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殖民地能薅法国羊毛?【奇葩小国24】
本篇为奇葩小国之布基纳法索,参考资料见下期节目简介
殖民地的选择与法国的策略
2020年6月20日,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以联合国亲善大使的身份,去非洲一个难民营去访问。安吉丽娜·朱莉面对着难民和记者发表讲话,她说:“20年来,我从未像今天一样,对全球流离失所的人们的命运而感到担忧。”并且说:“我心碎难民,我今天宁愿和你们一起待在这里。”
安吉丽娜的演讲获得了记者和难民的掌声,并获得了大量报道,场面一度十分感人。但是第二天,安吉丽娜就带着两个孩子出现在了洛杉矶的一家高级餐厅。对此,网友纷纷表示,她前一天在西非和难民们待了一整天,后一天就出现在了一万多公里外的洛杉矶,空间折跃的技术令人暖心。
但是无论是指夸朱莉的,还是骂朱莉的,几乎都无人关心她所造访的难民营。安吉丽娜·朱莉所造访的难民营位于西非,它属于一个在世界上毫无存在感的国家——布基纳法索。
打个时候就让我玩玩吧。
在我们之前讲过的国家里,虽然国家有大小穷富之分,但这些国家大多都以各种方式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要说小,梵蒂冈虽然小,但是人家是人尽听过的。要说穷,阿富汗那么穷,但是人家干垮了三个超级大国。哪怕最边边沿沿的国家,偶尔也会出个马谢埃、博卡萨这样的人均典范,给世界贡献一个特殊人类观察样本。哪怕烂到像海地一样,人家也偶尔能出个总统上马日揍吾师。
但布基纳法索,绝大多数人听到这个名字时,都不太知道这是个国家。布基纳法索位于非洲西部,沃尔特河上游,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万塘镇,人口有2000万,比内蒙吴小一些。从体量上讲,布基纳法索其实不算小,但这国家在世界上的存在感跟乐事薯片里的空气差不多。
1919年,法国殖民者征服了瓦加杜古。为了应付层出不穷的殖民地起义,法国人把整个沃尔特河上游划成了一块区域,建立了一块独立的殖民地,称为上沃尔特。
但是在建立殖民地以后,法国人就后悔了,他妈的,来错地方了。在殖民世界的过程中,法国跟英国采取的政策是迥然不同的。大英采取的措施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羁縻制度,保留当地的土司酋长,并且给这些地头蛇一定的财税自主权。所谓交够大英的,留足总督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英靠着这一招征服了印度和非洲,保持了可持续性的殖民收益。
但法国则是另一个路子,法国执行的是改土归流政策,剿灭殖民地原有的一切地头蛇,重新建立一套统治班子,进行全面同化。这种殖民方法投资大、收益慢,但是保证了法国对殖民地的深度影响力。所以英法殖民帝国崩溃后,法国对原殖民地的影响力明显强于英国。但是上沃尔特,结结实实的给法国上了最后一课。
法国人来了以后发现,我这是石缝里往出擤鼻涕的,白来一趟啊。上沃尔特位于非洲内陆,这个国家巧妙的避开了所有值钱的资源。北部紧邻撒哈拉,国土面积三分之二是沙漠,剩下的三分之一土质虽然不错,但气候却异常干旱,基本是旱旱死涝涝死。
就这么个自然条件,农业基本上七零八落的水平。奇葩的是,本地莫西人有一种独特的生育观念,酷爱生孩子,所以家家丁兴旺。按说农业条件如此之差的地方玩命生孩子,这不是坐等马尔萨斯陷阱吗?还真不是,人有非洲大区独特的平衡机制。
上沃尔特人口虽然多,但是这个地方南边挨着达荷美。我们在贝宁那集里面讲过,达荷美人的主要创收方式就是抓黑奴卖给欧洲人,所以上沃尔特的历史就是莫西人忙着生,达荷美人忙着抓,闭环了家人们。
但法国人来的时候,欧洲人已经不卖黑奴了。上沃尔特穷的叮当响,没什么给法国贡献任何剩余价值。法国派来的第一任总督是花钱买官来的,为了在当地修路,几年时间赔了个倾家荡产。好不容易听说当地有金矿,尝试着挖了一下,结果一吨矿石里足足提炼出了1.2克黄金,把总督大人活活气死了。第二任总督来这干了五个月以后,连个报告都不打,直接丢官跑路了,打死都不再回这个鬼地方。
作为一个殖民地,上沃尔特把法国薅的风生水起。在来到上沃尔特以前,法国万万没想到,搞殖民这也能搞成赔钱买卖。
闪电劈出的总统
1958年,上沃尔特实现自治。1960年随着贝宁、尼日尔等邻国一起独立。终于盼来上沃尔特独立的法国人,跳出了一个合适的继承者,来当上沃尔特的开国总统——莫里斯·亚梅奥果。
在非洲,给殖民者接班当总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博卡萨的总统位置是笑出来的,马谢埃的总统位置是蠢出来的,但这些手段都没有亚梅奥果离谱,他的总统位置是雷劈出来的。
前世无休无生在非洲。1921年,亚梅奥果出生于上沃尔特一个腐朽的农村,全家都是本地的穷苦农民。有的人天生就在罗马,有的人天生就是牛马,亚梅奥果属于后一种。本来按照他这个家庭,他这个国籍,他这辈子应该跟人类文明的成果绝缘了。可是亚梅奥果确实是个天选之子。在他八岁那年,天空划过一道闪电,咔嚓把他给劈了。
在中国,说人遭雷劈是咒人的话,但是亚梅奥果的这次遭雷劈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被雷劈了以后,小亚梅奥果奄奄一息。这种地方也没什么医疗可言,一般面对这种情况,当地人就是全家一宿,布衣盖,全村老少等着上菜了。但是亚梅奥果很幸运的是,当地一个天主教神父跑了来,给他来了一次紧急施洗。
所谓紧急施洗,指的是在某人奄奄一息的时候给他来一次洗礼,表达一种从此跟上帝混的态度。如果洗礼以后死了,那么责任全在你,说明你态度不虔诚。如果你活过来了,那么功劳都在上帝,说明你以后有人罩着了,跟着上帝好好混吧。
本来亚梅奥果全家都是信本地土著原始宗教的,但是如此的情况下也不讲究什么宗教不宗教了,应收尽收吧。所以父母同意了神父的建议,几天以后小亚梅奥果运气非常好,活了过来,从此跟着神父皈依了天主教。
皈依天主教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就是,亚梅奥果可以顺利的进入上沃尔特的最高学府——帕特雷神学院。虽然神学院不算是高等教育,但比人均抬交的老百姓还是要强不少。更重要的是,法国人在挑选本地代理人时,基本都从神学院里挑。
前面说了,法国人在殖民地里搞同化,培养忠诚于法国的统治班子。法国挑一些黑人,教他们法语,让他们学法国文化,努力的培养一群黑皮白心的山猪人。这些人不说跟老巴黎人一样白皙吧,至少也得是个香白皙。
而亚梅奥果在闪电加持之下,成功进入了山猪人预备队。可是在学校里,亚梅奥果对学习没有兴趣,反而执着于另一件事业——追女孩。他在学校里的很多女孩都展开了攻势,毕竟越深的越喜欢。虽然自己家穷人丑,一米四九,翘嘴,文盲,非洲户口,但他依然非常自信,勇敢的对学校里的黑人女同学们展开强烈攻势。他倒是没条件当海王,但他至少可以当个水鬼。
在一番努力之下,他终于成功的追到了一个叫萨克雷的姑娘。这个女孩生活方式极度西化,成功的带着亚梅奥果进入了法国人的圈子。跟法国人搭上线以后,一切都顺理成章了。亚梅奥果在殖民地政府中节节攀升。1958年,当上了上沃尔特的内政部长。1960年,上沃尔特独立时,法国人告诉他:“巴黎已经决定了,你来当总统。”
就这样,因为八岁时的一个雷,亚梅奥果成为了上沃尔特的开国总统。刚一上任的亚梅奥果,迅速执行刚果总统加瓦拉,一个人身兼总统、总理、各部部长、司法部长、退役军人部长等多个要职,基本做到了一人内阁。而且解散所有反对党,摆平了不服的地方酋长。
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他极其频繁的更换官员。任命官员连个正式公文都没有,广播里吼一句就算。在他的统治下,上沃尔特更换官员的频率比我的签名重心频率还高。
躺平的总统与崩溃的国家
一般来说,巩固权力的原因自然是为了行使权力。亚梅奥果把权力集中到这个程度,按照正常的逻辑,接下来就该是整治国家了。但令上沃尔特的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亚梅奥果把反对派一通收拾,大权独揽以后说的却是:“那我走?”
亚梅奥果说的走,不是政治上的退位,而是物理上的走,是像安吉丽娜·朱莉一样的空间折跃。巩固权力以后的他几乎没有什么犹豫,一转身就坐着专机去了巴黎,每天香车美女的过起了埃克斯比斯的奢靡生活。作为上沃尔特总统的他,一年中大半年都在欧洲,非洲的事完全隔空处理,此间乐不思蜀矣。
亚梅奥果的这一番操作属实给大伙整不会了。按说都在非洲混,各种各样的昏君大家也是见得多了。但是像这种只把欧洲当非洲的总统,大家还是头次见。别人是无为而治,他是无人而治。大家请把格局打在公平上。
亚梅奥果早就看透了,就上沃尔特这个地方,法国人以上百年的殖民经验,玩了命的敲骨吸髓都没有能榨出一点利润来,自己骑着在石头上刮油能有啥意思?
独立后的上沃尔特,穷的简直惊羡哭泣。人均收入高达68美元,说家徒四壁那都是形容有钱人的。普通百姓就住个草棚土窑,天花、麻疹、疟疾等传染病肆意横行,婴儿夭折率有五分之一,人均寿命不到40岁。
亚梅奥果认为,这种遍地是穷鬼的国家,没有啥可榨了。挣不着钱我治理它干啥?我不挣穷鬼的钱,他想挣谁的钱呢?谁有钱挣谁的呗。亚梅奥果赶上了好时候。英法殖民帝国崩溃之后,两大宗主国为了保证影响力,开始给前殖民地国家放贷款。亚梅奥果盯上的就是这些贷款。
法国人给他贷款种棉花,他用来买别墅。法国人给他贷款修水电站,他用来在老家修宫殿。法国人给他钱,让他修学校,他用来换成老婆的皮草和儿子的跑车。
有朋友可能问了,如此使用法国的贷款,法国人不管吗?这就是亚梅奥果的厉害之处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居然成功的让法国人在上沃尔特赚到钱了。法国人之所以在上沃尔特赔钱,根本原因是维持统治机器的成本大于组织生产的收益。
而亚梅奥果选择了完全躺平,上沃尔特常年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向法国销售棉花和矿产,再高价购买法国商品,每年为法国贡献50多亿非洲法郎的贸易逆差,法国人感动的都要哭了,来了这么多年,也终于看见回头钱了。
亚梅奥果的这种做法,政府破产是必然的,百姓民不聊生自然也是必然的。但是亚梅奥果不在乎,因为你不能以常理来揣测非洲。亚梅奥果认为,政府破产算啥?他这个政府本来也没啥信用可言。民不聊生算啥?上沃尔特早就是可持续性的民不聊生了,还在乎更穷一点吗?所谓只要我没有底线,就没有人能够底线来威胁到我。
军人政变与持续的贫困
在上沃尔特百姓可持续性的民不聊生中,1965年,亚梅奥果又娶了个新老婆。他把自己的前妻抓了起来,给自己迎娶了科特迪瓦的选美小姐,花费20万美金给自己办了婚礼。虽然这笔钱跟博卡萨的加冕仪式比起来寒酸了点,但是亚梅奥果表示,为了体察民情,简朴一点也可以忍受。
在总统的这种敲骨吸髓下,上沃尔特的社会崩溃是全方位的。教师工资没有了,学校经费没有了,入学率跌到了8%,公务员公司集体减少20%,退休军人工资减少16%。但这样依然无法挽救财朕的崩溃。1965年下半年,政府宣布对所有公民统一征收10%的收入税,连神父都不能例外。10%的加税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66年1月3日,上沃尔特开始全国大罢工。由于全方位的欠账,包括军人、警察、公务员等,都加入了游行的队伍。1966年元旦,眼看着大罢工愈演愈烈,亚梅奥果不得不从欧洲回国。他命令时任总参谋长桑古尔向游行人群开枪。桑古尔说:“开枪可以,但必须给我正式的总统手令,别事后让我背锅。”
在亚梅奥果的这个时候偏偏要既当又立,一个劲儿口头催促军队开枪,就是没有正式命令。经过几日拉锯后,桑古尔觉得,我镇压不了百姓,我还能镇压不了你吗?直接带兵进入总统府,发动政变,逼亚梅奥果辞职了。这是上沃尔特历史上第一场军事政变。在让亚梅奥果足足当了五年多总统后,百姓们总算迎来了军政府。
在非洲,军事政变这件比利时薯片里的空气还多。上台的大多数是博卡萨、阿明这种千古一帝。那么桑古尔这个军政府是什么样的呢?桑古尔上台后,先宣布废除宪法,解散议会,由军队继续执政四年。然后是给自己加官进爵,一路升官到了少将。然后自己在担任总统的同时,又兼任了四五个部长。
相信这操作大家也都很熟悉。然后呢?然后1967年,桑古尔制定了一个四年发展规划。1969年,桑古尔恢复了政党活动,并在接下来的大选中成功当选了总统,将自己的政府变成了民选政政府。
桑古尔努力的想要恢复经济,但奈何他的运气是真的不好。经过五年丧心病狂的盘剥,上沃尔特的国库已经穷到耗子进去都自杀了。每年财政收入连付贷款的利息都不够。对于一个纯农业国而言,桑古尔最要紧的是恢复生产。可是他的运气堪称非洲朱由检,一上台就赶上了连年大旱。进入70年代后,两波高温直接把大量土地晒成了荒漠,庄稼绝收,棉花绝收,啥啥都绝收。
1973年,石油危机来了,能源和消费品价格猛涨。面对着让人绝望的形势,桑古尔一筹莫展。为了拯救国家,他只能进行国际乞讨。在整个70年代,作为一个国家元首,桑古尔在外交场合中三句话不离国内灾情,俨然成了非洲大乞丐,可怜的到处求援。但是,在所有的求援对象里,随手给点零钱的有,真心想帮上沃尔特度过难关的一个都没。
1973年10月15日,桑古尔来到了白宫总统办公室,认认真真的给美听宗介绍了旱灾造成的惨状,并在会议上继续强调了自己一贯以来的亲美反共的立场,请求美听宗拉兄弟一把。美听宗听完,实身感动,表示你放心,阿美利卡不放弃任何一个朋友。
但桑古尔满怀期待的走了,美听宗立刻指示手下人,只能给予上沃尔特除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美听宗心里都觉得找笑,亲美反共你也配?每年老子这独裁发誓反共的国家多如过江之鲫,你以为你是谁?
要我说,桑古尔这是典型的把路走窄了。像上沃尔特这种情况,找美国根本没用。而且当时水门事件早已经爆发,美听宗撑不了多久就下台了。像上沃尔特这种穷国,想真正获得帮助只有一条道路。
尼克松已经不是你当年的尼克松了,但勋宗永远是你的勋宗。整个勋宗时代,苏联援助了64个国家,其中大部分是亚非拉的第三世界国家。当时的人没人知道苏联究竟对外援助了多少钱。1989年,苏联政府终于全面公布了对外援助情况,截止到当年,苏联总共援助了61个国家,提供了约合1490亿美元的贷款。这数字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所有国家,而且这还只是贷款,可不包含海量的无偿援助和物质援助。
尤其在勋宗第一任上台的年代,苏联的对外援助更是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规模。1979年到1980年,苏联对外签署的25项援助协议里,有17项是100%赠予,完全免费。截止1982年,苏联对外援助项目4512个,交付使用2707个。这些项目每年能够发电4750万千瓦,炼钢7720万吨,开采石油4930万吨,煤炭2780万吨,基本对外输出了一个工业强国。
在勋宗年代,苏联援助的项目占印度工业的17%,叙利亚经济总投资的15%,阿富汗工业的30%,阿尔及利亚、埃及和伊拉克60%的工程由苏联援建。更不用说苏联基本包养了古巴、朝鲜和越南。而这些投资基本没有任何回报。勋宗搞对外援助从来不算经济账,只有政治上的考量。苏联领导人有相当一段时间都认为,越穷的盟友越坚定,越还不起越要给。而且无论什么难度的项目都敢上,无论是阿斯旺水坝还是卡普尔公路,都是投资大、难度大、见效慢的国本工程。
苏联来者不拒,一句话,老大哥就没拿你当外人。从国家的角度讲,苏联对外援助是极其失败的。旧有的贷款还款率不足5%,援助基本都打了水漂。1986年苏联政府公布了对外援助情况后,苏联国内一片哗然,老百姓根本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这样打肿脸充胖子。苏联疯狂的对外援助不仅没有收获多少利益,反而让很多国家单纯为了援助来薅他羊毛,实际上恶化了苏联的外交环境。
相比之下,美国的援助是经过美国国务院的精确计算的。像上沃尔特这种既无资源又无偿债能力,也无战略地位的国家,是不可能获得美国什么援助的。桑古尔想要把日子过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去叫声勋宗,可是他没有这么做。
在一片糜烂的局势下,桑古尔挣扎了十几年,但经济每况愈下,罢工接连不休。到1979年,桑古尔实在是维持不下去了。政府预算的70%需要外国援助,连贷款都不敢,因为上沃尔特政府已经没有任何偿债能力。
1979年末,上沃尔特国内又开始闹起来,因为公务员工资的停发,他们怀疑桑古尔把四亿非洲法郎的资金贪污了。所以大批公务员又开始组织起了罢工。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罢工和动乱,面对着所有人的不满,桑古尔在1979年12月发表了一次讲话。他承认政府已经完全在靠西方那点援助来维持,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很多主权。他承认自己是个失败的总统。
至于那四亿非洲法郎,他确实挪用了,只不过不是放进了自己的腰包,而是用来买成了粮食赈济了灾民。不过这种行为桑古尔属于有苦说不出。好在他也不用说了,1980年,他的学生、国家情报局长泽博发动政变,桑古尔没有任何抵抗,平静的交出了自己的权力。他太累了。
在桑古尔被推翻时,他心里甚至有一些窃喜,因为政权更迭了,上沃尔特政府可以以此为名赖掉一些外债,如此下去国家还能继续维持。可是,他现在统治者泽博让他失望了,他不仅没有赖掉外债,反而狂借了一笔贷款,买来10万吨粮食,然后高价卖给了灾区百姓。
非洲大学优秀的匹配机制回来了,独裁者常有,而桑古尔不常有。看起来,上沃尔特的未来要继续在可持续性的民不聊生中度过了。
国家的重生:布基纳法索
但是我们讲到这里,这个故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作为独裁者,上沃尔特没有出现像博卡萨一样名垂青史的人均典范。作为救世主,桑古尔也不算是什么天降猛男。这个国家是如此的贫穷,统治者也这样平平无奇,这有什么可讲的呢?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我们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没说,上沃尔特共和国是怎么变成布基纳法索的?
布基纳法索,在本地语言里的意思是“正直人君子之窝”。而给他改成这个名字的人,才是真正给这个国家灵魂的人,他的名字叫托马斯·桑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