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RK
第 1 期 ~ 第 100 期

【讲点黑话37】英法伊大选 三国“反风大”,“现任”都崩盘

大家好,欢迎收看377期讲点黑话。 上周末,有三个重要国家连续进行了选举。欧洲的英法办了国会下院选举,其中法国是第二轮决选,而中东大国伊朗则是总统决选轮。 英国大选是其中最没有悬念的,工党毫无意外的大获全胜,在14年后重新上台执政。大批媒体已经在加速马力,介绍工党领袖新首相斯塔莫到底是谁了。 这次工党在下院650个席位当中赢得了412个。这个成绩比对1997年布莱尔的第一届工党政府。不过也已经是工党历史上的第二高记录了。 而保守党则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惨败,只剩下了121名议员,和上届相比足足减少了三分之二,甚至比之前历史最差的1906年选举还少了30多席。 但是结果当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虽然从席位数量上看,工党是大胜特胜,但它本次得票率33.8%,只比上次2019年选举增加了1.7%,不但没法和1997年高达43.2%相比,也远远低于2017年在极左派科尔宾领导下的成绩。 可以说,工党这次赢的相当侥幸,本来只有这么一点回流选民,是不可能把斯塔莫送进唐宁街10号的。但对面的保守党,或者说英国右翼发生了大分裂,让工党渔翁得利,捡到了大便宜。 造成这次英国政坛巨变的,是一个在中文互联网上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奈杰尔·法拉奇。 此人今年第八次竞争国会议员才终于当选。他的英国改革党目前在国会当中只有五名议员,勉强超过绿党排名第七,看上去只是一个边缘到不能再边缘的小党派。 但看得票率就会发现,改革党本次得票率14.3%,而现在拥有71名国会议员的英国第三大党自由民主党,得票率也只有12.2%,或者说,如果按普选票排列,改革党才是英国的第三大党。 其实法拉奇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都赫赫有名。他到目前为止,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推动了英国脱离欧盟。 大家可能都知道,2016年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和保守党在盲目自信下办了脱欧公投,但结果完全出乎他们预料,大多数英国人投票支持脱欧,英国也由此开始了至今没有完全消停的政治混乱期。 而给保守党巨大压力,以至于让他们自以为聪明的决定,办场公投让脱欧派再无话可说,正是以法拉奇为代表的强硬脱欧派。其实要快速介绍此人,称他为英国脱欧之父最合适不过了。 在英国脱欧后,没有这个热门议题,法拉奇曾一度宣布从政界隐退,但实际只是在观察形势。在大选前,他宣布正式付出,并且祭出了一整套完整的纲领,从右翼传统的减税砍社保到国有化公用事业,加强国民健保体系这些左翼进步主义长期的主张,当然还有欧洲极右翼的标志性政策,严格限制移民和文化保守主义。 尽管英国主流媒体从各个角度激烈批判法拉奇,把他定义为破坏美好秩序的流氓民粹分子,但选举结果证明,很大部分选民已经对传统建制派完全失望,来自主流媒体的攻击,可能反而强化了法拉奇与旧势力没有瓜葛的人设。 虽然这次最终只拿到了五个席位,但选举结束后,法拉奇却踌躇满志,扬言要在下一次选举中成为真正的主流派,甚至在保守党内部也有人提出和法拉奇结盟。 今天的英国政坛很可能就是五年前的德国,直近期的法国,极右民粹正在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力量。 而在英国海峡对面,法国国会议会第二轮决选,倒是让欧洲主流派稍微松了一口气。 在6月30号的首轮选举中,极右翼的国民联盟以高达34%的得票率领先,左翼的新人民阵线居四,而总统马克龙支持的中间派联盟只得到了20%左右的选票,落在了第三位。 再加上有部分右翼分裂,公开表示可以与国民联盟联合执政,法国极右翼上台突然成了迫在眉睫的危险。 于是各泛倾力动员,积极向民众宣染极右上台的危险性,催促平时的气头族们也出门投票,导致第二轮决选创下了1981年以来法国立法选举最高投票率。 同时,原本也相当不合的左翼和中间派进行了协调。第二轮有三名候选人的选区一共有306个,是历史上最多的,但在投票前,有多达224名候选人宣布退出,以便集中选票对抗极右翼。 最终,新人民阵线出了意料的赢得了最多席位。总统马克龙的中间派也略微恢复了一些,回升到第二位。而国民联盟再次遭到了联合抵制战术的沉重打击,最后得到的议会席位只能排在第三名。 但即便是一席最多的新人民阵线,也离单独过半相差很远,法国新国会成了没有明显多数派的学府议会。 并且在以马克龙为代表的传统主流派眼里,极右翼的国民联盟固然不可接受,但新人民阵线中也有强烈的极左势力,一样要割席抵制。 尤其是新人民阵线的主要领袖梅朗雄和国民联盟首领勒庞一样,都是对法兰西共和国政道构成了巨大威胁。他们绝不与梅朗雄合作。 中间派既要反极右,也要反极左,而新人民阵线和国民联盟只要不想自毁基本盘,也绝不可能公然联合。法国议会在短时间内很难组建一个稳定的新政府。 并且按法国宪法,一年内不能再解散国会重选。一旦各方都不让步,僵局根本无法打破。 不过,这也许正是马克龙现在希望出现的局面。 这是法国国会选举并不是常规选举,而是上个月欧洲议会选举极右派获胜后,马克龙独断专行的政治赌博。 欧洲议会在法国政治当中其实很不重要。马克龙赌给极右派投票的选民们,多数只是为了发泄情绪,发泄完了,在国会这种重要选举中就会冷静下来,重新归队传统中右翼。 同时他还赌左翼政党林立,矛盾一直很深,很难在短时间内团结起来,可以被各个击破。 但结果很明显,马克龙赌输了。 不但极右派选民证明自己并不是冲动发泄式的投票,同时左翼的团结也完全出乎马克龙和他身边智囊的预料。 在马克龙完全偷袭式的宣布大选后,几个主要中左党派,这次只用了30天时间就达成了联合,并协调出了全国候选人名单,打碎了马克龙的如意算盘。 法国政体是半总统制,总统和议会权力互相牵制,但如果出了一个反对派总理,那总统在内政和经济问题上就会比较边缘化。 马克龙还剩下三年任期,他肯定不想就此成为跛脚鸭,更不想还没有离任,他任内拼死拼活才通过的一些重要政策就被人推翻。 现在议会三足鼎立,难以形成稳定的多数派,马克龙就有机会利用总统特权,指定一个少数派内阁,或由中立技术官僚领导的看守政府,实际延续自己的政策,并寻机分裂反对派阵营,把一部分人拉拢过来。 要是反对派依旧十分团结,不依不饶的发起挑战,他还可以把政局混乱的责任甩过去,为保护期过后再次解散议会重选打基础。 根据节考前消息,现任总理阿塔尔在选举结果出炉后,按惯例向总统请辞,但马克龙却拒绝了。他要求阿塔尔暂时留任,而不是按传统委任议会第一大党组阁。 法兰西的三国演义可能正式拉开了帷幕,梅朗雄毫不掩饰要当总理的雄心,而国民联盟虽然在第二轮选举当中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再次倒在离权力半步之遥的门槛上,但在超高投票率的背景下,他们的二轮得票率并没有比首轮选举明显降低,表明基本盘相当稳固,这让他们又感到了一种欣慰。 且领袖勒庞更半是安慰,半是宣战的扬言,他们的胜利只是被暂时推迟了。 英法选举结果都再次证明,欧洲主流建制派对政治统治地位,正在遭到二战后最大的冲击,尤其是被称为极右的民粹派上升势头极稳。 不过,与二战前或者冷战时极右派的前辈们相比,现在的欧洲极右派主流,面目和主张已经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最明显的就是,当下欧洲实力较强的极右派政党,在经济政策上普遍都是缝合怪,吸收了不少传统上属于左翼进步主义的主张。 同时在外交和安全事务上,一般要比传统右翼甚至中左派更加内敛,反对动辄干涉外部事务,尤其在后者上,欧洲主要极右政党和美国的极右派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但这绝不说什么,现在的欧右派温和善良,在本质上,他们和美国极右派还是很接近的,因此才会经常惺惺相惜。 他们是欧洲的孤立主义者,希望靠关起大门,压制竞争,来保住欧洲在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和文化优势。 除了文化议题外,极右派主要代表了欧洲国际竞争力最弱的那一部分人口和产业。他们在近几十年全球化当中,自觉受到了严重损失,并且自认没有从金融等受益全球化的高端产业那里分到足够的补偿。 因此极右派和支持他们的选民,对自由贸易,人口跨国迁移,文化多元并存,这些二战后由欧美一手主导建立的全球模式相当不满。 欧洲极右派普遍的反欧盟情结,正是这一心理的直接投射。他们在外交政策上比较温和,同样只觉得在近年对外干涉当中,欧洲没有捞到多少好处。 但他们对于欧洲在另一份国际分工当中获得超额利润,以及实际享有的优质生态位,同样觉得天经地,根本不想做任何改变。从这个角度看,他们本质上和传统建制派又没有什么分别。 因为对现在当道的欧洲主流政党政客对华态度不满,在中文网络上,不少人对欧洲极右派抱有某种好感,认为他们有常识,上台后更好打交道。 但举一个例子,22年上台的意大利兄弟党,就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极右民粹主义政党。在他执政后,中意关系并没有改善,反而意大利还退出了一带一路。 虽然公平讲,这背后主要还是美国施加了巨大压力。但很显然,指望欧洲极右派就一定比建制派亲华,并不现实。 相反,由于他们出身不好,一旦上台,更可能容易拿相对不重要的对华关系,作为自己终于大显本位的投名状。

左左右翼民粹在欧洲的崛起是经济和社会化大环境不景气,带来的反现任反建制分潮。这种情况在全球各处都在发生。上周末,伊朗总统选举就同样爆出了意外结果。 事先并不会看好的候选人佩泽希安在第二轮决选中,以明显优势轻松获胜。 佩泽希安在参加本次选举前,行政履历只在20年前当过几年卫生部长,并且在任时政绩平平,还受到过议会的严厉批评,差点因为工作不利被弹劾免职。 之后他虽然又当了十几年议员,但一直没有什么突出表现,只靠自身厚才当过一届副议长。 伊朗国内外普遍认为,这是因为他名气小,声望不高,在其他温和派候选人都被宪法监护委员会取消了竞选资格后,他是作为安抚性的陪跑者被放进大选的。 但好笑的是,正因为温和派候选人只剩下了佩泽希安,而另一大阵营的伊朗保守派却有两名有力候选人。 结果在首轮选举中,保守派不但没有按某学预测直接获胜,反而让佩泽希安以第一名身份挤入了决选。 现在分析,首轮结果直接激励了温和派支持者,让他们信心大增。第二轮的投票率大幅增加,超过了上届总统大选。 保守派虽然在最后时刻发现不妙,也极力动员,但还是没能重新翻盘。 可以说,佩泽希安这次能获胜基本属于躺赢,他的胜利和他自己,和他的竞选纲领策略关系都不大。主要就是靠伊朗多数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怨气,只要看上去不是现任,那就投他一票。 不过,佩泽希安当选给伊朗带来重大变化的可能性极小。且不说总统并不是伊朗实际最高职务,直接受到来自精神领袖和议会的上下牵制。 只拿佩泽希安本人来说,他的立场也真的是很温和。 佩泽希安虽然近年看似一直在和保守派唱反调,但他投入政治是从1979年积极参加伊朗伊斯兰革命开始的,和另一位被华为改革派的前总统哈塔米一样,个人政治底色是革命元老。 对伊朗政体最根本的教法学家治国制度,拥护态度一项毫不含糊。这也是他能被宪法监护委员会最后放行的原因。 他平时性格和主张也是习惯调和和妥协,很难想象他会有决心去推动深层改革。 另外环境对佩泽希安上台施展手脚也很不利。伊朗经济体量有限,发展受外部因素左右很大。 自特朗普撕毁伊核协议,并协助欧洲一起对伊朗极限施压以来,伊朗经济受到了重创,生产一度连续出现负增长。同时通胀长期居高不下,至今也没能恢复到原来水平。 保守派说他大学,主要原因也是始终解决不好经济问题。 虽然佩泽希安主张与西方缓和关系,包括重返伊核协议,换取美欧取消制裁。但即便他能说服精神领袖,说服伊朗其他有理人士做出妥协姿态,可对方接不接球不是他能左右的。 从现实情况看,态度最关键的美国,明年无论谁上台,都不会放松对伊朗的制裁。那换伊朗主动单方面做出重大让步,也几乎不可能交换到实质性的东西。 拿不到说得过去的条件,一个没有什么根基的新总统,更没有力量去推动信任与和解。 至于不在乎外部怎么样,只靠伊朗自身资源摆脱困难,保守派还在嘴上有信心,温和派根本连嘴上的信心都没有。 佩泽希安极力争发福利,放松管制,在伊朗自身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又紧缺外汇的背景下,更是大概率会加剧已经很严重的通胀现象。 他可以做的,大概只能在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做一些表面幅度或大或小的调整,比如放松头巾禁令,取消道德警察。但除了能让伊朗人生活隐形能宽松一些,娱乐方式稍多一些,很难说有多少实际意义。 佩泽希安当选对伊朗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他不会有太大影响力。 伊朗现任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已经85岁高龄,并且一直传闻身体健康不佳。他身后的权力交替已经是一个无法再回避的问题。 原本外界揣测,不久前在事故中遇难的前总统莱希,可能是哈梅内伊比较理想的接班人选。从总统职位上晋位精神领袖,也是哈梅内伊曾经走过的路线。 但莱希可能复刻哈梅内伊的上位的路,佩泽希安却没有任何机会。伊朗的世代交替在刚刚可能揭开一角后,又突然陷入了重重迷雾之中。 总结一下,上周亚欧的三国三场选举,虽然各自文化、经济和内外环境都有很大差异,但表面结果却殊途同归,都是被边缘化的反对派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西究下去,没有证明过自己执政能力的反对派躺赢,其实又都要感谢台上的现行保守派多年无所作为和盲目自信,频繁分裂内讧。 这种为反对而反对的潮流,不是英法伊朗带起的,也不会在英法伊朗结束。这个世界因为过去时间的停滞,正在变得越来越热闹了。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收看。我是不讲废话的黑岛,我们下期再见。

Leav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