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点黑话53】“两埃”战争?一亿人对一亿人的生存斗争!
大家好,欢迎收看讲点黑话53期。
据外媒报道,今年9月中下旬,埃及向索马里运送了一批武器装备,以加强索马里政府军的实力。在外界看来,这是埃及在公开表态,要与索马里政府站在一起,联手对抗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内部要求分裂的索马里兰地区。
索马里兰位于索马里西北部。1840年,英国入侵该地区。1887年正式宣布设立索马里兰保护国,又称为英属索马里兰。而索马里其他地区当年则是意大利殖民地。1960年,两个地区先靠先后独立,当年7月两家合并,成立了索马里共和国。
但在独立后,索马里政变内战不断,政府腐败不堪。1977年到1978年,还和埃塞俄比亚打了一场欧加登战争。战争结果索马里大败,政权基础也因此遭到重创。1991年,索马里原政权在内战中彻底垮台,但也没有新的明显胜利者,索马里由此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各路不足武装互相混战。
很多观众肯定看过《黑鹰坠落》这部经典军事片,电影背景就是各派混战的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
相对于更加混乱的南部中部地区,索马里兰地区的局势相对比较简单。以当地最大部族伊萨克部族为基础的索马里民族运动,在内战中取得了控制权。1991年5月,自行宣布独立,成立索马里兰共和国。不过,由于非洲国家普遍反对,索马里兰分裂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但在重建后,得到国际承认的索马里中央政府其实至今是个空架子,内里空虚无比。虽然不承认索马里兰地区的独立,但根本无力征伐,一直默认索马里兰自治。2012年,索马里宣布改国体为联邦制,给了索马里兰一个联邦下成员共和国的名义,但索马里兰并没有回应。这30多年来,索马里兰保持了自己的政府、军队、货币,一直在谋求真正独立。但国际上却只承认它是一个政治实体。双方因此维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然而就在今年初,似乎死水一滩的非洲之角突然又发生了剧烈变化。1月3号,索马里的最大邻国埃塞俄比亚宣布,总理阿比与索马里兰实际当局领导人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这份备忘录的内容非常劲爆,埃塞俄比亚将租用索马里兰在亚丁湾沿岸的20公里土地,并获得其境内柏培拉港的使用权,期限为50年。而作为回报,索马里兰将获得埃塞航空公司的一部分股权,并且埃塞还承诺在未来可能会承认索马里兰为独立国家。
在这份备忘录中,双方的目的都非常清楚。索马里兰作为一个谋求独立的地区,要是能够得到一个重要邻国的正式承认,那将是极大的外交突破。而埃塞俄比亚则以此为筹码,换取从索马里兰获得一个梦寐以求的出海口。
自从大航海时代以来,海运就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参与国际贸易的基础。一个条件优良的出海口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有着难以估量的价值。而有没有出海通道,在经济上更很可能是生死攸关的。在历史上,为了在波罗的海得到一个出海口,俄罗斯彼得大帝与当时还在欧洲强国的瑞典打了20多年的战争,最终得到了波罗的海和涅瓦河口交汇处的一片土地。他把这个地方称作俄罗斯呼吸的窗口,并且亲自督战,在这里建设了一座港口城市。在1712年把俄罗斯首都迁移到了这里,这座城市就是俄罗斯地史名城彼得堡。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后,俄罗斯终于拥有了独立与西欧常年开展贸易和技术交流的渠道。接下来俄罗斯帝国200年的霸业也随之展开。可以说,俄罗斯作为世界性强国崛起,决定性的转折点就是得到了彼得堡。
而对于埃塞俄比亚来说,出海口也同样至关重要。埃塞俄比亚曾经有过海岸线,但在1990年代内战结束后,北部的厄立特里亚在1993年独立,埃塞由此失去了全部海岸线,成为非洲面积最大,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内陆国家。本来根据厄立特里亚在独立前与埃塞俄比亚签订的协议,埃塞有权免费使用恶境内的阿萨布港。不过1998年,因为边境零星交锋,埃厄两国爆发战争。埃塞虽然在战场上有一定优势,但也不能彻底打赢,两国关系后来冰冻了20年,使用恶港口的权利自然随之泡汤。
之后直到现在,埃塞俄比亚进出口主要都依赖另一个邻国吉布提的港口。通过吉布提的转口贸易,占埃塞贸易总量的95%左右,每年需要向吉布提支付超过15亿美金的租金。对外汇紧缺的埃塞来说,这是一笔相当沉重的负担。并且对吉布提港口依赖度太大,也一直让埃塞感到不安。所以寻找新的出海港,成为埃塞历届政府的梦想。
埃塞现任总理阿比就曾经在2023年10月公开声明,称获取港口对埃塞俄比亚来说事关生存权、发展权,是攸关存亡的问题。他要将1.2亿埃塞人民从地理监禁中解救出来。
正因为如此,看到有机会得到一个出海口,埃塞按捺不住了。作为非洲联盟总部的所在地,他不惜违反非洲联盟反对分裂索马里的共同立场,公开给索马里兰独立背书,也就不出为奇了。
毫不奇怪,对这份协议,现在的索马里政府表示了极度不满。索马里最大的反对派武装索马里青年党也公开反对该协议,并且威胁要对埃塞进行武装报复。索马里青年党和埃塞是老对手了,在2022年的一次袭击当中,就造成过167名埃塞士兵死亡。
可想而知,如果协议真正落实,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的关系会进一步恶化,当地敌友关系也可能重新组合。
考虑到索马里与埃塞实力差距巨大,所以索马里自然想到了向外界求援。而他第一个寻找的目标就是埃及。
在埃塞和索马里兰签订协议之后,今年1月,索马里总统就访问了埃及求助。而埃塞总统塞西在会后表示,埃及不会允许任何人威胁索马里或者损害其安全,并且放言,不要试探埃及,也不要试图威胁埃及的兄弟,尤其是在他们要求埃及进行干预的情况下。
当然,中东和非洲领导人经常会发表一些非常高调的言论。但埃及的这次威胁并不是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从那以后,埃及就一直在向索马里提供武器和其他的物资。非洲之角的局势也随之变得剑拔弩张起来。
8月14号,索马里总统再次出访埃及,而这一次,塞西和他签订了军事合作协议,并且承诺要增加武器援助。8月23号,索马里政府发布命令,暂停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飞往该国的所有航班。索马里总理还宣布,除非埃塞废除和索马里兰的协议,否则埃塞军队不能加入即将派驻索马里的非盟维和部队。
面对埃及和索马里越走越近的现实,埃塞也同样没有闲着。根据当地媒体报道,埃塞俄比亚占领了索马里边境地区的多个机场,以防止埃及空运军队到索马里。
闹到这一步,问题已经明显不再是索马里和索马里兰之间的争端,而是两个地区大国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直接下场开始斗法。
埃塞俄比亚的动机非常清楚,就是为了获得一个稳定可控的出海港,为国家经济发展找到出路。但埃及在非洲之角似乎没有直接的重大利益,为什么这么积极亲自出面干预?
一方面是因为埃及在传统上自认是非洲头等大国,一项积极参与各种非洲事务,历史上还多次深度介入非洲国家冲突。并且在索马里自己同意前,不支持索马里兰独立,一直是众多非洲国家的共同意见。因此,从政治和外交考虑,埃及希望通过为索马里主持公道,拉拢和埃塞关系恶劣的索马里、厄立特里亚等国,提升自己在非洲的影响力。
而另一方面,埃及还有一个更实际也更迫切的目标,那就是扼制埃塞俄比亚,确保自己的用水权不受动摇。在之前消息之前的节目当中,我们多次介绍过,为了满足本国的发电需求,埃塞俄比亚在境内的尼罗河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复兴大坝。
复兴大坝位于尼罗河两大源流之一的青尼罗河上,靠近埃塞和苏丹边境。最终完工后将成为非洲最大的水电站,装机容量超过5000兆瓦。对于埃塞俄比亚来说,复兴大坝是它最重要的基础建设项目,也是全国的骄傲。该项目已经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完成了三个阶段的蓄水。2023年9月,埃塞俄比亚政府又宣布,复兴大坝第四阶段及最后阶段的蓄水工作已经完成。
然而这喜讯却引发了埃及极度忧虑,多次向埃塞提出抗议,声称蓄水是单方面行动,违反了埃及、埃塞和苏丹三国2015年签署的原则宣言,是极度自私和背信的行为。
埃塞蓄水埃及跳脚,是因为埃及全境只有尼罗河这一条大河。有句流传数千年的谚语,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埃及担心埃塞俄比亚在上游控制蓄水,以后会严重影响到下游,最终减少尼罗河下泄水量,对自身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直到去年年底,两国之间围绕着复兴大坝的问题又举办了一轮磋商,但结果还是不欢而散。埃及指责埃塞不愿意做出任何妥协,没有诚意。而埃塞也批评埃及不想妥协,要价太高。总之,两方谁也不肯做出重大让步。
客观上看,复兴大坝的电力和灌溉,尼罗河的水量稳定,都事关埃塞俄比亚和埃及这两个国家基本的生存权、发展权。谁都很难做出关键让步。从历史经验看,这种事关两国根本利益的矛盾,往往是最容易触发激烈冲突的导火索。
众所周知,上世纪80年代,伊拉克和伊朗爆发过一场持续多年的惨烈战争,中国称为两伊战争。要是埃及和埃塞俄比亚之间也爆发一场类似战争,那么在未来,也许我们会将其叫做两埃战争。
如果按照上个世纪以前的逻辑,国家间对立走到两败俱伤这种地步,往往就都退无可退了。在各自狂热分子的支持和裹挟下,发生一些擦枪走火的小事件,就可能轻易引爆战争。两国卢金人口都已经突破了一亿,又是涉及到基本生存权发展权的斗争,一旦彻底撕破脸,战争的规模和残酷可能会突破一般的想象,甚至不排除发生以水代兵的惨祸。
不过,还算幸运的是,虽然两国关系已经变得非常紧张,但对于直接打一场大规模战争,两国领导层都还有极大顾虑。打仗是人类最能花钱的消费,自古以来,列强因为打仗打到载台高筑,胜利者也一起完蛋的例子比比皆是。而现在,两埃都处于接近财政破产的状态,很难再有足够余力支持一场大战。
在90年代内战结束后,埃塞曾经短暂的迎来一段相对和平的时光,经济也一度得到了比较好的恢复。不过2020年,原来曾经执政过,但在政治斗中失败,失去中央政权的提格雷武装,对埃塞新中央政府发起叛乱,导致埃塞又陷入了一场短暂但非常血腥的内战。虽然在残酷的封锁绞杀战之后,提格雷人实际战败,被迫和中央政府签订协议归顺,大规模内战在表面上结束了。但提格雷地区依旧非常不稳定。
同时,埃塞境内还有多次游离在政府军之外的民兵武装,内战随时都有可能再度爆发。而埃塞中央政府在内战中也消耗巨大,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政府财力都元气大伤,至今没有恢复。
再看埃及这一边,情况表面上好一点,尤其军事账面上,埃及军队在规模和技术装备上对埃塞都有明显优势。但真到下决心时,埃及其实也是困难重重。
首先,埃及就算决定和埃塞俄比亚开战,也有一个极为现实的技术性困难。它的国境线并不跟埃塞俄比亚接壤,两国中间还隔了苏丹以及厄立特里亚或者南苏丹。当然,这个问题并非不能克服。以前节目就说过,因为复兴大坝和尼罗河水量分配问题,苏丹对埃塞俄比亚其实也很不满。而厄立特里亚和埃塞的关系同样非常恶劣,他们未必不愿意借道,甚至有可能加入讨伐埃塞的联军。
但是埃及最大的困难还不是在外交上拉拢盟友,搞到介入许可。而是和埃塞差不多,都是政府财政快要破产了。在之前讲述沙特朝觐的节目当中,我们曾经提到过,从去年以来,埃及货币埃镑的官方汇率下跌了超过40%。汇率一年内贬值四成,听上去已经挺夸张了。但在最近10年当中,埃镑这种跳水行情反复发生过多次。从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政治动荡开始,埃镑对美元的汇率从7.4比1一路暴跌到了50比1左右。也就是说,埃镑在10年左右贬值了7倍,这还是官方汇率,民间的黑市汇率只会更加难看。
去年10月,巴勒斯坦问题再度大爆炸,加沙战争至今已经死者数万,伤者不可计数。中东伊斯兰世界对以色列的仇恨飙升。也门胡塞武装作为光脚汉,宣布对以色列封锁红海航道。但除了以色列,埃及也成了最大的倒霉蛋之一。航运公司们纷纷避开危险的红海,导致苏伊士运河运费下降了一半左右。而苏伊士运河通行费是埃及的外汇支柱之一。
实际上,埃及经济状况已经走在悬崖边了,之所以还没崩溃,主要是靠外部援助,尤其是来自沙特的援助。就在今年9月份,沙特就以投资的名义给了埃及50亿美金的援助资金。并且截至到2024年3月,沙特在埃及银行另外还有150亿美金的存款。靠着这些注入的外援,埃及才能够勉强稳定住货币,维持经济运行。
并且和埃塞俄比亚一样,埃及也正在进行一项巨大的国家工程,那就是营建新行政首都新开罗。从塞西上台以来,他一直都在努力推动这个项目。在塞西看来,历史悠久的开罗城已经超过了承载能力极限。自1984年以来,开罗人口从大约800万增长到了2200多万,几乎增加了两倍。同时,埃及总人口已经突破了一亿大关,并且还在进一步增长。新的大量涌入开罗等大城市。在这种趋势下,开罗未来肯定会更加不堪重负,所以必须把一部分人口迁移出去。于是他大规模投入财政资金,并且不惜大举借债,在开罗以东新建了一座新行政首都。
从2016年开始,这个埃及的头号国家工程已经进行八年了。在卫星地图上,人们已经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在原来的荒漠当中出现了规模要用宏大来形容的建筑群,风格也非常阿拉伯,大多是几何图形组合。
以埃及目前的经济状况,这个项目几乎是押上了所有可以调动的资源。甚至可以说,塞西在拿自己政权,甚至埃及的国运堵项目可以顺利收尾并且发挥效益。现在的埃及是经不起大风大浪冲击的,这当然包括一场大规模并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如何才能收尾的战争。
历史经验表明,现代国家之间的战争往往会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泥潭,变成财政的无底黑洞。就连美国这种超级大国,打实力有天壤之差的阿富汗和伊拉克,结果这两场战争也让美国付出了极大的财政代价,甚至成为经济危机的诱因之一。埃及更没有资格奢谈一切尽在掌握。
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围绕着复兴大坝和尼罗河水量分配产生的激烈矛盾,归根到底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权发展权。但还是在要生存要发展的压力下,这两个国家又很难抽出大量的宝贵资源去打一场结果没有把握的全面战争。
所以好消息是,爆发两岸战争的概率仍然很高。但是这两个国家把索马里和索马里兰当成代理人,各自在幕后操控,很可能已经难以避免了。甚至在开罗和亚的斯亚贝巴,某些“代理两索”战争的计划也许已经摆在桌面上。
反正在魁后索马里人,对于靠拥护前总统穆尔西起家,反手就镇压了穆兄会的塞西元帅,和拿了诺贝尔和平奖后,自您就大胆敢于饿死几十万叛匪的阿比总理来说,都不够是可以为大局承担的小小把柄。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收看。我是不讲废话的黑岛,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