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RK
第 801 期 ~ 第 900 期

【睡前消息880】俾路支省,只剩下互相伤害

一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动乱分析。二 878期错误复盘

大家好,2025年3月25日星期二,欢迎收看第880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一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动乱分析

3月11日,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发生劫持列车事件,武装人员攻击了巴基斯坦军警和家属的通勤列车,扣押450名人质。当地分离主义组织俾路支解放军宣布对此负责,要求巴基斯坦政府释放其被捕的成员。

此后,俾路支解放军释放了人质中的妇女和儿童,继续扣押剩下的军警和公务员。巴基斯坦军队攻击列车,最后至少70人死亡,是近年来巴基斯坦伤亡最惨重的袭击。几天后,俾路支地区又有武装分子发动自杀式袭击,造成多人死亡。过去几年,俾路支地区治安动荡已经是常态,当地的中国企业也多次受到袭击,出现人员伤亡。督工,俾路支地区出现了什么问题?

先说结论,俾路支分离主义组织发动袭击,并不专门针对中国人,也不针对其他任何具体国家,而是要打击所有的俾路支地区开展投资或者勘察资源承包工程的外人。就算是巴基斯坦自己的企业,只要不是俾路支人办的也要打。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破坏俾路支地区的建设,巴基斯坦的国家机器从不关心俾路支人的生活,他们也不允许国家机器从俾路支获得收益,最好能让俾路支成为巴基斯坦的财政黑洞、社会伤口。

俾路支省有35万平方公里,接近中国的云南省,是巴基斯坦面积最大的省份,占了领土的44%。但是俾路支的人口是全国最少,2023年有1490万人,略多于天津市,只占巴基斯坦人口的6%。

和中国的边疆省份类似,俾路支省内的族群分布很复杂,粗略统计,以说俾路支语为标准,广义的俾路支人只占全省人口的4成,以普什图语为母语的人口也超过了1/3,两者的差距并不大。另外在俾路支省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省会奎达以及周边地区,恰好是普什图系的人口优势更大一些。

本来俾路支地区的巴基斯坦影响力就最小,内部的复杂情况又进一步造成了力量分散,所以俾路支人的待遇进一步边缘化,在资源分配方面长期受歧视,俾路支的GDP和人均GDP都是巴基斯坦全国最低水平。

除了穷,俾路支的所有社会指标几乎都排在最后,它是全国唯一识字率不到一半的地区,人均收入、预期寿命、医疗机构密度、有供水的家庭比例都大幅度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俾路支省以干旱山区为主,的确不适合发展经济。但在俾路支人看来,本地山区有煤矿、金矿、铜矿,尤其是天然气丰富,还有自己的出海口,本地只有1000多万人还过不上好日子,原因是巴基斯坦的主流社会歧视自己,尤其是伊斯兰堡的统治者不拿俾路支人当公民,只开发资源,不在本地搞建设,所以分离主义组织得到了基层支持,其中就包括了这次发动袭击的俾路支解放军。

巴基斯坦政府是一个高度军事化的机构,不是军人集团直接执政,就是军方的后台操控。所以面对独立 的诉求,很自然地选择了派兵镇压,但是镇压效果并不好。双方的暴力行为循环上升,本地武装规模越来越大,袭击越来越多。2023年俾路支武装攻击瓜达尔港,炸了有中国工程师的车队。2024年叛军一度占领了瓜达尔港的港务大楼,虽然袭击最后被打败,但是敢于直接进攻军警重兵保卫的关键地点,说明叛军已经有相当程度的人力储备以及很清晰的战略目标。

今年1月份,俾路支分离主义武装首次攻占了一座巴基斯坦的城镇,停留了24小时。从过去几年的趋势来看,俾路支解放军即将从恐怖组织发展到半公开的叛军。


巴基斯坦政府真的歧视俾路支地区吗?

的确有不公平的对待,但是更准确的说法是,旁遮普和信德两个大省的封建势力垄断了经济资源,绑架了本地人民,客观上达成了歧视俾路支和其他边远族群的效果。

历史上并没有巴基斯坦国家,1947年英国退出了南亚殖民地,以穆斯林为主的地区自然的组成了巴基斯坦,国名直译过来是圣地,这说明整个国家只有伊斯兰教可以作为文化共识,后来又加上了和印度对抗。

在成立国家之后,因为各地区和各族群差异巨大,巴基斯坦基本上按照语言和民族界限划分了省份,这导致省级认同深入人心。接下来的几十年,上层的统治者,无论是大地主还是军官,都喜欢按照省籍来分配利益、提升官员,这进一步强化了核心省份的封建秩序,也加深了各省之间的隔阂。当边远族群表示不满的时候,巴基斯坦政府和军队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往往会利用族群歧视获取支持,进行野蛮的镇压。

第376期节目介绍过,最初的巴基斯坦还包括了现在的孟加拉国,当时被称为东巴基斯坦,提供了整个国家大多数出口商品。因为孟加拉人不满意西巴基斯坦占有多数的外汇,巴基斯坦军方就在东部制造了二战以后最恐怖的直接屠杀,直接杀死上百万人,烧掉了上千万人的房子,而且还刻意挑出了孟加拉地区的大多数受教育人口优先屠杀,想从人口和文化两方面都要消灭国内的第一大族群。

现在巴基斯坦军事封建集团已经退回了西部印度河流域,但是治理国家的水平并不明显超过20世纪的水平。俾路支人看到本地的天然气被开采,看到港口被开发,但是生活水平没有提升,甚至没有多少就业机会,肯定会认为自己被歧视。


为什么巴基斯坦各省会形成封建化的族群?

印度洋北部的平均水温达到了25度,是世界上最热的开放性海洋,提供了最充沛的水汽。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扰乱了附近的峰向,让一部分水汽深入内陆。南亚地区夹在两个极端地形之间,接受了低纬度的强烈阳光照射,形成了多样化的气候。在相对平坦的地形上,季风农业区过渡到荒漠地区,可能只需要100公里的距离。

所以南亚地区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结构,各族群长期混居,但是不融合。在已知的印度文明形成之前,南亚就已经形成了牢固的身份世袭制和族群内婚制,后来的印度教文明只是在既有的基础上发展了种姓制度。甚至伊斯兰教到了印度,也和种姓制度结合。对于地方统治者来说,带领大族群欺负小族群,那是天经地义的权利,也是自己巩固现有地位的方式。

1947年印巴分治,英属印度一分为二,边界穿过了英属印度时期的两个超级大省,旁遮普和孟加拉。东孟加拉就是曾经的东巴基斯坦,独立之后的孟加拉国,而西旁遮普是西巴基斯坦的核心。巴基斯坦的国语乌尔都语也来自旁遮普地区。在东巴基斯坦独立之后,旁遮普的人口占了全国的44%,经济资源超过全国一半,当地的上层社会占据了最多的经济资源和军政职务。

同时信德省包含了巴基斯坦最大城市,最大的海港卡拉奇,在进出口贸易和工商业方面占据了优势,拥有仅次于旁遮普集团的发言权。以信德省为主要根据地的布托家族和人民党,几度上台控制了中央政府,现任总统就是布托家族的家族扎尔达里。

巴基斯坦的第三大族是普什图人,聚居在西北部山区,在中央政府的影响力比较弱。但是普什图部族历史上就占据了南亚和中亚之间的山谷通道,协助数不清的中亚统治者征服过印度,自己也形成了强悍的军事文化。而且普什图族是跨境民族,在邻国阿富汗也是第一大族,本族的力量可以跨境得到支援,也能退到边境另一侧得到保护,不能被中央军队轻易压服。

所以无论是英属印度政府还是现在的巴基斯坦政府,都把普什图地区看作需要安抚的山区硬汉,转移了不少经济资源。巴基斯坦的城市主流社会一般也不会公开歧视普什图人。现在巴基斯坦国内民望最高的政治人物,前总理伊姆兰汗就是开伯尔省出生的普什图人。

在正式的省级单位之外,巴基斯坦还有一个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因为巴基斯坦和印度长期争夺主权,克什米尔也一直得到了不少额外支持。

数了一圈,只剩下俾路支人的处境最尴尬了。虽然俾路支人也算是跨境民族,但是在另外两个邻国伊朗和阿富汗,俾路支人也是边缘族群,发不出多少声音。尤其是伊朗俾路支人,不是伊朗主流的什叶派,和政府关系很差,当地也有分离主义活动,伊朗政府经常要镇压。

所以在半公开歧视弱者的南亚社会环境中,俾路支人是力量最弱、外援最少的巴基斯坦群体。不仅被统治者歧视,甚至被巴基斯坦的主流民族歧视。几十年来,巴基斯坦从文官政府换成了军政府,从军政府又换成了人民党和穆盟轮流执政,但是没有人关心俾路支人的诉求,平时统治集团假装忘掉有这么一块地方,遇到反抗就毫不犹豫的发起镇压。

镇压了几十年,本地的反抗运动越来越强,巴基斯坦的统治者有没有考虑投入一些经济资源,解决俾路支人的怨气?

解决分裂问题最好的办法,永远是用军事力量做后盾,但是不轻易使用暴力,然后长期性本地居民,尤其是愿意配合中央政策的居民投入经济资源,就能软化独立情绪,最终破坏分裂主义的动员能力。但是过去几十年,巴基斯坦浪费了太多的发展机会,也制造了太多的族群矛盾,现在就算是想回头解决问题,也很难了。这里又想回顾一下556期节目对于巴基斯坦的评价:

伊姆兰汗下台之后的巴基斯坦,在政治和社会结构上已经是一条僵尸了。如果不经过一次彻底摧毁旧社会结构的大动荡,或者借着世界大战的机会,最后发挥自己的军事遗产,巴基斯坦恐怕会彻底失去现代化的机会。

具体解释一下,巴基斯坦立国就是一个准农业社会,在失去了孟加拉国的外贸能力之后,仅有的经济剩余都拿来对抗印度以及维护阿富汗方面的边境,这还嫌不够用,必须找强大的境外援助才能生存。

过去一代人时间,巴基斯坦人口爆炸,现在已经达到了2.5亿,因为外国援助没有跟着人口同步增长。巴基斯坦的人均GDP现在停滞在1500美元左右,和2018年几乎一样,但购买力明显下降了。财政方面,政府的外汇储备只有几十亿美元,外债倒是有1000多亿。就在上个星期,巴基斯坦刚刚把世界上最大的铜金矿雷科迪克铜金矿的控股权卖给了加拿大巴里克公司,换取了第1期40亿美元的注资。不意外的话,金矿的未来收益首先会被巴基斯坦政府拿去维护财政平衡。刚刚卖掉的铜金矿恰好就在俾路支地区,这就是当前巴基斯坦基本矛盾的缩影。

拥有2.5亿人口,还要把超级大矿卖掉换现金,核心原因是人口没有加入国际分工,不能变成廉价劳动力。2025年的今天,巴基斯坦一半以上的适龄人口没有读过中学,女性连识字率都不到一半。

而对面的孟加拉国在独立之后坚持几十年搞基础教育,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人均GDP已经达到了2500多美元,而且孟加拉也有接近两亿人口,占住了所有可能的低端产业升级方向,让巴基斯坦想搞血汗工厂都没有起步的机会。这可以看到东巴基斯坦对于当年大屠杀的经济复仇。

经济上没有出路,巴基斯坦除了卖矿,唯一的价值就是政治。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在南亚地区牵制印度,避免印度控制整个次大陆。

巴基斯坦最大的援助来源并不是中国,而是逊尼派穆斯林占多数的中东石油富国,比如说沙特、阿联酋、卡塔尔,多年累计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几百亿美元的资金。在援助之外,中东石油富国还愿意花大价钱雇佣巴基斯坦的士兵,甚至高价购买二流武器,间接支持巴基斯坦的核计划。

这肯定不是因为宗教精神,更实际的理由是中东国家也担心印度力量的增长,因为印度的劳工实在太多了。19世纪到20世纪前期,英国围绕印度洋建设了帝国体系,大量使用印度劳工,在印度制造了跨海打工的文化。现在沙特的本国人口1900万,使用400万印度劳工,阿联酋本国人口130万,使用了360万印度劳工。这两个国家到印度领土的直线距离只有13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南昌,中间隔着无遮无挡的阿拉伯海,如果没有巴基斯坦制约印度,中东国家很担心印度跨过阿拉伯海投放力量,甚至要接管印度最缺的油田。

除了中东和中国之外,美国和欧洲虽然也乐意和印度发展关系,但是不希望看到一个完全控制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所以时不时也要给巴基斯坦一些资金,避免国家崩溃。

所有这些支援都是救急不救穷,巴基斯坦的人口已经超过2.5亿了,生产方面的价值几乎为零,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拉他们进现代社会。巴基斯坦统治集团要自救,最熟悉的方案还是开发俾路支山区的矿产,同时无视俾路支人的发展需求。既然俾路支人没有强大的国际援助,继续用暴力去压制这个1000多万人口的小民族,可能还是眼下没有办法的办法。

俾路支人自己也知道不会有强大的国际援助了,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不指望正面打败中央政府。他们最近几年选择了恐怖袭击方案,无差别攻击开发资源的企业,目的就是要两败俱伤,动摇中央政府的统治意志,换取一个半独立的地位。

上个月俾路支武装再次袭击了中国中冶的山达克铜矿,这个项目也在俾路支省,当年被看作雷科迪克超级铜金矿的前置项目。现在既然雷科迪克矿卖给了加拿大大公司,那就轮到他们的工程师去担心安全问题了。


在巴基斯坦,有没有人想永久性的解决俾路支问题?

毕竟已经是21世纪了,巴基斯坦也有一部分人考虑过更进步的方案。比如说前总理伊姆兰汗,他对于俾路支问题的态度就比较温和。在他执政期间,巴基斯坦政府第1次承认长期忽视了俾路支省,承诺要投入更多资源。伊姆兰汗甚至和分离主义组织进行过接触,想谈一个停火方案。

这也许和伊姆兰汗出生于另外一个少数民族有关,但更可能是因为他和他身后的正义运动党,主要代表了城镇中产阶级和平民的利益。

城镇的市民群体有很多缺点,但是和前现代的农业社会相比,这个群体还是更有进步性。其中一个优点就是他们认为身份是可以变动的,所以现代市民可以抛下小地域和血缘的氏族,支持现代化的国家认同,避免大多数资源用于内耗。

当初伊姆兰汗和正义运动党能够上台,原因之一就是大多数的传统政党和政客无休止的炒作地域和族群话题。在经济停滞几十年的背景下,这让普通的市民感到厌烦。而伊姆兰汗本人作为少数族裔的普什图人,同时也是巴基斯坦国球板球最杰出的国家队队长。现在巴基斯坦的城市化率也超过1/3了,伊姆兰汗可以代表超越地域和族群的国家形象,一部分市民确实希望伊姆兰汗能够超越传统,打破参与的封建社会结构,营造一个巴基斯坦国族概念,消灭内部的族群矛盾。

伊姆兰汗政府确实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到他2018年上任的时候,巴基斯坦的经济已经挤不出剩余资源了,他去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国内的反对派就要指责他出卖国家,他试图和俾路支武装停火,但经济上拿不出多少实惠去缓和矛盾。本来想谈判的俾路支武装再次发起袭击,压制了伊姆兰汗的温和支持者,加强了民粹强硬派的立场。

现在俾路支问题已经是巴基斯坦多数主流政党攻击对手的重要武器了,越来越多的政客都要表现自己的态度最强硬。另外一方面,巴基斯坦的军方连续多年插手阿富汗局势,自己也直接策划了对于印度的恐怖袭击,并承受报复。无论有没有俾路支武装,恐怖袭击在巴基斯坦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反而提高了巴基斯坦普通人的忍受力,并不认为俾路支武装经常性的打死几十个人是大事。所以俾路支分离运动可能会长期停在他们预期的阶段,和巴基斯坦的中央政府互相伤害,但是无法达成任何妥协。

总结一下,巴基斯坦的核心问题并不是俾路支要独立,而是半个国家还停留在封建社会。高级军官和封建领主凭借分层的依附关系分配资源,用大族群的封建关系替代了现代国家的意识形态,所以公民之间缺乏平等合作的共识,不能化解族群和地域矛盾。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就是消耗所有经济剩余去维护稳定。在独立几十年之后,巴基斯坦要用43%的国民财富解决吃饭问题,储蓄率只有10%左右,还是个典型的前现代社会。这个国家已经错过了大多数的现代化机会,可能会长期停留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所以俾路支问题恐怕也要拖上几十年,没有出路。


二 878期错误复盘

上周五睡前消息的878期视频现在已经下架了,这是开播6年以来,我们第1次主动永久删除内容,原因是出现了明显的事实错误。具体来说,我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草率推断2月份的广西百色融动科考是广西师范大学的项目,进一步认定相关单位隐瞒了自己的名字。

视频发出之后,活动的组织者出面澄清,在微博上说我还没死呢,这个博主就是别有用心。可能观众会误以为我们在节目中本人说死了,这里要解释一下,878期的节目并没有说任何人在事故中伤亡。但是我们还是要向广西师范大学表示道歉,其次也对影响了当事人的生活道歉。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活动完全可能是几个人私下组织的,并不一定对应任何公立机构或者企业项目。

接下来我要回顾一下错误产生的原因,尤其要反思自己的常识偏差,以后要尽量避免类似问题。

首先从新闻报道的惯例来看,以往中国的科研救援报道都能对应到负责单位,所以我们想当然,默认这次科考也必然有对应的负责单位。但是我们再仔细查阅国家法规文件之后,发现国内的法律并没有要求科学考察必须有法人单位来组织,甚至没有明确定义过科学考察行为。所以我们当时是抱着寻找项目单位的思路去搜索,证据越显著,结果是错的越厉害。

对于野外的科学考察活动,国内目前的限制政策主要是针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历史文物、外籍人员以及国家的秘密。在政府的限制范围之外,理论上来说,科学考察没有任何限制,任何单位的内部规定都管不到其他人。至于说风险问题,私下组织科考,如果明确不存在雇佣关系,只要是成年人自愿参加,法律上的定性是自甘风险行为。即使过程中有人因为操作不当造成了个人事故,其他人也没有责任。在社会越来越发达的21世纪,我们必须承认,一部分考察团可能就是没有对应单位。

878期节目原本的设定是考察活动必须有单位,负责单位不应该在新闻场中消失,在学习了法律知识之后,我认识到在信息不充分的前提下,不应随意质疑普通公民的冒险和科学考察活动。在此首先向观众道歉,其次向广西师范大学道歉,欢迎各位观众保持监督力度。感谢各位收看880期节目到此结束,我们周五再见。

Leav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