学校展露头角,连练笔的素描都有同学花钱收购。当然,收购他素描的原因并不是同学们有什么艺术修养,单纯是因为他素描里的人都没穿衣服而已。

在持续的提升中,范·米格伦即将高中毕业。此时他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他要上哪所大学?

范·米格伦想去的是代尔夫特艺术学院,但他的古董老爹肯定不会答应这件事。不过好在还有支持他梦想的妈妈。

在一系列父慈子孝,抗立性生的情景上演后,老米格伦做出了妥协。范·米格伦可以不去学数学,但也不能去学绘画,那东西学了没法养活自己。最终,双方折中,范·米格伦被允许去学习与绘画相关的建筑。

1907年,范·米格伦进入了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学习建筑。在大学里,他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很快学会了抽烟喝酒。虽然他在学业上的成绩不错,但与自己父亲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

最终在某一天,范·米格伦决定正式与父亲决裂,以后再也不花家里一分钱。

没几天后,他就打脸了。打脸的原因是,他让一名叫安娜的女同学怀孕了。作为一名父慈汉的范·米格伦,自然养不起孩子,不得不向父亲求援。

最终,老米格伦在狠狠的教育了他一顿后,同意借给他一笔钱,但是这笔钱只是借,将来范·米格伦必须连本带利归还。唯心主义的范·米格伦只能接受了这个条件。为了还债,他决定画一幅画,一幅足以让他解脱困境的大作。

在女友安娜的陪伴下,范·米格伦最终完成了这幅巨型宗教画:《鹿特丹的圣劳伦斯大教堂》。1913年1月,这幅范·米格伦的处女大获成功。一个被这幅画感动的大佬用1000荷兰盾买走了它。这在当时是一个惊人的高价。从此了范·米格伦送入了艺术圈领域。

初步解决了经济危机后,信心爆棚的范·米格伦立刻终止了建筑学业,转而到海牙艺术学校专攻绘画。不过,为了养活家人,范·米格伦还得搞一点副业。

不要误会,作为一个艺术家,范·米格伦搞的不是那种通辽副业,而是给商业公司画海报贺卡等商业作品。

这种不咸不淡的工作,虽然能养活自己,但却非常消磨一个人的艺术热情。渐渐的,他开始在重复的劳动中变得麻木。

妻子安娜不想看丈夫消沉下去,她千辛万苦的到处筹措,终于在1917年春天筹足了一笔钱,为范·米格伦在海牙的艺术画廊举办了一次个人画展。

这次画展极为成功。海牙的艺术评论家们惊喜的发现,在20世纪,居然依然有人能娴熟掌握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全部技巧。对于他的画作,有人拍手叫好,有人支持三亚。

也就是在这次画展上,范·米格伦结识了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卡莱尔·德波尔,获得了德波尔的鼎力支持,从此在荷兰艺术界声名鹊起。

也就是从这个时刻,事情开始逐渐走向了奇怪的方向。

师母的诱惑

谁都没想到的事,在一段惺惺相惜的友谊展开了同时,一段龌龊无耻的婚内出轨也几乎同步展开。

在结识了评论家德波尔后,范·米格伦也认识了德波尔的妻子乔安娜。然后,两个人就开始了一些超出友谊的交往。

1923年7月,范大官人的奸情被妻子安娜发现。愤怒的妻子离开了功成名就的范·米格伦,用事实证明自己并不贪图丈夫的钱财与成功。

而抛弃了糟糠之妻的范·米格伦也并没有多少愧疚。此时他已经相当有名,有不少名流请他绘画。赶上红利期的范·米格伦收入节节升高。

然后,那件必然会发生的事发生了。在某一天,评论家德波尔终于撞破了自己的朋友与自己老婆之间的超越友谊的关系。

谁知竟坐起,冤中竟是我自己。来自朋友和妻子的双重背叛沉重的打击了德波尔。德波尔是个绅士,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保持了风度,没有曝光那对狗男女。

但是,好人德波尔当然有好人缘,他不报复不代表他的朋友们就能看得下去。偏偏德波尔是个艺术评论家,他的朋友遍布这个领域。

这帮大哥听说这个故事后义愤填膺。范·米格伦是个什么东西?他就是不知好歹的弟弟,不知好歹。

如果这样的人渣还能继续在艺术圈里混的话,咱们也别活了。兄弟们,冲了他。

从此以后,关于范·米格伦的定性就从艺术圈变成了字母圈,人人都说他是SV。

其实,范·米格伦和评论界之间早就有了矛盾了。范·米格伦师生两代都是古典画派的忠实拥趸,追求的是理性真实的古典画。

因此,范·米格伦认为,像印象派、野兽派这些后来的绘画艺术都是堕落的艺术,那根本就不是画。

过去有德波尔力挺的时候,双方还可以有理有据的辩论。但现在,范·米格伦在荷兰艺术圈已经人见狗嫌了,大家也就不客气了。

在骂人这方面,荷兰评论界的心意层出不穷。比如:范·米格伦是一位天才的技术人员,他对文艺复兴时代进行了精准的复制,除了独创性外,他拥有一切美德。

意思是,范·米格伦根本就不是个画家,他就是个画匠。他对艺术圈的意义就像天上的星星,有你没你都一样。

在荷兰评论界的联合封杀下,范·米格伦的热度急剧下滑。荷兰评论家们乐得看着这个人渣被挤出圈子。

日落,日落,没法过的你,每天喝两水。

著名作家卡罗·约翰曾说过: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变态。

面对着同行的联手打压,范·米格伦选择了既学画又变态。作为一个有技能的艺术家,他准备给同行们开个大眼。

伟大的造假计划

关于开眼这事,范·米格伦自称他的思路是这样的:既然主流画界低估了我,那我就证明一下。我创造出一幅跟过去大师们一样伟大的作品,然后签上大师的名字。到时候这群评论家们肯定会认定就是大师之作。等他们出来捧臭脚时,我再跳出来打他们的脸。

在下定决心之后,范·米格伦首先要确定:我究竟要以谁的名义来制作假画呢?

既然要冒充,肯定要冒充一个出名的人。于是他选择了约翰尼斯·维米尔。

约翰尼斯·维米尔,荷兰17世纪最神秘也是最优秀的古典绘画大师。后人对他生平知之甚少,但其高超的技巧是公认的大师。著名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被认为是世界级作品。在20世纪的荷兰,维米尔的画堪比国宝。

范·米格伦想冒充维米尔的名义造假是个很自然的选择。首先,他和老师巴苏斯都是维米尔的忠实拥趸,一生研究维米尔的技法。

而且,维米尔生平神秘,遗留画作极少。遗作少就代表可参考鉴定的样本少。在鉴定时不容易被专家锤死。

而最重要的是,维米尔的画是真的价值连城。维米尔的画到底值钱到什么程度呢?比如维米尔的名作《绘画的艺术》,在1940年以182万马克的价格被卖掉了。这笔钱在当年差不多能买半吨黄金。然而,这个价格被认为是一个半强劫的价格,实际上也的确是强买强卖。因为买下这幅画的人,在当时的欧洲有一定影响力,名叫阿道夫·希特勒。

为了开展自己的计划,范·米格伦离开了荷兰,来到了法国乡村定居。来到法国的原因是他在荷兰艺术圈里的名声已经堪比肥鱼罐头,实在混不下去了。而且,造假这事要避人,荷兰人多眼杂,法国安全一些。

小算盘打得哗哗响的范·米格伦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当他认真的想伪造一幅维米尔的赝品时,他才明白,为什么多年来仿造古画的人这么少。

所谓有的模仿向经典致敬,有的模仿向观众索命。真正实操起来以后,范·米格伦才知道,原来伪造古画这事并不是个艺术问题,而是个技术问题。

由于绘画的技法是不断发展的,后世画家通过研习前人的作品,在技法上想复制前人的作品不是特别难。以范·米格伦的技术,想模仿维米尔的画技完全可以。

但要命的是,维米尔是17世纪的人,他的画也是在17世纪画的。这些作品经过数百年光阴洗礼,已经具备了很多独特性。范·米格伦可以模仿画技,却无法伪造时光。

首先是颜料问题。17世纪画家使用的颜料大多自制,跟20世纪的颜料完全不同。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技巧,维米尔的颜色更是特别。后人想调出相同的颜色并不容易。

其次是颜料硬化问题。古画经过漫长时光的洗礼,大部分颜料都会慢慢的脱水硬化。这是时间赋予的特性,新做出来的东西根本不可能具备。

第三是裂纹形状。颜料经过急剧的脱水后会产生不规则的龟裂。更进一步的,这些裂纹里还有长期积淀的灰尘。伪造这种时光形成的灰尘极其困难。

第四是配件差异。17世纪的画布、画框乃至矿钉都跟20世纪完全不同。画布的编织密度、画框的样式与木材、矿钉上的锈迹。鉴定专家对这些都门儿清,哪有那么容易伪造。

范·米格伦也尝试过找人帮忙,但其他人都表示你这钱给活我也干不了,只能自己动手。

首先,范·米格伦认为最好解决的是配件问题。既然配件无法造假,那我用真的不就行了?他买了一些不值钱的17世纪画作,把画布用纯色涂鸦,然后在画布上重新作画。画框都是17世纪的原装正品,哪个专家敢说有问题?

随后,他大量翻阅文献,加上自己多年的经验,结合20世纪的化学知识,范·米格伦慢慢解决了配药问题,几乎完美的复制了维米尔所有的颜料。

但是,如何解决画作的硬化问题,这就是个死结了。

在当年,烤箱已经出现,可以通过人工脱水。可是,究竟用多高温度烤多长时间,这是个需要试做的事情。

因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参考,范·米格伦只能使用穷举法,蹲在烤箱前一点一点试。遗憾的是,这个实验过程有点长,他足足试了三年都没有试出最佳组合。

漫长的试错把范·米格伦搞到崩溃。为了休息一下,在1936年他跑到德国去看了奥运会。

结果,在奥运会上,范·米格伦知道了一个美国化学家给出的方案。1907年,美国化学家就搞出了一种叫电木的材料。这种材料是具有良好耐热性和塑料制品。这种材料可以加进颜料里,简直是为范·米格伦量身定做的。

果然,几周以后,他就成功试出了结果。在100到120度的环境下,将颜料加热四小时左右,就能完美模拟古画的颜料硬化状态。成功。

最难的问题解决后,其他东西迎刃而解。模拟龟裂纹只需要拉扯画布就可以了。至于裂纹里的污垢,只需要用中国墨伪造一下就行。

通过技术攻关,所有的科学问题都已解决,他也该出手了。

1936年秋季,范·米格伦正式动工。由于模仿维米尔的名作风险太大,因此他决定涉足一个相对比较冷门的题材:宗教画。他要以维米尔的名义画出一幅维米尔从未画过的画。

1937年夏天,《以马忤斯的晚餐》正式推出。范·米格伦就这样在自己家里替维米尔大师创作了这样一幅画。

搞出了赝品后,就该考虑如何把画卖出去了。为了卖画,范·米格伦需要一个故事。

骗倒纳粹高官

在20世纪卖古董的流程其实跟现在差不多。古董想卖出高价格,需要经过专家鉴定。只有信誉和技术都很好的专家为它背书,古董的价值才会被收藏家认可。

那么,当年谁是最好的维米尔鉴定专家呢?遗憾的是,这个人是布莱迪乌斯博士。他跟范·米格伦结下梁子很多年了。如果把画直接送给他鉴定,那真是老太太上六楼火够了。

所以,范·米格伦只能另想办法。他找到了荷兰政治家杰拉德·伯恩。伯恩是荷兰知名的反法西斯进步人士,享有崇高声望。

范·米格伦找到伯恩后,也没直接拿出假画来谈事,而是开始给人家讲故事。

范·米格伦说:“现在有一个在意大利的荷兰一家亲,正在面临巨大的危机,需要您这样德高望重的同胞伸出援手,才能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伯恩当场表示义不容辞,说出咋回事。

范·米格伦说:“有这么一家孤女寡母,全家都在意大利生活,但不知道怎么,被墨索里尼的手下盯上了,说他们是反法西斯分子。这家人现在很危险,急需一笔钱,移民美国。”

伯恩听后非常激动,立刻问:“需要多少钱?我来出。”

范·米格伦赶紧制止:“大佬,我不是来要钱的。人家也是老欧洲上三旗的老贵族了,现在只是资金被法西斯冻结了而已,人家有家底的。”

“这家人之前就喜欢收藏艺术品,有100多幅珍贵的画作。巧合的是,我和他们家的寡妇现在有了一些超越友谊的关系。所以,他们委托我,全是我帮忙把这些画卖出去。可是您知道,想把画卖出去需要专家鉴定。老哥您能不能帮帮忙,找一位艺术专家尽快帮忙鉴定一下,救人如救火呀!”

伯恩是个热心肠,听完这话满口答应。立刻就找了全威专家布莱迪乌斯博士。

布莱迪乌斯博士听说,是为了拯救同胞,于是也答应了对这幅维米尔的大作进行鉴定。

1937年9月,博士检查了这幅画。老爷子很认真的查看良久后,连连感慨:“这绝对是大师的一座,而且还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有专家的肯定,范·米格伦的假画自然不愁销路。最终这幅画以52万荷兰盾的价格售出,并且捐给了鹿特丹雅各博物馆。

名画售出后,整个荷兰艺术圈都为大师的一座现世而感到满意。自认为做了善事的伯恩也很满意。拿到名画的博物馆非常满意。弄来大笔现金的范·米格伦更是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一时之间,整个荷兰上下都是后金国宴吃花雕,麻麻了。

不过,造假成功对于范·米格伦来说,其实是喜忧参半的。好处是他得到了一笔巨款,坏处是如果想继续挣钱的话,那么范·米格伦就必须继续折服,压制自己嘲讽同行的欲望。一想到自己为了区区一笔天分数字就要放弃自己的复仇计划,范·米格伦就难过的合不拢腿。

得到钱之后,范·米格伦火速的前往尼斯,开始了一段一平如洗的生活。同时又勾搭了好几个美女。人间哪有真情在,只要好看我都爱。

这样醉生梦死日子一直过到了1939年秋天。在这个时间,范·米格伦感觉欧洲的局势好像有点不太稳定了。

范·米格伦认为,如果将来打起来,法国这块是非之地肯定会爆发一场大战。所以他做出了一个非常英明的决定:离开法国。

然后他就做了令人窒息的第二个决定:返回荷兰。

1939年9月,范·米格伦一家乘船回到了荷兰。在战争的阴云下,荷兰艺术圈已经没人找他麻烦了。

眼看着好像没事了,范·米格伦却买了一栋豪华别墅。然后他就和乔治·布莱克一起见识了荷兰速度。

不过,荷兰的沦陷在当时并没有对范·米格伦造成太大波变,因为他非常有钱。而且,一开始纳粹对于荷兰的管理政策还是相对谨慎的。范·米格伦的假画事业非但没受任何影响,反而愈发壮大起来。

从1939年开始,范·米格伦连续以维米尔的名义推出了《最后的晚餐》、《基督头像》、《最后的晚餐二》、《雅各的祝福》、《基督和通奸女人》等一系列假画。偶尔还以其他画家的名义创作假画,赚来了大笔黑心钱。

由于钱太多,范·米格伦都没法解释,只能跟邻居们撒谎,说自己在法国中了大奖。将别墅上下都塞满了现金,生活爽的不得了。

对于纳粹的统治,范·米格伦也没什么不满,反正这在荷兰也没人找他麻烦了。对于自己的生活,范·米格伦非常满意。

可是,范·米格伦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在当时的荷兰以外,其他国家也有不少热爱艺术的人。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叫做阿道夫·希特勒。

骗局揭穿

作为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美术生,我们都知道希特勒曾经有个艺术家之梦。虽然最终梦碎维也纳,但元首依然觉得自己品味不凡。执政后,到处搜罗艺术精品。如果不能证明自己的水平,至少可以证明自己的眼光吧。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在元首的影响下,整个纳粹高层艺术感,审美价值就提升上来了。纳粹后来的二把手赫尔曼·戈林,不不,赫尔曼·戈林先生也跟元首表示,自己也是个艺术爱好者,而且已经艺术一个多礼拜了。

正巧合的事,希特勒和戈林都是维米尔的忠实粉丝,早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到处收集维米尔的作品。不过,戈林根本不敢跟希特勒竞争,所以每次维米尔的作品现世,最终都收入了希特勒囊中。

屡屡被截胡的戈林非常郁闷,他只能嘱咐手下的狗腿子们,一定要给我找一幅维米尔大师的真迹,发现后立刻汇报给我,不要让元首知道。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戈林的手下从荷兰沦陷开始,就在这里着力搜集。1942年,手下给戈林传来了好消息。德国银行家米德尔在荷兰收购了一幅名为《基督和通奸女人》的画。据信,这幅画的作者就是维米尔大师。元帅,您的机会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戈林火速派人去找米德尔。虽然米德尔不愿意卖,但他更不敢得罪戈林。最终,戈林给了米德尔一个还算体面的条件:用自己收藏的137幅名画来换米德尔的这一幅。这不算坑你吧。

就这样,戈林把名画带回德国,在自己的别墅里高调展示了一番,我也是有维米尔大师作品的人了。后来随着战局恶化,和希特勒一样,他把这幅画和其他藏品送到了奥地利的一个矿井中,一大批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也因此保存了下来。

当然,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想到了。戈林得的这幅画是范·米格伦伪造的。

在听说自己的假画被卖给戈林后,范·米格伦吓得血都凉了。原因是,由于有钱后生活越发糜烂,范·米格伦也犯了一个通辽宇宙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贫困不言。

随着健康状况急剧下降,范·米格伦的假画质量也跟着下降。而要命的是,那幅《基督和通奸女人》是当时质量上最厉害的。它刚露面时就已经有不少艺术专家认为是赝品。

而这样一幅画居然被戈林给弄过去了,还花了这么大代价,还那么高调的嘚瑟了一大圈。这要是被戈林发现了是自己伪造的,范·米格伦觉得自己的下场恐怕不会太好。

不过,让范·米格伦担心的事最终也没发生。随着德国在前线逐渐吃紧,为了压制荷兰的反抗势力,纳粹开始在荷兰人为制造饥荒。每个荷兰人每周限高200克粮食。饥饿的冬天来了。

不过,这次饿死了两万人的饥荒跟范·米格伦关系不大。由于跟纳粹当局关系不错,范·米格伦依然醉生梦死。没事就在豪宅里搞宴会。

甚至还趁人之危大量低价收购其他收藏家的名画。在同胞忍饥挨饿的时候,范·米格伦的日子依然爽的不行。

时间到了1945年,纳粹的统治结束了。但这似乎依然没有影响范·米格伦的生活。接下来的那些清算跟他毫无关联。范·米格伦认为自己已经安全了。

直到我们开头讲的乔普·皮勒找上门来。皮勒找他的原因是几天前,盟军在奥地利的矿井里发现了纳粹海量的艺术品收藏。

其中包括那幅《基督和通奸女人》。顺藤摸瓜的排查下,皮勒得知这幅画是范·米格伦卖出去的。

从严格意义上讲,谁也不能因此指责范·米格伦是纳粹合作者,因为他并没有直接把画卖给戈林,他只是卖给了中间商而已。因此,确实也无法指责范·米格伦是卖国求荣。

所以,皮勒登门也就是走了个过场而已。在见到范·米格伦后,皮勒说明了来意:“我们是联合艺术委员会的荷兰工作人员,目前正在追查被纳粹掠夺的艺术品。来与你谈话的原因是,不久前我们在奥地利发现了一幅画,是戈林收藏的维米尔大师所作的《基督与通奸女人》。我们相信这幅画来自于你。”

范·米格伦愤怒的站起来说:“我确实卖出了这幅画,但绝不是卖给了纳粹,而是我们荷兰自己的艺术品经销商。我一直都是坚定的反法西斯立场。”

“没说是维米尔大师的作品,就算用自己的作品也绝不会卖给纳粹。”

皮勒听后点头,这和他的调查完全一致。范·米格伦也确实没有说假话。然后他说明了另一个来意:“我相信您是无辜的,但是我们除了收缴纳粹的艺术品外,也负责归还。我们希望知道这幅画是怎么来的,这样委员会就可以把它归还给合法的原主人。”

听完这句话,范·米格伦傻了。对呀,这画是咋来的呢?

说这是自己传家宝,这也不可能有人信呢。

民族英雄

紧急之下,范·米格伦只能把当年讲给伯恩的故事又讲一遍。画来自一个被意大利法西斯迫害的荷兰家庭,是托自己售卖的。为了保护当事人,我绝不会透露卖家的信息。

这下本来已经放下疑心的皮勒发现了不合理的地方了:“你说这个家庭受到法西斯威胁,不方便暴露身份信息,可以。可是现在,全欧洲的法西斯都覆灭了,墨索里尼都上吊灯了,这理由不成立啊。”

无可抵赖的范·米格伦只能死顶,表示自己有责任尊重客户的机密,坚决不肯说出信息。他越这样,皮勒越怀疑。一来二去之下,皮勒认定这家伙如此闪烁其词,这明显是心怀鬼胎。

“如果我猜的不错,那我应该猜对了。你肯定还有别的事情在里头。说!你是不是跟纳粹有别的交易?”

被皮勒逮捕后,范·米格伦的处境尴尬了。

其实想打消皮勒的怀疑很简单,只要说实话,说画是自己伪造的就行。但是伪造维米尔的画作,这可不是小东西。一旦这件事情被说出来,势必会轰动全欧洲。自己肯定会彻底社死,从腐败的艺术圈分了。

但是如果咬死不说,结局可能就更严重。当时整个欧洲都在清算纳粹,如果不能自证清白,就统统一罪从有。对于这种出卖国宝的罪名,如果被法庭落实,那退的就不是艺术圈,而是生物圈了。

在斟酌了一段时间后,范·米格伦最终决定还是宁退艺术圈,不退生物圈。

被捕一个多月后,在一次例行审问中,皮勒又一次问他:“画从哪里来的?你为啥要把画卖给戈林?”

已经决定摊牌的范·米格伦终于说出了真相:“别问了,你这个傻佬。你真以为我把维米尔大师的画卖给了戈林?告诉你,没有维米尔,只有范·米格伦。那些画都是我自己画的。”

震惊的皮勒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应。他当即表示:“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基督与通奸女人》和维米尔大师著名的《以马忤斯的晚餐》的风格手法完全一致,显然是出自维米尔的手笔。你再说谎。”

范·米格伦哈哈大笑:“你有没有想过一种可能,就是《以马忤斯的晚餐》也是我的杰作。不止这两幅,《基督头像》、《最后晚餐》、《最后的晚餐二》、《雅各的祝福》等都是我画的。你们可以用X光测试,用X光一照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底板都是17世纪的奇葩画作。”

此时皮勒已经震惊的一句话都说不出。他只能确定一件事,如果他说的都是真的,那么整个欧洲艺术圈都会掀起一场海啸。

皮勒马上冲出牢房,寻找艺术鉴定专家,安排X光测试。而且,为了验证范·米格伦的真实度,法庭还要求范·米格伦现场作画。

经过一系列折腾后,最终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范·米格伦确实完美的伪造了维米尔大师的画作,而且用伪造的画骗过了戈林。

到了这个地步,想洗脱他叛国肯定是不能了。不仅没法洗脱叛国,反而这件事情经过媒体的报道后,变成了另外一个版本的故事。

在二战中,由于荷兰正面战场只抵抗了五天,沦陷后又没法开展像样的游击战争,所以荷兰实在没有太多战争英雄。

二战后整个欧洲都在清算法西斯,而荷兰的处境有些尴尬。作为二战胜利国的他们,想宣传一下自己的功绩,居然都没有多少素材。

在这个时候,范·米格伦安发了。虽然这个案子完全是一个假画贩子的无耻伪造,但在很多人的传播下,变成了爱国艺术家伪作画作,欺骗纳粹,通过坑戈林一大笔钱来反法西斯。这是什么呀?这是民族英雄呀!

因此,在范·米格伦摊牌后,每次开庭都有一大群支持者去起哄,应援。人还临时画了那幅证明实力的赝品,都为人以3000荷兰盾买走。一跃成为了艺术圈顶流。

虽然不能被认定叛国,但是严重的伪造罪肯定是实锤了。不过,荷兰检察官此时不敢违逆民意,只给范·米格伦申请了两年刑期。

1947年11月,阿姆斯特丹地方法院作出判决:算了,两年有点多,判个一年意思意思就得了。

就这样,这位创造了20世纪最大艺术伪造案的画家,轻而易举的躲过了法律的严惩。

不过,逃脱了法律制裁的范·米格伦最终没有逃脱命运。判决下来的一个多月后,这位假画大师就在1947年12月30日,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58岁。

而那位被坑的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先生,有资料显示,他在人生最后的时光,知道了真相。据说戈林的表情,看起来好像第一次发现世界上有邪恶。从这个角度讲,范·米格伦确实也反法西斯做出了贡献。

有意思的是,这件事情曝光后,范·米格伦声名鹊起。他自己的画也开始价格骤升。后来他的儿子开始创作老爹的假画。这大概也算是一种家学渊源吧。

不过,范·米格伦虽然没有被法庭严惩,但在人生最后,他还是悔悟了。他在法庭上承认了自己的失败。他说:“我作为造假者的胜利,就是作为创造性艺术家的失败。”也许到人生的最后,他才明白艺术真正的价值所在吧。

Leav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