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第214期】人大记者会简史;延退选择&富豪税
继续分享马督工睡前消息团队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我是小戴,欢迎来到第214期参考信息。
人大记者会简史
首先关注两会,3月4日,14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今年会议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如无特殊情况,本届全国人大后几年也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当天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法新社记者问,对于我们外国媒体来说,总理记者会历来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取消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中方不担心这个决定体现出一种对外不开放的态度吗?发言人回应称,这种担心没有必要。
总理记者会以往是各界对两会议程最重要的期待之一,正好借此回顾一下。政府首脑举行记者招待会始于周恩来总理,但早期并非常态。上世纪80年代,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新闻发布制度才建立起来。1982年4月,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起步。1983年6月,全国两会首次举行新闻发布会,确立新闻发言人。从这里算,刚刚走过40年。
1987年,全国人大办公厅新闻局成立,第二年是换届之年,首次邀请新当选的总理副总理出席记者会,由央视直播。总理答记者问的场景从此进入寻常百姓家,也是非常值得回顾的一次。1993年起,两会闭幕后总理举行记者会开始常态化、制度化,成为向全世界宣介中国政策和主张的最高窗口。全国人大新闻局原局长周成奎曾回忆,1998年,朱镕基曾就总理记者会专门定了两条规矩。第一,要尽可能把提问的机会给境外记者,因为大陆的记者见面的机会多的很。第二,不要事先安排,允许记者敞开提问。
2003年,非典疫情推动新闻发言人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当时疫情肆虐,权威信息发布不及时带来谣言扩散和社会情绪动荡,需要重新构建信息发布系统。此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官方信息公开提出更高的要求。2007年,两会首次允许境外记者直接联系采访代表,首次公布各代表团驻地信息和联系方式,首次统一发放各代表团新闻联络员电话号,首次允许网络直播代表团团组审议,首次向境外媒体开放代表团新闻发布会。2008年,两会公布政协委员简历信息,重大会议实现电视网络直播,会议报告增加名词解释并发布外文版本。
2014年首次设立部长通道,2016年李总理要求国务院各部委一把手要成为新闻发言人,直接推动部长通道快速发展。2018年设立代表通道委员通道。我们经常回顾某项改革的发展史,大家现在习以为常的很多机制时间并不长,也并不容易。
延退选择
本次人大会议共有七项议程,唯一审议的法律草案是国务院组织法,40多年来首次修订。这个等通过再说,先看看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底,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指出,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在即,65岁可能是调整后的最终结果。去年的记者会上,新任总理表示,对于延迟退休政策问题,将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在适当时候稳妥推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到相关的议题,但这不等于不提,可以关注是否会成为接下来的两会热点。
另据四川新闻网报道,四川的全国政协委员已准备31件联名提案,其中关于全方位发力推动养老变享老的提案,包括出台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方案。出生率跌至历史新低的新加坡启动了第二阶段延迟退休改革。3月4日,新加坡人力部长表示,将在2026年7月把法定退休年龄从63岁提高到64岁,返聘年龄上限从68岁提高到69岁。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之一,1999年就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2岁。2019年决定用10年完成退休年龄调整,到2030年前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返聘年龄上限提高到70岁。2022年7月完成了第一步,退休年龄从62岁延长到63岁。新加坡将在2026年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每五个人中将有一个人在65岁以上。目前在所有居民雇员中,55岁及以上超过四分之一。
3月3日,瑞士举行全民公投,两个议题都和退休有关。一项动议是每年多发一个月的养老金,获得压倒性支持,比民调时的支持率还高。另一项是把退休年龄提高到66岁及以上,被否决了。关于瑞士公投制度介绍,可以回顾第301期睡前消息。提高退休年龄的动议来自右翼政党,多发一个月退休金的动议来自工会左翼政党支持,一些中小规模企业主也支持。右翼和中间党派以及几大主要经济团体激烈反对,政府和议会也表达了反对立场。因此这个结果也是一种抗议,抗议为国防和移民事务提供大量资金。
政府估算,每年多发一个月退休金需要40亿瑞郎。支持者则认为,养老金制度改革是政府可以接受负担的起的。动议没有提具体的钱从哪来,有待政府和议会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目前的讨论方向有:提高劳动人口的工资扣减额,征收金融交易税,增设新的遗产税等等。瑞士880万总人口中,250万人已经退休,占28.4%。目前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5岁,女性64岁。2025到2028年女性将逐步提高到65岁。
英国智库近期发布养老金年龄和人口变化报告,称领养老金的年龄需要从现在的66岁提高到70或者71岁,才能维持养老金领取者与对应的工作人口之间的平衡。预计2026年5月至2028年3月,英国退休年龄需要从66岁提高到67岁。2044年起进一步提高到68岁。1970年4月后出生的英国工人,退休年龄可能要提高到71岁。该智库还建议征收财富税,提高退休金,降低个人所得税和国民保险。
大家好,我是小戴,欢迎来到第214期参考信息。首先关注两会,3月4日,14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表示,今年会议闭幕后不举行总理记者会,如无特殊情况,本届全国人大后几年也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当天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法新社记者问,对于我们外国媒体来说,总理记者会历来是一次很难得的机会,取消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中方不担心这个决定体现出一种对外不开放的态度吗?发言人回应称,这种担心没有必要。总理记者会以往是各界对两会议程最重要的期待之一,正好借此回顾一下。政府首脑举行记者招待会始于周恩来总理,但早期并非常态。上世纪80年代,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新闻发布制度才建立起来。1982年4月,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起步。1983年6月,全国两会首次举行新闻发布会,确立新闻发言人。从这里算,刚刚走过40年。1987年,全国人大办公厅新闻局成立,第二年是换届之年,首次邀请新当选的总理副总理出席记者会,由央视直播。总理答记者问的场景从此进入寻常百姓家,也是非常值得回顾的一次。1993年起,两会闭幕后总理举行记者会开始常态化、制度化,成为向全世界宣介中国政策和主张的最高窗口。全国人大新闻局原局长周成奎曾回忆,1998年,朱镕基曾就总理记者会专门定了两条规矩。第一,要尽可能把提问的机会给境外记者,因为大陆的记者见面的机会多的很。第二,不要事先安排,允许记者敞开提问。2003年,非典疫情推动新闻发言人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当时疫情肆虐,权威信息发布不及时带来谣言扩散和社会情绪动荡,需要重新构建信息发布系统。此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官方信息公开提出更高的要求。2007年,两会首次允许境外记者直接联系采访代表,首次公布各代表团驻地信息和联系方式,首次统一发放各代表团新闻联络员电话号,首次允许网络直播代表团团组审议,首次向境外媒体开放代表团新闻发布会。2008年,两会公布政协委员简历信息,重大会议实现电视网络直播,会议报告增加名词解释并发布外文版本。2014年首次设立部长通道,2016年李总理要求国务院各部委一把手要成为新闻发言人,直接推动部长通道快速发展。2018年设立代表通道委员通道。我们经常回顾某项改革的发展史,大家现在习以为常的很多机制时间并不长,也并不容易。本次人大会议共有七项议程,唯一审议的法律草案是国务院组织法,40多年来首次修订。这个等通过再说,先看看政府工作报告。去年底,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3指出,延迟退休政策出台在即,65岁可能是调整后的最终结果。去年的记者会上,新任总理表示,对于延迟退休政策问题,将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在适当时候稳妥推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到相关的议题,但这不等于不提,可以关注是否会成为接下来的两会热点。另据四川新闻网报道,四川的全国政协委员已准备31件联名提案,其中关于全方位发力推动养老变享老的提案,包括出台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方案。出生率跌至历史新低的新加坡启动了第二阶段延迟退休改革。3月4日,新加坡人力部长表示,将在2026年7月把法定退休年龄从63岁提高到64岁,返聘年龄上限从68岁提高到69岁。新加坡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之一,1999年就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2岁。2019年决定用10年完成退休年龄调整,到2030年前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返聘年龄上限提高到70岁。2022年7月完成了第一步,退休年龄从62岁延长到63岁。新加坡��在2026年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每五个人中将有一个人在65岁以上。目前在所有居民雇员中,55岁及以上超过四分之一。3月3日,瑞士举行全民公投,两个议题都和退休有关。一项动议是每年多发一个月的养老金,获得压倒性支持,比民调时的支持率还高。另一项是把退休年龄提高到66岁及以上,被否决了。关于瑞士公投制度介绍,可以回顾第301期睡前消息。提高退休年龄的动议来自右翼政党,多发一个月退休金的动议来自工会左翼政党支持,一些中小规模企业主也支持。右翼和中间党派以及几大主要经济团体激烈反对,政府和议会也表达了反对立场。因此这个结果也是一种抗议,抗议为国防和移民事务提供大量资金。政府估算,每年多发一个月退休金需要40亿瑞郎。支持者则认为,养老金制度改革是政府可以接受负担的起的。动议没有提具体的钱从哪来,有待政府和议会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目前的讨论方向有:提高劳动人口的工资扣减额,征收金融交易税,增设新的遗产税等等。瑞士880万总人口中,250万人已经退休,占28.4%。目前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5岁,女性64岁。2025到2028年女性将逐步提高到65岁。英国智库近期发布养老金年龄和人口变化报告,称领养老金的年龄需要从现在的66岁提高到70或者71岁,才能维持养老金领取者与对应的工作人口之间的平衡。预计2026年5月至2028年3月,英国退休年龄需要从66岁提高到67岁。2044年起进一步提高到68岁。1970年4月后出生的英国工人,退休年龄可能要提高到71岁。该智库还建议征收财富税,提高退休金,降低个人所得税和国民保险。
大家好,晚上好,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非常实用,非常有用,我特别喜欢用的好东西。啥宝贝这么好用?冲牙器。这确实是好东西,我用了两年多了,我认为人人都应该用。我也用了一年多,但很多人觉得是智商税,没有用。怎么能说是智商税呢?你要想要权威,专业的牙医大学教材都说有用,你就放心用吧,你看这位置,这是上牙缝,这是下牙缝,特别是这个位置,牙龈沟。这本主讲牙医预防的教材上写了,这些地方牙刷牙签都不好弄干净,但是冲牙器就可以利用水流,滋滋滋的把各个角落都冲干净。如果冲不干净呢?上下牙缝冲不干净,漏在上面的牙菌斑会放酸,蛀你的牙。原来如此,我以前俩左边的门牙就被蛀了,一蛀就是两颗,跑了四次医院,做了根管治疗加牙冠,花了一千多。看牙真的好贵呀,也很痛苦,超麻烦。现在好好用,以后不要蛀牙,也不要花钱去看牙。但是冲牙器能够冲牙龈沟,不会出血,也不会伤牙龈吗?不会的,教材说了,它是柔性水流,不会损害牙龈,还会按摩牙龈。为什么要冲这个地方?食物小餐渣以及饮料,以及牙菌斑会堆积在这牙龈上面,也会进入牙龈沟,一到14天就会矿化成为牙结石,牙结石就会导致牙龈出血,牙龈炎,牙周炎和牙周病,所以这本主讲牙周病的牙医教材也推荐用冲牙器来冲洗牙龈沟。冲牙器能冲掉牙结石吗?不能,这只能去洗牙了,洗牙之后再用冲牙器,就可以预防牙结石的产生,从而预防牙周病。哦,终于明白了,先去洗个牙,再坚持用它,那督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吧。这款是老朋友蒙牙家的萌者款,适合入门,三个档位,七级防水,45天续航,每款冲牙器都经过了36道品控,质量完全可以放心,蒙牙家还承诺,包到用两年以上,两年之内坏了,免费换新。经常出差或者想带来带去的,像我这款蒙牙家的小海浪,手机大小,方便带。他们家还有儿童款的冲牙器,也有一家四人以上用的大冲牙器。买贵了,随时退差价,赶紧去评论区领券买起来吧,给自己和家人都用上,不用犹豫,不用纠结,绝对实用,绝对有用。
富豪税
征收财富税是不是个来钱的好主意?2月29日,G20财长和央行行长峰会在巴西圣保罗闭幕,对全球超级富豪征收财富税的话题首次被放在桌面上讨论。和去年的剧本一样,今年的G20财长会议没有联合声明,除了在俄乌战争上的分歧,还多了巴以冲突。G7财长先开会讨论没收俄罗斯3970亿美元海外资产,美国财长耶伦提议将其作为乌克兰的重建资金,得到加拿大德国等国支持。法国财长勒梅尔反对,称此举缺乏国际法的支持,且需得到G20其他成员国的同意,并表示目前真正紧迫的是美国尽快落实承诺的600亿美元援乌资金。
如今的大型国际峰会,分裂是常态,共识是稀缺品。不过本次财长会议还是讨论了全球经济前景以及贫困和不平等问题。东道主巴西财长提议,各国应该对超级富豪征收财富税,还要以国际合作的形式解决逃税问题,并将财富分配不均与气候危机联系起来,说最富有的1%人群作用全球43%的金融资产,却排放着与全球最贫困的三分之二人口同样多的二氧化碳。法国财长表态支持,他说最富有的人群缴纳的实际税款与不富有的人群水平相当,应该避免这种税收优惠,希望欧洲尽快推行对富豪设定最低税率,法国将走在前列。
智库欧盟税收观察站去年10月的报告称,经过各种避税手段之后,亿万富翁实际缴纳的个税仅相当于其财富的0%到0.5%。呼吁对全球最富有的人每年征收2%的财富税。该智库的经济学家出席本次G20财长会,称最低税率机制已经在跨国公司身上得到了证明,也能在超级富豪身上成功实施。2021年6月,G7财长声明,将跨国公司的全球最低税率定在至少15%。当年底G20峰会核准,从2023年起全球营收超过7.5亿欧元的跨国企业适用15%的全球最低公司税率,至今已有140个国家和司法管辖区签署。
简贫组织国际乐施会称,全球近五分之四的亿万富翁来自G20国家,新冠以来超级富豪与大多数人口的差距更大了。根据去年的胡润榜,中国亿万富豪人数超过美国全球第一。如今能将富豪财富税议题列入G20的议程是历史性的一步。在英国,议会第二大党工党已经排除执政后征收财富税的可能性。而在美国,虽然拜登上任以来多次表示有必要对超级富豪征收财富税,但外界认为在国会通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全球资本高度流动的时代,税收也要加强国际合作。巴西财长称计划在7月的财长会上发表一份关于国际税收的声明。
香港撤辣
最后看看香港拼经济。2月28日,财政司公布年度财政预算案,撤销所有楼市辣招,也就是楼市调控政策。即日起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缴纳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这些调控政策可以追溯到2010年11月,当时港府为了打击炒房客,防止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推出了针对短期交易的额外印花税。
之后几年房价持续上升,额外印花税的适用年期由两年改为三年,并推出了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买家印花税主要针对非香港永久居民或者以公司名义在港买房的买家,而新住宅印花税则针对所有在港购买首套房以外的买家,两项税率都是15%。2023年是香港房地产数10年来最糟糕的一年,房屋销售量滑落至33年以来的最低点。港府去年卖地总收入仅134.41亿港元,是2010年港府主动出售土地以来收入最少的一年。去年10月港府已对楼市减辣,放松了调控政策。
如今三项印花税全面取消,相当于给外地人在港买首套房打了93折到97折,香港人买第二套房相当于打93到97折,外地人买第二套房相当于打88到9折,而且房屋转手不再额外征税。财政司撤辣的同一天,香港金管局大幅度放松了按揭贷款的规定,被调侃为签个名就能当业主。今年1月,香港住宅售价指数跌至306.4,连续九个月下跌,是2016年10月以来最低。指数2021年9月达到最高峰398.1,如今已经跌去25%。
一系列超预期政策公布后,香港各类地产的交易热度攀升。在内地社交媒体上,有广东的物业拍卖公司代表称,香港楼市重磅利好,呼吁大陆的老板赶紧上车。还有分析认为香港放松楼市调控可能会对北上广深,尤其是深圳的房价造成冲击。也有反对意见提出,全面撤辣是向地产界政策倾斜,目前香港的置业负担比例为72%,高于过去20年间长期的平均值51%。香港居民的楼价负担仍然居于全球前列,当下的措施无法帮助一般市民购屋上楼。
今年是香港将按照时间表完成基本法23条立法的元年。香港财库局长近日表示,深切期待完成立法之后,香港就可以集中精力拼经济谋发展,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对内,一方面港府会继续推动土地发展项目,发展基础建设,抢企业抢人才和留人才,突破劳动人口及土地供应的制约和招商引资。另一方面会持续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如金融服务业,并以产业导向为方针,推动具有潜力的新兴策略范畴,包括创新科技、生命健康和医药研发、中医药和新能源交通等,让香港经济发展更有活力,结构更多元。对外,面对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等挑战,港府将积极推动多边经贸协定的落实,为港企争取更大的投资和发展空间。马督工说,香港证明自己还是中国的一个普通地级市,刺激房地产的手段都是一样的。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明天再见。
最后祝大家牙好,吃好喝好身体健康,牙齿清洁真的蛮好不错的,有需要的朋友别忘了评论区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