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RK
odd-country

非洲的赌债应该怎么还?【奇葩小国34】

本篇为奇葩小国之加蓬(下)。 参考资料: 加蓬政府官网(含国家档案馆电子资料) 休伯特·德尚《加蓬15年》 亚历山大·吉斯2004年出版《法国行政人员眼中“土著领袖”的演变:1922-1967 年,莱昂姆巴和加蓬参与地方权力方式的变化》 邦戈的脸书 巴黎大学期刊《加蓬的政治共识,从 1960 年至今》 法新社为老邦戈制作的年表《执政41年》

引言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种人?这种人身材不高,长相平平,但就是亲和力特别强,人见人爱,特别受欢迎。

跟这种人交往,感觉就像如沐春风,四水入流,周身舒爽,从脚到头,上中天灵盖儿,下中挂过周。

这种社交达人并不多见,而奥马尔·邦戈·翁丁巴就是其中之一。

邦戈的崛起

1935年,邦戈出生于加蓬内陆的一个农村。虽然家乡穷得只能看大狒狒刺牙,但邦戈的家庭不错,父亲是当地的酋长。跟姆巴一样,他也是个罗马贵族。

因为这个身份,他在对岸的刚果的白人学校里接受教育,而不是跟普通百姓一样去参加倒木运动。从起点上就被别人高了不少。

但可惜的是,罗马贵族的生活持续到中学毕业,就因为邦戈的父母双亡而急转直下。虽然家里也算有点家底儿,但邦戈的家格规模有点大,兄弟姐妹一共12人。因此,中学毕业后的邦戈没法继续学业。

1957年,毕业后的他在刚果布拉柴维尔的电报局里找了份工作。按说读了中学后没有继续深造,而是去工作,多少有点屈名投案。但谁也没想到,提前就业的邦戈这次是误入正途了,一失足成千古风流人物了是不是?

在电报局里,邦戈第一次展现出了自己的特长。虽然这个小伙子一没背景二没资历,但他迅速获得了所有同事的喜爱。同事们发现,这个小伙子唯一的缺点就是优点太多,很快他就成为了当地电报局里的团宠。连电报局里的几个法国同事都对他非常欣赏。他们发现,这小伙子要才华有才华,要颜值没颜值,是个人才,把他推荐进了当地的共济会。

混进本地的白人圈子后,邦戈的社交属性再一次展现出来。跟我这种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人不一样,邦戈在当地法国人的圈子里如鱼得水,让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很快为自己积攒了一份豪华的人脉。

这份人脉豪华到什么程度呢?

1958年,邦戈以一个黑人的身份加入法军,起手就是个少尉军衔。很快又因为人缘好素质硬被提拔为中尉。这还不算,由于表现出色,邦戈吸引到了法国特勤局的关注。在服役刚刚两年后,他就被法国派回到了加蓬,负责整合首都地区的电信资源,独当一面了。这种别人祖宗炸尸都得不到的好机会,邦戈愣是自己给自己争取到了。

执掌加蓬

1960年加蓬独立,邦戈作为加蓬黑人中的精英,直接进入了加蓬外交部。结果第二年的议会选举中,邦戈大放异彩,被一个叫奥巴穆的人看中了。

如果你还对这个奥巴穆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他就是上一集里姆巴总统那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侄子。奥巴穆一跟邦戈接触,就立刻认定,这小伙子是个天才,极力协助他进入了内阁。然后,26岁的邦戈就这样进入了加蓬的核心权力层,在参加工作四年后成为了内阁成员。

1962年3月,邦戈进入总统办公室担任副主任,七个月后就转正成为了主任。进入1963年,总统姆巴跟侄子奥巴穆短暂的政治联盟宣告破裂,奥巴穆被赶出政府,旗下的一派人马都受到牵系。那么被奥巴穆一手提拔上来的邦戈结局如何呢?

他生了。

邦戈的出身丝毫没有影响他的仕途。转正没多久,他就被提拔成为了总统幕僚长,成为了姆巴总统的心腹。

1964年2月,加蓬爆发了法国人沉浸式军演。邦戈在政变中也被捕了,但他在关键时刻将政变的消息传达给了法国大使馆。戴高乐一听说后,立刻就乐不出来了。两天以后下令出兵,姆巴重新回到了他忠诚的加蓬。

重新出山的姆巴,面对着邦戈的冒死救援,真的感动了。人间自有真情在,今天瞅你有点帅。简立,从此以后,有我一口汤喝就有你一个陈希。

这年4月,邦戈被授予国防和司法大臣。随着姆巴的健康日渐恶化,邦戈也日渐位高权重。到1966年末时,他已经成为了加蓬副总理,全面负责国防、司法、新闻、旅游等各项工作,成为了事实上的二号人物。此时邦戈31岁,参加工作不到十年。

而且,此时的他已经不只是受到总统的信任了。在成为二号人物后,戴高乐在爱丽舍宫亲自面试了这个年轻人。一番交流之后,戴高乐乐了,当即决定,下一次加蓬总统,就由你来当选了。

1967年11月,加蓬老总统姆巴在巴黎病逝,32岁的邦戈正式成为国家元首,属于他的时代来临了。

邦戈的统治策略

邦戈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抓权。除了担任总统外,邦戈还一个人兼任了国防、外交、新闻、计划、党务、内政、发展、国家指导、公民服务等几乎所有机要部门的部长。跟刚果老祖加瓦拉一样,真正实现了口含平线,一人内阁。

按照正常的剧本,总统如此集权,下一步就该开始搞公有制经济了。但邦戈不是,他集权的最大原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

那么,他的计划是什么呢?

邦戈上台后提出了一个跟背景的克里库很像的口号,既反对资本主义,又反对社会主义,不左也不右。

这个路线听起来颇有一些魔幻,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你以为他是乱提的?他可不是乱提的。

这个两反对政策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理解为两支持。美苏两国都看出了加蓬的摇摆倾向,一代版本一代神,代代都有日子人,谁都不想平空把一个国家往对面推。邦戈很清醒地意识到,对于加蓬来说,只有一项外交关系是重要的,就是与法国的关系。

在非洲多国中,为了对抗新殖民主义,如桑卡拉等很多国家的领导人都与法国发生过冲突,而邦戈选择了另一条路,他不仅不对抗法国,反而要成为老巴黎正白旗的旗械军。

邦戈曾经有一句名言:“没有法国的非洲如同汽车没有司机,没有非洲的法国如同没有燃料的汽车。”

在接手加蓬政权后,邦戈从未提出要转变与法国的关系,依然允许法国驻军,依然购买法国的产品,依然把大量资源低价卖给法国,有事没事就对巴黎歌功颂德。他与前任姆巴唯一的区别在于,邦戈逐渐改变了与法国领导人的关系。

在戴高乐时代,邦戈和其他非洲领导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戴高乐面前的小跟班。但戴高乐去世后,邦戈在法国的地位开始直线升高了。从密特朗时代开始,邦戈在法国政坛中说话的分量开始越来越重。到了希拉克时期,邦戈俨然已经获得了与法国总统平起平坐的地位。在希拉克当选总统后不久,邦戈居然为希拉克提供了一份内阁人选名单来供希拉克参考。而且,这在名单里最后有12个人,最终成为了法国内阁成员。地位之高,连法国媒体都感叹,这个非洲小国的总统真是屁股上抹粉底,好大的面子。

法国之所以如此重视邦戈,一个原因是邦戈向法国出让了大量的石油利益。更重要的是,相比于非洲其他拍马屁拍到马一线的领导人,邦戈非常清楚法国以及法国的官员们需要什么。他不仅对法国的跨国公司网开一面,对法国高层的政客们也施有头衔。法国政客们在他的供事之下,一个鄂尔巴斯鼠,自然对他非常尊敬。

而法国重视邦戈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邦戈超强的社交能力不仅在国内好使,在外交场合中也一样有效。虽然加蓬在非洲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国,但邦戈在非洲领导人中人缘好的爆棚,他几乎跟所有人都把关系处得更好。从卡扎菲到科特迪瓦的博瓦尼,从穆加贝到老卡梅,非洲各国的领导人都把邦戈视为朋友。由于人缘极好,因此邦戈经常被请来充当各国矛盾的调解员。比如2005年多哥的政治危机就是由邦戈出面,一手调解的。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全球的目光云集了海湾地区和以色列。当阿拉伯人准备采用石油武器来打击美国和以色列时,邦戈立刻站出来宣布,自己坚决抗议以色列对阿拉伯兄弟的欺凌。为表示自己与阿拉伯人坚定的站在同一阵线,他决定改信伊斯兰教,把名字改成了哈吉·奥马尔·邦戈·翁丁巴。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邦戈的第一次改信了。早在刚上台之初,由于感觉自己在欧洲影响力有限,邦戈特意去觐见了梵蒂冈教皇保罗六世,并作为天主教徒接受了洗礼,赢得了欧洲各国的认可。对于邦戈来说,什么宗教信仰不过就是争取别人支持的手段而已。对您哥他一笔都算是立场坚定的。

更厉害的是,邦戈不仅跟欧洲、中东的关系不错,跟中国的关系也很好。在他再任的时间里,光正式访华就有九次,时间跨度数十年,每次都获得了高规格接待,还被称为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邦戈说,加蓬的外交是,我们希望能够拥有一座开着几个门的房子,这样一扇门关闭时,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门与外部往来。靠着各国的友好关系,邦戈和法国可以互相利用,既赢,退一赢,赢麻了。

除了在外交上,邦戈在内政上同样极其圆滑。在上台后,邦戈就提出了他的治国思想,主张对话和团结。他从各部族中吸纳了一大批青年参政,极大的削弱了国内部落的影响力。

邦戈主张的经济政策是有计划的自由主义,他在不进行国有化的前提下,努力推进本地企业的加蓬化,用钝刀子割肉的方式来慢慢消除外国势力的影响。虽然相对于其他国家,加蓬拥有不菲的石油收入,但邦戈一直强调,要为石油之后的日子做准备。他在财政稍有起色后,就开始着手修建横跨加蓬的大铁路。1973年,他亲自为这条交通大动脉铺下了第一条枕木。他说,为了修这条铁路,宁愿跟魔鬼打交道。这条贯穿加蓬,长达950公里的铁路用了足足13年才最终修成,但修成后的铁路立刻就成为了经济动脉,摆脱了加蓬对河运的依赖。

除了铁路外,邦戈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颇为上心,他修建了很多学校和医院。虽然质量未必都有多好,但至少保证了加蓬人的识字率常年维持在80%以上。相较于人均抬交椅的非洲国家,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就这样,在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加蓬趁着70年代石油危机的东风,经济迅速崛起。1980年,他们的人均GDP达到了个惊人的5892美元。从数字上讲,这已经接近当时西班牙的水平了。

可是,正当邦戈一路赢麻时,找事儿的来了。

尾声与政变

时间来到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非洲大陆上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洗牌。诸如克里库、蒙博托等一代豪杰陆续下台。正在非洲大陆上一片不生鸡,万物景发的时候,加蓬也有人蠢蠢欲动了。

虽然相对于其他非洲国家,邦戈对加蓬的统治要靠谱得多,但进入80年代的油价下跌和美元震荡期,加蓬的经济形势开始恶化,国内的百姓也开始有点绷不住了。各派势力,你削比利比利,我说削布削布,都憋着想搞事儿。同时,美国人多年来一直不满法国长期霸占加蓬,也乐于给加蓬的搞事运动帮忙场子。

1990年,加蓬首都利伯维尔的拳手们罢课,逐渐引发了全国大罢工。美国人期待的是让邦戈按照非洲大酋长正常的脾气机制,出动军警镇压,然后好找到理由进行国际干预,这样就能轻松颠覆掉这个亲法的政权了。这一套打法相当阴险,对于非洲小国来说,那真是高手在民间,失手在阴间,一不留神就会被美国推翻。

遗憾的是,邦戈没玩套路出牌。他对这一套早有预料,要反对苏,但主要还是防着美。面对着罢工的百姓,他非但没有镇压,反而立刻宣布,提前召开全国大会,恢复多党制,并最晚于1993年进行总统大选。

除此之外,他还任命反对派头目奥耶·姆巴为总理,一下子把含纳海沙的反对派联盟给整不会了。加蓬的反对派因为获得了实权而沾沾自喜,放弃了对邦戈的声讨。而在邦戈的一系列政策之下,美国人也没找到任何可以借口的理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度过了这关。

在风波平息之后,邦戈一不秋后算账,二不行政打压,他公开宣称宽容才是对反对派最大的报复。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一件小事,没过多久,反对派的二号人物约瑟夫·伦詹贝因为不明原因去世。

反对派大佬的死立刻引起强烈反弹,加蓬各大反对党纷纷认定是邦戈下的黑手。可是邦戈却不慌不忙地拿出了一些证据,证明了是新总理奥耶·姆巴下的手。原因是死去的二把手觊觎总理的宝座,这是你们反对派的矛盾,跟我没关系。

就这么随手点拨几下,声势浩大的反对派联盟立刻土崩瓦解。因为反对派阵营的瓦解,在1993年的大选中,邦戈顺利获胜。反对派还想再闹,但此时的邦戈已经生米煮成熟肉了,他们的攻势被轻易瓦解。

1997年,第二次总统大选前夕,邦戈给了在野党一个副总统职位,直接挑起了反对派内斗,又一次瓦解了反对派联盟。对手死层武裂的情况下,他第二次当选。

2005年,邦戈第三次竞选成功,直到2009他在总统任上去世,此时他已经足足统治了加蓬41年半,而且他是作为真正的民选总统走到这一天的。

2009年6月8日,邦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病逝,享年74岁。作为加蓬的革新之父,他享受了超规格的国葬,加蓬全国哀悼一个月。包括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前总统希拉克等大量法国官员赶来参加了葬礼。

在邦戈去世的三个月后,他的儿子阿里·邦戈赢得总统大选,成为了加蓬的第三任总统。此时人们收敛了心情,开始清点老总统的遗产,然后他们惊讶地发现,这实在是太他妈多了。

除了政治水平甩其他的非洲同行几条街以外,论捞钱的本事,邦戈跟其他的人君们也完全不在同一个次元里。作为石油出口大国,从1965年开始,邦戈就开始默许法国的石油公司超量开采,而这些公司自然要投桃报李,大量的财产被回馈给邦戈。

根据已公开的统计,仅仅在美国花旗银行里找到的邦戈的财产就高达1.3亿美元。这笔钱本来是想被他用来当竞选资金,然而最后没用上,就扔在那边的银行里懒得管了。而法国的统计则更加惊人。2008年法国世界报列出一份邦戈家族的财产清单,其中包括在法国的34套公寓和豪宅,在西班牙的21套豪宅,海量的珠宝、文物、艺术品,其总价值可能超过30亿欧元。博卡萨、马西埃等人跟邦戈相比,实在是个穷人。

除了财产超多以外,邦戈的家庭编制也不算小,他一生累计娶了33个妻子,没编制的情妇更是无数,光认账的孩子就有54个。

不过,虽然总统作风如此狂野,但加蓬人总体情绪稳定。因为本地人本来在情感生活上就异常随和。在加蓬农村一直保留有一种神奇的舅甥继承制。因为本地人的男女关系过于混乱,所以丈夫很难保证妻子的孩子一定是自己的,但是哥哥则可以保证妹妹的孩子肯定是自己的血亲。所以,本地人经常是舅舅的财产遗产给外甥。在如此狂野的环境之下,娶30几个老婆的邦戈倒也显得平平无奇了。

相较于恐怖的遗产和庞大的家庭来说,邦戈留下的最大问题是,虽然他努力想让加蓬走出一条新的路线,但在他治理了40多年后,加蓬依然是个高度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工业品和商品还是大量依赖进口,贫富差距巨大,老百姓虽然日子过得去,但也谈不上有多富裕。也正因为邦戈留下的种种矛盾,才终于在2019年,为加蓬带来了那场悬幻级别的政变。

悬幻政变

相比于父亲的圆滑,加蓬的二代魔阿里·邦戈则是个个性鲜明的浪子。小邦戈的母亲是加蓬著名的音乐家,是老邦戈的33个媳妇之一。对于小邦戈这种出身,他自然不用跟本国人一样在国内卷,而是早早的就来到了法国,在巴黎大学读法律。从行为到举止都是老巴黎正白旗的范儿,还出了好几张音乐专辑。

长大以后,由于老邦戈看得实在没溜儿,就把他抓回了加蓬,让他做官。经过老邦戈的悉心培养,最终他被任命为国防部长。

2009年老邦戈去世后,小邦戈利用父亲的名望和资源成功当选。应该说小邦戈还是有点格局的人,确实想干点事儿。他提出了绿色加蓬和工业加蓬的经济规划,想着力发展农业、旅游业和制造业。计划很靠谱,唯一的遗憾是小邦戈身体条件不太行。从2016年开始就一直生病,到了2018年出访沙特时,他干脆病倒住院了。

虽然小邦戈对外宣称自己是劳累过度,但加蓬国内普遍猜测总统病的很重。在沙特住院一个月后,小邦戈非但没回国,反而跑到摩洛哥继续住院去了。这下加蓬国内更是谣言满天飞。到了2018年末,小邦戈出来发表新年讲话,这顿七零八碎的讲话更是证实了他糟糕的健康状况。这下加蓬国内的反对派们欢实了,政体不欲,天赐良日,神器尽归谁?

此时,加蓬军队内部有人做不住了。

在加蓬军队里,一名军官愤怒了。面对着加蓬的乱象,他痛心疾首。国民苦不堪言,大家的家人也一样吧?加蓬土地上采出的石油,加蓬人自己也烧不到。百姓们没有工作,忍饥挨饿,疲惫不堪。如果戴高乐还在,他一定不希望大家如此受苦。都是那些特权统治者们隐瞒了国民的苦况。所以,必须撒豆成兵,推翻统治政府,再造共和。

这名愤怒的军官叫做凯利·翁多·奥比昂,军衔是中尉,曾经是一名空输,目前的岗位是加蓬军队一仗队的一名小头目。

不过,要说这次政变是奥比昂临时起义,也不尽然。事实上,他老早就对加蓬政府十分不满。从两年前就开始在军营里到处串联寻找同志,为发动政变做准备。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在他身边已经足足聚集了十余人的大军,已经成为了加蓬不可小视的一股强大力量。

可惜,班底虽然有了,但团队历史却不太坚定。当奥比昂中尉真正想发动政变时,团队里的成员纷纷找各种理由鸽了。到最后就剩下两个人愿意与奥比昂共进退。

在确定核心团队之后,奥比昂中尉仔细评估了一下敌我态势。他认为,虽然自己拥有一对乌龙凤雏,但三个人的团队相较于11000人的加蓬正规军来说,感觉还是略有劣势。所以,还是得想办法扩大队伍。

正如伯拉图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当奥比昂中尉为了拉新人而发愁时,两个人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当时加蓬的一仗队里刚刚加入了两个新兵。作为两个来自乡村的萌新,两个人很快迷失在了首都利伯维尔的纸醉金迷中。这大城市的繁华,让他们迷失了双眼。两个人入伍之后很快意识到,夜总会总是要陪,公卫刚巴又要来回。两人迷上了赌博,可惜两人运气不好,欠了一屁股赌债,只能靠着一点军饷苦哈哈地还债。

面对如此形势,奥比昂中尉直呼:“你们二位正是我所需要的人才。这样吧,你们有没有兴趣跟我一起搞一件狠活儿?事成之后有大好处,你们哥俩那些赌债我就替你还了。”

两个负债者联盟一听,这是好啊!出趟公就能把赌债还了,行,跟你干了!他们俩甚至都没问问奥比昂说的狠活儿具体指的是啥。就这样,两个人为了还赌债参与了这场政变计划。你说他没格局吧,他参与一场政变是为了还赌债。你说他有格局吧,他参与一场政变是为了还赌债。

就这样,奥比昂中尉带领一星五人,正式组成了三人政变小团伙,他觉得可以行动了。经过两年来的筹划,奥比昂的计划是这样的:在一个漆黑的凌晨,政变团队冲进国家广播电视大楼,赌徒甲守住大门,赌徒乙抓捕人质,乌龙凤雏和奥比昂本人杀进电视大楼,通过电视向全国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忠勇之士提刀上路,一举推翻病痿总统,恢复国家尊严,万事大吉。

虽然跟这个计划相比,卡扎菲的计划都算是谨慎缜密的,但这个简陋的计划却是有可执行性。2019年1月7日清晨五点半,几名壮汉冲进了利伯维尔的广播电视大楼,政变开始。

五人组严格按照奥比昂中尉的指挥行动,顺利占领了那里。两名赌鬼顺利的控制了大门。中尉大人坐在了电视直播设备前,对着观众说:“如果你正在吃饭就停下来,如果你在喝酒就停下来,如果你在睡觉,醒来,就去请你的邻居,团结起来控制街道。从今天起,国家复兴委员会成立了!”

当天早晨,当加蓬百姓起来看到电视里这一幕时,全国上下一致震惊了。这个国家已经40多年没有发生过政变,这帮人是哪儿来的呢?比百姓更震惊的是加蓬的官员们。执政党和在野党面对这个政变声明,集体懵逼了。他们都很坚信这个事不是自己干的,而且差不多能猜到,应该也不是对方干的。那么到底会是谁干的呢?

在这个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是离间外宾,煽风点火,没事找事,石头敲锣,九处有他的呢?

对于早晨的政变,加蓬各方一致认定,肯定是美国干的。他们纷纷给美国大使馆打电话,美国大使哭笑不得,好说歹说,才让加蓬各方相信,美国真没参与这个事。

Get him out of here! Get out!

没搞清政变的发动者,加蓬政府赶紧清点部队,看看是哪支部队参与了政变。结论是,所有部队都正常在岗。扯皮了一早晨后,到了早晨八点,加蓬政府才正式派宪兵前往电视台平叛。

平叛过程全程历时五分钟,负责看门的赌鬼二人组被当场击毙。里面的广播三人组则被生擒活捉。由于宪兵们实在无法相信五个人就敢发动政变,还抓了几个围观群众凑数,杀良冒功了是不是?

这场牵动美国、法国,引来全球外交官竞相声讨的政变,尘埃落定后,国际小透明加蓬终于成为了顶流。

当事后加蓬准备审判政变者时,由于过程实在太过离奇,整个审判过程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首先被拿出来审判的是那几个无辜的围观群众。几名围观群众拿出一堆证据证明,他们真就是过去围观的,压根就没进大楼,更没携带任何武器,当天又没戒严,凭啥不让我们上街?由于围观不犯法,因此法官判定几人无罪,当庭释放。不过,这五个人虽然被判无罪,却丢了工作。因为他们的职业是警察。利伯维尔警察局长表态说,看见政变不是制止也就算了,还跟着群众们一起起哄,实在是无法容忍。于是他们通通都被开除了。

到了审判广播三人组时,连法官都绷不住了。检察官要求以危害国家安全的名义判他们三无期徒刑。但辩护律师振振有词。律师认为,如果说在电视上发表一次演讲就能危害国家安全的话,那么这个国家本身就不安全。被告主观上并无破坏国家的意图,客观上也没有造成国家机密泄露,甚至连枪都没开,公共财物也没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说他们危害国家安全,显然不合适,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广播三人组只能说犯下了阴谋煽动和盗窃罪。最终,他们仨都被判15年监禁,并且每人罚款5万美元。

这场政变后,小邦戈立刻坐着轮椅光速杀回了加蓬,公开参加好几场活动以稳定人心,还展开了反腐运动,对军队进行了一番大清洗。

不过说起来,他应该感谢奥比昂中尉,他用自己的坚持让加蓬成为了捅了宇宙的异员,为这个小国带来了一些难得的关注。

Leav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