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RK
第 201 期 ~ 第 300 期

【参考信息第258期】尘肺病&厌食症;00后升领导干部

继续分享马督工睡前消息编辑部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我是小戴,欢迎来到第258期参考信息。

关注几则公眾健康话题。上上周是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4月25日卫健委介绍,尘肺病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报告数量最大最多的职业病,约占90%。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出现新变化,噪声超过粉尘排在第一位,第三位是化学毒物。

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滞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对患者来说,呼吸就是一种挣扎。尘肺病的诊断在医学技术上没有任何难题,但问题在于,从接触粉尘危害到出现尘肺病的症状,要几年、十年,甚至三十几年。而这些病人多是农民工,可能在多个高浓度粉尘环境中劳动,但缺乏保护意识,也没有签过劳动合同。

以前,矿山、建材业、冶炼等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更新能力不强或者没有意愿。很多尘肺病人反映说,工厂从来没有提醒做好保护措施。此外,农民工就业的重要特点是关系连带效应,一家人或者同村的人集中在一个地方工作,共同得病的可能性很大,有的一家几口都得了尘肺病,或者整个村庄都因为尘肺病陷入困境。

据尘肺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我国仅职业病报告系统累计报告尘肺病就有91.5万例,90%是农民工。平均每例患者终身经济负担207.5万。

2019年,卫健委制定职业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要求聚焦尘肺病,建立职业病防治体系。各地也建立相应的医疗救助机制,但实践中还有一些法律问题。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业病应当认定为工伤,但确定劳动关系是尘肺病农民工维权的最大障碍。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但劳动关系确认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存在争议。一年的时效期间,可能会让尘肺病职工在发病时维权无门。而没法确定劳动关系,就无法确定承担责任的用人单位,导致无法进行职业病的归因诊断。

大约80%的尘肺病农民工接尘年限超过10年,其中71%首次接尘年龄小于25岁。中国尘肺病农民工调查报告2020年中,超过四分之三的尘肺病受访者认为,生活最大的矛盾在于看病花钱多又无法外出务工。

卫健委2021年修订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要求用人单位承担提供劳动者诊断职业病所需材料的主体责任,劳动者只需要提供本人掌握的可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比如工资表、工作证、用餐卡等。针对用人单位已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病人,可向医保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


药闻

止咳神药右美沙芬被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

5月7日,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卫健委联合公告,调整精神药品目录,最受关注的是止咳神药右美沙芬被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也就是应当凭处方按规定剂量销售,禁止超剂量或者无处方销售,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

超量服用右美沙芬时间一长容易成瘾,极端用药可能导致因为呼吸抑制而死亡,长期滥用会损伤大脑,出现精神错乱。右美沙芬在生活中存在滥用的风险,且以青少年为主。2021年已从非处方药转为处方药,监管升级。2022年底被禁止网络销售,但这都没能阻止青少年滥用,也就是这次被列入第二类目录的核心原因。

列入第二类目录意味着,若私人在明知右美沙芬为管制品的情况下还出售,则涉及贩毒。不少青少年仍然能通过药店和互联网无处方买到右美沙芬,成瘾者在网上形成了圈子,买卖是一条灰色产业链,还用暗语交流超量服药的感受。很多人痴迷于其带来逃离现实的眩晕感。

国家药监局特殊药品检查中心专家库专家、北京高新医院戒毒科主任徐杰介绍,2016年11月收治第一位右美沙芬药物成瘾患者起,相关患者持续增加,按18岁以下、18到20岁、20岁以上分组,18岁左右的占多数。

青少年药物成瘾的主要诱因有不良家庭关系影响,好奇心驱使,被人教唆,对危害性认知水平低等。


社会

警惕神经性厌食症蔓延

央广网最近开发保护青少年系列调查,第二篇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之忧,引述了2021年5月第一个有关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的流调报告。流调2021年底启动,选取北京、辽宁、江苏、湖南、四川五省市约74000名儿童青少年的样本。结果显示,6到16岁在校学生中精神障碍的总患病率为17.5%,其中抑郁障碍占3.2%,焦虑障碍占4.7%。这还没有覆盖那些由于各种原因上不了学的孩子,如果算上患病率会更高。而得到合适诊断治疗的只有不到20%。

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安定医院儿科工作的医生介绍,2007年前后,儿科月门诊最多300人左右,年门诊量不到1万,20张病床就够了。那时一部分是多动症、抽动症等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另一部分是重症患者,比如精神分裂症。

到了2018年,儿科的年门诊量六七万人次,病床增加到57张,一周之内就满了,再也没有不满床的时候。去年的门诊量已达10万人次,病床也增加到80张,依旧一床难求。

增加的病人虽然有一部分是发育问题,但50%以上是情绪问题,包括抑郁、焦虑、双向情感障碍、童年情绪障碍等。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不是靠医生就能解决的,需要家校医社会融合发力,这话得经常提醒。


社会

00后干部引热议

有一种精神病正在减肥热潮中悄悄抬头,就是被称为最致命精神疾病的神经性厌食症。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是快速减肥,几乎在各种文化里都是好事。医生苦恼怎样更早定位到疑似已越界的患者,因为厌食症的早期表象常常被看成爱美、减肥和自律,太容易被忽略,甚至鼓励。而且正常人减肥通常光明正大,瘦了几斤会乐于和周围人分享,但厌食症患者瘦下来,一般只会心里高兴,不会告诉别人。有家长是靠楼下保安提醒,垃圾桶每天都有没吃的包子和牛奶,才知道孩子没吃饭。

正常成年人的BMI为18.5到25,根据中国神经性厌食诊疗专家共识,如果患者的BMI低于18.5,且对自我体型评判不当,强烈害怕体重增加,或者BMI在半年内下降超过20%,应当考虑厌食症的可能。

神经性厌食症高发于13到20岁的青少年,男女患病比例悬殊,约为1比10。病人会无法正确认知自身的胖瘦水平,无止境的追求体重下降,如无有效干预,最终会死于多器官衰竭,或者其他重度营养不良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心脏停搏、感染等。

这是死亡率最高的精神疾病,根据英国数据,每十名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中就有一名在确诊十年后死亡,死亡概率每十年增长5.6%。死亡率是精神分裂症的两倍,是双向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的三倍。这也是公认最难治的精神疾病之一,缺乏特效药,患者依从性差,康复周期长,复发率高。

学界还不清楚神经性厌食症发生的具体机制,认为受遗传因素和社会文化的双重影响。随着疾病知晓率、就诊率上升,以及以瘦为美、白幼瘦的社会风潮,临床需求不断上升。2017年,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成立进食障碍诊治中心,到2023年患者翻了四倍,从84个增加到335个,绝大部分是厌食症。

门诊人数也显著增加,2019年859个,其中首诊患者530个。2023年1535个,其中首诊患者859个。

国内开设厌食症门诊的医院有所增加,但总量仍少。2021年,英国有637例厌食症患者接受住院治疗,美国是2135例。中国的总人口数倍于英美,最顶尖的两家精神专科医院每年住院患者一共约600人。而国内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本就不足,2020年底,全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5万余人,总数刚刚达到世卫组织建议的最低标准,每10万人有三名精神科医师。

其中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精神卫生工作的心理治疗师4819人,严重不足。

全球的厌食症患者都有低龄化的趋势,到上海精卫进食障碍诊治中心就诊的病人,最小只有七岁,住院病人里也有八岁、九岁和十岁的,可能与青少年越来越早接触到网络以及年轻父母自身崇尚理想身材有关。


政治

官员通报首现“丢弃红色基因”

年轻人也可以很有精神,00后开始晋升领导干部了。近日网传一份茶山镇干部任前公示公告,广东东莞00后干部胡素婷2022年参加工作,现任住建局一级科员,2024年4月公示,拟任镇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引发热议。

茶山镇党建办工作人员回应,公示是真的,她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好,也经过了考察。提拔任用符合进身条件规定。她工作确实不满两年,该局副职岗位没有职级,不是副科,她的亲属也非政府工作人员。

00后工作不满两年要提拔成领导干部,有人感到震惊,有人猜测出身,还有人怀疑其工作能力。不能说这些质疑有什么问题,毕竟干部任前公示就是给公众反映问题的机会,优秀干部理应经得起审视。

争议主要是因为副局长的头衔,有人认为这是副科,甚至副处,但这个局是在镇里的,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有关。东莞是为数不多的不设区地级市,也没有县,市直接管理镇和街道。东莞常年位列全国十大工业强市,28个镇全都进入中国镇域经济500强。为了让政府机构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国家推行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镇可以设局。全国第一线的昆山市,镇里也有局。

但因为行政级别限制,局长的职级不可能太高,官方也回应他还是一级科员。这也提醒有关方面在干部任前公示上有必要将职级变动说清楚,公众的疑问自然会少很多,同样是在保护干部。

4月23日,江西吉安市吉安县永阳镇政府官网公示,准00后女干部黄左梦琪已出任副镇长。3月的任前公示显示,1999年9月出生的黄左梦琪因工作表现优秀,根据乡镇领导班子建设需要,经报上级组织部门同意,予以破格提拔。2022年9月,黄左梦琪才正式担任安吉县发改委一级科员,到提拔副镇长也是不到两年。

女性、年轻、破格提拔,再加上姣好的面容,恐怕都是引发网民讨论的刻板印象关键词,不乏一些不友好的猜测。也有网民说了公道话,一个天津大学的选调生在偏远乡镇工作,提拔个副科级职位有什么奇怪呢?

去年11月,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00后女干部丁刁被提拔任乡镇副职。去年6月,1997年11月出生的女干部谭梦妮被拟提名为昆山市巴城镇副镇长候选人。

00年前后出生的年轻人随着工作年限累积,自然逐渐进入各种公示文件。物质丰裕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有这样的外在也不奇怪。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对干部提拔任用不能监督,90后干部已经开始批量落马了,00后也得经得起考验。


说到落马,5月7日,安徽纪委监委通报,省纪委监委原一级巡视员谢强被开除党籍。描述他情节的第一条是,谢强身为长期从事检查纪检监察工作的党政领导干部,丢弃红色基因,丧失理想信念,处心积虑对抗组织审查。丢弃红色基因应该是个新说法。

谢强严重违反六大纪律中的五项,分别是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唯一没违反或者说没发现违反的是群众纪律。

公开简历显示,谢强1962年3月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曾任安徽省检察院公诉一处处长、正处级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省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局长,省监察委员会委员,省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等职。他是纪检监察机关反腐刀口向内查获的内鬼之一。

去年12月15日,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同时发布三名厅级内鬼被查的消息。除了谢强,另外两位是广东省委第13巡视组原组长严宝璋,湖北省纪委监委驻省实验中学纪委书记、监委原主任、原一级巡视员陈东林。

看上下文不知道这个红色基因是指谢强的父辈还是指他自己。查了一圈没有收获,不过找到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的一次讲座,从基因的生物学属性谈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展。简接说,从基因作为生命遗传物质的基本特征、基本属性出发,谈红色基因传承对于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从基因表达、基因突变的环境影响因素出发,谈构建良性健康生态系统对红色基因朝向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价值。从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出发,谈自我进化、防微杜渐对保持红色基因纯洁性上的重要性。从基因编辑、基因敲除等一系列新技术出发,谈红色基因需要不断融入新理念、新思想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最后一条,云南省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通报三起典型问题,其中玉溪市澄江市固定资产投资层层加码,部分经济指标失真。

去年玉溪向澄江下达固投目标100亿,澄江发改局将目标加到160亿,分解下达到街道、部门,并要求把建设规模和内容扩大,倒逼基层以纸面落实、数字落实来应付。统计督察抽查发现,一些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指标、固投项目完成指标失实率高。

查了一下,去年澄江的GDP一共才163.2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3亿,这个加码过于离谱了。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周五再见。

Leav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