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点黑话41】“四驾马车”大更新,新首席是越南的“勃总”吗?
大家好,欢迎收看41期讲点黑话。 7月19号,越南通讯社发布消息,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去世。这是1986年黎笋死后,第一位在任上去世的越共总书记。 外界早知道阮富仲健康情况不佳,19年就有传闻说他中风,今年5月份,他最后公开露面时,虽然明显做了化妆,但还是能轻易看出身体已经非常虚弱。
但阮富仲去世,仍然对越南造成了巨大冲击。除了他的身份之外,越南经历两年高层变动不断,正是敏感脆弱的时期。 阮富仲在此期去世,可谓雪上加霜,急不是时候了。
就在阮富仲去世前月,6月19号,越南官方宣布,政治局委员、首都河内市委书记丁进勇,因为任财政部长时的责任疏忽,辞去了所有职务。 往前看,5月16号,越共中央同意,张氏梅辞去越共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和中组部部长职务。 5月3号,越南国会免去了国会主席黄廷会的职务。此前,黄廷会已经辞去了越共党内职务。 3月20号,越南时任国家主席武文赏辞职。 在之前,今年1月末,越共政治局委员、越南经济部长陈俊英也下台了。
继续往前推,高潮出现在去年年初,23年1月份,武文赏的前任,21年越共13大选出的中央集体里,排名第二的国家主席阮春福突然辞职。 几乎同时,越南还一下子罢免了两名副总理,其中包括两届政治局委员、常务副总理范平明。
所以在阮富仲去世前,21年越共13大上选出的18名政治局委员,已经有七人辞职,超过三分之一。 更要紧的是,这七人当中除了陈俊英和丁进勇,其他五个都是有两届经历的资深委员,而越共中央这届的资深委员,一共就只有八名。 虽然在5月份,越共召开了13届九中会议,为政治局补选了四名委员,但缺少资深高层却是一时间难以弥补的。
阮富仲去世后,越共中央宣布,由现国家主席苏林接下职务。 苏林两个月前,他还只是越南公安部部长。在越南国外不算很出名。 唯一一次落堵还是在2021年时,他到伦敦出席国际会议,期间因为在一家网红店接受了奢侈品消费,遭到了网上很多批评和嘲笑。
由于苏林履历一直都在越南公安系统内,没有任何其他部门或地方的工作经验,这么简单的履历路线,导致以前很少有人会想到,他会成为越南新领导人。 但现在回头看,苏林之所以能连续升迁,其实理由也并不复杂,在需要尽快弥补空缺的当下,他不但有资格,并且是最有资格的人,更重要的是还几乎没有任何竞争者。
众所周知,越南高层一直有“四驾马车”之说。所谓“四驾马车”是指越共总书记、国家主席、总理和国会主席,这四个越南最重要的职务。 越共在2001年九大后不再设政治局常委,担任以上职务的人士就成了越南党和政府最重要的核心层。 根据不成文的越南传统,只有资深委员才能被推举为“四驾马车”成员。 而在今年,原任国家主席和国会主席连续辞职后,除了阮富仲和总理范明政之外,可以无争议填补空缺的资深委员,就只剩下苏林一个人,所以他被补选为越南国家主席,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这里要说明一下,苏林作为越共中央的资深委员,之前并不是只屈就一个部长。 越南公安部执权范围非常大,包括社会治安、国内保卫,又负责国家安全和情报反情报工作,同时还有部分对党政官员的监察职能。 有人说他类似前苏联的克格勃,其实完全不像。克格勃并不是苏联的社会治安机构,那是苏联内务部的工作范围。克格勃也很早就剥离了对苏联干部进行监察的正式职能。 可见越南公安部的分量,比克格勃在苏联政治序列中还要重要的多,不能被看成是一般的政府部委,而是整个越南的第一部,其部长在越南内部的地位一直很高。 苏林的前任陈大光,同样是在公安部长位置上,直接被选为越南国家主席。 同时,苏林还是阮富仲发起的越南反腐运动大将。 他2016年担任公安部长后,兼任越南反腐败反消极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这个机构正是阮富仲上任后促成建立的,阮富仲自己兼了主任。 作为领导越南反腐败运动的核心部门,阮富仲2011年上任后就极力推动反腐败的“熔炉”运动。 2013年成立了反腐败反消极指导委员会,但初期进展有限。 2016年苏林担任公安部长后,情况有了明显变化。 2017年越南第一大城市,胡志明市时任市委书记、越共政治局委员罗德盛应腐败问题被免职,后来又被逮捕。这是越共首次有政治局委员因为腐败落马。 近后几年越南重大反腐案,以及刚才介绍的近期越南高官辞职潮,相关调查也多半与苏林领导的越南公安部有密切关系。
虽然网上有声音称,苏林这是借助自己的职务权力,有意调查潜在竞争对手及身边人,是要为自己扫清道路,目的不纯。 但只要按程序办,合法合规,就是堂堂正正按法律办事,这种阴谋论里蕴含的委屈,根本摆不上台面。
在越南反腐运动中,阮富仲积累了深厚的威望,成为黎笋之后越南任职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强的领导人。 而作为主要助手,苏林同样有了众多功绩伴身,在其他几名潜在候选人因为各种原因纷纷出局后, 不管是任资历,还是平稳过渡性,还是另外一些因素,苏林都是当下最符合接班条件的理想人选,这大概就是他最后胜出的关键。
苏林接替阮富仲担任越南领导人,还有一个现在还没有被多提及的影响或者说转变。 苏林出生于越南兴安省,而现在越南总理范明政,则是清化省人。 兴安和清化都是属于越南北方,这是1976年越南正式统一后,首次出现总书记、国家主席、总理三个最高职务,都有北方出身人士担任的情况。
看过越南地图的观众都知道,越南地理上有点像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筐,北方的红河平原和南方的湄公河平原,是越南具有绝对优势的经济和人口中心区域。 但两者之间的距离相当遥远,并且在经济上的互补关系也不十分密切。 而且大家都知道,越南近代一度沦为法国殖民地。 二战末为了争取独立,越共的前身越盟与法国打了近九年战争。 在新中国支持下,越盟取得奠边府大捷,1954年日内瓦会议,各方达成协议规定按北纬17度线停火,越南暂时被分为南北两部分。 越盟领导北方,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南方则在美国支持下建立了越南共和国。 这两个越南通常被简称为北越、南越。
为了统一,越南又打了一场漫长的残酷战争,就是大名鼎鼎的越南战争,或者越南称为抗美救国战争。 战争的主线是北越努力推翻拒绝执行日内瓦协议,意图把南北分裂永久化的南越。 这场战争从1960年初步开始,直到1975年才以南越彻底崩溃灭亡宣告结束。 20年分属不同阵营的对立,加上经济地理上天然的双中心格局,让统一后的越南内心仍有阴影存在,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平衡南北地区关系。
此外,在越南战争中,出于国际政治和外交考虑,名义上站出来与南越直接作战的是越南南方自主成立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虽然南方民解阵实际领导层一直就是越共南方局。 麾下武装力量的主力也大都是从北方南下的越人民军正规部队。 并且还会时不时返回北方轮换休整。 但在长期战争中,很多长期在南方作战的越共干部,还是逐渐形成了一定意义上的独立山头。 其实,在越南战争中的大多数阶段,民解辖下的正规部队都只有几万,不超过十万。 而他们的对手光是美军,高峰时在越南就有50多万兵力,南越军队人数还要更多。 与好莱坞电影喜欢描绘漫山遍野都是数不清的越共正好相反,民解在整体上一直都是以少战多。 在如此重压下,民解阵依然屹立不倒,反而越打越勇,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有遍布越南城乡的无数游击队和同情者。 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越南南方本地人士,他们在战争中有功劳有苦劳,也是统一以后,越共在南方迅速建立起严密且稳固政权的基本盘。
但同时,他们也因为共同的出身,类似的经历,形成了一个主要以出身籍贯和工作地域为标志的松散派系。 而与这些南方人对应,基本在北越成长工作的北方干部,也逐渐被归为一派,再加上前面提到的越南南北本来就存在的对国家主导权的长期竞争,最终在统一后的越南体制内部形成了所谓南方派和北方派。
其实在早期,所谓南方派和北方派的区别是很模糊的,尤其是在中高层更是如此。 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作为南方派的起源,作为大脑的越共南方局,作为各器官、枝干、神经的地方军政负责人,都不讲究什么籍贯、亲望。 同样,这些干部在调迁职务时,也很少考虑到他们的出身背景。
网上有不少人说,越共历来有南人不可为总书记的潜规则,这其实并不准确。 在胡志明之后长期担任越共最高领导人的黎笋,出生于越南广治省,越战时期的广治省绝大部分都属于南越,并且黎笋是越共南方局首任负责人。 他在任时一手建立了后来民族解放阵线的政治和军事基础,可以说是南方派的奠基人。
网上还很流行称,在越南内外政策立场上,南方派开放,北方派保守。但历史上,来自南方的黎笋一直到死都顽固坚持大印度支那扩张路线,武装入侵柬埔寨,严格控制老挝,让越南处于高度国际孤立。 而继任的阮文灵,出生纯正北方,一上台就模仿中国,开启了越南版的改革开放。 所以在越南国内,所谓南北路线之争并没有一定之规,需要时完全可以换家。
不过也是在黎笋死后,越南进入革新开放时期后,在人事,尤其是高层人事安排上,搞南北平衡的做法就越来越明显了。 刚开始可能只是巧合,但随着在建国和统一战争中有丰厚资历的老一代人物陆续退休,继任者很少再拥有特别突出的资历和威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越南中枢都没有真正的核心,所以才出现了“三驾马车”、“四驾马车”共治的情况。 人事安排上的地域平衡,其实本质也是同样原因。
这种情况直到阮富仲执政后期才有所逆转。 但阮富仲的突然过世,又让趋势再度变得不明朗。 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在新领导人接班之后,越南向何处去,值得我们仔细观察。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收看。 我是不讲废话的黑岛了,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