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RK
第 201 期 ~ 第 300 期

【参考信息第292期】国家科技奖大改;暴击苏州&运费贷

继续分享马督工睡前消息团队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欢迎来到第292期参考信息。

本期视频由用温眠睡得更好更健康赞助播出。

暴击苏州

机场建设

首先暴击苏州。民政部日前公告,经民航局批准,浙江新建嘉兴机场命名为嘉兴南湖机场。苏州曾经与嘉兴、南通争夺上海第三机场,如今南通、嘉兴都有了自己的机场,苏州没有机场,什么时候开工?

嘉兴南湖机场定位客运支线机场、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预计2025年建成投用。到时候,浙江11市将拥有九座机场,仅绍兴、湖州两地没有。而在江苏2021年制定的十四五民航发展规划中,13个市只有两个没有提到机场布局,一个是经济实力偏弱的宿迁,另一个就是苏州。

长三角作为全国机场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现在共有24座机场。根据长三角地区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在建、迁建和规划新建的机场有八座,分别是江苏一座连云港新机场,浙江两座嘉兴南湖机场和丽水机场,另外五座都在安徽,包括滁州机场、蚌埠腾湖机场、宿州机场、亳州机场、六安金寨机场。其中亳州机场本月底即将竣工,蚌埠腾湖机场预计年内建成,明年通行。

这些机场全部建成之后,长三角民航机场将达到32座,而长三角有41座城市,其中芜湖、宣城、扬州、泰州、杭州、绍兴等是两个城市合用一个机场。所以长三角有望基本实现市市通机场。


民航客运

转向高铁

民航领域公务商务旅客出行比例下降且转向高铁出行趋势明显。6月20日,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分析二季度民航市场情况时指出,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加,航空需求不足是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事实。

上半年我国GDP增长预计超过5%,但消费仍显疲软。二季度民航业进入传统淡季,疫情后反弹阶段已基本结束,进入需求自然增长阶段。中航协还表示,民航细分市场分化明显,因私旅游强于商务出行,一县非三四县强于一县非二县,国际航线上则是中东市场强于北美市场。因私出行成为航空客运主要的驱动力,下沉市场和多元化目的地选择促进了旅游市场的复苏,尤其是年轻旅游群体消费倾向增强,下沉旅游市场旺季更旺。商务航线虽保持增长,但价格波动较大,供给过剩导致价格难以支撑,商务出行市场淡季更淡。


铁路货运

运费贷

铁路货运不像客运那么乐观,国家铁路前五个月货运量下降1.6%,完成今年目标难度颇大。为了推动货运上量,国铁集团6月20日起在全国铁路推广铁路运费贷,以及信用证结算、铁路单证融资两类产品。

铁路运费贷按贷款企业类型分为小微企业和大中型企业。货运小微企业授信难,融资成本高,审批流程复杂。国铁集团称铁路运费贷就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还可以线上付运费。银行根据企业经营以及铁路运输数据专项授信,额度最高200万,利率3.85%。大中型货运企业的授信额度更高,利率更优惠,但门槛更高。

之前试点四个月,客户超过200家,银行授信总额超过110亿,小微企业占比高达80%,降低了融资物流成本,促进公转铁运输。2022年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进港区、连园圈、接厂区,推进大宗商品等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2023年国铁集团出台加快铁路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重点之一就是做总包物流。

国铁集团的货运量增长压力很大,去年发送货物39.1亿吨,同比仅微增0.26%,没完成年初定下的39.7亿吨目标。今年降低了预期,目标定在39.31亿吨,同比增长0.54%,但前五个月完成约15.92亿吨,同比下降1.6%,二月以来连续四个月下降。所以推出金融小微贷产品就是为了推动货运上量。国铁集团四月发文,为进一步推动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有效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推出十条货运增量举措,其中之一就是要灵活运用好路局自主定价、物流金融服务等一揽子政策工具箱。哎,马铁。


城市轨交

建设转向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方面,从建设为主导进入运营为主导的阶段。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近日发布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改造指导意见,给出了这个结论。

2020年我国城轨在建线路总长6800公里,是历年最大的在建规模,但当年运营线路总长也达到7970公里,首次超过当年的在建线路。2021到2023年运营线路总长从9206.8公里增长到11224.54公里。在建总长从6096.4公里下降到5671.65公里。城轨交通年度完成建设投资额从2014年起稳步上升,2020年达到最大后回落,连续三年下降,部分城市已完成建设规划。

门槛变高,维护需求大

城轨门槛也逐渐变高。2018到2023年的项目批复数和投资总额处于相对低位,去年以来地方债收紧,未来城轨审批及建设会进入新一轮降速期。

现有的线路也要更新改造,改造任务和资金需求将逐年加大。截至去年底,共59个城市开通轨交,运营线路338条,运营15年以上有31条,10年到15年的有50条,开通10年及以上的占总运营线路比例接近四分之一,大维护时代真的来了。


哎呀,都说今天大扫除怎么还不动下来?该扔的东西赶快给我扔了,断舍离了。 谁吃的泡面盒子不给我扔了?这东西谁还要吗?不要丢了。 慢点慢点,接不过来了。 谁这么不小心?这个东西可不能丢啊。 一定要记住,豆豆。 好。 啊。 宝刀未老啊。 这东西可不能丢啊。 这么好用的枕头丢了多可惜啊。 你们敢信吗?用了温眠这个枕头之后,看,我这个睡眠质量简直是质的飞跃,离谱不离谱?我问问大家想不想提高睡眠质量?想不想保护你们的脖子和肩颈?想,那你们就听我的,一定要用这个温眠的人体工学护颈枕。之前买过的朋友觉得它好用吗?有用吗?好用,那就一定要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安排上,帮助你的家人睡得更好,保护他们的肩颈。大家可以来评论区晒个单或者发个弹幕,让其他人看看我说的有没有错。 不过就这么一个枕头,为什么能够提高睡眠质量?为什么能够保护肩颈?它不但设计科学,选材讲究,服务也特别好。记得咱们不多说,前面好几期介绍的很详细了,大家感兴趣的一定要去看。作为合作多次的老朋友,温眠家的枕头有多好,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看看这些评价,都说睡得好了,颈椎也舒服了,酸痛都好心如常。要不是咱们枕头真的好,能够卖出20万,名9602个吗?大家能愿意好评吗?会有这么多回头客吗?为了能够让大家睡眠质量更好,保护好大家的肩颈,他们家的设计师每一处细节都没有放过,算是细节控了吧?看看这质量,还用演示吗?这是我去年收到的第一个枕头,用了一年多了,这有变形吗?再看现在,我把它做塌了吗?这质量是不是实在?能够抵得上多少个棉花枕头了?但是这枕头确实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买回去发现不合适怎么办呢?老规矩,买回去以后觉得睡不习惯或者不喜欢的,别慌,33天之内直接可以退换,直接免费体验一个月。这还不够细节,不够有诚意吗?也不用担心它过了33天之后他就坏了,塌了裂了怎么办呢?来来来,大家公平上一起说,两年质保免费退换,睡塌了睡裂了直接换。这样的细节控做出的这枕头能差吗?不仅能够提升你的睡眠质量,它能保护好肩颈。店不原价400多,在我这领券只要200多,真的值得咱家睡一下。


无人驾驶

矛盾激化

我国现在是世界最大的无人驾驶汽车试验场,最大的试验正在武汉,最近遇到不少风波。

百度萝卜快跑在武汉已运营两年,范围从非主城区的经开区向大半个市区覆盖,数量达到500辆,上个月宣布要再增加1000辆。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到五月已有300多条关于萝卜快跑的留言,不少是投诉。今年一月到五月底,48条相关留言有30多条是投诉。5月29日萝卜快跑回应称,有混淆视听、操控舆论的黑水军行为,已第一时间报案。6月25日公告称,公安机关破获一起网络水军案件,抓获十余名犯罪嫌疑人,涉及多个省市的十余家MCN机构。看来真有水军,不过也并不能证明市民的投诉都是假的。

此外,武汉市建设汽车客运有限公司日前向政府发请愿信,标题是巡游出租车已到死亡的边缘。称公司拥有巡游出租车159辆,四月退车停运四台,有继续蔓延的趋势。现在司机每天单车200到300元左右的毛收入,杯水车薪难以维继,引发驾驶员与公司之间的矛盾。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认为,近段时间无人驾驶网约车盛行,科技垄断资源抢夺底层人的饭碗。许多巡游出租车养家糊口困难,被迫退出了这个行业。

这反映出无人驾驶行业面临的人车矛盾越发尖锐。一组矛盾的双方一边是百度,另一边是市民。另一组矛盾的主体是竞争者,无人驾驶出租车与网约车、传统出租车。出租车司机值不值得同情是另一个问题,但网约车、出租车现在的日子确实不好过,更多司机抢订单,僧多粥少。

我国已有16座城市允许在公共道路上测试无人驾驶汽车,至少19家汽车制造商及供应商正在争夺无人驾驶领域的领导地位。武汉允许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在全国算比较前卫。汽车咨询公司JD Power调查发现,中国人比美国人更愿意相信电脑能引导他们的汽车。相比美欧日企业和经管机构变得更加谨慎,我国更宽松一些。从市民反映的萝卜快跑问题也能看出,大部分是临时停车、转弯缓慢造成拥堵等问题,安全与事故方面的投诉似乎很少。

武汉是全国百城通勤高峰拥堵指数排名前五的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450万辆,是唯一一个超过400万辆车但是不限行的城市。每天3000多名交警疏导交通,但问题仍然很多。无人驾驶运营要求礼让行人、适速行驶,叠加武汉本身巨大的交通压力,自然容易产生矛盾。说到底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跑在了生产关系之前的典型特征。


中蒙边境

无人运输通道开通

更壮观的无人车队在中蒙边境。6月18日,内蒙古甘其毛都口岸的自动导向车AGV智能通关以及集装箱监管场所通过验收,我国首条跨境无人运输通道全线贯通。

甘其毛都口岸北面毗邻蒙古国南戈壁省,连接蒙古嘎顺苏海图口岸,这是他们出口煤炭、铜精粉等矿产和能源的最佳通道。其公路运输进口货物的47%,出口货物的55%都是通过这两个口岸。这条无人运输专用通道也是连接这两个口岸,全长6.19公里,双向四车道,全线封闭并配有智能卡口和视频监控设施。AGV单车可以承载两个35吨的标准集装箱,时速最高25公里,单次往返约50分钟。工作效率是一辆全年运行普通双挂汽车的6.4倍。相较人工通关,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大大提升了能源运输量。

这个项目起源于疫情期间,中蒙边境矿产运输受到冲击,当地政府和客户找到振华重工,寻求自动化运输的解决方案。公司提出了混动AGV方案,全程封闭运行,实现无接触作业。当时振华重工的无人驾驶技术已成熟应用于青岛港、洋山港、南沙港等多个自动化码头,但自动化陆路跨境运输在全球尚无先例。

2022年7月,AGV无人驾驶车首次跨境过货,截至今年五月底,累计入境7.3万辆次。现在每天运行200辆次,运输进口货物480多万吨。今年一到五月,无人车运输进口货物约占同期该口岸通关过货总量的9%。往好处说,该项目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可实现年1000万吨过货能力,符合中蒙两国扩大矿产品贸易的现实需求。但背后也有无奈,陆路运输矿石最好的方式显然是铁路。

嘎顺苏海图口岸出口的煤炭来自蒙古最大的塔旺陶勒盖煤矿,是世界上尚未完全开发的最大露天焦煤矿之一,且品质十分优良。蒙古长期依赖公路出口煤炭等矿产资源,运力有限且成本高昂。于是蒙古政府建了50年来第一条铁路,用于塔旺陶勒盖煤矿的出口。但问题是这条233.6公里重载铁路的轨距是1520毫米,与我国的标准轨距1435毫米不能互通。不过也有好消息,去年年中,连接中国策克口岸和蒙古国西伯库伦口岸的铁路开工,是蒙古国境内唯一一条按1435毫米轨距建设的铁路,将用于煤炭运输。


国家科技奖

大改

昨天时隔近三年,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颁发,其中最高科技奖得主是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和凝聚态物理领域科学家薛其坤。

李德仁1939年12月生,江苏泰州人。1963年毕业于原武汉测绘学院,1985年在德国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现为武汉大学教授、两院院士。李德仁攻克了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还带领团队研发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做出杰出贡献。

薛其坤1963年12月出生,山东蒙阴人。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94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薛其坤率团队首次实验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在国际上产生重大科学影响。在异质结体系中发现界面增强的高温超导电性,开启国际高温超导领域的全新研究方向。

国家科技奖已经两年多没有颁奖了,倒不是疫情耽搁了,而是中央对提名制度做了优化和完善,由过去的一年一次改为两三年一次,竞争将更为激烈,要求也越来越高。2021年7月国办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控制奖励数量,提升奖励质量,调整国家科技奖的评奖周期,完善奖励提名制,规范提名制度、机制、流程,坚决排除人情关系、利益等小圈子干扰。

因此这次提名比过去更严格,各省的不限额提名也改为限额,名额根据过去三年提名项目的获奖率确定。最终的获奖项目与2020年度基本持平,考虑到2021、2022年度没有颁奖,相当于积累了三年的项目在角逐优中选优。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是到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一方面作为科技大国,我国在高精尖领域有一批重大成果。另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从领导人到工信部长到工程院报告都强调过,我国产业链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产业链创新和自主可控能力较弱。昨天的大会也指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薄弱环节,包括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


航天快讯

最后看组航天快讯。今天嫦娥六号带着月背土特产成功着陆了。

6月23日,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火箭由航天科技八院抓总研制,是目前国内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最大规模的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同时正在看年底能不能去现场。

21日,NASA和波音公司宣布,星际客机飞船返回地球的时间无限期推迟。如果说新建是耐烧王,那星际客机就是延期大王。当初发射一再推迟,现在返回时间也一再推迟,波音的大企业病同时也在写。

六月中旬,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宣告结束,十名预备航天员入选,其中两名载荷专家分别来自香港和澳门。这也是国家首次面向港澳选拔航天员。

6月5日,俄罗斯航天员奥列格·科罗宁科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太空累计停留1000天的人。

6月7日,曾执行阿波罗八号任务的美国航天员威廉·安德斯,在自驾老式T34飞机时坠机遇难,享年90岁。阿波罗八号是阿波罗计划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的重要前哨。三位宇航员完成人类首次绕月飞行并成功返回。安德斯虽然不在登月12人之列,但仍是最精英的航天员之一。他的结局也让人想起同样因飞机事故遇难的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浪漫一点说,有些人大概生来就属于天空,或者说很多宇航员天生就是具有冒险精神的人。比如1984年美国宇航员布鲁斯·麦坎德利斯二世,在无连接的情况下独自乘坐MMU设备离开航天飞机,成为迄今唯一一位在没有任何物理连接的情况下进行太空行走的人,留下了航天史上最震撼人心的照片之一。

宇航员拥有比普通人更稳定的情绪和更强的抗压能力,但长期身处失重、密闭且狭小的空间也可能出现适应问题和情绪障碍。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宇航员、第一位实现人类太空行走的列昂诺夫,在礼炮七号空间站长达211天的任务期间出现过易怒、睡眠障碍等典型的抑郁症状。美国阿波罗七号的机组人员、太空实验室、和平号空间站成员都曾在太空发起过罢工。无论如何,还是要向所有勇敢的宇航员冒险家致敬。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明天再见。

感谢温眠护颈枕赞助本期节目,评论区领券到手200出头,让自己和家人睡个好觉。

Leav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