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宗与阿明 の 难解情缘【奇葩小国21】
本期为阿富汗下集。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勃列日涅夫时代》姆列钦(俄) 《二手时间》阿列克谢耶维奇(白俄) 《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李晓亮 《苏联、阿富汗、美国:1979~1989年三国四方在阿富汗地区的一场博弈》李琼 《苏联出兵阿富汗原因新探》谢瑜 《苏联阿富汗政策研究》周磊 《苏联的越南:美国与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宋亚光 《苏联外交与社会稳定: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为案例的考察》邢媛媛
勋宗与阿明 の 难解情缘
(苏联国歌)
大家好,我是罗罗圈看。
在上一集的末尾,我们讲到了苏共中央在1979年3月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不出兵阿富汗。那么,为什么苏联后来反悔了呢?
因为阿富汗政权内部发生了一场火并,跟勋宗抱得很近的塔拉基被干掉了。干掉他的人叫做哈菲佐拉·阿明。注意,哈菲佐拉·阿明不是乌干达的伊迪·阿明。阿富汗的阿明把勋宗气得勋章乱颤,而乌干达的阿明只会心疼勋勋。
阿明的崛起与四月革命
阿明,中亚著名狠人,阿富汗一场硬仗的主导人。阿明狠到什么程度呢?他一辈子最大的偶像是苏慈宗斯大林,终身以斯大林为榜样,以心狠手辣为荣,属于跟狗互咬都不吃亏的那种人。
1929年,阿明出生于喀布尔省的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跟塔拉基一样,他也是远近闻名的做题家,不过阿明的做题水平更高,他从喀布尔大学毕业后,于1957年考取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学位,后来又获得了威斯康星大学的博士学位。阿明的家庭只是普通家庭,但他却靠着个人努力,在人均抬轿的阿富汗获得了如此耀眼的成就,所以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会做题肯定是有好处的。当然,马歇尔时代的赤道几内亚除外。
在原教旨主义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接受了几年教育后,阿明成功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才是人间真理。1965年,回国后的阿明立刻加入了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对于贫穷落后的阿富汗而言,能找到阿明这种高级知识分子,概率跟开车撞死一条鱼差不多。塔拉基非常欣赏阿明,很快地提拔他做了自己的助手,阿明因此成为了总书记的得意门生。受勋宗影响,关系很好的两人也经常上演出圈文。
阿明的第一次露脸就立下了天大的功劳。我们前面提到了达乌德政权一直想整制阿富汗人民党,但被人民党撕血反杀了。这个撕血指的就是阿明。达乌德推翻阿富汗王国后,一直和人民党不干不尬地共同执政。阿明在塔拉基的指示下,勤勤恳恳地挖达乌德的墙角,在军队和政府中结交了很多人,为跟达乌德翻脸做准备。
1978年4月25日,深感危机的达乌德决定先下手为强,派警察突袭了正在开会的人民党政治局,顺利地逮捕了塔拉基等一众人民党大佬,认为这波稳了。但碰巧的是,阿明那天没有去参加会议,也就没有被抓进监狱。政府派了几个警察于午夜搜到了阿明的住改,控制了阿明。
在由于当时已经凌晨了,阿明对警察说:“各位警官,现在已经是凌晨4点了,你们忙了一宿也很累了,反正我也跑不了,为什么不喝杯茶歇歇,等天亮了再把我送到监狱呢?”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
“有早死,三点半给你们做,做干部都没有用,留三不给你们留。”
几个警察一想也是,熬夜加班钱在哪里?他们决定在阿明家先摸个鱼,先饮茶,等天亮。事实证明,上班饮茶是要看时机的,乱饮茶是要坏大事的。几个警察在阿明家足足饮了五个半小时的茶。在这五个半小时里,阿明成功的把政变的情况送出了住宅,送给了支持人民党的军官们。
收到消息的军官立刻带领部队发动政变,进攻总统府和监狱,将被抓的人民党大佬们解救了出来。阿明负责指挥部队,很快取得了胜利。达乌德拒绝投降,阿明下令将达乌德全家60余口全部杀害,只有一个小孙女幸免于难。并且,达乌德手下上千名投降的官员和卫士们也被阿明通通处决,从物理意义上毁灭了达乌德的政治势力。
平心而论,达乌德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他在当年发动政变推翻阿富汗王国的时候,一直要求尽量不要流血,但阿明却将这样一个人满门抄斩。他肯定不知道中国有句古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这场撕血反杀达乌德的政变被阿富汗人民党称为四月革命。1978年4月30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改国号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由塔拉基担任主席团主席,阿明担任总理。
刚上台的时候,阿明对塔拉基极尽吹捧之能事,称塔拉基为东方之星,处处自诩为塔拉基的学生。但阿明虽然自称为学生,行动却一点没有学生气。阿明上台以后,大规模清洗人民党内部的反对派,不仅清洗党内,他还曾以开会的名义一次性诱杀了500名地方部落首领,派部队大举进攻反对派武装,在反对派区域大兴杀戮。阿明的残暴举动连苏联都有些看不下去了,劝他悠着点。阿明回答说:“你们不了解我们阿富汗人,这些部落拿起枪来就不会善罢甘休,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全杀光。”
靠着发动大清洗和军事行动,阿明的势力不断扩大。1979年7月,阿明迫使塔拉基把国防部长的位置让给自己。至此,阿明完全控制了阿富汗的军政实权。
苏联决定出兵
随着阿明权力的扩张,阿明越来越表现出了对塔拉基的不满。由于他已经架空了塔拉基,曾经的舔狗阿明开始旗帜鲜明的反对个人崇拜。同时,明确反对塔拉基的极端亲苏政策,获得了很多民族主义者的支持。
阿明的强势引起了苏联和塔拉基的双重警觉。苏联提醒塔拉基,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关系应该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关系,你这个总理过于强势,罗密欧与胡必烈来数理是。苏联认为阿明是个野心过大的民族主义者,早日不出必成大患。
1979年9月,勋宗在莫斯科接见了塔拉基,劝塔拉基留在莫斯科,由苏联收拾阿明。但塔拉基自我感觉相当良好,他同意对阿明先发制人,但他认为自己一个一把手,对付二把手优势在我,因此决定亲自回国收拾阿明。塔拉基回国后,还没开始行动就走漏了风声。阿明知道塔拉基要收拾自己,也决定先发制人。但这一消息很快也被塔拉基知道。结果就是,由于阿富汗人和古巴人一样的不严谨的保密意识,两位大佬正式摊牌,双方都准备干掉对方。
1979年9月14日,经过与苏联大使几天的商讨,塔拉基和苏联人制定了一个干掉阿明的计划。计划并不复杂,其实就一句话:在塔拉基的官邸请阿明来开会,把阿明干掉。
咱不知道塔拉基这伙人这几天在研究什么,几天时间就商量出这么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计划。
1979年9月14日下午,塔拉基给阿明打电话,邀请他来阿富汗人民宫参加会议,来调节两人之间的矛盾。阿明在接到电话的时候感觉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他对塔拉基这个电话是如何评价的呢?对此,从来韩国日报社评论道:
霸王鸿门设豪宴,醉虎野宿便京城。 展让看公吐心惊,长兰玉里宿,奉先互动灵。 是梁凤之赏甘露,玄哥耳闻雷声。 西宗越夜见海灵,开口金莲笑,大朗要休息。
他在电话里对塔拉基说:“我已经知道你准备用武力对付我了,所以我不去。”
但是,苏联大使普拉诺夫又打电话给阿明,说自己担保,阿明的人身安全不会有问题。阿明虽然不怕塔拉基,但此时的他并不敢得罪苏联,只能抱着上坟的心态硬着头皮去人民宫。但是他留了后手,他命令自己的部队从外围包围了人民宫。同时自己带着八个保镖去巴刀赴会。
结果来到人民宫门前,塔拉基的警卫们要求阿明单独进入。阿明肯定不干呢,双方一言不合立刻爆发火并。阿明的八个卫士拼死护主全部阵亡,阿明逃出生天。逃出来的阿明立刻调集部队攻打人民宫,很快攻占了人民宫,俘虏了塔拉基。
我不明白,塔拉基就这种业务水平,是谁给了他自信让他觉得优势在我的?
阿明俘虏塔拉基后,立刻宣布由自己担任阿富汗领导人。同时,他跟苏联大使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通话,承诺保证苏阿友好关系。苏联大使承认了阿明的上位。两天以后,莫斯科广播电台就将阿明称为苏联的忠实朋友了。你以为苏联是谁赢他们帮谁吗?其实不是的。苏联承认阿明只是因为当时在阿富汗的苏军力量不足。在苏联平静的通告背后是勃然大怒的勋勋。
塔拉基被俘后,苏联的态度很明确。他们对阿明表示,阿富汗归你,把塔拉基送到莫斯科来。结果没想到,阿明拿勋宗说话当放屁,过了几天就派人用枕头闷死了塔拉基,帮塔拉基体面了一下。
听到这个消息,勋宗是真的伤心了。晚年的勋宗由于年龄大了,感情非常丰富。当时苏联的导演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导演们会努力在电影里插播一些夕阳红式的感人画面,因为勋宗爱看电影,只要能把勋宗看哭了,电影肯定就能一路绿灯。塔拉基是苏联的忠犬,也是勋宗的学弟,打狗还得看主人呢。勋宗在塔拉基死后不止一次的跟光宗表示,自己非常后悔没有留住塔拉基。得知塔拉基的死讯后,他的心情就好像是申海知道心源洁已结婚。
从塔拉基死以后,勋宗就在心里给阿明定了调:我这只老马不识归途,但你这个小人我必须铲除。
除了感情因素,阿明也实实在在的威胁到了苏联的利益。苏联对阿富汗的要求有两个:第一是保证阿富汗的稳定,确保宗教势力不要渗透进苏联。第二是保证阿富汗亲苏,不要搞一个苏联版的古巴。
可是,阿明接手后的阿富汗不仅没有稳定下来,反而比以前更加混乱了。阿明上台后立刻着手加强了自己的权力。之前反对个人崇拜的他,组织人拍了一部自己的传记电影,由他本人出演自己,跟苏顺帝戈尔巴乔夫一样,成为了世界上戏路最窄的演员。但拍电影并不能让阿富汗稳定下来。阿明上台后推行的是什么政策呢?如果说塔拉基的改革是步子迈太大的话,阿明就干脆是平地起飞骑着椅子马了。他上台后甚至一度考虑过要关闭全国的清真寺,但由于反对声音太大而被迫放弃。
对于那些反对阿明的部落,阿明的原则是只剿不抚,迅速与各地的武装从物理上打成一片。本来塔拉基政权已经岌岌可危了,在经过阿明这一折腾,到1979年年末,阿富汗全国80%的区域都被反对派占领,政府军只能龟缩在首都等几个大城市里。阿明成为了阿富汗版的君士坦丁十一世,从伊斯坦布尔到君士坦丁堡,他的威名无人不晓。
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苏联想要阿富汗中和宗教混沌带的想法完全落空了。伊朗等国的传教士大量进入阿富汗。喀布尔那个政府就像是乐事薯片一样,名义上有一整包,实际上只有一点点。
除了站不住场子以外,阿明的立场也让勋宗极其恼火。阿明虽然信马列,但他是个民族主义者,他的原则是亲苏,但不能完全亲苏。同时,他也知道勋宗对自己非常不满,因此对苏联只保留了驴不退丁元版的忠诚。
阿明上台后,勋宗曾经几次来信邀请他去莫斯科,阿明每次都表示下次一定,下次一定,坚决鸽掉了。为什么呢?因为苏联有个很不好很好的传统,就是给来访的外宾下套。当年印尼领导人苏加诺访问苏联,克格勃就给苏加诺下套,他们抓住了苏加诺好色的特点,派几个女特工去色诱苏加诺,拍下不少艳照。等苏加诺快离开的时候,克格勃拿出了这些照片和录像威胁苏加诺,说如果他不听话的话,苏联就要把这些照片公开。结果苏加诺说:“能不能给我一份拷贝,我拿回国内给大家看。”
苏加诺不仅不认为被拍艳照是什么羞耻的事情,反而觉得十分光荣,他有事没事就要吹嘘自己的风流韵事。苏加诺朝克格勃要走了一份拷贝,就兴高采烈地回国去吹牛逼去了,只留下克格勃官员们大眼瞪小眼,真正做到了从物理意义上白嫖了苏联。
阿明估计自己到了莫斯科的待遇可能都不如苏加诺,很可能去了就回不来了,因此坚决拒绝了勋宗的邀请。这更让勋宗伤心了。从达乌德上台开始,苏联前后援助给阿富汗20多亿美元,把一大哥当了几十年,结果你连个线下会面的机会都不给。
除了拒绝跟勋宗面基以外,阿明还开始阻止苏联干涉阿富汗内政。他要求苏联换掉了跟塔拉基一起害死自己的苏联大使,阻止了苏联向阿富汗军警系统里的渗透,想逐渐摆脱苏联对阿富汗的全面控制。但最要命的是,阿明认为要想不成为苏联的傀儡,只能依靠美国。
阿明上台后,派外长出访美国,会见了美国副国务卿,同时表示愿意和美国修复关系。在他的帮助下,喀布尔修建起了美国文化中心,阿富汗情报机构撤回了对美国大使馆的监控,默许了中情局在阿富汗的活动。阿明本人还曾经亲自接见过中情局特工。
如果说之前的事情只是触及了苏联的底线的话,跟美国的交往那简直就是在苏联的底线上来一个向前旋转三周半,向后翻腾四个月的阿马纳斯空翻,外加一套阿扎里安科维特全旋后,跳了一只吉列尔金图,同时再给勋宗一个大脖溜子。
因此,当时间走到1979年年末的时候,曾经坚持不出兵的苏联大佬们在现实面前改变了意见,大家逐渐达成了共识。稳定阿富汗局势必须推翻阿明政权,换掉阿明政权只能靠苏联出兵。
战争的开端与代价
出兵的指示除了来自苏共高层,也来自苏军内部。苏军在1968年入迁了捷克,这场布拉格之春让大量苏军军官加官进爵。如今军队已经十年没打仗,大量的军官想借阿明老乡的人头一用,给自己攒个军功。
当然了,明白人也是有的。苏联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和他的副手阿赫罗梅耶夫大将就坚决反对出兵。因为他们认为苏军出兵必然会陷入到无休无止的游击战中。但奥加尔科夫在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时,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对他说:“你只管执行,还轮不到您来教训政治局。”
奥加尔科夫是现代军事史的宗师级人物,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树的化军队。他对阿富汗战争的判断是非常准确的,但勋宗等人听不进他的意见。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要打,他命令副手阿赫罗梅耶夫大将忠实的制定了作战方案,上报给了勋宗。
阿赫罗梅耶夫的方案上报给勋宗后,连求明读武的勋宗都倒吸了一口冷气。按照阿赫罗梅耶夫的构想,苏军应该至少出兵20万,全面占领阿富汗,但不能止步于此。为了防止邻国向阿富汗的渗透,苏军应该进一步打进并肢解巴基斯坦,在印度洋沿岸建立一个亲苏的俾路支共和国,一举获得印度洋出海口。从军事角度上看,这个方案是正确的,但这个方案在政治上实在太过疯狂。因此勋宗采用了阿赫罗梅耶夫的另一个更保守的方案:出兵10万,推翻阿明政府,扶持一个新的亲苏政权。
其实苏联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小成本的刺杀阿明。比如克格勃曾经派人在阿明的食品里下毒,结果毒性不够。由于阿明爱喝可乐,有毒物质被碳酸稀释了。虽然下毒成功了,但没毒死阿明。我觉得这个故事跟刺杀卡斯特罗有的以贫,让人不得不感叹美苏大区优秀的匹配机制。
1979年下半年,苏联抽调了全国精锐,包括阿尔法小组、信号旗部队和格鲁乌的精锐们,组成了一支代号为154的特种部队,准备刺杀阿明。同时,苏军从各地抽调了装甲部队,集结在苏阿边境,准备入迁阿富汗。
从1979年11月起,苏军开始在阿富汗进行密集的活动。苏军教官以装备检修的名义收缴并拆毁了阿富汗军队的重武器,并且停止提供油料。同时,在外交层面上,苏联反复鼓吹苏阿友好,来麻痹阿明。这种欺骗效果非常成功,阿明觉得,自己虽然跟勋宗关系不好,但勋宗暂时不会对自己动手。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他还托人给勋宗带话,表示自己愿意在任何地方与勋宗会见。但此时的勋宗已经下定决心了。在他看来,阿明的行为是汽车撞墙你知道拐了,鼻涕进嘴你知道甩了,股票涨起来你知道买了,亲姐缘姐结婚了你知道彩了,晚了。
1979年12月13日,负责刺杀阿明的154特种部队进入喀布尔。但当他们搞清阿明的防御情况时,傻眼了。阿明由于害怕被杀,住在了伊索南宫的达鲁拉曼宫里,布置了3000多人的警卫部队,而154部队总共只有500多人。由于兵力不足,154部队向莫斯科申请了援兵。但谁都没想到的是,CIA搞清了苏联的入侵计划,提前通报了阿明。由于计划泄露,154部队不能再等,于1979年12月27日晚发动了突袭。
在突袭发起之前,苏联大使曾经给阿明下达最后通牒,要求他辞职,苏联保证他和家人们的生命安全。阿明想要争取时间,说:“我怕将领们想不通,想给他们开个会,做做工作。”苏联大使表示:“不用开会,将领们都在我这,克格勃保证他们能想通。”
阿明想打电话求援,但电话线全部被切断。想派人送信,现实出门就被抓了。苏联没有给阿明太多的思考时间就发动了突袭。这场突袭的目的虽然是刺杀,但苏式刺杀全军武啦。特种部队开着特62坦克和施拉卡河,轰开了达鲁拉曼宫。阿明的警卫部队拼死抵抗。双方发生激战,仅仅用了不到一个小时,苏军就消灭了数倍于自己的敌人。
关于阿明的死亡有好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在办公室被流弹打死。另一种说法是他和四个妻子和24个孩子被赶到一个房间里,苏军军官拿出一张要求苏联出兵的命令让他签字。阿明愤怒的将这张命令撕的粉碎,然后全家被杀。可以肯定的是,阿明在生命的最后依然保持了一个国家元首的沐气,没有为了求生而向敌人投降,正如一年前的达乌德一样地坚强。
1979年12月27日当晚,苏军只用了三个半小时就控制了整个喀布尔,播放了事先录制好的告阿富汗人民书,宣布由人民党另一位领导人卡尔迈勒担任新的国家领袖。
喀布尔激战的同时,在中亚集结的苏军装甲部队分为东西两个集群跨过苏阿边境,全面入侵开始了。
(苏联国歌)
战争的泥潭与终结
作为勋宗三大征的最后一征,苏联侵略阿富汗是苏联历史上最大的黑点之一。虽然我们前面讲了很多战争的前因后果,但非常明确的一点是,苏联入侵阿富汗是苏联基于本国的地缘利益而发动的对于另一个主权国家的无耻侵略。杀害主权国家的领袖,扶持傀儡政权,这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也是苏联修正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最直接体现。
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全球一片哗然,反对之声如浪潮般涌来。支持苏联入侵的国家只有四个:印度、东德、越南和安哥拉。剩下的都是反对的和不敢公开反对的。苏军仅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就占领了阿富汗全境,控制了所有的大城市。
本来按照苏联的计划,扶持傀儡政权之后,苏军是准备迅速撤出的,但跟当年的大英一样,阿富汗岂是你相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很快苏军就陷入无休止的游击战中,而且在战争初期,苏军处于很不利的境遇。我之前说过,苏军建设的唯一目标就是为了打世界大战,而苏联人打世界大战的唯一剧本就是在西欧平原上突袭北约。苏军为了适应这个剧本,一切都是按照平原作战为背景打造部队的。所以连空降兵都丧心病狂的搞了全机械化。对于反游击战和山地战,苏军的针对性训练很少。
同时,美国人终于找到了当年苏联援助越南的快感。苏军入侵阿富汗时,布热津斯基就兴奋地说:“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给苏联一场越南战争了。”苏联入侵以后,美国大力支持阿富汗的反苏武装。被美国支持的伊斯兰圣战组织里,其中有一个大佬叫本拉登。
美国和欧洲援助给阿富汗游击队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虽然这些游击队在正面战场上仍然打不过苏军,但无休无止的游击战争让苏军疲惫不堪,深陷战争泥潭。但阿富汗战争对苏联造成的损害远不止如此。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举行,这是第一次有奥运会在社会主义国家举行。苏联为了申办这交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修建了无数的设施。为了筹款,苏联甚至破天荒的发行了彩票。据不完全统计,莫斯科奥运会总花费达到了惊人的90亿美元。
但就在苏联人民满怀热情的准备向世界展示自己时,阿富汗战争爆发了。为了反对苏联的侵略行为,63个国家公开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参加奥运会的队伍里有14个国家也不愿意打出自己的国旗,而以奥运会旗替代。这场苏联精心准备的盛会最终成为了苏东集团的自娱自乐。苏联和东德包揽了六成以上的金牌。在莫斯科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吉祥物小熊米沙掉下了一滴眼泪。这滴眼泪代表了苏联人民对这场不完整奥运会的不甘。
除了在外交上的被动之外,阿富汗战争也对苏联国内的民心和军心有了巨大的打击。在入侵阿富汗以前,苏军士兵被告知他们要去阿富汗解放阿富汗人民,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可是当到达阿富汗后,他们惊讶的发现帝国主义侵略者是我自己。苏军士兵在战场上清楚的知道了自己是在和谁交战,这和他们所认为的解放阿富汗的目标大相径庭。苏联政府把很多苏联伤兵送往东德,而不敢送往苏联国内,就是因为怕苏军士兵回国说出真相。
苏联也曾经在阿富汗努力的进行医疗教育建设,想要争取民心。但任何建设都不能以民族侵略为背景,正如中国人永远不会感谢日本人对伪满的建设一样。苏联对阿富汗所进行的建设同样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只会让苏联不断的放血。
十年的阿富汗战争给阿富汗带来极为深重的苦难。苏阿战争导致了阿富汗超过100万人的死亡,完全打乱了阿富汗的社会基础。苏联为此也付出了近15000名士兵的生命,消耗的军费更是一个天文数字。靠着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营和美国的援助,阿富汗的游击队无穷无尽,成为了苏联日夜不止的流血伤口。苏军在此消耗巨大且士气极为低落。
时间走到1988年,苏联在冷战中已经必败无疑。连东欧都快保不住的苏联不必也不能再在阿富汗浪费精力了。
1989年2月15日,苏军完全撤出了阿富汗。驻阿苏军司令格罗莫夫中将乘坐最后一辆坦克跨过了苏阿边境的友谊桥。他说:“我是最后一个离开阿富汗的苏联军人,在我的身后再也找不到一个苏军士兵了。”
在他们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个分崩离析的国家。阿富汗依然陷入了永恒的混乱中,直到今天依然没有恢复过来。在他们的身前是一个即将分崩离析的国家。
戈尔巴乔夫代表的苏共高层有意和苏军进行切割,在驻阿苏军撤回时,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局委员前去迎接。苏军士兵没有迎来多少鲜花和掌声。苏联国内和即将到来的俄罗斯时代对驻阿苏军大家批判。伤病和贫困成为了困扰大多数老兵的问题。两年以后,八一九事件的失败彻底宣布了苏联的死刑。
1991年8月23日,当年侵阿计划的制定者,已经成为元帅的苏联英雄阿赫罗梅耶夫,决定自杀。阿赫罗梅耶夫元帅于1940年加入苏军,18岁时担任连长,参加了列宁格勒保卫战。在列宁格勒,他曾经18个月没有进入过任何房间,顶着零下50度的严寒和德军作战。但是在1991年,当年他所保卫的国家已经行将崩溃。阿赫罗梅耶夫决定赶在苏联集体前自杀。
他在办公室使用绳索和窗帘杆自缢身亡。在办公桌上留下了六张纸和几张钱币。钱是用来留给他的秘书,让他还清自己在克里姆林宫食堂里的欠款。遗书留给家人和战友,还有一封信是留给戈尔巴乔夫的。克里姆林宫的军官在巡逻中发现了自杀的阿赫罗梅耶夫。在阿赫罗梅耶夫自杀后,苏联政府对他的死没有任何祭文和慰问。只有几个白发苍苍的老战友前来送行。
9月1日,阿赫罗梅耶夫的墓地被盗,元帅服和勋章全部被偷走。家属在万分悲痛之下,不得不让元帅穿着礼服再次下葬。
对阿赫罗梅耶夫的死最关心的高官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参联会主席克鲁乌夫将军。他在阿赫罗梅耶夫死后极度悲痛,数次托人来莫斯科慰问。1991年9月,克鲁乌夫在时代周刊上发表长篇祭文。他评价说:“阿赫罗梅耶夫元帅是我的朋友,他的死是一个灾难。他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爱国主义者,是一个真正的战士。”
克鲁乌夫并不知道阿赫罗梅耶夫的遗书里写的是什么。在给戈尔巴乔夫的信里,他写的是:
“当祖国即将灭亡,我生命的全部意义遭到毁灭时,我无法再活下去。我的年龄和我走过的生命历程给了我权力去死。我战斗到最后一息了。尽管大家都明白要做些什么,但我还是要强调一下,迟早有人要为苏联的分裂负责。这并非是什么判断的逻辑,这是严酷的必然代价。”
(俄语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