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第299期】罐车混装曝光史;景区取消预约制
继续分享马督工睡前消息团队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欢迎来到第299期参考信息。
本期视频由用温眠睡得更好、更健康赞助播出。
景区取消预约制
这次出游感觉比前两年方便了不少。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来临,一些疫情期间的措施继续退出,多地纷纷取消了除热门景区以外的预约制。
6月7日,苏州宣布除七家重点景区和苏州博物馆本馆,其他A级景区、文化场馆、宗教活动场所取消实名预约。6月10日和20日,上海和北京跟进了类似的措施。
进入7月,武汉、南京、淮安、长沙、杭州、广州纷纷宣布,A级旅游景区全面取消实名预约。我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分五级,从高到低分别是5A、4A、3A、AA和A级。
最开始实行预约制是为了让游客数量更加合理可控,有些景区全年热门几乎没有淡旺季之分,因此推出了提前预约的措施。对一些文保单位来说,限流预约能够避免游客过多可能给文物古迹带来的风险。这个做法在国际上也较为普遍,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游客的参观体验。
2019年8月,国办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要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合理确定并严格执行最高日接待游客人数规模。到2022年,5A级国有景区要全面实行门票预约制度。
这个原本面向5A级景区的措施在疫情期间全面推广。2020年4月,文旅部和卫健委要求景区接待游客不得超过核定最大承载量的30%,强化流量管理,严防人员聚集,建立完善预约制度,推行分时段游览预约,引导游客间隔入园、错峰旅游,严格限制现场领票购票的游客数量。
但随着疫情防控转向、文旅市场复苏,预约制的弊端显现出来。比如部分非热门景点本来可以随到随进,却要求游客凭线上预约进入,多此一举。预约操作麻烦、流程繁琐,特别对老人小孩不友好,体验感差,让人很烦躁。实名制预约暴露了个人隐私,有消费陷阱,还有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的嫌疑。资源挤兑还造成黄牛党代定盛行,恶意哄抬价格。
2023年以来就一直有取消预约的呼声。去年7月,国家文物局率先下发通知,提出各地博物馆要合理实施措施,优化门票预约制度,切忌一刀切。文旅部随后下发通知也明确提出,要优化预约措施,实施科学管理,不搞一刀切。
当然,对于承载力不足的热门和网红景点,以及文保等级高的文博场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自然保护区等,预约制应该持续下去。也有专家建议,一些热门景点可以考虑尽量延长开闭馆的时间分流客流。
罐车混装曝光史
出游之前就有观众提醒我们关注新京报曝光的罐车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油,当时觉得不算大事,印象里有过类似事件,应该很快得到处理。但或许因为涉及央企中储粮,在官方回应之前是诡异的沉默,直到7月6日,中储粮称将开展专项排查,存在违反规定的运输单位和承运车辆将终止合作。
此外,还有几处巨大的信息缺位和疑点,光靠中储粮的专项行动恐怕还是回答不了。按规定,食用油的验罐流程非常严格,运送化工液体的罐车就算洗了,也不能混装食用油。即使是标准的食用油罐,用久了都可能产生黄曲霉素,每拉一次油必须清罐。但这种混装且不清洗的操作似乎已成为业内的潜规则。混运究竟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围内存在,还有待权威部门公布详细的情况。
翻查过往报道,早在2005年,广西南国早报就报道过,罐车清洗难防交叉污染,拉完危险化学品后又拉食品,拉了汽油拉糖蜜,拉了柴油拉酒精,拉了烧碱又拉双氧水。2011年,湖南电视台真相大追击报道,装过化工原料工业碱的大罐车又用来装食用油。
2013年潇湘晨报报道,湖南衡阳罐车运烧碱去广东,返程运食用油。随后衡阳市发布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运输食用油的通知,指出少数企业和运营车辆为节省运输成本,非法谋取暴利,利用化学品罐车装运食用油和使用食用油罐车运装化工产品。
2015年,还是真相大调查报道,湖南衡阳、永州等地不少罐车装载强腐蚀性化学品,运送到目的地之后为节省成本,往回拉时装的是食用油。记者取证举报之后,各地交管、食品安全部门展开省内彻查行动,严打违法运输乱象,严查食品安全隐患。
2017年有报道称,对国内市场多款畅销的油辣酱产品测评,发现不同程度的成分问题,包括矿物油超标、含有谷氨酸钠、含有多环芳烃化合物、增塑剂及增味剂等。
矿物油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超过100年了。2015年,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刊文,定量分析食品中的矿物油污染物,指出几乎所有食品中都或多或少含有矿物油。但是国内对于食品中矿物油的分析方法还仅局限于定性鉴别。现在曝光的混装给公众带来了担忧。
尽管有些地方要求危化品到指定的具有资质的清洗厂,由专业人员进行清洗,但现实中为了节省成本,一些私营车队老板仍会要求司机到普通的洗车点自行清洗。2023年11月,新京报还报道过,一名司机在清洗危化品运输车槽罐时不信去世。评论区有位网友的留言在半年多后引发了围观。
央视网7月8日评论称,中字头这样的接收方坚称不验罐是因为没办法分辨,则完全令人咋舌。相信这不是因为无能,而是因为无德、无责任心导致助纣为虐。舞台上的草台班子无非演出效果差一点,出不了大事儿,这样的草台班子会要了消费者的命。
央视网评论称,要感谢曝光此事的媒体,让我们看到了食品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但让人痛心的是,这么多年没有行业内的人站出来,而是靠记者得到线索追查出来,媒体干了监管的活。食品安全要不得的是形式主义。这番话由普通人来说很正常,由央视网来说就很别扭。
形式主义与工伤认定案例
最近形式主义的频率有点高。湖南岳阳市华容县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的险情引发全民关注。有网民看到填堵工程车上的沙土和以车代仓的横幅,提出了形式主义的质疑。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华龙网评论称,这是给基层一线救援人员扣帽子。
7月7日,下半年首名被双开并移送司法的落马高官产生,是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彭国甫,他的情节也有搞形式主义、享乐主义。不过另一段措辞更为严重:宣扬个人政绩,捞取政治资本,政绩观扭曲,违规举债、虚假化债,大搞统计造假、数据造假,结交政治骗子,在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和影响力为亲友谋利专项整治中搞虚假整改,严重破坏地方政治生态。
地方债务倒查新典型
彭国甫成为地方官员违规举债终身问责和债务倒查的新典型。他生于1963年1月,1984年从湘潭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哲学系副主任、校长助理、校党委副书记、校党委书记。
2008年,45岁的彭国甫晋升副厅级,任岳阳市委副书记、岳阳县委书记。2011年任省科技厅厅长,不到三年2014年又调任怀化市委书记。2018年晋升副省级,任省政协副主席,继续兼任怀化书记。2021年1月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两个月后才卸任怀化书记,一共当了近七年怀化一把手。
今年1月,彭国甫被查,怀化也是三年任书记落马,前两人为张文雄和李亿龙。
彭国甫主政怀化期间,新晃县爆出一桩16年前的操场埋尸案,震惊全国。彭国甫当时回应称,新官要理旧事,要深挖彻查历史遗留大案要案,要务必采取有力有效手段深挖彻查,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
湖南14个地市,怀化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规模相对靠后,债务负担较重,不过风险总体安全可控。截至2023年底,怀化市本级政府债务余额为427.5亿,没有超过限额。去年成功申报财政部隐性债化债试点,市本级获得置换债券额度29.56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35亿,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约65亿。
在今年1月披露的预决算报告中,怀化市政府称,债务化解有手段,风险总体可控。当地创新推出存量债务四转四打包的方法,确保债务结构持续优化,年利率水平平均降低1.01个百分点。2023年市本级债务率有望实现脱红的目标。
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分为红、橙、黄、绿四档。当隐性债在内的地方政府债务率超过300%,债务风险为红。近年来,部分地方公开宣布债务率脱红或者退红。
今年2月,怀化市纪委部署2024年纪检监察任务,要求深挖洞庭清波、统计造假、违规举债和虚假化债及融投资领域专项监督,推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亲友谋利、靠企吃企问题专项整治,基本都是彭国甫涉及的情节。
除了彭国甫,近年多位落马官员也被点出存在违规举债等问题。曾经举债400亿的独山原书记潘志立,从级别和举债体量上都过气了。
县处级层面,今年1月,贵州省纪委监委电视片披露,曾任黔东南州建河县县委书记的王永志,为了个人升迁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任职前后建河县政府性债务余额暴增195倍。
厅局级层面,去年12月,贵州省纪委监委通报,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建新因存在损害群众利益、盲目举债上项目等问题被双开。
今年4月,辽宁省营口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百胜被通报开除党籍和公职,存在政绩观错位、盲目举债融资等问题。
6月3日,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曹炯芳一审因受贿、滥用职权被判13年。曹炯芳曾任湘潭市委书记五年,2022年3月被查,是全国第一个因违法违规举债被以滥用职权罪移送起诉的市委书记。
省部级层面,贵州李再勇1500亿就不多说了。今年4月,广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秀隆被开除党籍,通报称存在不正确履行职责、盲目高额举债等情况。
这当中有一些人的详细案情还没有披露。对了,独山潘书记的后任者,化解债务危机的救火队员游泳凯,7月1日因受贿556.9万,一审被判刑10年半。
为防止追求政绩违规举债,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不少举措。近期公布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中央决算报告,部署下一步财政重点工作之一是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要求严格落实地方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坚决遏制违规举债。
2020年8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方明月等三人合写的论文规范地方债的关键是政府转型介绍,在面临激烈的地区竞争格局之下,那些刚刚上任、年纪相对较轻或者晋升空间较大的一把手,更可能大肆举债,谋求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收益。
研究表明,辖区内经济快速增长会给官员带来三种收益:更多的财政收入、更高的晋升概率以及更多的寻租空间。
形式主义与工伤认定案例 (续)
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主汛期,部分地区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防汛形势严峻。中组部日前发文激励各级干部在防汛救灾抢险中要担责、有作为,但不能让积极参与救灾的人流血又流泪。
7月8日,最高检发布行政检察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是张某诉河南省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检查监督案。2021年7月,河南省某市遭遇罕见特大暴雨灾害,该市某局机关服务中心职工杨某报名参加抢险突击队,参加救灾后在办公室昏迷送医,五天后被宣布临床死亡。
但当地的人社部门不予认定为工伤,由此引发其妻子张某提起的行政诉讼。官司历经两审,问题仍得不到解决,直到申请检察院监督才迎来了转机。案件经再审之后,杨某在今年4月终于获得了工伤认定。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杨某去世之后,其所在单位申请工伤认定,该市人社局认为,杨某不符合突发疾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条件。杨某妻子提起了行政诉讼。
法院一审责令该市人社局重新作出行政行为,但人社局不服提起了上诉。法院二审认为,病历中缺乏杨某在抢救48小时内出现脑死亡临床判断标准的意见,在案证据无法证实杨某在抢救48小时内已经脑死亡,撤销了一审判决,驳回妻子张某的诉讼请求。张某申请再审被驳回,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
最高检没有披露案件发生在河南省哪个城市。2021年7月,河南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郑州、新乡、鹤壁等市受灾严重,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
最高检介绍,该市检察院听取当事人的意见,走访杨某的主治医生及医院病案科工作人员,还委托检察技术部门进行技术性证据审查。在全市范围内选聘五名资深神经医学专家,对杨某全部住院病历资料进行了专门审查,形成了一致的会诊意见。
杨某因脑干出血破入脑室,引起深度昏迷,具有不可逆性。综合分析病历资料并结合主治医生建议杨某家属捐赠杨某肝脏的事实,可以得出杨某入院抢救48小时内脑死亡已经发生的诊断结论。
最高检表示,本案的典型意义是,工伤保险条例将,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扩大了职工权益的保障范围。
死亡时间的认定是判定职工是否符合视同工伤条件的重要依据。脑死亡的结论性医学诊断具有高度专业性。对于科学性、准确性存疑的技术性证据,行政检察部门应注重加强与技术部门的协作配合,委托专业的人协作做好专业的事,为精准监督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