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RK
odd-country

东非高原会上演一出《你的名字》吗?【奇葩小国16】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欧加登战争时期非洲之角的联盟转换研究》霍龙 《欧加登战争与七十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潘霄飏 《激战非洲之角:欧加登战争》宋心荣 《血腥战争撕裂非洲之角》邵威 《飞翔在非洲之角上空的北极熊:1977年苏联战略大空运》惠凯

开场

2001年,美国电影《黑鹰坠落》上映。这部电影讲述了1993年驻索马里美军的一场失败的抓捕行动,以其高度写实的风格获得了第74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这部电影也让世界认识了,在非洲东部,有一个混乱的国家叫索马里。

索马里的下一次高光时刻要等到几年以后索马里海盗横空出世。索马里扼守海运交通要道,特殊的区域优势让海盗事业发展极为顺利。索马里海盗在诞生后,很快成为了红海上的羊毛党,亚丁湾的拼多多。南来北往的货轮要么在金钱上砍一刀,要么在物理上砍一刀。

在索马里海盗业务的风口期,还曾经一度出现过海盗融资上市平台。海盗集团在村里向老百姓拉风投,你出一支AK47,我出一支RPG,攒一支团队去打劫。开着个山板就敢去劫万吨巨轮,死亡如风,常伴吾神。

索马里的出场机会大概如此。除了战乱、海盗和贫穷外,世界对于索马里基本没有其他印象。但很少有人知道,索马里并不是一直都如此混乱的。仅仅在半个世纪以前,索马里还曾经是东非小霸王,是当地恶霸级的存在。而索马里之所以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因为他和邻国埃塞俄比亚曾经上演了一场比你的名字还要精彩的故事。

索马里的崛起

大家好,我是新人阿婆主小约翰可汗。

索马里位于非洲东部,地处红海和印度洋的交界处。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十个半通辽。索马里本身并不是一个国家概念,在历史上曾经被英国、法国、意大利轮流殖民。二战结束后,非洲独立浪潮兴起,索马里自然也要争取独立。但由于索马里人从来没有管理过国家,因此联合国授权意大利托管索马里,帮索马里至少把一个国家的架子打起来。

1960年,托管的十年之期已到,索马里正式独立。虽然在某些人嘴里,索马里一直是医疗教育免费的,但现实中的索马里一直都穷的惊心动魄。1960年人均GDP只有28美元,甚至不到同时期中国的一半。而比贫穷更糟糕的是,长久的分裂让索马里人根本就没有国家认同。各地的部族都成立了自己的政党,在国会里吵来吵去。部族间的矛盾加上地方矛盾,让索马里总统混得连周天子都不如。

就这么一直吵到了1969年,一个叫西亚德·巴雷的将军站了出来。够了!跟你们这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搞好政治呢?他借着总统遇刺的话茬发动了政变,并且解散了所有的政党和议会,压制了所有的部族势力。怎么?总统是我,你不满意?

西亚德·巴雷是个职业军人,早年在意大利上军校。1969年政变后成为了索马里领导人。在非洲,军事政变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传统艺能了。接下来就该是腐败、独裁、称帝、满嘴跑火车等等。建议大家在公屏上打上:这集我看过了。

但是,索马里这个巴雷不一样。巴雷是个军阀建筑,但他是个很有想法的建筑。他掌权后没有花天酒地奢侈享受,而是致力于把索马里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国家。巴雷认为,像索马里这么贫穷混乱的国家,搞西式民主纯属扯淡。于是在1970年,他宣布索马里要建设科学的社会主义,走苏联的路子,主动向苏联靠拢。巴雷上台时正是苏勋宗掌政时期,苏联正在全球扩张。索马里重要的地理位置让苏联势力成功打入了非洲之角。勃列日涅夫与巴雷的想法一拍即合。

冷战是小国的黄金时期。冷战期间的小国就像是美团饿了么打架时期的饭店,斗鱼虎牙竞争时期的主播。美国和苏联全球大撒币,尤其是苏联,只要你认我当大哥,援助打钱的时候是真不含糊。索马里为了表忠心,在首都摩加迪沙挂满了列宁、慈父和苏勋宗的画像。老大哥一看索马里这么懂事,直接就在1974年签订了友好协议。苏联为索马里提供了大量的工业用品和技术设施,还派遣了3000多名军师顾问和技术专家,让索马里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除了经济物资以外,苏联的援助重点还是放在了军事上。苏联为索马里提供了大量的米格17、T-54坦克和伊尔28轰炸机等先进装备,让本来只能骑骆驼的索马里军队一夜之间鸟枪换炮。

靠着苏联援助,巴雷成功站稳了脚跟。他在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消除了索马里人的部族身份,创造了索马里自己的文字,没收了外国资本的企业。同时,他要求索马里的青年必须进入社教学校学习。在广播和媒体中不断抨击部族主义,用基层组织取代清真寺,加强索马里的国族认同。

在巴雷的统治下,索马里快速地向一个现代国家迈进。就这样,到了70年代后期,原本一穷二白的索马里在巴雷的领导和苏联的援助下,居然一跃成为了东非的地方强国。尤其是索马里军队,苏联累计给索马里军队提供了1.64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让索军无论是在装备上还是在训练上都领先于其他国家。堪称苏联对外输出的成功案例。巴雷取得了这一切成就的主要贡献者,但后来索马里的问题也出在了他的身上。

埃塞俄比亚的动荡

巴雷确实是个很有想法的建筑,但问题是过于有想法了。我之前就讲过,非洲各国的国境线基本是殖民者乱画的,跟民族、地理的关系不大。索马里虽然是索马里人的国家,但并不是所有的索马里人都住在索马里境内,这不是绕口令。索马里建国时,很多索马里人都生活在邻国境内,其中比较典型的,比如埃塞俄比亚境内的欧加登地区。本来是索马里的领土,却被埃塞俄比亚强占。境内的50多万人几乎都是索马里人,但是属于埃塞俄比亚。

这让索马里当局非常不爽。他们一直以来就有一个想法,搞一个大索马里国,用索马里的剑为索马里争取阳光下的土地。本来索马里作为一个穷的掉渣的国家,这个想法也不过是跟新垣结衣结婚的老婆白日做梦。但是当巴雷一系列的复国强兵计划实施之后,这个想法变得有实现可能了。想睡觉就来枕头。当巴雷雄心勃勃的时候,邻国埃塞俄比亚还真的就给了他这个机会。

埃塞俄比亚,非洲有名的文明古国,世界上最执拗的黑人国家。历史上,埃塞俄比亚帝国自诩为所罗门王的后代,与阿拉伯文明、基督教文明打了很多年的交道。由于文明史长,埃塞俄比亚在近代时相当执拗。各国的殖民者在此迎往送往,居然没有一个国家成功殖民埃塞俄比亚,成为了近代非洲唯一一个独立国家。埃塞俄比亚最有名的事件就是1896年暴打意大利,逼得意大利跟埃塞签订了条约还赔了款,成为了唯一一个逼得欧洲列强赔款的非洲国家。由于埃塞过于执拗,海地曾经一度派人劝进,劝埃塞国王做全世界黑人的领袖。结果埃塞国王说,你才是黑人呢,全世界都是黑人。

埃塞俄比亚人虽然是黑人,但他们的自我认同一直是晒黑了的白人。埃塞俄比亚这个词在拉丁语里的意思就是被晒黑了的脸蛋。所以埃塞一直不大看得上非洲的穷哥们儿,始终跟亚洲和欧洲混。1936年,意大利终于一雪前耻,征服埃塞俄比亚。国王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1941年,在盟国的帮助下复国。埃塞俄比亚的问题就出在这个国王塞拉西一世身上。

本来,塞拉西一世的威望是很高的。他在抗击意大利人、争取非洲独立中都发挥过很大的作用,算得上是埃塞民族英雄。但塞拉西搞外交很有一套,对内政非常反动。晚年的他愈发独裁,生活非常奢侈。在一个农业国里,王室的支出是农业支出的四倍。埃塞俄比亚的气候条件不稳定,水旱不均匀,经常引发饥荒。1972年,埃塞俄比亚发生了严重的饥荒,20几万人饿死,400多万人严重缺粮。而塞拉西对此不闻不问。饥荒期间,一张塞拉西一世用鲜肉喂狮子的照片流出,埃塞俄比亚上下,一片哗然。众怒之下,百姓上街游行,军队发动政变。1974年,塞拉西被军队逮捕。埃塞俄比亚的千年帝制就此终结。

1977年,一名叫门格斯图的军官通过武装政变上台,成为了埃塞军政府的首脑。他上台后,派人用枕头闷死了塞拉西。由于他资历浅,很多人不服他。因此门格斯图在埃塞发动了残酷的大清洗,空军和陆军的大多数军官都被屠杀,几乎所有的飞行员都被处死。埃塞俄比亚在帝制时期非常亲美,而门格斯图本人曾经在美国饱受种族歧视,因此非常反美。他掌权之后,埃塞俄比亚与美国正式决裂。本来帝制时代的技术精英就被处死了一大批,加上美国援助的停止,让埃塞俄比亚陷入了巨大的混乱之中。这一切都被索马里的巴雷看在了眼里。

欧加登战争

恰巧的是,1974年,一家瑞典公司来到了欧加登地区,宣布自己在这里发现了石油。这下,巴雷更来劲了。你发现了石油,不就是为了取悦我吗?本来我对欧加登不感兴趣的,但你的小花招成功勾引了我。巴雷也觉得,虽然当时埃塞俄比亚人口几乎是索马里的九倍,但埃塞俄比亚混乱的内政以及索马里逐渐增强的国力,让他觉得自己是可以跟埃塞板板道道的。所以早在1975年,索马里就开始支持欧加登当地的索马里游击队,西索马里阵线,跟埃塞政府军打游击。埃塞俄比亚政府军果然不堪一击,被游击队压着打。1977年,欧加登地区的埃塞军队已经龟缩在大城市里,完全丧失了机动性。

也就是这一年,门格斯图上台,埃塞全面动乱。索马里游击队想趁着这股话茬,去偷袭欧加登最大的城市格德城。结果死了300多人,愣是没拿下。这场失败的攻城战让巴雷彻底丧失了利用游击队撕裂玻璃的耐心。他从幕后走到台前。既然埃塞俄比亚不堪一击,也就没必要留着这层窗户纸了。巴雷下定决心。

万里车书一混同,东非七国别江东。骑兵百万红海岸,立马高原欧加登。开战!

索马里对于埃塞俄比亚的突袭,堪称一个非洲版的巴巴罗萨计划。索马里是小国,但军队状况显著的好于埃塞俄比亚。巴雷深知自己与埃塞的体量差距,因此决定速战速决。1977年,索马里全军出击,出动了12个机械化旅,250辆坦克,600门火炮,在战斗机的支援下,从三个方向全面入侵欧加登。索马里军队在欧加登地区拥有兵力与装备的双重优势,但仍然无法吃掉困守欧加登据点里的1万多埃军。可见所谓的索马里精锐,实际上还是没有脱离非洲大区优秀的匹配机制。

门格斯图在索马里入侵后,紧急调整部署,释放了尚未被处决的军官。同时,以允许埃塞俄比亚的犹太人移民为条件,换来了以色列飞行员,让以色列人开着飞机支援前线,总算压制住了索马里空军。但是埃塞俄比亚陆军依然抵挡不住索马里人的进攻,欧加登的大多数地区都已经沦陷。门格斯图情急之下,只能来一张釜底抽薪,他直接联系了莫斯科,希望得到苏联的援助。这事听起来有点无厘头,因为苏联是索马里的传统盟友。门格斯图就是在赌,赌在苏联眼里,埃塞俄比亚比索马里更重要。对于苏联会不会帮自己,门格斯图心里也没谱。而苏联的态度则尽显渣男本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会睡他,但我会娶你。

苏联与索马里的关系,有点像那个段子。我的室友比我漂亮,比我身材好,你为什么没选她呢?因为她没同意。在这个故事里,埃塞俄比亚就是索马里的室友。在苏联的东非战略里,首要目标一直都是埃塞俄比亚,只不过美国人对埃塞的投资太大,苏联想挖墙角没挖动。索马里只不过是个备胎而已。现在,埃塞俄比亚主动投来橄榄枝,苏联岂有不接之理。苏勋宗很快邀请门格斯图访问莫斯科,双方签订了大批合作条款,由苏联为埃塞提供军事援助。由于索马里的野心过大,苏联并不想让索马里太过强势。在索马里刚出兵的时候,苏联就给索马里致信,说你别打了,给大哥个面子,撤兵吧。遭到了索马里的拒绝。巴雷虽然长得不美,但他想得很美,觉得靠自己也能拿下欧加登。本来苏联对巴雷已经很不满了,现在埃塞主动投靠,苏联自然要帮助埃塞。派了很多军事教官去埃塞。结果索马里发现了,苏联这个渣男脚踏两只船。巴雷大怒,做出了一个违反勋宗的决定。他宣布与苏联断交,驱逐了7000多名苏联顾问。这就是给脸不要脸了。

苏联在接走军事顾问的同时,转手就把其中1000多人派往埃塞俄比亚。这些刚刚指导完索马里军队的教官们,转过头来又要指导埃塞军队。好家伙,一场战争成了苏联教官自己玩左右互搏了。本来苏联教官对索马里军队知根知底,按说稍加指导,应该可以很轻松的驱逐索马里军队的。但是来到埃塞俄比亚的苏联教官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不是我不努力,实在是带不动啊。

无论教官和参谋的水平有多高,终究是要有军队来执行的。埃塞俄比亚的军队素质本来就是非洲最差水平,再经过门格斯图一波大清洗,技术军官死的七七八八,剩下的人素质可想而知。我之前说过,马谢艾家族的人平均文化水平可能也就是驾校,那埃塞俄比亚士兵的文化水平可能也就剩下太监了。

苏联顾问虽然制定了很多战术,但也只是堪堪顶住索马里的攻势而已。两国军队的技战术水平有多差呢?对此,通辽韩国日报社评论道:

这边是菜鸡互啄,那边是野狗外头。这个是谢瓦坤对阵赵老四,僵持不下。那个是特朗普雇佣蓬佩奥,臭味相投。东北人去内蒙看雪景,阿林求向沙特卖石油。金美优子跟新垣结衣比美,两个都要。萨尔瓦多向洪都拉斯宣战,令人发愁。海地问朝鲜要援助,蒙古跟中国学踢球。老卡癌对花伯卡萨,人均典范。马克思基建蒙博索,廉政领袖。斯大林讲话会场放屁,马歇尔面前当众吹牛。月子中心找郑爽接单,房地产商去鹤岗买楼。郭小四起诉庄羽,于正找琼瑶报仇。老可汗闻之落泪,小约翰看了摇头。

总之,苏联转而支持埃塞俄比亚之后,两国进入僵持状态。巴雷将军发起了几次攻势,都没能速战速决。埃塞俄比亚也无力驱逐索马里军队。这时,门格斯图闻到了苏联心中最脆弱的部位。老大哥究竟行不行啊?巴雷,你就不没用吗?你得支棱起来呀!

一直以来,老大哥究竟行不行,一直是围绕在苏联头上最痛苦的疑问。几次中东战争的失败,让整个阿拉伯世界都认为老大哥不行。曾经的盟友埃及就因此反水了。中东战争以后,各国想站队苏联的时候都在考虑一个问题:跟苏联混有没有出路?老大哥究竟行不行?

作为冷战一极,苏联可以被骂,可以被打,就是不能被说不行。门格斯图几次暗示,如果老大哥靠不住的话,我就去找美国了。这话强烈的刺激了苏联。本来对索马里这个逆子的愤怒,苏联迫切的想证明自己行。勃列日涅夫在1977年年末召开了莫斯科会议,准备给埃塞俄比亚露一手。老子要让你们看看,什么他妈叫第一世界国家。

1977年11月25日,苏勋宗一声令下,全球苏军开始向埃塞俄比亚进行战略空运。1977战略大空运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运行动之一,其动员力量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东至哈萨克斯坦和中蒙边境,西至里海和地中海。数以百计的运输机满载着武器和物资,从苏联起飞飞往埃塞俄比亚。安22和伊尔76两款大型运输机成为了运输主力。

为了迷惑北约,苏联空军设计了极其复杂的空运路线。亚洲的飞机向南,飞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部分从印度洋向西飞往埃塞俄比亚,一部分迂回到莫桑比克再向北飞行。欧洲的飞机经过地中海和阿拉伯半岛南下,经过利比亚和尼日尔、乍得,再飞往埃塞俄比亚。为了不让美军摸清意图,苏联空军兵分七路,时而满载,时而空载,有时提供虚假的飞行资料,有时甚至不打招呼。一时之间,东至蒙古,西至希腊,北至土耳其,南至马达加斯加,到处都是苏联的运输机,却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们究竟要干什么。以至于等空运结束,美国人还以为苏联人在搞一场规模空前的演习。为了保证空运调度,苏联专门发射了一颗通讯卫星。每天有70到100架运输机从各地起飞。苏联人在埃塞俄比亚储存了大量的油料和设备以便调度。在最繁忙的亚的斯亚贝巴机场,平均每20分钟就有一架大型运输机降落。

苏联大将彼得罗夫负责现场指挥,无数的武器和物资被空运过来。能塞进飞机的装备整车空运,塞不进的,如直升机等装备,直接拆成零件,空运过来就地组装。在空运过程中,一架安22大型运输机冲出了跑道,影响了空运效率。彼得罗夫大将在向莫斯科请示之后,决定就地销毁。后来在机械师力劝之下,拆除了飞机起落架,用两辆坦克将飞机拖离了机场。

经过三个多星期的空运,苏联向埃塞俄比亚空运了可以装备整整三个师的坦克、装甲车和火箭炮,以及40架米格战斗机和150架军用直升机。还空运了1200名苏军顾问和17000名古巴士兵。至于轻武器和弹药,就更是不计其数了。苏联空运来的武器多到什么程度?多年以后门格斯图倒台,埃塞俄比亚的二手坦克价格比二手汽车还便宜。

这场空运基本宣判了索马里的死刑,但它更加震撼了美国人。苏联人通过这场战略空运向世界证明了,只要苏联想,他们完全可以在万里之外的非洲支撑一个政权。更恐怖的是,经过北约的测算,这场空运只不过占用了苏联15%的空运力量。如果他们能在非洲进行这种规模的空运,那么他们能在欧洲空降多少部队呢?

苏联援助埃塞俄比亚的行动让美国彻底断了和苏联和解的念想。本来在70年代苏攻美守的大背景下,美国一度考虑过和苏联和解,两分天下的。但苏联表现出过强的进攻性和输出能力,让美国打消了和苏联和解的幻想,转而在70年代末开始和中国全面合作,进入反苏魔怔人模式。

不过对于索马里来说,这些已经跟他们没关系了。苏联认清了埃塞俄比亚的本质,对于这种国家来说,天上掉馅饼都没用,你还得一起掉下来快速的小碗葱姜蒜。所以苏联放弃了扶持埃塞俄比亚军队,而是直接自己上场。苏联调来了战功赫赫的古巴将军奥乔亚,带领1万多古巴军事对索马里发起了进攻。很快就打的索马里节节败退。索马里的军官不得不架起机枪督战,枪毙逃兵,才能勉强支持阵线。而用机枪督战的将军,就是日后摩加迪沙之战的主角,穆罕默德·艾迪德。

在古巴军队节节胜利之后,彼得罗夫大将命令苏联第76空降师,直接在索军阵地后20公里处实施了空降。再之后的事就不用说了,苏联伞兵下非洲,巴雷王气黯然收。索马里军队一泻千里,兵败如山倒。巴雷没有了主意,到处求援。找阿拉伯国家,埃及总统萨达特口惠而实不至。找中国,中国要求他保持克制。找朝鲜,朝鲜给他发了一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巴雷说我又不想当苏勋宗,要勋章有啥用?巴雷找来找去,各国都表示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找美国求援,表示愿意献出印度洋沿岸的三个港口给美国。美国人表示,你让我帮忙也行,你民主吧。要求巴雷释放政治犯,这些政治犯大多是巴雷抓起来的部族主义分子。但是巴雷病急乱投医,只得答应美国的要求,放虎归山。巴雷投美了,美国人给了他什么援助呢?当时布热津斯基正在美国决策层,这老哥是典型的反苏魔怔人,主张美国为了支援索马里,至少要出动一个航母战斗群。但更多的美国幕僚表示,索马里这种首鼠两端的国家,对美国不忠诚不老实,是典型的两面国,根本没必要救它。虎落平阳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因此,美国最后只援助了索马里1000多吨的破旧军火和二手头盔军帽,基本算是白嫖了巴雷。讽刺的是,70年代开始时,美国支持埃塞俄比亚,苏联支持索马里。当70年代结束时,美国成为了索马里的保护者,而埃塞俄比亚则成为了苏联的铁杆盟友。这可比你的名字有意思多了。

尾声

好在苏联并没有进一步扩大战争的打算。1978年4月,苏军完全消灭了埃塞俄比亚境内的索马里武装,制止了埃塞俄比亚人进一步追击的打算。这场战争导致了两国15万人死亡,经济损失550亿美元,最终以维持原状为结局。哦,至于欧加登地区的石油,直到今天,欧加登地区也没有开掘出一滴石油,依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欧加登战争在近现代史上并不出名,很少有人知道这场战争,但它的影响非常深远。首先是对索马里,欧加登战争的失败让巴雷政权威信扫地,原有的发展局面荡然无存。战争中的大量军火流向民间,再加上在美国的要求下被放虎归山的部族分子,很快,索马里国内的反政府武装风起云涌,索马里陷入了全面内战之中。之后的剧本大家很熟悉了,内战、饥荒、瘟疫,轮流蹂躏索马里。1991年,巴雷政权垮台,索马里彻底进入无政府状态,境内四分五裂,各地纷纷宣布独立,政府甚至连首都都控制不了。

1992年9月,身染重疾的奥黛丽·赫本来到了索马里,看望饱受饥荒的索马里儿童。奥黛丽·赫本抱着瘦的皮包骨的索马里儿童望着镜头,用眼神说:难道就没人来帮助他们吗?事实证明,女神什么时候都是女神。虽然奥黛丽·赫本当时已经是个老太太,但号召力丝毫未减。她的照片在全球公布以后,全美国的老爷们儿嗷嗷叫着要往索马里冲。1992年12月,美国主导的联合国通过决议,决定由联合国出兵进入索马里,保护国际组织发放救济粮。这场行动被称为“恢复希望行动”。这是美国历史上极少有的不出于利益而出于道义的出兵行动。

此时的苏联已经解体,索马里的位置对美国已经没什么战略价值,但当时的美国还有一些理想主义情怀,想证明一下自己维护世界秩序的能力。因此他们向索马里出兵,想要抓捕干扰联合国工作的军阀艾迪德。直到黑鹰坠落中的故事发生。1993年10月3日到4日,120名美军与整个摩加迪沙激战了一天一夜,最终以阵亡19人,伤70人的代价艰难逃命出来。10月4日,美军阵亡士兵被索马里人拖着游街的照片刊登在全球各国的头条上。克林顿总统遭到了美国上下的一致围攻。美国人随即决定撤兵,再也不干这费力不讨好的事了。

一年以后,卢旺达大屠杀爆发。80天内,卢旺达国内杀到了一百万人。全球各国都在呼吁联合国出兵,但摩加迪沙的惨痛教训在午夜梦回,让美国彻底断绝了出兵的打算。各国最终作壁上观,坐视卢旺达人将图西族斩杀殆尽。1995年,最后一批联合国部队撤出了摩加迪沙。联合国在索马里的援助行动宣告失败。

直到今天,索马里依然处于无政府状态,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人均GDP只有海地的一半多。埃塞俄比亚的门格斯图在欧加登战争之后也没有励精图治,治理好国家。他对国内进行残酷的镇压。失败的经济政策让埃塞俄比亚的民族矛盾和经济形势大幅度恶化。饥荒和内战成为了埃塞俄比亚的主旋律。1991年,在巴雷政权倒台的那年,反对派武装终于攻克了亚的斯亚贝巴。门格斯图政权垮台,他带着亲属跑到了津巴布韦。他一生中获得了唯一一项国际奖项,叫做卡扎菲国际人权奖。

在门格斯图出逃的两年前,1989年,功勋卓著的古巴将军奥乔亚,因为涉嫌贩毒和倒卖军火,而被古巴当局处决。配合他贩毒的人叫做巴勃罗·埃斯科瓦尔。门格斯图政权为什么会倒台呢?因为同样在1991年,莫斯科红旗落地。那个让世界颤抖的红色帝国,一瞬间烟消云散。同一年,欧加登战争的三个主角都迎来了自己的结局。

结局与反思

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谁有错呢?巴雷想要塑造国族认同,想要收回被强占的土地,应该说不算什么逆天而行的措施。门格斯图想要保家卫国,自然也没错。苏联和美国虽然忙里忙外,但是他们的付出远大于获得。虽然两大帝国各自都有私心,但是他们并没有想挑起战争。反而给两个穷国大量的援助,客观上带领他们进入了现代化。谁都有错,但谁也都没错。责任在谁?很难说。

1984年,埃塞俄比亚再一次迎来了大饥荒。在内战和饥荒的双重打击下,全国三分之二的人陷入了严重的粮食短缺,最终导致了超过100万人死亡。记者在埃塞俄比亚拍下了灾民的照片,说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最接近地狱的地方。门格斯图向世界发出号召,欧洲正迎来历史最大的丰年,为什么不能援助一点给我们呢?1984年,英国歌坛的十几位歌手创作了歌曲《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为灾区百姓募集了800万英镑的善款,并在第二年举办了旷世演唱会,有15亿人收看了拯救生命演唱会。

英国歌手的一举一动也震您了美国歌坛。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纳尔·里奇用了四天的时间创作了一首歌。1985年1月28日,迈克尔·杰克逊召集了45名各领域的顶级歌手,共同演唱了这首歌。这首歌最终为非洲难民赢得了6000万美元的善款。这首歌的名字叫做《We Are the World》,它的中文译名是《天下一家》。

Leav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