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民 慈 父 杜 瓦 利 埃【奇葩小国13】
二百年来,海地一直在挑战着人类国家治理的下限。
海地,一个挑战人类国家治理下限的国家
高情商。 海地问题没有外部解决办法,我们必须一起调整,认真考虑今后联合国在海地的存在问题,避免无休无止的无效投入。
低情商。
2021年2月,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了海地问题时力会议。中国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用了一连串的词语批评海地政府。 几十年来,海地政治派别争斗不休,政治人物毫无作为,烂权失败,屡禁不止,加剧了积进失败。
耿爽表示,近30年来,国际社会为海地提供了巨大的资源,累计投入了超过80亿美元,但收效甚微。 中国并不是会上唯一批评海地的国家,美国法国等国的大使也对海地政府进行了强烈批评。 实际上,中国说海地国家治理积进失败,实在是高情商行为。低情商的如特朗普,一般直接说海地是粪坑国家。
众所周知,我国在国际外交场合上一直是以人畜无害的形象出现的。那么海地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才能让耿爽如此不爽呢?
大家好,我是新人阿不主小韩可寒。 海地是加勒比海北部的岛国,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不到半个通辽大。 海地虽然是岛国,但并没有独占整个岛,而只是占领了海地岛30%多的面积,七成是人家多米尼加的。 在这么小的面积里,海地人口达到了一千两百万人,总GDP约85亿美元,都不到中国人双十一成交量的1/10。
现在人们提起拉美,总会提到拉美的中等收入陷阱。但想掉进这个陷阱,至少得是中等收入。 海地人均GDP约800美元,在非洲国家里都算穷的。 所谓的只要我足够穷,中等收入陷阱就伤不到我。 由于海地地处加勒比海,靠近美国,因此很多人都说海地是美国的后花园。我觉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种说法是一个莫大的侮辱。 怎么能这么侮辱美国呢?想我阿门利加怎么说也是世界第一强国,后花园怎么着也得是巴拿马古巴这种风景宜人的地方。海地这么个烂到根子里的国家,怎么配当后花园?它顶多算是美国的沼气池。
杜瓦利埃王朝的崛起
和拉美的其他国家一样,海地的历史也是一部殖民史。历史上西班牙法兰西两大强国轮流欺负他一个人。 海地的气候适宜种咖啡,殖民者们从非洲运来大量的黑奴在此地做工。殖民者们对奴隶的压榨丧尽天良,让奴隶们忍无可忍。 从18世纪末期开始,海地出现大规模奴隶起义,直到1804年,海地正式独立,建立了海地国。 它是拉美第一个独立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但很悲哀的是,海地的历史属于出道即巅峰。 在独立200多年后,这个国家唯一值得称道的,也只有独立时间早了点。 很少有哪个国家能像海地一样,在200多年的历史中几乎没出过明君,简直是各种昏君的试验田。
海地的社会形态大概是极少数的权贵统治着绝大多数的平民,中产阶级屈指可数。在台上的统治者几乎都是独夫民贼。 下一代领导人上台之前都借富民众厚望,上台之后再变成独夫民贼,如此循环往复无限套娃。 从1804年到1915年,海地大概换了90个统治者,平均时间不到两年。其中的典型代表,比如1849年在总统任上称帝的福斯塔。 这个人简直就是博卡萨的前世,平生一大爱好是蘸着人血吃人肉。此人跟博卡萨一样,极其崇拜拿破仑。 在1852年消耗掉了海地殖民时代留下的最后一点遗产,效仿拿破仑办了一场超级豪华的加冕典礼,让海地经济彻底破产。 这里我再声明一次,虽然博卡萨跟福斯塔的行为都是模仿拿破仑,但还是要注意粉丝行为不要上升到偶像。
1915年,美国趁着一战的乱子占领了海地。美国监督海地国会制定了新宪法。这个宪法基本就是美国宪法改了个名字,内容上几乎没有区别,连总统府都是按照白宫修的。 所以认为美国有制度优势的人,建议去了解两个国家,一个是海地,一个是利比里亚。这两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跟美国几乎完全一样,分别扛起了拉美和非洲的最烂国家的大旗。谁能想到,小小的美国宪法居然能为两个大洲贡献这么一对卧龙凤雏。
美国对海地的占领持续到1934年,临走时留下了总统叫文森特。此时东部的多米尼加在独裁者特鲁希略的命令下屠杀了2万多海地侨民。 在美国的调解下,多米尼加最终赔偿了75万美元,平均每个死难的海地人只赔偿了30多美元。经过文森特总统的雁过拔毛,每个家庭最终获赔两美分。好家伙,别人雁过拔毛把毛留下了,他雁过拔毛把大雁留下了。
美国人走后,海地又换了好几届政府,直到1956年,亲美的军政府被推翻。1957年,在美国的监督下,海地终于举行了一届真正透明的总统大选。 这次总统大选居然给海地带来了近30年的稳定政局。从1957年到1986年,海地再没爆发过任何成功的军事政变。 只不过对于海地人民而言,这一段政局稳定的时间,未见得是好事。因为1957年被选举上台的民选总统叫做弗朗索瓦杜瓦利埃。
1907年,杜瓦利埃出生在海地首都太子港的一个黑人中产家庭。年轻时的杜瓦利埃学习很努力,先后在海地和美国学医。回国后始终为卫生事业工作。 作为一个医生,杜瓦利埃的名声很好,接触过他的人说,杜瓦利埃言和蔼,做事认真,而且无论穷人富人,他都一视同仁。 1948年,杜瓦利埃担任了海地的卫生部长。掌权期间为海地的穷人们谋了不少福利,被百姓们尊称为医生爸爸。 年轻时的杜瓦利埃是海地百姓们真心认同的慈父。
1956年,杜瓦利埃参加了海地总统选举。由于之前的好名声,杜瓦利埃广受支持。在竞选中,他的口号是要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平等的对待穷人。 应该说杜瓦利埃做到了这个承诺的一半,他没有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但是他确实平等的对待了穷人,只不过不是穷人们所期待的那种平等。
1957年,杜瓦利埃高票当选了海地总统。在美国人的支持下,他成功靠着选票拿到了总统权力。 多年以来,关于杜瓦利埃的心路转变一直是一个谜。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个体恤人民、尊重科学的医生,在上台以后为什么会180度大转弯,几乎无缝切换为了一个独夫民贼。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杜瓦利埃身上,也几乎出现在了所有海地统治者身上。 杜瓦利埃的上台并非受到了所有人的欢迎。首都的资产阶级就对他的上台不以为然。杜瓦利埃就任后,太子港的工商界举行联合罢市。 杜瓦利埃命令特务们倾巢出动,要么让商家自己开门,要么由特务帮忙物理开门。刚一上任他就体现出了独裁者的本质。
杜瓦利埃的统治手段
杜瓦利埃上任时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古巴革命如火如荼,红色浪潮在拉美攻城拔寨。而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一直致力于向拉美输出民主。 杜瓦利埃左转共产主义,右转资本主义,伸出两大阵营中间,他毅然决然的走上了未曾设想的道路:政教合一。 在海地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叫做巫毒教。巫毒教起源于西非,堪称宗教界的缝合怪,集祖先崇拜、圣灵崇拜、万物有灵论为一体,集百家之所长。 其最大的作用,据说能让人借尸还魂,是僵尸文化的起源,甚至还保留了活体献祭这种野蛮习俗,极为落后,一直被认为是邪教。 而就是这种宗教,在杜瓦利埃的任期下,正式成为了海地的国教。 海地文盲率极高,巫毒教在农村和穷人间很有市场。杜瓦利埃曾从总统化身大祭司,宣称海地四大建国元老在自己身上上身,让自己成为了国家的主宰。 如果仅仅是这种言说清醒行为倒也无法,但杜瓦利埃居然以总统的身份主持了好几场极其残忍的活人献祭,刷新了整个现代社会的底线。 在20世纪搞这种行为,杜瓦利埃已经不能用开倒车来形容了,他是开着米格25下后一路狂奔。
除了巫毒教这种原始宗教,基督教杜瓦利埃也没放过。他宣称自己是耶稣选择的救世主。在一张流传很广的海报上,耶稣拍着杜瓦利埃的肩膀说:我选择了它。 啥?你说为啥耶稣发话上帝不发话?上帝正忙着帮马西亚创造制导吉尼亚呢,没工夫管海地的事。 杜瓦利埃如此落后的行为自然引起了海地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大家纷纷表示:求求你了,哪怕搞点封建迷信呢,原始宗教太落后了。
很快,海地知识分子大量出逃,反对力量暗流汹涌。普通的独裁总统面对这种情况都会派军队镇压,但杜瓦利埃不。他不仅不派军队镇压,反而把军队给镇压了。 杜瓦利埃认为海地之所以政局不稳,根源在于军人干政。 为了抑制军队,杜瓦利埃体现出了政治智慧,可谓集中国历代王朝之上。 首先参考大宋,将军官轮流调换,保证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将高级军官全部发配到边缘地区。虽然在这个只有半个通辽大的国家里,边缘地区也就那么点。但杜瓦利埃还是成功的把有经验的军官全部清洗掉了。 其次是学习大秦。所谓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12。杜瓦利埃命令把全国军队的武器弹药收缴到总统府,让总统府成为全国唯一的军火库。 在杜瓦利埃统治期间,海地军队的火力都比不上童子军,自然也就没有政变的可能了。
但是军队废掉了,谁帮杜瓦利埃镇压反对派呢? 杜瓦利埃表示,要应付这个新场景,需要开发新打法,找到人民痛点,布局新赛道,建立新的镇压组织。 巫毒教是杜瓦利埃的主要抓手。他整合了海地地痞流氓的头骨资源,串联了巫毒教的狂热教徒,建立了新的镇压中台,名叫通顿马库特。 这个新组织与杜瓦利埃实现了目标对齐,吃透了海地人民的心智,其称揩点了一批反对派,形成战役合力,布设了新的镇压剧阵,实现了巫毒教组织的破圈。 倒逼资产阶级反哺海地政府,全面发力邪教体系,形成了从逮捕到处决的生态闭环,提高了所有海地人民的感知度,保证了所有反对派端到端的短平快式处理,而且组织扁平化去中心化,实现了处决模式的简单复用和快速响应。一切行动都重视结果导向。 这是杜瓦利埃政权最牢固的护城河。
翻译成人话,大概是杜瓦利埃建立了一个海地版的思想警察组织,名叫通顿马库特,只对杜瓦利埃负责。 海地的地痞流氓和邪教徒们在这个组织里实现了下岗工人再就业。该组织巅峰时期曾经多达上万人,是军队数量的两倍。 他们身穿统一的制服,配别有精良的武器,可以随时处死一切他们不满的人。他们遵从杜瓦利埃的命令,把政敌扔进硫酸池。 在整个杜瓦利埃王朝执政期间,这个组织累计杀到了至少3万人。 而且养活这个组织的成本并不高,杜瓦利埃在很多时候并不为他们提供工资,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抢。老杜领进门,发财再个人。
除了物理镇压思想控制外,杜瓦利埃还断绝了海地与外界的一切信息沟通,基本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 1957年杜瓦利埃上台时,正值全球的战后经济大繁荣,五六十年代是全球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而本就极度贫穷的海地,成了杜瓦利埃操作下经济繁荣的漏网之鱼。
有人好奇,杜瓦利埃把海地折腾的一穷二白,捧着一群穷鬼真的有那么快乐吗? 杜瓦利埃表示:我的快乐你们根本想象不到。
杜瓦利埃的统治与衰落
海地的经济基础本来就极为薄弱,二战后才有了第一座火电站。经过杜瓦利埃的闭关锁国和丧心病狂的折腾,海地的民间经济处于总崩溃的状态。 但这就能让杜瓦利埃不敛财了吗?不能够啊。 首先是摊派,杜瓦利埃宣称要盖一座新的杜瓦利埃城,向海地的商户们摊派,派通顿马库特们上门收钱。如果不交就逮捕或者杀害。 这个新城计划贯穿了杜瓦利埃王朝的始终,收钱收了20多年,别说打地基了,地图都没一张。 除了割韭菜,杜瓦利埃还收智商税。 在小说1984里,无产者们总是争夺下一次中奖的号码是什么。但是在海地,人家早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杜瓦利埃发行了大量的彩票,绝望的海地人民购买起来很积极。 但彩票的头奖早已内定为杜瓦利埃的亲友们。中不中彩,绝对没有悬念。 但即使这样软硬兼施,海地人民身上也榨不出几分钱了。为了剥削海地百姓最后的剩余价值,1967年,杜瓦利埃跟多米尼加签订合同,答应每年给多米尼加提供2万人帮助其收割甘蔗。 作为回报,多米尼加回馈给了海地每人59美元。这笔钱自然都进了杜瓦利埃的口袋里。这相当于在20世纪后半叶搞了一场奴隶贸易。
靠着挖空心思的巧取豪夺,到杜瓦利埃统治末期,他的家族财产已经超过了5亿美元。 由于杜氏的统治实在太过反动,以至于美国政府都看不下去了。肯尼迪总统上台后,一直想要换掉杜瓦利埃。因为他觉得海地继续这么干下去,早晚得让布尔什维克上台。 因为这件事情,杜瓦利埃跟肯尼迪算是结下了仇。后来肯尼迪遇刺,杜瓦利埃对国内说,是因为自己做了法才方死肯尼迪的。反正也是在国内口嗨,随他怎么说。
由于杜瓦利埃丧心病狂的腐败,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中断了对海地的援助。海地外号国际乞丐,财政和外汇全靠各国援助。 在美国停止援助后,杜瓦利埃放话:再不援助我,我就让海地投靠苏联。吓得美国赶紧恢复了对海地的援助。 其实想想也明白,杜瓦利埃只是说说而已。就海地这个状况,要是敢投共运阵营,他自己得第一个被吊路灯。
1970年,杜瓦利埃突发心脏病,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后,决定立刻部署身后事。他准备将总统大卫传给19岁的儿子让克洛德杜瓦利埃。 为了给儿子铺平道路,杜瓦利埃修改法律,将总统的年龄限制从40岁修改到18岁。海地的杜瓦利埃王朝即将进入后主时代。 19岁的小杜长相让我怀疑他是脑鲁总统的私生子,也像个大矿头鱼。当年的他眼神里还充满纯真,只喜欢摩托车。 在父亲的安排下,他一步登天。在政治上他重拳出击,在现实中他刚上高一。
1971年1月,杜瓦利埃为小杜举行了大选。虽然候选人只有他一个,但是百姓还是极其抗议,坚决不投他。 为了帮他胜选,他的亲信找来了几辆卡车,宣回到各个投票点帮他投票。通过反复卡bug,终于让他以99.98%的支持率当选了总统。 虽然选举舞弊的如此拙劣,但没人能影响最终结果。因为美国人为了让小杜继续反共,给予了他大力的支持。 1971年4月,19岁的小杜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4月,老杜去世。小杜花费300万美元为他修建了灵墓,极尽哀荣。 统治海地13年后,这个独裁者放心的去了。
刚刚上台的小杜对政治一无所知,实权掌握在亲母亲西蒙娜手里。这种太后临朝的体制导致了一连串的家族矛盾。 先是小杜的姐姐斗太后,后是小杜的老婆斗太后。三个女人一台戏,国家级的家族内讧持续到1981年,最终以小杜母亲的全面失败告终。 太后之所以会在斗争中失败,是因为随着小杜年龄增长,与垂帘听政的母亲矛盾日益加深。他在继位10年内改组内阁22次,最终彻底清除了太后的势力,从此在独裁的大道上一马平川。
为了表示新人新气象,小杜的内政上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改革。经过老杜瓦利埃十几年的压迫后,海地已经穷到无力附加了。 小杜号称要进行经济革命,以此来争取美国的援助。由于政治风气有所松动,海地的外资逐渐进入,经济增长率甚至一度达到了年增长5%。 同时小杜也发展了一些工业,总算终结了海地持续多年的经济负增长。如果继续下跌下去的话,海地的经济数据就要变成零了。 在小杜的支持下,海地国家足球队甚至在1974年力压墨西哥杀入了世界杯。 海地人民一度以为国家经过100多年的苦难终于要触底反弹了,万万没想到其实这是回光返照。
小杜进行的经济改革很大程度是为了打击他母亲的保守派和争取外国支援。他从心里里对改善百姓生活兴趣不大。 老杜死后,小杜继承了全套的镇压班子,包括臭名昭著的通顿马库特。 从1978年开始,感到政权稳固的小杜重新现出了原形,开始大肆搜捕反对派,本来有所放松的政治风气又重新归于黑暗。
持续的贫困与大地震
进入80年代,政治风气的改变让大量外资撤走。国际形势的变化让海地刚刚发展起来的一点产业又快速衰落了下去。 更糟糕的是,海地多年来的水土流失导致了农业生产进入了总崩溃的状态。由于政府从来没有修建过水利设施,海地农民想要提高生产力的唯一方式,只有砍树拓荒。 而森林减少导致水土流失,农民们只能继续拓荒。如此恶性循环下,海地的农业在80年代终于进入了无以为继的程度。 有趣的是,位于同一个岛上的多米尼加,其独裁者特鲁希略将整个国家视为自己的花园,是个极端的环保主义者,奉行的原则是:你敢砍树我就敢砍你。 海地岛东西两侧呈现了两个极端。 但80年代的工商业衰落和农业崩溃没有影响到小杜的政策。在他看来,政敌已经消失,国内的百姓过得如何他才不关心。
1986年,小杜大婚。婚礼上光放烟花就花了10万美元,总花费超过了700万美元。是当时全球最豪华的婚礼。 也在同一年,由于海地政府的外汇已经见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海地援助了2200万美元。 小杜说大灾之年,我拿点儿就算了,所以他拿走了2000万,留下200万给了下面。
在剥削方面,除了老杜留下的捞钱小技巧之外,小杜还开掘了很多新业务。比如他对民众进行吸血,物理意义上的吸血。 他隔一段时间就对国民集体吸血,后来卖到美国的医院去。此举为小杜带来了大量的收入,也让海地的艾滋病多到了泛滥的程度。 国民艾滋病泛滥,这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很可怕的事情,但对于海地政府来说则无需挂怀。 根据联合国统计,1985年的海地,政府给每个人的医疗投入只有3.44美元,跟卖血的收益相比不值一提。 同时每人能得到的教育经费只有3.7美元,文盲率75%,婴儿营养不良率87%,婴儿死亡率18%,人均寿命47岁,教育和卫生的总预算不到政府预算的2%。 那么海地政府的钱都花在哪儿了呢?除了被各级贪官直接拿走以外,海地政府的钱几乎都花在了养活军警宪特和监狱上。 海地的暴力体系是小杜统治期间唯一欣欣向荣的部门。 1985年,海地中学教师与军队的人数比为1:189,中学和监狱的比例为1:35。
在小杜多年的努力下,杜瓦利埃家族的财富增加到了9亿美元,约占全国财产的90%。 人均收入只有90美元的国家里,年收入过百万美元的有200多家,超过9万美元的有3000家。 这些千户侯和万户侯们与杜瓦利埃共同统治着海地。靠着庞大的特务部门,杜瓦利埃觉得自己的铁桶江山万年不到。
德川家康有一句名言:让农民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作为一个古代君主,德川家康意识到应该让百姓始终保持在勉强维持生活的状态,不能让百姓太富,也不能让百姓活不下去。 但杜瓦利埃家族不懂得这点。他们不知道的是,暴力可以压制住人民一时,但当百姓活的已经生不如死的时候,暴力是吓不住谁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进入80年代,杜瓦利埃政权和海地人民的矛盾已经极其尖锐,示威起义层出不穷。 虽然杜瓦利埃家族自始至终都禁止反对党存在,但有压迫的地方总会有反抗。解放神学在海地大规模传播。 解放神学是崛起于60年代拉美的一种天主教分支,主张将宗教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 当时拉美普遍在军政府和独裁者的领导下,教会是唯一允许存在的大规模民间组织。拉美地区的神父们眼看着人民受尽压迫,纷纷起来带领革命,可以理解为信上帝的布尔什维克。 现在的罗马教皇方济各年轻的时候就是解放神学的老炮,前几年还在拉美活动镰刀锤子十字架。 在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宗教都是被革命的对象,但相比于杜瓦利埃这种反动政权,解放神学实在太进步了。
1985年11月,海滨城市戈纳伊夫市的学生们掀起了第一波反对浪潮。天主教的神父们迅速将示威的信息传遍了全国。 小杜还是老法子,一就命令军队开枪镇压,满城搜捕。在他眼里,周武飞又是一次失败的抗争而已。 但随着军队的暴力镇压,示威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规模越来越大。 1986年1月,斗争扩散到全国。那些曾经趾高气昂的通顿马库特们,在百倍于他们的百姓面前居然被围殴。 人们举着一个画有空棺材的标语,上面写着:让克洛德杜瓦利埃,这就是你的归宿。 虽然自1985年年末,杜瓦利埃已经枪杀了上千人,但完全没有镇压住这次起义。
1986年1月末,杜瓦利埃不得不宣布全国戒严,出动军队严厉镇压。但多年来被压制的军队大量倒戈。 2月3日,海地全国总罢工。 美国政府眼见这种现象,担心苏联和古巴插手海地局势,于是催促杜瓦利埃下台。 1986年2月7日,他与老婆携带一亿多美元的现金,承诺美军提供的运输机逃往欧洲。统治海地29年的杜瓦利埃王朝就此倒台。
后杜瓦利埃时代的混乱与困境
杜瓦利埃出逃的那天,百姓们跑到老杜瓦利埃的豪华灵墓里,想要把老杜刨坟掘尸。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打开老杜的坟墓后,发现里面空空如也,里面的尸体早就被转移走了。 没想到吧,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小杜瓦利埃出逃到欧洲后,靠着带来的钱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但各国早就厌倦了这个暴君。瑞士银行冻结了他的所有存款。 1990年,他的老婆将富国无望,和他离婚,带走了他的几乎所有财产。从此小杜瓦利埃穷困潦倒。 他当过总统,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只能靠着救济的接济度日。 由于在欧洲实在混不下去,杜瓦利埃屡次表达了想回到海地的想法。 2001年1月16日,杜瓦利埃回到海地太子港。海地司法部的官员与他进行了一小时的谈话。虽然海地官方之前一直号称要审判杜瓦利埃,但是经过一小时的谈话后,海地当局并没有逮捕他。 2014年,小杜瓦利埃因心脏病去世,年63岁。
杜瓦利埃政权垮了,海地又恢复到了之前的正常状态。政客如走马灯一般轮换,军政府独裁者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小杜倒台后,海地又换了20来个总统,政局没稳定过一天。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为这个本已经悲惨至极的国家再次予以重击。 海地的建筑质量奇差,大地震中包括总统府在内的大量建筑塌陷,全国一片混乱。 本来就处于半瘫痪的政府,在地震以后完全瘫痪。除了总统因为出差而幸免外,海地政府的所有部长在灾难后全部联系不上。 警察系统在地震后几乎无人出勤。地震震倒了监狱,4500多名犯人集体越狱。他们抢劫了警察局,获得了大量武器,随后集体出动,抢劫那些劫后余生的百姓们。 海地政府在地震后完全属于躺平能死的状态,救灾完全依靠国际援助。地震后全球各国的救援队接踵而至,但海地的机场和海关无人把守,救援飞机甚至连降落都无人协调。 海地各大黑帮集体出动,手持砍刀,抢劫灾民和联合国救援车队,逼得联合国车队必须配备维和部队才能进入灾区。 直到地震十天后,太子港才终于有警察上班。由于警力极度短缺,海地警方宣布灾民可以合法的击杀抢劫者。 整个海地唯一运转的医院是无国界医生组织的医院。平时只能应付几百人的医院要面对数十万伤员。无国界医生组织宣称,他们面对的是压倒性的压力。 而海地政府仿佛大灾难中的看客。尽管国际社会尽全力救援,但地震仍然造成了超过30万人死亡。
海地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0年,除了地震,还有飓风洪水轮流蹂躏这片土地。由于经济极为困窘,海地连粮食都不能自给,饥荒是常态。 老百姓由于没有粮食,只能把泥土晒干了做成饼干吃。虽然没有任何营养,但好歹能充饥,能缓解一点饥饿。 进入21世纪,人类的粮食生产能力早就大大超过了全人类的所需,但实际上还是有成千上万的人穷到吃观音土。
距离海地不到1000公里的美国,人均医疗支出超过1万美元,但海地的百姓根本看不起医生,拿药只能论片买,更多的人连买一片药都是奢望。 我之前提过,很多前殖民地国家的落后是因为帝国主义的干预,但平心而论,美国在海地局势里起到的并非完全是负面作用。 因为海地甚至连被美国薅羊毛的刺客都没有。美国虽然也扶持过杜瓦利埃这样的独裁者,但海地包括地震灾难的多次危机,最后都是美国出手善后的。 美国多年来一直努力的想在海地扶持一个稳定的民选总统,但民选政府不是被推翻就是变成了另一个杜瓦利埃。只能说海地人自己太不争气了。
时至今日,海地政府已经完全弃疗,政府主要且唯一的作用就是贪污国际援助和争权夺利。 大地震留下的废墟远未清理,公共建筑重建的极少。而海地政府目前还在为总统该不该下台而内斗。 总统大肆抓捕反对派议员,警察唯一的作用就是帮助总统打击政敌,却对大规模的犯罪视而不见。 在如今的海地,光有武装性质的武装犯罪团伙就有76个,压榨着这些穷到吃土的老百姓。 当各国在联合国上指责海地政府时,现总统莫伊兹还在为自己辩解。他的执政党派叫光头党。他宣称新冠疫情耽误了海地政府的工作。 时至今日,靠穷吃穷已经成为了海地政府的基本国策。政府不需要履行什么职能,已经把国家事务全部托管给了联合国和国际组织。
200年来,海地一直在挑战着人类国家治理的下限。 在耿爽代表的发言最后,他说联合国要全面评估在海地的存在,避免无休无止的无效投入。也许联合国在未来也要停止给海地的贪官们输血了。 自助者天助之,人如果自己不成全自己,谁也没辙。
我是小韩可寒,每周讲一个睡前小故事,感谢大家的三连,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