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消息860】出兵5千 抢百万人口大城
卢旺达入侵刚果背景分析。
大家好,2024年2月7日星期五,欢迎收看860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话题。
春节假期结束了,大多数人在心态上刚刚进入2025年,但时间已经到了二月初。元旦到现在,很多新闻都被忽视了。督工,你认为过去一个多月最重要的国际事件是什么?
大多数人关注乌克兰和巴勒斯坦的战争,可能还有人注意到残酷的苏丹内战,尼日利亚的陆军被伊斯兰国的武装偷袭,或者是哥伦比亚北方的地方武装争夺毒品原料相互打死了上百人。当然,从战线变动和长期影响来看,1月份最重要的国际事件发生在刚果金,卢旺达支持的刚果反政府武装在刚果东部打败了政府军,在月底第二次占领了大城市戈马。横向对比一下,乌克兰的哈尔科夫距离国境几十公里,人口140万,少于戈马,开战之后一直在乌克兰手里。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人口是210万,略多于戈马,以色列占领之后又计划退出。而卢旺达控制了接近200万人口的戈马,明显有长期占领的意图,得到的关注度反而明显低于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这个反差值得我们思考。
从整个非洲的人口分布图来看,刚果人口分布很不均衡。西部大西洋刚果河口附近是首都,中南部人口比较密集,东部靠近大湖区的地方更密集,其他的地方人口稀少。戈马就是东部人口密集区的中心,北基伍省的首府和交通枢纽,有大型的国际机场。周围的火山喷发给土壤提供了养料,周围的基武伍湖水系提供了足够的水源,所以农业基础不错,能够养活城区接近200万人。从有限的视频资料来看,戈马的楼房比例不低,一部分主干道已经铺上了水泥。2021年中国企业为戈马升级了自来水系统,计划是能够覆盖半个城区。我对比自己的生活经验,戈马现在的城市面貌接近于90年代初的中国内陆地级市。联合国维和部队也把戈马当作刚果东部的基地,但是似乎没有做出任何的有效干预。现在无论是刚果内部还是其他国家都找不到可能发起反攻的战略力量,这次占领可能是长期甚至是永久性的。
名义上说占领戈马的力量是刚果的国内武装力量M23运动,没有经过激烈的巷战就控制了整个戈马。社交媒体流传的照片和视频显示,M23的士兵在戈马机场升旗的时候,跑道上还停着没有转移的政府军飞机。M23武装最近的胜利不仅是夺取城市,还包括城市外围的歼灭战。1月24日进城之前,他们打死了政府军在北基督省的最高指挥官,俘虏了大批的政府军士兵,其中包括数百名东欧雇佣兵。自从1896年阿杜瓦战役埃塞俄比亚歼灭意大利远征军之后,这可能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本土力量对于欧洲白人武装最成功的一次歼灭战。战败之后,刚果金政府指责是邻国卢旺达的军人换了服装直接下场帮助M23武装作战。刚果总统齐赛克迪发表了讲话,指责卢旺达全面入侵,呼吁非洲和世界各国都来制裁卢旺达。当然,卢旺达是坚决否认,表示现在是刚果内战,与我无关。
卢旺达的面积2.6万平方公里,北京天津加起来已经有2.84万平方公里了,在中国地图上一看就知道卢旺达是一个小国。刚果的面积是23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印度的78%,或者说北宋领土的83%,中国东部十几个省加起来都没有刚果大,和卢旺达相比,刚果有90倍的领土优势。
人口方面,刚果的官方统计数字略微超过了1亿,但是一般认为刚果的人口统计不靠谱,现在可能有1.2亿。卢旺达的人口统计比较准确,有1400万人,两国的差距在7到8倍。
两国的资源储量也有天壤之别,刚果完全可以自称地大物博,尤其是有色金属储量丰富,在电力和电子时代很占便宜。根据粗略的勘探数据,刚果的钴占了全球的80%,铌占50%,铜占了15%。锰、锡、锌也很丰富。如果有一个可靠的政府能够进行全面的详细勘测,至少还能找到三到五倍的矿产资源。另外,刚果的其他物资也很值钱,黄金、钻石、热带硬木都能在国际市场上随时变现。而卢旺达境内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天然资源,虽然农业在非洲算是比较发达,但是最强的出口产品咖啡豆在全球排不上号,唯一有名的特产大概只是全球只剩几百头的山地大猩猩。
最后对比军队,刚果名义上14万军队输给了5000人的M23运动。卢旺达官方否认自己干预刚果,但就算卢旺达正面干预,他也只有3万多军队,不到刚果兵力的四分之一。这样两个体量相差悬殊的国家对抗,卢旺达还没有权力出手就已经占领了刚果200万人口的大城市。截止发稿之前,M23运动或者说卢旺达军队还在继续推进,已经威胁到了南基伍省的首府布卡武,他们甚至要宣称横穿整个刚果军打到靠近大西洋的首都金沙萨推翻刚果政府。而刚果人并没有把卢旺达的威胁当笑话,首都金沙萨爆发了大规模骚乱。
作为内陆国家,卢旺达距离印度洋有1000公里,距离大西洋2000公里,卢旺达军队真的能向西一直打到大西洋吗?
前面提到卢旺达支持的武装力量占领戈马已经是第二次,过去30年卢旺达一直在刚果东部占地赚钱,这个现状应该会长期保持,但是卢旺达军队西征大西洋的威胁短期内不太可能落实。这不是因为卢旺达没有能力,而是因为其他非洲国家很有可能会干预。刚果东部一直有联合国特派团和南部非洲共同体派驻的维和部队,在之前的冲突中已经有十几名维和士兵死亡。以南非为首的几个出兵国家非常愤怒和卢旺达关系恶化,如果卢旺达军队深入刚果甚至想推翻刚果政府,南非很有可能就要投入更多的力量用国力正面压倒卢旺达,这不是卢旺达想要的结果。当地一直有包括南非军人在内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为什么还能让卢旺达武装占领戈马市?直接原因是卢旺达忽然打破默契把代理人战争变成了正式战争,但是深层原因是各大强国承认非洲内陆的民族问题复杂,对于卢旺达图西族军队这个曾经的受害者给予了一定的纵容。
非洲大湖区的战争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卢旺达内战和种族大屠杀,再往前追溯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留下的国界和社会结构,甚至可以追溯到大航海时代之前非洲的本土社会差异。在19世纪强国瓜分非洲之后,刚果金和卢旺达以及另外一个共同邻国布隆迪都是比利时的殖民地。刚果和其他殖民地还不太一样,早期是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的私人领地——刚果自由邦。即使用当时的殖民地标准来评价比利时国王的统治也太残暴了,名声不好,典型例子就是用砍手砍脚的方式去惩罚干活慢的工人。1908年比利时国王被迫放弃领地,让比利时政府接管刚果成为正式的殖民地。而卢旺达布隆迪被比利时管理还要更晚一些,他们原来是德属东非殖民地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才作为战利品划给比利时,这距离1962年独立已经只有40多年了。所以这几个殖民地的统治方式有明显差异。
在刚果,比利时继承了利奥波德一世的直接统治模式,执行极为严厉的种族隔离和愚民政策。欧洲人占据了所有的中高层职位,独立的时候刚果只有十几个人读过大学,一百多人读过中学,必须从零开始建设文明社会。蒙博托连续几十年能够维持刚果独裁制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刚果大多数居民对于现代社会完全没有概念。卢旺达和布隆迪占据了非洲大裂谷附近的高地和大湖。农业条件比刚果的雨林地区越好,也避开了雨林地区的疾病。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卢旺达人口密度就比较高,形成了自己的贵族制度和官僚制度,是非洲文明的高地。同时德国和比利时的海外力量都比较薄弱,远远不如英法,对文明社会不能搞强行征服,必须收编当地原有的统治阶级帮自己维护社会稳定。比利时比德国更进一步,为了证明欧洲人的优越性,在卢旺达内部也搞出了种族主义。原来的贵族官僚和军事能力比较强的牧民都算优等的图西族,普通农民都是劣等的胡图族。图西族有一定的特权,帮助殖民者进行统治,也学习了一定的现代知识。详细的卢旺达历史欢迎大家回顾我们2020年的62期节目。
总之,比利时人把有一定流动性的阶层分化变成了不可流动的种族关系,又通过几十年的殖民统治加强了民族认同和民族矛盾。比利时人离开卢旺达之前,承认之前的做法是错误的,但解决方案异常粗暴,直接就把错误的政策倒过来用,让胡图人凭借人口优势,主导政权。这些矛盾积累到20世纪末就是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几个月之内,胡图族杀了80-100万图西族人,胡图人自己也死了几万或者十几万。最后图西族武装卢旺达爱国阵线凭借更强的组织能力和更强的现代化知识打败了胡图族为主的政府赢得内战。以图西族为主的新政府比较理智,没有搞全面的种族报复。所以能够保持几十年的社会相对稳定。但同时,有一大批参加过大屠杀的胡图族军人和战犯逃跑,在刚果领土上组织军队,成为后续冲突的原因之一。
非洲国家独立之后,国家机器都比较脆弱,大多数中央政府都只能算是控制首都的最强地方势力。用承认其他派别特殊利益的方式换取对中央政府的认可。如果政府被各派别联合推翻,或者被外部力量干预,执政集团一般来说也有退路,可以回到自己的地盘上做地方统治者,所以抵抗意志并不坚定。这导致非洲国家频繁出现政变。
现在的卢旺达政府曾经也是流亡外国的武装力量,包括总统卡加梅在内高层往往都是出国作战的图西族人。他们利用20世纪80年代乌干达内战的机会帮助乌干达的全国运动夺权,得到了训练和武器。所以卢旺达胡图族发动大屠杀的时候能够立刻回国夺权。参考自己的夺权经验,卢旺达新政府不敢低估跑到刚果的胡图族极端分子。当时刚果金还叫扎伊尔,老牌独裁者蒙博托执政,他和原来的卢旺达胡图族政府关系不错,庇护了胡图族的极端分子在刚果金东部避难,并且默许他们重新武装威胁卢旺达的新政权。1996年卢旺达宣布追杀大屠杀凶手出兵刚果。为了在政治和外交上站得更稳,卢旺达找了一个正宗的刚果人做代理人,洛朗.德西雷.卡比拉,也就是常说的老卡比拉。他的长子小卡比拉后来也当过刚果总统。二十世纪的老卡比拉实力不强,但是和其他蒙博托的反对派相比,他的资历很深,追随过刚果独立领袖罗蒙巴,曾经是切.格瓦拉的战友,所以他拿到了卢旺达的援助成为名义上的刚果反政府军领袖。卢旺达的图西族政府包括总统卡加曼在内都没有想到蒙博托统治的刚果金政府完全是纸老虎,一吹就倒,内战打了半年蒙博托政权就彻底崩溃,老卡比拉进入了首都金沙萨成为刚果金的新总统。他建立的政权先交给自己的儿子小卡比拉,再通过选举换班成了现在的刚果政府。
在支持卡比拉夺权的过程中,卢旺达占据了刚果东部大片矿产丰富的地区,也得到了新政权的默许。但很快老卡比拉就不想继续当外国代理人了,希望卢旺达军队能够撤出刚果。而卢旺达认为,东部矿区是支持卡比拉的报酬,而且在大屠杀和内战之后,只有不断地卖资源,新政府才有钱去维护社会稳定,所以卢旺达拒绝退出。
1998年,双方矛盾激化,爆发了第二次刚果战争,也称为第一次非洲大战,因为双方都拉来了一堆盟友,站在卢旺达一方的国家是乌干达和布隆迪,而老卡比拉的刚果金政府得到了安哥拉,纳米比亚,津巴布韦,乍得和苏丹的支持。两个松散的联盟对抗,在刚果境内制造了数不清的半独立势力。这么多国家愿意下场,除了复杂的政治算计之外,主要的吸引力还是刚果盆地丰富的资源。第二次刚果战争大规模战斗只打了一年左右之后,各国军队和地方武装就形成了一定的默契,主力相互退让不打决定性的大战,都抓紧开采刚果的天然资源。2001年老卡比拉被刺杀,他的儿子小卡比拉接班,愿意对现状妥协,同时在国际压力之下大多数参战国陆续撤军,第二次战国战争逐渐结束,留下一个支离破碎的国家,各地的部族和军阀武装实际割据。卢旺达和其他图西族继续控制东部矿区,战争暂时进入了中场休息阶段。
回顾中学地理课知识,非洲是一片横跨赤道的土地,大多数地区气候炎热,降雨差别很大,平原地区不是很难开发的雨林就是干旱的荒原乃至沙漠。所以在农业时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最好的土地都是海拔相对高的山地,山地的气候凉爽,同时聚集一定的坡面降水,还不会形成雨林,能够支撑密集的人口和比较发达的文明。北面的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卢旺达最南部的祖鲁人都依托非洲的山地丘陵形成了特色文明。文明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一直有居民不断的向外迁移。在殖民时代之前,刚果东部就已经有不少图西族定居了。到了殖民时期和蒙博托独裁时代,他们的身份到底算是卢旺达的巧米还是刚果公民一直就是糊涂账。不过当时矿产资源还卖不出什么价格,大家都是种地搞手工业,没有什么可争的东西,所以可以在地理和政治上的边缘地带混日子。二十世纪末资源涨价提高了刚果盆地的矿产价格,另外一方面卢旺达内战之后胡图族战民进入刚果打破了本地平衡,胡图族战民包含了大量参加过屠杀的极端分子,这让当地的图西族人担心他们继续在刚果要搞屠杀。所以在卢旺达新政权的支持之下,刚果的图西族人很快组织了武装,而且深度参与了前后两次刚果战争。这些武装后来就汇集成今天的M23运动。
刚果战争是非洲大陆中心地带的生存战争,双方军队的纪律都很差,而图西族武装不断的抢夺当地的资源,形象也败坏了,很快就从大屠杀的受害者变成了其他族群的公敌。之前的和平协议承认他们是刚果公民,但是很多刚果人拒绝接受,坚持要把所有的图西族驱逐出境。这反过来又刺激了M23这些组织的战斗意志。
从2006年开始,刚果的图西族武装就再次组织起来,名义上自称是刚果反对派,但是外界普遍承认卢旺达在背后肯定是提供了关键的装备训练以及安全的修整基地,而刚果图西族武装控制区的矿石木材源源不断流入卢旺达支持了卢旺达的经济。在以联合国和非盟组织为首的外界调停之下,战争打打停停之后几年又签过几个和平协议,总是墨迹未干就被双方撕毁。最后一份比较重要的协议签订于2009年3月23日,刚果图西族武装比较喜欢他,因为他不仅承诺给图西人合法地位,而且同意图西族的武装只要整体接受改编就可以继续保留建制长住在刚果东部。但是大多数刚果人讨厌这个协议,认为向图西族让步过多出卖了国家利益。在激烈批评之下,这份协议同样没有维持多久。2012年一批图西族军人宣布刚果金政府破坏和平协议再度起兵造反。现在这个M23运动的名字就是纪念2009年3月23日的和平协议占据了道德优势。
M23运动成立之后扩张很快,2012年末首次攻占戈马控制了刚果和卢旺达交界的全部边境地区,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但是M23运动的快速膨胀以及背后明显的卢旺达外国因素招来了国际反对,因为刚果金政府的一再恳求也因为多个非洲国家的强烈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2098号决议。破例决定在联合国驻刚果金稳定特派团下面建立一个干预旅(FIB)部队。联合国为这个旅做出了第一次特殊授权,允许维和部队采用主动进攻的方式消灭威胁刚果国家和平民的武装。维和部队由南非、坦桑尼亚等南部的非洲国家提供主要兵员。在甘育旅的强力支持之下,2013年刚果金的政府军发起反光,当时M23武装已经被完全赶出刚果,接下来几年销声匿迹,好像彻底认输了。
但是2021年M23运动卷土重来,带着更好的装备接受了更强的训练。联合国当地员工报告有充分证据表明M23武装人员在卢旺达境内的基地接受了卢旺达军队的完整军事训练,此外还有部分卢旺达正规军换了服装直接就进入刚果。去年有一份联合国报告根据经过确认的照片、视频、无人机录像以及证人证词能够得出结论,至少有3000到4000名卢旺达士兵的刚果军队比M23运动本身的兵力还要多。最近的报告更给出了重磅证据,刚果军队发现了周边地区只有卢旺达政府军才能够拥有的重型装备。所以这次M23运动忽然爆发,唯一的原因就是卢旺达国家力量公开参战。
为了抵御M23武装的不断进攻,2023年以来刚果军政府采购了不少军用的无人机,有大型的轰炸无人机也有受俄乌战争启发的小型无人机。这些无人机一到货就成为政府军手中的王牌,一度给M23武装遭到了很大的压力,有效压制了他们的进攻。但是去年末M23武装忽然拿到了更先进的防空系统,而且还有了电磁干扰能力,反过来压制了政府军无人机。政府军一旦失去无人机支援士气下降一路溃败,最后就丢到了200万人的戈马。
对于直接参战的指责卢旺达政府的态度首先是坚决否认,然后继续指责刚果金政府一直都在收容包庇胡图族的武装威胁卢旺达也威胁刚果的图西族。这个理由虽然很老,但并不是凭空捏造。以卢旺达前胡图族政府军和民民为骨干的卢旺达解放民主力量这么多年确实一直躲在刚果,经常声称打回卢旺达完成没做完的事情。大屠杀才过去30年,现在卢旺达执政的精英几乎都亲身经历过内战,他们担心下一次大屠杀很合理。同时因为欧美强国没能阻止1994年的种族大屠杀,大多数欧美领导人对卢旺达有亏欠感,所以卢旺达在大湖地区明目张胆的践踏国际法很多年,一直没有被严厉制裁,这和前些年以色列的地位有几分相似。
比如说原来的中部非洲影响力巨大的法国在大屠杀发生的时候与原胡图族政府和军队关系密切,后期还一度掩护过胡图族的军队溃退。等到大屠杀彻底曝光之后,法国的地位尴尬被迫彻底放弃在大湖区和刚果的影响力。
如果卢旺达的图西族武装只是紧盯着极端胡图族武装追杀,其他国家大概率都会默许军队跨境作战。但是这些年以来卢旺达和所扶持的刚果图西族人并没有认真的追击极端胡图族武装,主要的任务一直是抢占矿区卖资源发财。
根据市场估计早在2000年,卢旺达每年出售刚果的铌钽铁矿能够拿到8000万到1亿美元,这基本上相当于卢旺达每年的公开军费支出。多家国际媒体和机构都进行过调查,如果把转口贸易都算上卢旺达近年以来每年的矿产品出口规模保持在十几亿美元上下,而2023年卢旺达的GDP也只有140亿美元,矿业显然是支柱产业。但卢旺达并不是一个矿产丰富的国家,2022年卢旺达出口的泥潭铁矿数量是国内储量的20倍。又比如说2023年卢旺达向阿联酋出口了超过8亿美元的黄金,但是境内从来没有发生过大金矿,这显然都是刚果的资源。
卢旺达本来不算发达,大屠杀更是毁灭了国内秩序,现在刚刚过去30年,卢旺达完全修复了原来的基础设施还能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经常排到全球前列,这里的一半原因是执政的爱国阵线确实很强,能够坚持民族和解政策,坚持改造社会,另外一半原因恐怕就是从刚果掠夺的资源。
抢刚果矿产的资源倒是也不止卢旺达一家,大多数邻国或多或少都在参与,另外随着电子产品需要越来越多的有色金属,跨国企业也愿意参与开发。卢旺达政府很懂事从来就不吃独食,反而在努力引入更多的国际力量一起赚钱。现在当地的联合国维和部队也被批评说他们保护矿企车队比保护平民更多。2022年俄乌战争打破了二战之后的基本秩序,各国对国界的尊重都在快速缩水,所以卢旺达认为自己可以投入更多的力量挖更多的矿直接派兵进入刚果也没事。夺取2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就是卢旺达的赌博。从目前的国际反应来看,卢旺达也许是赌对了,各国的反应最多也就是谴责和调停并不想出兵干预也没有强力制裁的打算。只要卢旺达不公开吞并领土,不公开宣布戈马是卢旺达的城市刚果政府恐怕只能承认现实,先保住金沙萨政权再说。
而且刚果政府在治理国家方面的确是极其失败,卢旺达军队还算不得他最大的威胁。有意愿发起援助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于支援刚果也发生了厌倦。从1999年开始联合国刚果稳定特派团每年花钱超过10亿美元部署了1万多名维和士兵,但是既不能缓解刚果的混乱也解决不了刚果的腐败。世界银行2024年报告估算刚果的预算之中有近一半被腐败直接拿走了,没有任何的改善迹象。在首都金沙萨之外,大多数刚果人对政府的认识可能只是来来往往的士兵和矿车,完全体验不到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在最近的战争之中,很多政府军士兵都抱怨他们每月领到的军饷只有十几美元,部队还高度缺编,让军官吃空饷。M23武装进攻的时候很多阵地的实际兵力不足账面的三分之一,几乎所有前线部队都声称自己缺少装备和弹药,但是在丢弃的装甲车上留着没有拆封过的弹药箱。刚果政府如果想对抗卢旺达的国家力量首先自己要像一个国家,而卢旺达通过内战确实建立了高度的组织化结构,对刚果盆地保持了古代的文明落差。在第二次刚果战争后期卢旺达和老盟友乌干达布隆迪关系已经破裂了,几乎是独自作战但仍然没有明显的失败,最后换来了各方面的妥协。
近些年很多中国人去过卢旺达,我也有几个大学同学包括了卢旺达留学生。从各方面的信息来看,卢旺达的城市整洁有序、道路维持良好、水电供应稳定,表现出了远远超出经济水平的社会秩序,也具备了发展现代经济的可行性。去投资或者贸易的商人也反映过卢旺达人工作勤劳、政府执行效率高,不像是一个典型的非洲国家。考虑到这是一个民族之间有血仇的社会,卢旺达的发展成就的确不能忽视。未来的刚果政府无论是哪一派势力当政,如果希望建立一个现代国家,最直接的学习对象可能就是敌人卢旺达。
当然卢旺达也不能算是非洲天堂,他的经济基础依旧十分薄弱,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左右,仍然是全球最贫穷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财政上高度依赖于外国援助和抢劫资源,缺了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政府破产。更重要的是虽然内战之后卢旺达政府取消了国内民族区分,希望构建一个统一的国族,但是外部的极端胡图族武装仍然活跃,不太可能快速消除内部上百年的裂痕和仇恨。内战以来,图西人组成的卢旺达爱国阵线长期执政高层位置又一次被图西族基本垄断,这和古代和殖民时代一样也必然会积累新的矛盾。就算暂时没有民族仇杀阶层冲突总是避免不了。等到内战期间锻炼的卡加梅一代人去世,未来会怎样还很难说。另外一个非洲古代文明国家埃塞俄比亚最近几十年就有类似的先例,一代强人梅莱斯忽然去世,被他强力压制的民族矛盾忽然就出现了,持续多年的稳定发展被内战打断了。直到最近两年埃塞俄比亚才勉强稳定下来。卢旺达统治集团可能就是为了避免内部矛盾爆发才冒险在刚果东部发动进攻,希望能够用抢来的矿产资源收买各个阶层,推动社会转型。
督工,你怎么评价卢旺达对于刚果的侵略?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不具备任何神圣性。连国家都没有神圣性国界当然也没有绝对不可侵犯的地位。用国界阻止人民的迁徙自由阻止经济资源的合理开发是很荒谬的行为。
但从二十世纪以来的现实来看,人类并没有找到超越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绝大多数人口还是要依托资本找工作,在资本主义秩序之下进行全球分工。在这个背景之下维护现有国界是有进步性的,因为维护国界的共识避免了全面战争,避免了世界大战连续爆发,保证了大多数人的生存权。现在大多数国家不追溯外国政权的合法性来源直接承认既有政权的外交地位客观上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跨国贸易越多战争的概率就越低。
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到各个大陆的不同,欧亚大陆的文明发育较早,在进入二十世纪之前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对抗和融合,经历了几千年的区划调整和民族迁徙。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大多数欧亚国界虽然远远还谈不上完美,但是至少在博弈中经过调整考虑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条件能够得到各方面的基本认同。我们现在很少在欧亚大陆上看到直线国界,就是因为历代有不断的调整和修正。在这个政治背景之下,冻结国界认真做生意是一个相对最优的选择。所以欧亚大陆每次有国家跨界争夺领土进攻一方都会受到巨大的国际压力。
在欧亚大陆之外,国界往往是近代随意制定的,不是随便一条直线就是沿着山脉和河流粗暴划分,往往忽视了当地居民的需求和矛盾让边界两边的独立政权都不满意。但是欧亚大陆之外的人口一直相对较少,所以能够容忍国界的随意性。比如说南极洲是冰天雪地,南北美洲现在加起来才十亿人,大洋洲主要是岛国都没有激烈的领土争议。
非洲的国界比美洲更不合理,但是刚刚摆脱殖民地身份的时候非洲人口稀少。1970年中国有八亿人口,南北美洲合计五亿多人,非洲人还不到四亿,不太可能跨国去争夺资源。另外非洲的整体地势高,几条大河都要通过连续的瀑布才能入海内陆物资不能直接转运出口,国际贸易成本很高。在二十世纪末之前非洲内陆的矿石根本就不值钱,没有人会惦记邻居的穷山恶水,所以很随意的直线国界也能得到非洲人的容忍。
现在的非洲虽然不断有战乱和屠杀,但人口已经接近15亿明显超越了中国,同时国际原材料涨价从海港通往非洲内地的公路和铁路越来越多开矿成了最便利的发财方式,对矿区发动战争可以快速得到回报,这是大湖区和刚果盆地战争的核心动力。卢旺达这种率先出现过农业文明的国家人口密度大组织能力强,所以最先对殖民者划定的国界表示了不满。同时卢旺达内部矛盾并没有消除随时可能爆发另一次民族仇杀,为了向外转移矛盾为了避免再来一次大屠杀对外战争的风险也就可以忽略了。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非洲人口增长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全球最高。2050年非洲的人口将到25亿甚至是30亿,压力又比现在翻了一番。如果考虑到城市人口的现代化需求压力可能还不只是翻一番。为了保持生活水平,非洲人争夺的不只是矿区,还有水资源和气候温和的耕地。在人口暴增的背景之下,就算世界其他地方能够保持和平,非洲现有的国际秩序也一定会被打破。卢旺达西征大西洋抢夺出外口现在听起来很荒谬将来未必不会发生。
回头再看前面展示过的非洲人口密度图,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三个人口密集区西非、埃塞俄比亚和裂谷大湖区。其中西非已经接近全面战争状态了,沙漠里的摩托车骑兵和沿海城市的步兵保持了高强度对抗。埃塞俄比亚人口将来至少要到两亿必然用到更高比例的尼罗河水同时向东非寻求出海口。而大湖区的人口密集国家由卢旺达带头向刚果盆地扩张。这不是制裁乃至军事干预能够改变的趋势,甚至不是世界主流的道德观念可以评价的选择。所以各大强国关注俄乌战争关注巴以冲突同时假装无意忽略了卢旺达的侵略。
具体到这次战争,最令人惊奇的不是卢旺达军队能取得胜利,而是军队出国几十公里就占领了接近二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过去的戈马是一个小城,2004年人口25万,1990年可能只有一万多人。戈马的人口增长首先反映了整个非洲的人口爆炸,其次反映了非洲内陆矿业带来的财富。如果只靠农业和手工业,戈马聚集十万人口都困难。对于我这个二十世纪出生的人来说,非洲腹地快速出现了一大批上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这个事实比战争本身更值得关注,未来也必然制造更多的战争。从现在的局势来看,除非世界其他地区出现文明的跨越性进步向非洲发起规模空前的援助在物质和社会结构两方面都改造非洲,否则的话非洲就有可能会向欧亚大陆学习,在未来补上世界大战这一节残酷的历史课程。卢旺达的军事行动算是非洲未来战乱的短暂预告片。
感谢各位收看860期之间消息到此结束,我们周六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