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RK
odd-country

世界最穷国家是哪个?【奇葩小国50】

本篇为奇葩小国之布隆迪。

序言

2023年8月,克里地亚滨海城市,戈尔斯基科塔尔的警察们集体陷入了崩溃。

本来,为了维护本地正在举办的手球世界杯的治安,警察们都已经筋疲力尽。但就在大家集体祈祷这倒霉赛事赶紧结束时,一个噩耗传来。8月9日,有一支参加比赛的非洲球队在离开了运动员村后,没有前往赛场,而是直接消失了。

考虑到消失的是十名年富力强的运动员,因此基本不存在被害的可能。克罗地亚也不会有啥敌国故意在此潜伏。那么,这十人消失的原因应该只有一个:他们叛逃了。想通过克罗地亚进入欧洲,从此黑在欧盟。

在后冷战时代,为了留在欧洲而集体叛逃,这种事还是比较罕见的。不过,当了解了这些球员的祖国后,当地的媒体和警察却纷纷表示了一定的理解。因为,他们来自的国家叫做布隆迪。

大家好,我是扬。

贫困与殖民

布隆迪,一个知名度不太高的国家。当现在的人们提起布隆迪时,一般都会提到那让人看了直呲牙的经济数据。2022年,布隆迪人均GDP约238美元,人均GDP不到海地的七分之一。经济数据离谱到离谱的程度。

布隆迪深处非洲内陆,北接卢旺达,东临坦桑尼亚,西接刚果。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将近半个重庆。目前人口约1200万,超过了四天。

实际上,布隆迪虽然经济上当期溃长,但气候非常不错,常年温和湿润。但是,由于地形崎岖山多林密,布隆迪的农业条件相当一般。唯一可开发的资源就是在森林里砍木头建军。

根据历史记载,布隆迪的第一批居民是在森林中以狩猎为生的特瓦人。公元九世纪,有一批会种地的人从西边过来,这批人被称为胡图人。几百年后,东边又来了一群会放牧的部落,这些人被称为图西人。布隆迪人口从此开始迅速增长。公元16世纪,一直图西部落通过一种很牛的方式在当地建立了封建王国。

所谓很牛,是以牛为货币,通过向其他部落征收牛来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布隆迪,牛是所有部落中的硬通货。除了能证明财富外,也用来区别民族。牛多的人是放牧的图西人,牛少的人是种地的胡图人。

实际上,在布隆迪人眼里,胡图人和图西人几乎没有区别。两个民族长期通婚,语言文化也基本一致,所以没人在乎自己属于哪个族群。这种平稳的状况持续了几百年,直到19世纪中期,欧洲人来了。

作为一群坚定的马克思进取义者,德国人靠着强大的火力征服了这里。在1885年的柏林会议上,卢旺达和布隆迪正式被划入德国势力范围,被称为卢旺达乌隆迪。

然而,当深入了解布隆迪后,德国人很快发现,这地方纯属侧面好想要,正面啥一套。看着气候不错,实际上本地人穷的直呲牙,自己实在没啥盈利空间。因此,他们开始学习大英的统治模式,保留当地传统贵族,自己只进行间接管理。

但是,德国的困扰也没有持续很久。一战爆发后,在欧洲打不过德国的比利时成功在非洲扳回血本,出兵占领了布隆迪。战争结束后,大英大笔一挥,抗德国之看,将卢旺达和布隆迪都交给了比利时人。

在一开始,比利时人基本继承了德国的间接管理模式。但经过认真考察后,比利时人发现,布隆迪适合种咖啡。很快比利时人生真,经过他们的研究,他们认为布隆迪人普遍对粮食不耐受,少吃一点也没关系。竟然开始抢夺大量耕地用来种咖啡。这很快引起了布隆迪人的强烈反弹。

作为老牌自然界一反革命家,面对这种情况,比利时人早有了应对经验。镇压黑人起义,成本实在太高。挑拨群族内斗,效果事半功倍。那么问题来了,布隆迪虽然穷的当期回长,但本地人彼此之间没啥矛盾。如何挑拨内斗呢?

民族矛盾的激化

循循秘密之下,比利时人生出一计。他们发现,可以在当地的民族关系上造点概念出来。你们这里不是有胡图和图西两个民族吗?很简单,给其中一个抬旗。

于是,比利时殖民者宣布,在卢旺达和布隆迪居住的图西人是永木高加索人的后裔,他们比当地黑人拥有更高的智慧。所以,本地的胡图人和特瓦人活该被图西人统治。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利时人还在1925年煞有介事的拿出了一份人口考察报告,里面声称图西人除了肤色外没有任何非洲特征,是生活在非洲的欧洲人,富有智慧,拥有高尚情感,是天然的领导者等等。一句话,打气,你就有来旗籍了。

然后,比利时人尴尬的发现,在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后,自己的分化政策好像效果不大。原因是,经过数百年的混居,本地人早就已经无法识别彼此的民族。以当地人泰格一夜的文化水平,自然也理解不了什么人类学报告。都是穷哥们,谁比谁高大?

最后,比利时人发现,想要民族识别,还是得搞更适合布隆迪宝宝的划分方法。根据牛来判定谁更牛。如果一个人拥有超过十头牛,那么他就是放牧的图西人。若牛的数量不到十头,那他就是种地的胡图人。

最终,比利时艰难的在卢旺达乌隆迪完成了种族划分。胡通族人口占据80%,图西族大约15%。然而,化定民族后,本地人依然没有斗起来。原因很简单,大家长得都一样,谁也不是神经病,没事就问人民族。臭欧洲的,来我们非洲挑事得了。

屡屡失败之后,比利时人也破防了。为了把挑拨政策贯彻到底,他们决定循序渐进。从1926年开始,殖民当局开始了全面歧视政策。他们把胡图族全部清理出殖民政府,转而优先使用图西人。一切学校教育也只向图西人倾斜,并且系统化的宣传图西人比胡图人高大。

从此开始,在锲而不舍的多年努力后,比利时终于在卢旺达和布隆迪成功制造了民族矛盾,本地人终于开始有了民族冲突。

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将卢旺达和布隆迪重新交给了比利时托管。但此时的世界已经与当年不同,美国苏联早已明言,非洲的未来是去殖民化,让你托管也就几年,人家独立了以后就赶紧走。对于这个态度,刚经过二战的比利时是很不认可了。是,我承认,搞殖民确实有点挨杀敌敌值,但是,但问题是,我现在需要的不是救赎,我需要的是救济。刚打完二战,殖民不努力,我还怎么开宾利。

但是,比利时又没胆子跟美苏硬顶,只能翻阅联合国的章程。然后他们就发现了一个漏洞。当托管地局势缺乏稳定时,托管其实是可以延长的。此时,比利时人开始庆幸自己提前布局了。卢旺达和布隆迪的民族矛盾早已形成,只要自己点把火就行了。

独立与政变

事实证明,在卢旺达,比利时很快就引爆了当地的民族矛盾。卢旺达开始了漫长的血腥屠杀。但在布隆迪,情况就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布隆迪诞生了一个人,叫做路易斯·卢瓦加索尔。

在比利时治下,布隆迪名义上是比利时的保护国,因此本地依然存在封建贵族。在非洲独立大潮开始后,1959年,布隆迪国王穆阿米·穆瓦姆博萨四世正式告知比利时政府,我们准备脱离宗主国独立,时间最多不会超过三年。布隆迪国王之所以会如此急迫的要独立,是因为看到了邻国的下场。实际上,近代以来布隆迪的很多悲遇都是因为他们有个倒霉邻居叫卢旺达。

从50年代中期开始,比利时人为了引爆民族矛盾开始了原地掉头。图西人从他们口中的天然统治者变成了侵略者,而殖民政府开始支持勇敢的胡图人进行反抗。在这样的离挑外角下,卢旺达很快开始了民族屠杀,近十万图西人惨遭杀戮。望着邻居的惨烈景象,布隆迪人不寒而栗。

但与卢旺达不同的是,此时的布隆迪统治者却下定了决心,快跑,不能让卢旺达的悲剧在布隆迪重演。而为了这些统治者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卢瓦加索尔。实际上,在布隆迪,卢瓦加索尔这个名字很少有人提起。当地人一般将他称之为博伊王子。

作为布隆迪国王的长子,出生于1932年的博伊王子是个妥妥的大贵族大地主阶级。因此被比利时殖民者作为山猪人代表重点培养,早早就送去欧洲留学。然而,在留学过程中,在看了一些不该看的书后,博伊王子居然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他悟了。

从1960年回国后,博伊王子就致力于反殖民事业。他穿着老农的衣服深入农村,向大家宣传比利时人的大缺大德。带领百姓们向殖民者抗税,还尝试着直接出口农产品,绕开比利时的贸易垄断。除了深入基层外,博伊王子在国际社会中到处联络支持,从纳赛尔到尼德尔,到处都有博伊王子的朋友。这种活动能力让比利时人深感恐惧。

果然,1961年,他们最担心的事情来了。当年9月,博伊王子宣布,为了国家独立,他要筹建民族进步统一党。同时,独立后的布隆迪不能回归封建制度。我作为王子宣布,布隆迪王室应该被剥夺权力,搞君主力宪。

当博伊王子这条主张一出,震惊的就不止比利时人了。他的老爹,布隆迪再任国王穆阿米,气的直接停止了对他的一切支持,还取消了博伊的王位继承权。不过博伊对此毫不在乎,他此时最主要的任务是,一定不能让比利时人的阴谋得逞。

作为上三旗的王室,博伊王子的身份天然超越了民族,没人质疑他的民族立场。从回国之后,博伊就致力于把布隆迪人的焦点引向反殖民斗争,努力调和民族矛盾。在他创立的乌党中,无论是胡图族还是图西族都一律平等,很快成为了布隆迪第一大党。

1960年,比利时被逼着开放了殖民地选举。博伊王子开始带领乌党参选。此时他最大的对手是比利时人支持的基督教民主党。对于这场选举,比利时人寄予厚望。他们希望两党能够激烈政治,竟然引发内战。

然而,在选举之前,博伊王子找到了基督教民主党的领导人,双方经过深谈之后发表了联合公报:我们希望我们的支持者保持冷静,维护民族和睦,共同致力于在非洲创建一个和平安宁的国家。

眼看着布隆迪走向了和平,比利时人气急败坏。他们甚至一度以搞煽动活动为名,将博伊王子抓了起来。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博伊王子的威望。

1961年,选举正式开始。博伊王子的乌党大获全胜,博伊本人成为了布隆迪首相。选举胜利后,博伊在广播中发表了全国讲话,他全程都在主张民族和解,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未来的经济、土地和教育问题上。博伊开始积极联络各国支援,制定计划,准备建设新国家。比利时人气急败坏的看着布隆迪迅速走向独立,无可奈何的他们终于使出了最后一招。

1961年10月13日,博伊王子与几个内阁成员在一家街边的餐厅享泰盛宴。就在大家热烈交谈时,一颗子弹突然打碎玻璃,正中他的咽喉。这个29岁的年轻人用了五年的时间带领国家独立,但子弹只用一秒钟就摧毁了他的一切努力。

接下来的三天里,布隆迪全国动员起来寻找凶手。最终,一名希腊人被捕。他只是个受遣办事的杀手,对情况一无所知。多年后,历史学家证明,是比利时人组织的这次谋杀,正如他们在刚果杀害卢蒙巴一样。

不过,对于布隆迪来说,这场多年后的真相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因为在博伊王子死后,这个国家命运立刻出现了重大转折,开始向另一个方向一路狂奔。

博伊王子死后,他创立的乌党立刻开始了内讧。出身贵族的穆阿谢尔接替博伊担任了首相。但是,此时的乌党已经陷入了分裂,亲西方和反西方的两派开始了对峙,博伊王子设计的权力结构完全解体。

由于议会分裂,神器无主,此时早已被博伊王子剥夺权力的国王穆阿米认为,也好像又行了。作为一个还没正式独立的殖民地,布隆迪的政治制度是极其脆弱的。博伊王子活着的时候,国王根本没有价值。现在乌党分裂了,是不是该大政奉还了。

在一片混乱之下,联合国大会于1962年做出决议,布隆迪将于当年7月1日正式独立,成立君主力宪的布隆迪王国。然而,由于缺乏有威望的领导人,独立后的布隆迪内部斗争始终极其激烈。

1963年6月,心力交瘁的首相穆阿谢尔辞职。国王选择了胡图人皮埃尔·恩恩丹布杜姆韦接任首相。作为一名拥有政治学学位的知识分子,面对国内复杂的政治派别,皮埃尔想了个很绝的办法。他找了一群毫无关心政治的纯技术官僚组成了内阁,但凡有一点政治立场的人都被排除在外。

一段时间下来,皮埃尔的政府居然运营的不错。在内政上,他开始改进农业生产。在外交方面,皮埃尔亲自去欧洲拉来贷款,跟非洲多国建立了友好关系。而更牛的是,1964年,皮埃尔居然顶住了西方压力,主动跟中国建交了。

关于与中国建交这件事,国王穆阿米非常不爽,也毕竟是个封建主义脑袋。你跟这群搞革命的国家建交是什么意思?那话点谁呢?当年3月,国王穆阿米要求皮埃尔重组政府,气的皮埃尔愤然辞职了。

对于首相的辞职,国王穆阿米也不着急,一个首相而已,你不干有的世人干。于是,他提拔了一个出身兽医的官员叫阿尔宾的接任。不幸的是,新首相阿尔宾与另一位兽医,刚泰祖加瓦拉一样,政治水平都很一般,没干满一年就被迫下台了。无可奈何的国王只能重新请回了皮埃尔。

在政坛的反复动荡之下,布隆迪国内也越发混乱。大量的卢旺达图西族难民进入布隆迪。而与一直致力于和解的布隆迪人不同,这些经历了屠杀的卢旺达人一直想拖布隆迪下水,希望能利用布隆迪的力量为自己报仇。

1965年1月15日,重新上任的皮埃尔在医院里探望妻子。当晚八点,离开医院的皮埃尔在医院门口被人连开六枪当场身亡。首相遇刺的消息震惊了全国。警察很快抓住了刺客,凶手名叫冈萨韦,是一位在美国驻布隆迪大使馆工作的图西族卢旺达难民。

面对这位大死别码的凶手,布隆迪政府的思索片刻后立刻做出了决定:跟中国断交。

当消息传到北京,周恩来等中国外交领导人完全懵了。我们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在美国大使馆工作的卢旺达裔图西族难民刺杀了布隆迪首相后,会导致中国被断交。只能发表声明,抗议布隆迪极不严肃、毫无逻辑的做派。

后来人们才搞明白布隆迪这么做的底层逻辑。布隆迪倒是不是认为是中国派的杀手,但他们认为,一个美国大使馆职员刺杀了一个跟中国建交的首相,可能是美国对自己与中国建交这件事不满吧。一个多月后,布隆迪终于拿出了正式调查结果:没有人指示这次刺杀,这纯粹是刺客的个人行为。

刺杀的事情调查清楚了,但布隆迪的内部矛盾却开始激化了。皮埃尔死后,布隆迪内的胡图人和图西人都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惧,生化哪天对方也给自己来这么一下。于是,两个民族开始了抱团。

1965年5月,在独立后的第一次选举中,占女人口多数的胡图族议员拿下了三分之二的席位。这引来了图西族的强烈不满。为了维护平衡,国王穆阿米宣布,拒绝承认选举结果,同时再任命了自己的表弟,出身贵族的莫加尼担任了首相。

在国王看来,自己这招实在是相当高明。既没有让胡图族占据多数,也没有给图西族出头。新首相出身贵族,不属于任何一方,实在是一招调停矛盾的好棋。

实际上,国王的判断非常准确,他的决策确实让双方的矛盾缓解了。原因是,两族本来只是想多争一些席位,没想到居然得到一个皇族内阁。因此,本来激烈政治的两方迅速达成一致。不管未来怎么争,咱们先把王位人这个老东西弄下去吧。按照大区传统,咱们政变吧。

所以,在1965年夏天,布隆迪到处流传着要政变的留言。终于,胡图族掌控的宪兵勤务局。1965年10月18日深夜,宪兵领袖安托万·塞卢夸五代领宪兵驾车离开了营地,很快与其他胡图族士兵会合。120名士兵开着六辆吉普车浩浩荡荡的杀向了王宫。

为了这次政变,塞卢夸五筹备了很久,他准备兵分三路。一路由自己带领,进王宫抓国王。一路由新副带领,闯官邸杀首相。一人劫天子,一人治百官。为了保险,他还安排了几名新副去另一处宪兵营地,集结那里的宪兵充当预备队。在非洲大区里,这个政变计划已经堪称完美。

然后,这个故事就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当政变部队坐着堪比印度火车的吉普车到达王宫后,他们悄无声息的干掉了三名王宫守卫,冲进了大院。正当塞卢夸五感叹计划顺利时,一件事把他拉回了非洲大学的疲惫机制。在这个一身人静的时刻,正当部队静悄悄的潜入王宫的时候,不知道是哪个傻子想给自己壮胆,塞卢夸五后面的一个人大喝了一声:兄弟们,活捉穆阿米,冲啊!

这一嗓子的效果堪比宇宙广播,王宫的卫兵们立刻开火,政变部队立刻暴露,差点没把塞卢夸五气死。不过他反应很快,在意识到政变已经暴露后,塞卢夸五给王宫里打了个电话,要求国王立刻投降,咱们炸一下对面。然后接线员告诉他,国王已经翻墙跑了。

在王宫激烈交火的时候,另一堆宪兵也抵达了首相莫加尼的住所。见到首相后,宪兵表示,国王召见,跟我们走一趟吧。莫加尼只能照办。当他走出房门时,宪兵们突然近距离的开枪,击中了首相的胳膊、腿、肩膀。然后,身中数弹却毫无致命伤的莫加尼迸发出了惊人的能量,莫加尼以怕死你的速度开始了狂奔,很快就摆脱了这群人体描边大师,找了辆车绝尘而去。

讲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慨,一群职业军人,近距离设计打不中要害,奔跑能力跑不过一个身中数枪的老头。真是时刻让人感慨非洲大治优秀的疲惫机制。

在首相大人夺命而逃的时候,另一路政变部队也秀出了正果。按照塞卢夸五的指示,这队人应该去另一个宪兵营地拉救兵。结果这群大哥迷迷糊糊的就走到了图西人掌控的陆军营地里,因为对不上口令被哨兵一枪撂倒。陆军上位米康贝罗由此知道了政变消息,立刻集结部队杀向王宫。

由于三路部队的进展都不太顺利,此时塞卢夸五也明白,成功的可能性不太大了。于是趁着天还没亮,塞卢夸五下令撤退。自己一路乔跑,润出了首都,投奔卢旺达去了。多年以后,史上的塞卢夸五才知道,那个接线员骗了他。在他放弃的时候,国王根本就没跑,依然在王宫里。

然而,当晚跑的并不只有塞卢夸我一人。在从首相府夺命而逃后,一身弹孔的首相莫加尼直接去了机场,飞去了比利时。但更尴尬的是,在政变部队撤离后,明明已经脱离危险的国王穆阿米还是觉得不安全,连夜跑路到刚果避难去了。

所以,当10月19日的阳光再次照耀到布隆迪时,整个国家的人都傻了。一场政变下来,国王跑了,首相也跑了,叛军首领也跑了。当天早晨,当平叛的军官米康贝罗打扫了战场后发现,整个国家说了算的人都已经跑了。我成老艺术家了。

独裁与屠杀

1940年,米康贝罗出生于一个破天富贵的图西族农民家庭。身为图西族的米康贝罗,家里穷的连牛都没有了,只能种地。在这样的家境下,做题是不用想了。米康贝罗在工读了几年小学后就进入了军队。好在他悟性不错,在军队也算勤劳肯干,除了爱喝酒外没啥缺点。最终一路提拔,以上尉军衔成为了陆军助理司令官。

在经历了这混乱的一夜后,布隆迪陷入了权力真空状态。被打出了阴影的首相是铁了心不回来了。国王在听说叛乱平定后倒是回了一趟布隆迪,可是很快又感觉到了不安全,连屁股都没坐热就再次出逃,说什么也不会国,开启了君主离线之状态。

既然大位空虚,神器无主,无可奈何的布隆迪人只能另立新君。1966年7月,在米康贝罗的主持下,布隆迪群臣皆曰,天序不可无统,人神不可旷主。王子恩塔雷武士天淡日德,神宗灵武,一击大统,以成宗庙。

恩塔雷登基后,遥尊穆阿米为太上皇,同时表示,陆军上尉米康贝罗,简灭仇党,匡复设计,既创护国之勋,兼有定色之功,以为首相宰辅设计。就这样,靠着这一波商物互吹,26岁的米康贝罗成为了布隆迪首相。

遗憾的是,这场君臣相知的佳话,仅仅维持了几天就破灭了。在米康贝罗的设计里,国王不过是个形式元首,而新国王恩塔雷武士则颇有乃父遗风,是实打实的想当实权国王。因此,双方在几天之后就打起了口水战。

为了掌控权力,米康贝罗自己兼任了首相和国王部长。这让国王极为不满,明发上谕要求内阁重组。米康贝罗则好奇君,陛下为何造反?你是不是有点不知厚武的弟弟,不知好歹。

当年11月7日,恩塔雷武士昂然走向国家广播电视大楼,准备进行一场御音放送,宣布解散米康贝罗政府。结果没想到首相早有准备,早都严令看门的保安禁止国王进入。最终,由于看门大爷的坚持,国王闯门失败,只得起驾回宫。

经此一事,双方彻底翻脸。1966年11月28日,在米康贝罗的安排下,恩塔雷武士被迫西受刚果。国王前脚一走,米康贝罗就宣布布隆迪正式废除君主制,也共和了。就这样,首相米康贝罗成为了总统米康贝罗。

在一开始,对于这个出身低位的图西人,布隆迪的精英们普遍不以为然。然而在成为总统后,大家惊讶的发现,当年定尔朝廷的米康贝罗,如今已经手眼通天了。虽然自己出身低根基浅,但米康贝罗很快就发现了布隆迪的版本八。只要大打民族牌,就能团结一部分人,构建自己的基本盘。

既然出身图西族底层,米康贝罗索性就将当年的穷兄弟们一把扶持起来。他大举提拔与自己同族的图西西马人进入军队,大张旗鼓的排斥胡图人。通过煽动民族矛盾来巩固团结图西人。靠着一系列精彩的权谋,米康贝罗掌握了布隆迪的实权。胡图人则被彻底排挤到边缘。

随着权力的巩固,米康贝罗也越发疯狂。1967年,在一次酒驾撞车后,米康贝罗就开始有些不正常,每天担心别人要搞政变。1969年9月,他宣布发现了一场政变,把包括三名部长在内的数十名胡图族官员全杀了。

随着米康贝罗精神状态的恶化,他的行为越来越像一个马西亚主义者。1972年4月,他宣布有支持君主制的帝国主义走狗要推翻共和国。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叛乱了,必须要出重拳。

其实,此时的布隆迪根本就没什么叛乱,只不过在布隆迪南部一些被欺压的胡图人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暴动。但米康贝罗却以此为名开始了大屠杀。他的政府军从首都出发,一路平推到了起义地区,将沿途看到的每一个胡图人以叛军的名义杀害。同时在全国各地,图西族军队开始了对胡图族,尤其是胡图族精英的大清洗。

在这场罕见的少数人口针对主体民族的屠杀中,胡图族血流成河。全国所有的胡图族官员,全国一半的小学老师,数千名公务员医生被屠杀殆尽。在屠杀结束时候,布隆迪全国医疗系统的胡图人里只剩下了医生,一个护士。

这场惨烈的大屠杀从四月持续到了11月,被杀的人数约10到20万。另有30万胡图人流亡海外。从博伊王子开始,数代布隆迪精英们极力避免的种族屠杀,终于在一个酒鬼的手里完成了。

1972年底,一个谁都想不到的人制止了这场杀戮——刚果总统蒙博托。蒙博托出手倒不是因为他突然还阳了,而是因为害怕坦桑尼亚可能会出兵干预。虽然这场大屠杀带走了数十万条人命,但国际社会对此几乎没有关注,原因无他,太穷了而已。没人关心这个贫穷的内陆国家会死掉多少人。布隆迪人只能坐着要疼不说话。因此,米康贝罗几乎没有遭受什么国际制裁,行为也越发倒行逆施。

最终,已经完全马西亚化的他在1976年11月被自己的表弟,总参谋长巴加萨通过政变推翻。米康贝罗跑到了索马里,最终在老友巴雷的庇护下活到1983年,以心脏病去世。

艰难的和解之路

相较于米康贝罗,继任的巴加萨就实在太平了。巴加萨上台后,立刻着手打击腐败,重整经济,取缔前任的一切暴政。同时,作为一国总统,巴加萨从不讲个人排场,每天早上7点自己开车上班。他还积极出访各国,获取国际支持。

然而,在数十万人的血债面前,巴加萨的努力是脆弱的。虽然他一直主张温和的民族政策,但两个民族在这场大屠杀后的仇恨是无法轻易化解的。对此,巴加萨也只能采用鸵鸟政策。他下令全国禁止提及任何民族问题,严禁任何人在公开场合提及胡图和图西两个词。虽然有点掩耳盗铃,但还是能拖一天算一天吧。

遗憾的是,对于巴加萨的政策,布隆迪国内的人并不领情。1987年9月,在巴加萨外出访问时,一群图西族军官发动了政变,理由是巴加萨对自己的民族不够好。无可奈何的巴加萨只能流亡利比亚,投靠卡扎菲,最终于2016年善终。

作为前任总统米康贝罗的表弟,推翻巴加萨的是他自己的表弟皮埃尔·布约亚。相较于前几任总统,布约亚是个图西族高级知识分子,对社会科学和军事理论都极有研究。然而随着政局动荡,布隆迪总统的话语权越来越低。在布约亚上台后,布隆迪再次发生了民族屠杀。图西族军队和胡图族的冲突导致数万人丧命。布约亚反复发表声明,希望两族放下武器,同时改造政府,力求在新政府中实现民族平等。

可是,经历多次反复后,布隆迪人已经对政府彻底失去了信任。每个族群都认为,只有握紧刀子才有安全感。因此,布隆迪全国纷纷成立民间武装。

进入90年代,随着冷战激战结束,布约亚也意识到了国际形势的变化。1991年5月,布约亚发表声明,表示将要开放党禁,召开全国会议,我们也要搞大选。然而,在遍地民间武装的布隆迪,布约亚开放党禁,等于直接给各路反王上了便捷。很快,在全国各地的武装兼并中,布隆迪第一次总统大选开始,全面内战的时代到来了。

内战与和平

1993年6月1日,布隆迪第一次总统大选开票。代表布隆迪民主阵线参选的梅尔基奥·恩达达耶以65%的高票当选,成为该国第一任民选总统和第一位胡图族总统。

在布隆迪的历任领导人中,恩达达耶堪称全才,他能种树会教书,还给报社当秘书,搞新闻学马列,还能从事金融业。由于过于全能,恩达达耶在布约亚政府中展露头角,受到了精英阶层的普遍认可。而由于其胡图人的身份,虽然恩达达耶一直表示追求民族和解,不会偏袒任何一方,但还是被胡图人寄予厚望,因此高票当选总统。

恩达达耶上台后,立刻开始着手推行民族和解政策,特赦了5000多名政治犯。同时,任命了一位图西族女总理分享权力。虽然布隆迪国内此时已经群雄割据,但对于这样一位力碎和解的总统,各方至少都不讨厌。几乎所有的国际观察家都认为,布隆迪的未来总算有了一些光明了。

然后,这个故事又一次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在恩达达耶上台后,他开始了军事改革。在此之前,由于图西人长期执政,布隆迪军队几乎全被图西人占据。这显然不利于民族和解。所以,恩达达耶开始进行军警分离,改革指挥和晋升系统。这些改革让布隆迪军方大为恼火,有人放出话来,总统有点搞不清自己的定位,得教一教了。

果然,1993年10月21日,政变发生了。政变的图西族军队兵不血刃的进入了总统府。恩达达耶镇定的询问叛军头目,你们想干什么?对方回答说没什么,请您跟我们回到营地,谈谈军人的升职问题。无可奈何的恩达达耶跟着叛军回到了营地。

在营地里,恩达达耶与一群叛军军官开始了谈判。在谈判中,这个文人总统没有任何的胆怯。在士兵待遇、军队规模等问题上,他愿意妥协。但在指挥系统改革、晋升制度等核心问题上,总统寸步不让,一再表示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没有谈判余地。

一个小时后,双方谈判破裂。恩达达耶总统被交给了集权狂热的叛军士兵。最终,恩达达耶总统身中14刀而死。据在场的人回忆,恩达达耶全程非常镇定。在走向死亡之前,他对叛军首领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当今你们要做的,它非常危险。

第二天,当总统被杀的消息传出后,布隆迪全国沸腾了。全国的胡图人都认为,这是1972年那场大屠杀的再一次预演。既然图西人连总统都敢杀,现在不拿起武器还等什么?

转瞬之间,布隆迪内战全面爆发。这场大屠杀一直持续到年底,大约10到50万图西人被杀。而被迫至绝境的图西人也纷纷组成武装团伙,开始了与胡图人的全面内战。短短几个月中,数十个民间武装团伙诞生,布隆迪全境陷入战火。

在民间血流成河时,高层也动荡不堪。刺杀总统的军事政变引来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军政府只得推举新总统。1994年1月,新总统西普里安·恩塔利亚米拉正式就职。当年4月,在参加完地区峰会后,新总统准备回国。由于布隆迪的飞机太慢,西普里安总统准备蹭一下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的飞机。然后两人的飞机就在卢旺达境内被一发火箭弹团灭。

这起著名的空难至今凶手成谜,却引爆了震惊世界的卢旺达大屠杀。实际上,布隆迪大屠杀的惨烈程度丝毫不逊于隔壁的卢旺达,但却几乎没有引起国际社会的任何关注。在新总统坠机后,彻底失去管束的布隆迪完全崩溃,近百支武装团伙在这个贫穷的弹丸小国中开始了血腥屠杀。

这场内战持续到了1996年,当年的图西族总统布约亚重新站出来主导和谈。然而,经过多年血战,想让布隆迪各方和解谈何容易。这场谈判从1996年开始,直到2000年,在曼德拉的斡旋下,各方才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签订了阿鲁沙和平与和解协议。

直到2006年,最后一支较大的图西族军事力量才放下武器。这场绵延十余年的内战才告一段落。在国际现代史上,这场布隆迪内战几乎无人关注,然而其惨烈程度却不逊于任何一场大战。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计,也有至少30万人直接死于战火。至于内战前种族屠杀死掉的人,更是难以统计。

在战争结束候,这个本来就已经极其贫穷的国家,已经到了彻底无法挽救的程度。本来布隆迪就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内陆国家,由于多年战乱,农业生产遭受重创,本国温饱都无法保证,自然也无法出口,导致国家几乎没有获得外汇的渠道。从独立以来,布隆迪就始终困扰于民族问题,完全错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时间。

在2004年战争基本结束时,布隆迪全国只有一个机场,只有10%的领土上有公路,医疗系统全面崩溃,没有任何金融服务,一半以上的人常年处于饥饿之中,每400人中才有一部电话,常年处于全球最穷国家之列。在几乎所有国家的旅行手册中,关于布隆迪的内容都只有一项提示:离开此地。

然而,与过去通辽宇宙中的其他国家不同,从博伊王子开始,布隆迪历史上的大多数领导人都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拯救国家,却无一人能打破那被精心设计的民族矛盾。在殖民者留下的巨大陷阱中,布隆迪挣扎了半个世纪,却从未能脱身。

2023年12月,在克罗地亚失踪的布隆迪手球国家队成员在比利时被找到。这些年轻的球员们辗转整个欧洲,试图在比利时获得庇护。他们本以为可以留在比利时,但在他们到达布鲁塞尔后,比利时政府迅速拒绝了他们的庇护申请,而是将他们遣送回了克罗地亚。比利时政府发言人声称,庇护这些布隆迪人是克罗地亚的责任。当谈到难民庇护问题时,比利时政府表示,克罗地亚应根据规则履行其庇护的责任,在这方面,比利时已经承担了比其他国家更大的压力。现在,对于这种难民的放任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Leav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