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RK
odd-country

如何靠捡屎成为世界首富?【奇葩小国05】

瑙鲁这个家里有屎的国家,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暴发户的一生——从暴富到返贫。

有一個好消息,有一個壞消息,聽哪個?

壞消息。

咱迷路了。以後只能靠吃牛糞過日子。

好消息呢?

牛糞有的是。

靠撿屎暴富的小國

這是一個有味道的故事。

當我們形容一個地方很窮的時候,我們一般會說這個地方窮的鳥不拉屎。

但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國家,一度曾經問鼎全球第一富國,而這個國家之所以能夠打開自己的財富密碼,是因為鳥在這裡只拉屎。

這個家裡有屎的國家,完美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暴發戶的一生,從暴富到返貧。

大家好,我是新人阿布主,小魚憨可憨。今天我們來講述一個與屎有關的故事。

瑙魯的發現與磷礦

在世界上最小的國家裡,倒數第一的梵蒂岡知名度是相當高的,這個天國王朝是天主教皇宗座的所在地,國際影響力極大,不怎麼跟人間一小兒。

倒數第二的摩納哥是歐洲的澳門,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以八萬歐元每平米的房價匹敵香港。生活在這的人只有兩種,一種是有錢人,一種是超級有錢人。哪怕你對這些情況都不了解,一個摩納哥王妃格雷斯凱利的故,就足以讓這個小國名揚天下了。

但是排名倒數第三的小國就沒什麼人知道了。

世界上排名第三的小國是位於太平洋上的島窩,瑙魯。

瑙魯,位於中太平洋的赤道以南60公里處,是一個獨立的珊瑚島。這個島長六公里,寬四公里,經過海平面上升後,總面積只有約21平方公里,差不多是通遼市的三千分之一,只相當於兩個半北京天通苑。人口只有13000人,跟中國一個大一點的村差不多。

而整個瑙魯的故事,都跟屎相關。

1978年,英國獵人號的船長約翰,偶然間在航海中發現了瑙魯島。約翰到達島上時,島上的土著居民黃髮垂條,怡然自樂。約翰覺得這不錯,於是給他起名叫Pleasant,也就是快樂島。約翰船長這個名字取得確實有點宿命論的意思,在幾百年後,瑙魯卻是非常符合這個名字,是名副其實的肥宅快樂島。

但是英國人發現這個島嶼以後,並沒有屯兵,也沒有派兵駐紮,因為這個島上除了椰子啥也沒有,連淡水都沒有,要靠收集雨水過活。比時的帶英還是日不落帝國,不差這一個小荒島。

不過帶英不要的,不代表別人不要。比如在大航海時代沒能撈到殖民地的德國,本著蒼蠅腿也是肉的精神,於1888年佔領了這裡,恢復了本地人對本島的稱呼,瑙魯。

但是德國人來了以後,像英國人一樣大失所望,這個島上啥也沒有,蒼蠅腿上還真是沒肉。

但1901年,一個叫埃利斯的地質學家在偶然中得到了瑙魯島上的一塊石頭,繼而驚訝的發現,整個瑙魯島上80%的區域,竟然都是富含磷酸岩石灰的優質林礦。

林是重要的化工材料,是化肥的主要原料,同時也在醫藥、食品、陶瓷、燃料和國防等工業部門中,有著重要作用。自然界中的林礦挖掘起來並不容易,但瑙魯島上的林礦開掘卻極其方便,幾乎伸手可得。

而這些林礦的來源是鳥屎。

瑙魯島雖然是座小島,卻孤懸於太平洋上,距離最近的島嶼群也有700多公里。在周邊足足14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裡,只有瑙魯和一個比它更小的小島。也就是說,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裡,太平洋上所有的海鳥,大多只能在瑙魯落腳。

在成千上萬年的時間裡,海鳥們在此地棲息繁殖,以及留下了無數的鳥糞。鳥糞中含有豐富的林,鳥糞形成的林礦含量高,而且開採容易。經過數萬年的持之以恆的排便,海鳥們在瑙魯島上留下了後大十米的鳥糞,讓瑙魯成為了世界上最優質的林礦區。

德國人的發現讓帶英悔得拍大腿,英國人再次來到島上開掘林礦時,只能向德國人交錢請求許可了。

之後一戰爆發,英國人在歐洲和德國血拼的同時,僱用澳大利亞遠征軍攻占了瑙魯。堂堂帶英帝國,為了一堆鳥屎,把一戰的戰火引向了太平洋。

一戰結束以後,瑙魯由英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三家託管,由澳大利亞負責島上林礦的開採。二戰期間,日本人還攻占過此地,二戰後被奪回,七大強國輪流伺候的一個島,瑙魯的福氣實在不小。

直到二戰結束,冷戰開始,全球開始了反殖民運動,各個殖民地都開始爭取獨立權。瑙魯人眼看著帝國主義挖走了一批又一批的鳥糞,自己卻一點利益都得不到,於是也開始爭取獨立,終於在1968年1月,經過聯合國批准,瑙魯成功獨立。澳大利亞人在國際壓力下悻悻而去,將林礦交給了瑙魯。

暴富的黃金時代

瑙魯在歷史上沒有文明,國旗上的12個星代表島上的12個部落,從來沒有建立和接觸過國家組織。來來往往的帝國主義侵略者,更是從來沒有想過要教育瑙魯人民,導致這個前一秒還處於部落聯盟殖民地的小島,後一秒就要加入聯合國成為現代國家了。

而幸運或者說不幸的是,這個先天不足的國家,還加六礦。

既然要建國,瑙魯就要有一個國家的架子。瑙魯人可能在日本殖民時期感染了日本人的無限細分精神,這個21平方公里的小島,居然被瑙魯政府劃分為了14個行政區。由於島上沒有城市,自然也沒有首都,行政中心設在了亞倫區,這村莊只有一家商店,一家郵局和一個只有十張床位的旅館。

建國之初,由於沒有電視台和電台,也沒有報刊雜誌,瑙魯島上的一切信息均通過口口相傳,因此被稱為沒有新聞的國家。

瑙魯內閣一共六個人,這六不上市,每個人都兼任好幾個部的部長,掌握了上千人的公務員系統。是的,你沒看錯,瑙魯的公務員有上千人。這個當時只有8000人的小國,曾經一度擁有著超過1500人的龐大公務員系統。這個比例足以讓王安石當場暴斃。

而瑙魯之所以能夠養得起如此恐怖的公務員隊伍,這裡就要聊聊,他們接手島上的林礦後是怎麼做的了。

1970年,瑙魯正式接管了島上的林礦。在此之前,雖然帝國主義者殖民了瑙魯,但是他們倒也沒有搞竭澤而漁式的開掘,而是嚴格控制開採量,讓海鳥們隨挖隨拉,不對,隨挖隨挖,不是,隨拉隨挖。反正就是鳥一邊拉,人一邊挖,實現可持續發展。

但瑙魯政府接受以後覺得,我瑙魯自有國情在此,因此從1970年開始,瑙魯政府全面開放林礦開採,猛挖。

瑙魯政府接受的第一年,瑙魯當年的林礦開採量,就超過了德國人開採30年的總合。隨著林礦的大規模開採,瑙魯的財富就像是2001年索哈拉毛毯五到今天才出售一樣,收入爆炸式的飛漲。

從70年代初期開始,出口林礦時就給這個8000人的小國帶來了每年至少1.2億澳元的收入。

1975年,瑙魯人均GDP達到了35700美元。什麼概念呢?是當年美國人均GDP的四倍半。如果考慮通貨膨脹和購買力的因素的話,按照人民幣換算,1970年的瑙魯,人均收入大概相當於現在的85萬人民幣。

很快,瑙魯宣布自己成為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國家,被稱為太平洋的科威特。對於一個在此之前只能靠摘椰子打魚來過活的小島國來說,這都不是跑步進入社會主義,這是一個大跳進入共產主義。

一夜暴富的瑙魯,只剩下了一句話:來呀,快活呀。

躺平的國民與崩潰的經濟

首先是福利。獨立後的瑙魯建立了一套足以讓瑞士人羨慕的福利制度,這可不是公知們所說的美國霸氣小護照那種瞎扯的福利。瑙魯人在上世紀下半夜,是真正的實現了共產主義。

簡單的說,瑙魯沒有任何稅收,政府包攬了國民的一切花銷。住房免費,每家每戶發小別墅。水電免費,政府免費供給。醫療免費,政府從澳大利亞和古巴僱來專家,常駐瑙魯。如果島上治不了,還可以公費坐飛機去澳大利亞治。

通訊免費,島上的一切通訊通通不花錢。教育免費,只要你願意唸書,政府免費供你讀到你不願意讀為止。羨慕的同學可以把我慕了打在公屏上。

說到教育,瑙魯人對教育的態度是:那是什麼東西?能吃嗎?一位在瑙魯的外交官評價當地人說:這裡的人民看不到任何從事勞動的必要,因為一切全部依賴國家。

瑙魯自己只有一座示範學校,擁有一名老師和十個學生。一個老師撐起一座大學,足以讓亞里士多德和孔子汗顏。當然,要求一個一萬人的小國有大學,也確實太苛責他了。如果瑙魯人願意唸大學的話,可以公費出國唸。福利紀元裡,每個瑙魯大學生人均花費22000美元,但其中只有13%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

而更多的瑙魯人則是整天渾渾噩噩,既不上班也不上學,每天就開著車閒逛。如果瑙魯人回到大清,可能會說一句:嗨,幹活?爺們這輩子生下來就不是為了幹活的,我阿瑪當年跟著海鳥入關的時候,把我這輩子活幹完了。

一個典型的瑙魯人的畫面,應該是開著進口的奔馳,在僅有20分鐘車程的環島公路上來回兜風,同時把喝光的啤酒罐扔出窗外。唸書?唸書是什麼?我一輩子吃喝不愁我唸書?工作?工作是你跪著才幹的,林礦裡工作的全是外國人,沒有一個瑙魯人。

在超高的福利下,瑙魯最後一點產業也放棄了,海魚不打了,椰子不摘了,工農業完全荒廢。一個大洋中的國家,想吃魚居然要從澳大利亞進口魚罐頭。當地唯一還能被稱為工人的,就是那1000多名公務員,可是這個職業根本不要求上班時間,你去不去完全隨緣。

瑙魯政府為了方便島民的精神生活,在一個巴掌大的小島上,居然設置了三個電視台,反复播放各種娛樂節目。島上唯一的一塊綠地變成了高爾夫球場,但高爾夫球場很少被使用,因為在這個20多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平均每家至少兩輛車,而且都是進口的豪車。瑙魯人連路都懶得走,別說打高爾夫了。

瑙魯人的揮霍是極其驚人的。曾經有一位瑙魯人訂購了一輛法拉利,因為自己太胖坐不進去,就從此一直放著吃土。

還有的瑙魯人買了一輛汽車,等油箱裡的油耗盡後,把車副之一句,轉頭再買一輛。同樣的年代,曾經有一位瑙魯人為了表示自己的富有,當著訪客的面,把20美元的鈔票當衛生紙用。

但是即使如此富有,瑙魯人也從來沒有想過去美化一下自己的家園,島上被礦場挖的坑坑挖挖,瑙魯人卻從來沒有想過要填平或者綠化,對環保毫無概念。一位記者說,在瑙魯人的房子上,根本分不清誰是窮人誰是富人,因為大家都是一樣的邋遢,房子周圍都是報廢的汽車和亂扔的啤酒瓶。

那麼在這麼小的一個島上,這群人又有錢又不勞動,他們每天在幹啥呢?答曰:吃。

吃,是瑙魯的全國性消遣。由於生活無聊加不用勞動,吃幾乎是瑙魯人唯一能做的事。但他們和英國人一樣,雖然愛吃,卻在烹飪上毫無建樹。當地人吃的東西很單一,瑙魯人最主要的食物就是煮糯米飯,配上澳大利亞進口的大片牛肉。這種超高熱量的飯食,他們美人一天要吃六頓,而且還要配上一箱24瓶的汽水和啤酒。

在瑙魯的餐館和超市裡,最流行的也是油炸食品和餅乾。而且瑙魯人酷愛吃糖,平均每個瑙魯人,每天要吃掉一斤糖。居民們的食品全部進口於澳大利亞,瑙魯政府為這些食品進行大量補貼,價格遠低於澳大利亞本土,基本隨便吃,隨便選。

在這種生活節奏下,瑙魯人的體型像氣球吹的一樣,男性肥胖率97%,女性肥胖率93%,成為了世界上肥胖率最高的國家。而且其中大多數人都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胖,而是像安祿山一樣的吃肥。

30歲以上的男性,絕大多數體重超過了300斤,坐飛機需要一個人做兩個座位。現在這個長得像胖頭魚一樣的瑙魯總統,就很有代表性。

這種吃法下,瑙魯成為了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比例最高的國家。1954年統計,大約60%的瑙魯人患有糖尿病,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肥宅快樂島。

所以,雖然島上的醫療條件並不落後,瑙魯也很有錢,但是瑙魯人的壽命並不長。在瑙魯最富裕的那段時間裡,瑙魯的人均壽命只有55歲。

這種不健康的社會狀況,瑙魯政府不管嗎?答曰:不管。因為瑙魯有句諺語:明天自有出路。

揮霍的信託基金與出售主權

對於瑙魯人的體型,政府也不是完全沒想過辦法。比如瑙魯前總統哈里斯,就曾經號召大家飯後散步,他本人帶頭示範,去瑙魯機場的一公里跑到上進行散步。

但這一舉動沒有引來幾個響應者,反而在他進行散步那天,島上的人都去參加一個名為大就是美的戶外選美比賽。他在這號召減肥,瑙魯人民在比誰更胖。

不過哈里斯自己也不爭氣,他在散步的第一天就受傷了,連夜拉到澳大利亞去搶救,差點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因為散步而駕崩的總統。

但瑙魯政府的作為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相比較於把自己的國民養成肥宅,瑙魯政府還有更重要的事:炫富。

瑙魯作為一個不到一萬人的小島,在瑙魯政府的組織下,居然購買了五架波音737,常年往返於澳大利亞和美國。這些飛機坐的人很少,但航班照開不誤,有的時候甚至一趟只有兩個乘客。歐洲人形容瑙魯,是他們把飛機當成汽車在用。

在七八十年代,歷任瑙魯總統都會帶著夫人乘專機去香港購物,在那個年代,他們每天的報銷額度是2萬美元。

有人說,瑙魯難道沒有長遠打算嗎?就沒有想過林礦挖沒以後的事?世界上的資源國,如科威特、卡塔爾、阿聯酋等,都是將信託基金作為立國之本的,因為他們知道資源早晚有一天會耗盡。

說瑙魯沒這個打算也是不對的,為了保住林礦帶來的財產,瑙魯成立了一支國家信託基金。但是,這可是瑙魯啊,是在幾百年殖民歷史中,從來沒有接受過教育的瑙魯啊。

2004年的時候,瑙魯才終於意識到自己島上沒有任何一名合格的會計,於是請澳大利亞來委派一名財政部長。

所以,這樣一個國家成立的信託基金,在多年以後被亞洲開發銀行評價為:瑙魯的信託基金管理,幾乎打破了所有教科書上告訴他不能做的事。

他們都乾了些啥呢?

為了讓世界看到瑙魯,他們花了200萬美元,在倫敦排演了一場以達芬奇為主題的音樂劇。這場劇被稱為倫敦劇院史上最大的災難,以空前絕後的虧損報率永載史冊。

除了在英國炫富,瑙魯人也沒忘了太平洋上的窮哥們。瑙魯收購了太平洋島國各國的地標,像斐濟、薩摩亞、所羅門這些太平洋上的窮國,其島上最值錢的地產,通通被瑙魯收購。比如斐濟的地標建築大太平洋酒店,就曾經被瑙魯買下,以彰顯財力之雄厚。

對於舊宗主澳大利亞,瑙魯也毫不讓分。1972年,瑙魯購買了墨爾本CBD中的核心地塊,蓋起了高達52層的瑙魯大廈,可以容納當時瑙魯的全部國民,成為了當時墨爾本第一高樓。落成之,瑙魯政府做了個全套的水路道場,落成典禮大操大辦足足十天,在澳大利亞人面前很是風光了一把。

在大廈門口,他們還放置了一大塊巨型的磷酸岩礦石,瑙魯政府準備在林礦挖完以後,讓全國人民都搬進去,整個國家住進一個樓裡。這個想法聽起來很荒謬,不過這並不是不可思議的事,世界上確實有一個被聯合國承認的主權實體,整個國家唯一的領土就是一棟大樓。這個我以後再講。

除了以上這些,瑙魯信託基金還在全球收購各種地產,英國、美國、新西蘭都有他們的痕跡,其中以收購的酒店居多。

在80年代末,瑙魯信託基金又覺得應該拓展投資邊疆,於是他們將重金砸向了兩個當時製售和熱的市場,在80年代末分別投資了日本的房地產和台灣的股市。

聽到這裡,你大概就明白瑙魯基金最後的下場了。這個曾經一度持有資產超過十億美元的瑙魯信託基金,經過多年的折騰後,最終剩下了不到3000萬美元。

但相比較於信託基金的虧損,瑙魯的根本財源林礦的枯竭則是不可避免的。太平洋上的海鳥再能拉,也架不住瑙魯人玩命的挖。在獨立時原以為至少能挖70年的林礦,終於在即將迎來新世紀的時候,被瑙魯人挖光了。

破產與賣國求生

1989年,因為林礦產量下降以及林礦石價格下降,瑙魯政府開始出現赤字,此後一路狂瀉。1995年,瑙魯銀行破產,瑙魯政府陷入嚴重的危機。

1999年7月到2003年6月,瑙魯政府財政赤字總數達到了5849萬澳元。到2001年,曾經年產200萬噸林酸鹽的瑙魯,年產量只有不到20萬噸了。享受了三四十年的瑙魯人,終於到了該還賬的時候了。

為了解決債務問題,瑙魯政府出售了全部的五架飛機,三艘輪船,但相比較於他欠下的債務,實在是九牛一毛。為了還錢,瑙魯開始向國外舉債。

進入21世紀的瑙魯,國債信用已經完全破產,一美元的瑙魯國債在交易市場上價值只有五美分。因此瑙魯不得不向美國通用電器借了一筆2.4億澳元的高利貸。美國資本家終於回到了高利貸帝國主義的年代,光榮時刻又回來了。

瑙魯借高利貸的行為完全是飲鴆止渴,因為隨著林礦收入的銳減,瑙魯的長債能力基本為零。隨著時間推移,瑙魯在國外的地產開始被一個個收走。2004年,曾經寄託瑙魯人全部夢想的瑙魯大廈,被澳大利亞的債主收走。

同樣在2004年,林礦枯竭的瑙魯,一度考慮過把總統官邸拆了,挖掘地下的林礦,可見窮迫到了什麼程度。

2005年,外國調查公司說,瑙魯的林礦被徹底挖光了。

賣無可賣的瑙魯,連想回歸農業社會都不可能,因為林礦開採,瑙魯的地表被挖的像月球一樣,居民只能住在沿海的平地,不具備農業生產的條件了。而瑙魯傳統的漁業也在30多年的荒廢下完全消失。

其實哪怕自然條件允許,瑙魯人也沒什麼勞動能力,一群沒唸過書的大胖子,恐怕到哪國都不會有人接納。

一籌莫展的瑙魯政府終於想起了自己也並不是賣無可賣,自己還有另一項東西可以賣:國家主權。

瑙魯雖然小,但在小也是聯合國承認的主權國家,擁有一個國家所具備的一切權利。於是瑙魯開始利用自己主權國家的身份,為國際資本提供離岸避稅和洗錢服務。

21世紀初期,只要你交25000美元,打個電話就能在瑙魯註冊一個銀行,沒有任何監管,隨你怎麼折騰,可以大大方方的把各國黑錢在此洗乾淨。此項德政讓俄羅斯黑幫大為感激,很多俄國黑幫和南美毒梟,在瑙魯都註冊有自己的銀行。

講真,我講到這裡有一種世界線收縮的感覺。

除了開放洗錢,瑙魯連外交護照都可以賣,只要花上幾萬美元,就可以在瑙魯買上一本外交護照。由於外交官擁有外交豁免權,因此各國黑幫和恐怖分子特別喜愛瑙魯護照。911事件前後,就有大量持有瑙魯外交護照的基地組織恐怖分子在各國活動。後來瑙魯政府把這項服務停了。

不過別擔心,我們之前講過的科摩羅同樣有售,賣護照這件事上也內捲啊。

在賣護照,幫洗錢以外,瑙魯還出賣了自己最核心的權利:外交權。作為聯合國成員國,瑙魯經常收各國的錢,來承認一些沒人承認的政權。比如收了阿爾及利亞每年1000萬美元的援助,承認西撒哈拉國。收了美國歐盟的援助以後,承認科索沃獨立。收了俄羅斯5000萬美元後,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收了日本的錢以後,公然支持日本在國際海域的捕鯨行動。

而收買個人比收買國家更便宜,有些偽政權,收買瑙魯的胖頭魚總統為自己說話,甚至只需要每個月5000美元。每個月5000美元,在西雅圖維也納德能過來一個好程序員,但在瑙魯可以收買總統了。

連自己的外交權利都能出賣,瑙魯已經沒有任何底線了。但是總這樣國際要飯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瑙魯想找個長期飯票,站著把這飯要了。

從2001年開始,瑙魯提出了太平洋解決方案,幫澳大利亞收容難民。瑙魯作為所謂的地區處理中心,以每人每月756到2770美元的價格,收容那些跑到澳大利亞的各國難民。

澳大利亞當年是英國流放犯人的地方,而瑙魯成為了流放地的流放地。澳洲政府給的單價,按說可以為難民提供很好的生活,但瑙魯人自己都住在垃圾堆裡,收容所的條件可想而知,收容中心疾病叢生。

曾有記者想去探訪,瑙魯的胖頭魚總統索性將記者簽證費提高40倍,徹底拒絕記者入境。

靠著在全球外交界坑蒙拐騙,瑙魯總算沒把自己餓死。畢竟一萬人的國家,各國手裡只要落下撒瓜拉棗,就足夠他們生活了。只不過過去的日子是一去不復返。最近幾年,肥胖率和糖尿病發病率都有了明顯下降。

瑙魯的未來

瑙魯今日的狀況是早就有人預料到的。早在1960年,替瑙魯進行價格談判的澳大利亞經濟學家海倫休斯,就一針見血的指出,瑙魯根本沒有獨立作為一個國家運營的能力。他說,唯一的辦法是停止假裝他們是個國家,和澳大利亞或新西蘭合併,這樣瑙魯人民才有工作機會。

一言以蔽之,把他們的島賣了換取工作機會。他們可以下週做這個決定,也可以十年後再做這個決定,但現在做決定對瑙魯人民會遠比以後再決定更好。

不過海倫休斯這個說法也不全對,瑙魯雖然已經到了要飯的程度,但還是有另外一條出路。只要瑙魯再熬個幾十萬年,等海鳥們再落下十米厚的鳥糞時,瑙魯不就能再次致富了嗎?

我是小魚憨可憨,每週講一個吹逼小故事。感謝大家的三連,我們下期再見。

Leav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