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第291期】鼓励放弃宅基地;矿场困在通知里
继续分享马督工睡前消息团队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欢迎来到第291期参考信息。
最近,多地出台鼓励放弃退出农村宅基地政策引起关注。4月22日,湖北鄂州出台推进就地城镇化和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涉及九个方面,鼓励农村居民进城购房。农村居民自愿退出宅基地且拆除相关建筑物后,在双集聚区域购买新建商品房的,按退出的宅基地面积发购房补贴。退出的宅基地归还村集体,用于复耕复垦。
5月14日,云南楚雄州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18条措施,积极探索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和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让农民有钱进城购房。
这两个地方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让话题出圈的是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所在的安徽凤阳县跟进。6月20日,凤阳县房地产工作联席会议出台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对纳入今年土地增减挂范围内的和县房屋征收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纳入征收范围内的项目,涉及需要安置宅基地的本县农村居民,如自愿放弃宅基地安置并进城购房,一次性给购房奖励5万,不能与货币房票安置同时享受。
6月20日,江苏南通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领导小组也出台了十条措施,自愿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的,给予一定额度的奖补,标准由各地自行制定。
让农民放弃宅基地不是新鲜事。随着大量农民离乡到城市寻求更高的收入或工作机会,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大量宅基地闲置,一户多宅以及一户一宅超面积普遍,但另一方面翻建农房也越来越难。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2015年,国家启动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下放宅基地的审批权限。2019年,中央农办通知,对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可以多渠道筹集资金,探索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其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2020年,中央深改委通过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随后,农业农村部组织和指导各地新一轮宅基地改革试点,重点围绕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进行探索。
有句话说过很多次,农村土地问题补丁叠打补丁。宅基地属于村集体,按理说只有村民才能继承,但大量农村子女已经进城是个现实的问题。2020年,自然资源部与住建部、最高法、农业农村部、税务总局共同研究后答复人大代表,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由城镇户籍子女继承并办理不动产登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闲置房屋、四荒地等资源资产,创造条件多渠道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不过相比以往在农村改革中提到退出宅基地,这次是各地直接写进房地产文件了。
云南高原湖泊治理不力被点名三轮
看几个环保话题。6月10日,江西新余市雨水区村民向媒体投诉,当地始建于1917年的水库,原本用来灌溉多个村子的6000多亩地,但2009年起,有人私自在水库中筑围,分割出独立的小山塘搞养殖,导致主库水域面积锐减,库容严重不足,影响农业灌溉。当地政府曾经两次书面回应村民的投诉。
第一次是在2018年,新余市水务局证实,确实有煤矿为挖煤安全拦坝,经过协商,对方交回了所拦截的水域。另一次是在2021年,雨水区水利局称2009年12月,拦截库容的四个矮围已全部拆除,不存在故意不放水影响农业灌溉。但投诉者和当地居民实地勘察,矮围并未完全拆除。附近村民告诉记者,受影响最严重的是种晚稻的时候,去年七八月间根本放不出水。
6月12日,雨水区水利局回应记者称,矮围已被拆除,但投诉人第二天现场核实,不但没有拆,还有人在隔出的水塘里放鸭子。江西省湖泊保护条例规定,禁止在湖泊的管理范围内填湖围湖造田造地造林,拦岔筑坝围围养殖以及其他分割清占水面的行为。不知为何执行起来这么难。新闻评论区有网民建议村民向督察组反映情况,但督察组也不是万能的。
今年5月,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云南发现,滇池、杞麓湖、大屯海等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不力,治理措施推进之后,水质未得到有效改善。问题是云南高原湖泊治理不力已经被中央环保督察点名三轮了。像玉溪市的杞麓湖,2016年第一轮环保督察就被点名,2021年第二轮督察时就已制定明确的治理方案,然而2023年水质仍然是劣五类。周围155个自然村,现在还有61个没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应该在去年底前完成的20个治理方案,有13个没有完成。
云南有关部门先后八次通报提醒玉溪市,但截至本次督察进驻,仅拨付资金165万,拨付率3.3%。另一个常年治理,但至今不见成效的是滇池。督察组此前要求2023年完成治理,改造35条流入滇池的河流,目前仍有六条没有完成。滇池水质常年为五类甚至劣五类。今年前几个月已发生22次蓝藻水华。
督察组认为,治理不力固然有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昆明、玉溪、红河等市州认识不足,畏难情绪严重,担当作为不够,整改落实不力,以及一些地方盲目决策、违法建设。
建筑垃圾跨区域倾倒乱象:根源在成本
中央环保督察还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跨区域倒建筑垃圾。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庆、云南七省市被点名,还有城市往乡村倒垃圾,甚至侵占基本农田。督察组说案例相当高发,2021年以来,江苏苏州、南通查处多起非法倾倒案件,来源多为外省市。浙江仅杭州查处的非法倾倒案件就达1199起,倾倒去向包括省外和省内其他地区。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拆除建筑产生的垃圾、开挖地基路基的渣土以及装修产生的废弃物,体积大不易降解。非法倾倒会侵占生产用地和生态空间,污染环境。中国近年来建筑垃圾年产生量约20到30亿吨,差不多每年能填满100个西湖。
督察组通报,上海建筑垃圾产生量大,工程渣土和泥浆的产生量常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市内私拉乱倒问题突出,跨区域非法倾倒问题多发。湖北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木鱼镇等地,建筑垃圾清占生态保护区,现场督察时还有建筑垃圾陆续来倾倒。江西不少建筑垃圾违法违规堆存在河道和湿地公园,有企业在此次督察进驻前,将430吨污泥和10吨建渣就地填埋。云南丽江金沙江沿岸被中铁大桥局集团当成弃渣堆放场,严重破坏岸线和河道的生态环境。湖南张家界的一个渣土弃置场,长出十几米高的垃圾山,混有大量生活垃圾、泡沫、塑料、橡胶、涂料和有毒有害物质。
背后有两个共同原因,一个是建筑垃圾的处置成本过高,二是违法倾倒的成本太低。成本因素导致多地建筑垃圾处置设施建设之后,处理能力严重不足,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擅自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可罚款10万以上100万以下。督察组披露的极起涉及上万吨建筑垃圾的大项目,合规处置成本至少在千万以上,相比之下100万的罚款根本不算啥。而且对建筑垃圾处理的全流程监管体系要么没建立,要么流于形式,按正规途径流程处理远没有一倒了之省钱又方便。而越是人烟稀少缺乏监控的地方,就越容易成为盲区,就比如农田、湿地和生态保护区。
归根到底还是钱。而当前各地建筑业大拆大建周期普遍还要持续一段时间,督察组走后,相关法规如何调整,新的监管体系如何建立,问题才刚刚浮出水面。
红头文件该不该纳入备案审查?
财新周刊关注一起环保督察牵出的诉讼垃圾站。2022年,中央环保督察通报之后,西藏那曲市政府认定一家民营采石场破坏草原,对其政策性关闭,行政处罚,注销采矿许可证,解除采矿权出让合同。但采石场对每一项处罚都不服,称涉事土地本是荒地,并且手续齐全。两년간,采石场发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权,虽然胜诉了,但还是要被关停。
期间,北大法学院教授兼职律师赵红发现一件蹊跷事,那曲市政府办2019年发了一份通知,对于办理采矿许可以及申请延续程序,提出了行政许可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西藏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所没有要求的条件,而自然资源局就以不符合这些额外条件为由,注销采石场的采矿许可证。这份通知成为案件的焦点。
2023年5月,赵红和另一位律师向那曲市人大常委会和西藏自治区政府提交建议书,审查该文件的合法性。11月,那曲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复函,称不属于市人大常委会的审查范围,已转移送市政府办研究处理。自治区政府则未做答复。问题是发现市政府办的文件与上位法相抵触,所以建议立法机关审查,而市人大常委会又转给市政府办,那不就变成了自己审查自己。
政府办公室发的通知性质上不是法律法规,是非立法性性质的规范性文件,就是俗称的红头文件。我国备案审查制度有40多年,要求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通过之后,向法定机关报备,并由特定机构审查是否存在与上位法规定相抵触、不一致或者明显不适当、不合理等问题,必要时加以纠正。
2014年18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底说,过去七年,公民组织提交备案审查建议近两万件。在民间力量的推动之下,收容教育、人身损害赔偿城乡同命不同价、对犯罪者亲属连坐式惩罚等背离人权保障的做法得到纠正。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备案审查室主任去年8月发文规范性文件备案范围有关问题研究,提到一些地方同志提出,现实生活中真正以地方政府名义发布的文件,在数量上还不以政府办名义发布的文件多,这类文件是否应当纳入备案审查的范围,既有不同的做法,也有不同的认识。去年底监督法拟修订,一个重要内容是加大对红头文件的监督力度。现在不少地方已经要求政府办发布的文件要报送备案。如广东省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以及以其办公厅名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报送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黑龙江、湖南、浙江、江西等地也有类似的规定。此外,矿产资源法的修订也卡住了,中央和地方利益历史遗留问题太多,这个之后有话题再谈。
古埃及文物大展与伪史论
上周,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苏伊士博物馆等七家埃及重点博物馆和萨卡拉地区最新考古发现的珍贵文物,飞越近万公里来到上海参加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这个展会集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
有观众问我们怎么看,原因是埃及和以色列前不久刚刚交了火,埃及文物就运抵中国展览。这都哪跟哪,看了一圈还真有不少自媒体在营销,为应对战争,埃及将788件国宝文物托管中国。不过这种强行的有端联想没啥道理。从上博的角度来看,这是对话世界文物艺术大展系列的第四展,此前已经与英国、意大利、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过。从时间上来看,博物馆特展的筹备周期往往以年来计算,这次古埃及文明展早在两年多以前就已经着手筹备,而这一轮巴以冲突是去年10月爆发的,穿约了。
从数量上来看,此次将展出古埃及文物788件,几乎是普通特展的三倍,但对于古埃及文明留下的大量文物来说,真的是毛毛雨了。埃及国家博物馆仅在解放广场的馆址就有超过15万件文物,大多数通过发掘、购买和没收而获得的文物都会被送到埃及国家博物馆,但已经放不下了。2023年又开了个大埃及博物馆,藏有超10万件文物。如今新出土的文物就近保存在地方博物馆,这样的博物馆目前全埃及有27家。
文物如此之多,出境获取一笔借展收入也是不错的创汇选择。而此时此刻,我国也有大量珍贵文物在国外展览。当然前些年叙利亚文物来华展出的时候,这样的赢法营销已经有过一波了。还有一个角度是,看到开箱的埃及文物十分精美,伪史论者也跳出来了。对此我们的意见是看都不看,你多看一分钟就浪费了60秒。
城市核心区为何千年不变?
说到考古,苏州考古学者近日确认,秦朝的会计郡就位于今天苏州京城新村遗址周边,距离苏州地铁二号线五号线的交叉点仅有约400米。千年前的古城中心,今天仍然是苏州的核心区。遗址位于姑苏区五卅路,出土大量密集叠压的板瓦、筒瓦、瓦当、陶管等按照秦王朝统一规格样式建造的构件。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应该来自官方建筑,很可能就是当年会计郡的官署。
苏州建城市开始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伍子胥主持修建阖闾大城作为吴国都城。此后,这座城市先后变成越国姑苏城、楚国春申君城,再到秦朝会计郡城、汉朝吴郡郡城。千年前选中的建城地点现在仍是城市的核心区块,这样的例子在南方不少见。像绍兴市政府所在的越城区,2000多年前就是古越国的都城。考古工作者2021年起对越城区大湖头遗址和南山遗址的发掘结果发现,古越国经济复苏和文明的发达程度大大超出人们此前的想象,改写了绍兴和浙江的古代历史。
另一个典型是成都。秦朝的蜀郡衙门就在今天成都的最中心。摩诃池遗址是成都千年来地理中心,有15、六层堆叠。古蜀国的都城早期在今天广汉市附近的三星堆,蜀王杜宇时期迁到现在成都三环内的金沙遗址。现在一般认为古蜀国皇宫被压在省政府下面,古蜀国王陵就是省委食堂翻新时发现的。蚕丛、柏灌、鱼凫、开国和茫然,今天我们对古蜀国的历史已经比千年前的李白要清楚的多了。
而北方的城市选址更容易变动,因为更依赖河流作为城市的水源,而北方的生态环境相对南方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河流也更容易因为气候变迁或只被破坏而水量减少断流或改道。从夏商至隋唐,洛阳盆地先后出现五座邻近洛河、背靠邙山的洛阳城。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最晚在西周时期已经确定建成,到隋朝大运河修通之后才再次兴盛,成为后来的汴梁、开封。
跟很多人的想象不同,现代考古并不是去深山老林里寻找失落的文明。许多重大发现以及对历史演进的还原,来自于对现有城市地下和周边的探索,城市本身往往就是最好的见证者。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