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苏当了乌干达总统会怎样?【奇葩小国10】
伊迪阿明,前乌干达总统,军事独裁者,近代史上名声最臭的统治者之一。
视频介绍与背景
2006年,英国电影《末代独裁》上映。 这部历史题材的电影一经上映,好评如潮。男主弗雷斯特·惠特克在其中扮演了一个狡猾、残暴、多疑,但又颇有个人魅力的黑人总统,将暴君如伴虎的压迫感展现的淋漓尽致。
由于他出神入化的演技,惠特克凭借此片斩获了2007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让惠特克获得影帝的是他所扮演的这个角色,那个一直被称为非洲三大暴君之首的男人。他就是终身总统、元帅、哈吉、维多利亚狮子勋章、功勋勋章及军事狮子勋章获得者,所有陆地野兽及海洋鱼类的统治者,苏格兰末代国王,大英帝国在非洲及乌干达的胜利者,马凯雷雷大学校长、地理学教授、博士,伊迪·阿明·达达。
大家好,我是雪山寒可汗。今天我们来讲一个RBE多斤大历史的故事。
伊迪·阿明,前乌干达总统,军事独裁者,近代史上名声最臭的统治者之一。乌干达位于非洲东部,是一个横跨赤道的高原国家,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四个重庆。2018年人口约4400万,从体量上讲跟中国一个省差不多。
但乌干达经济非常落后,2019年人均GDP只有700多美元,差不多是中国的1/14。乌干达是内陆国,没什么矿产资源,主要的出口商品是咖啡。丘吉尔曾经称此地是非洲的明珠,不过大英嘴里的明珠,基本跟商场导购嘴里的帅哥是一样的,大英的殖民地人均明珠。日不落帝国的明珠多到让勃卡萨的黄袍都自愧不如。
这个国家本来应该是默默无闻的众多非洲国家之一,却因为出了阿明而文明世界。
阿明的崛起
1926年,阿明出生于乌干达西北的一个小村庄。出生在乌干达,父亲叫卡拉瓦,母亲叫卢克巴拉。阿明的父亲很早就抛弃了他们,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几个孩子长大,日子穷的叮当响。正因为家里太穷,阿明一生中只读过四年小学,终其一生都跟文化绝缘。
不过所有接触过阿明的人都说,阿明虽然没文化,却相当聪明,领悟力和判断力都很强,是一个机灵的半文盲。
到了40年代,长袜成年的阿明选择了乌干达青年唯一的出头路径——参军。他参加了英国殖民军队,不过由于黑人的身份,阿明一开始并不是士兵,只是个厨房里的帮佣,帮炊事员打下手。但是阿明显然不适合干这个活,因为他家里虽然穷,身体发育却一点没耽误。阿明身高达到1米93,体重220多斤,基本是个肉盾加坦克。
也正是因为他这个体型,让他被英军长官看中。长官觉得220多斤的乌干达大力士怎么能在后厨当个八岁老妈呢?很快,阿明就被编入作战部队,跟着大英南征北战。阿明跟着英军打过缅甸,镇压过肯尼亚和索马里人的起义。由于作战勇敢,他被提升为英军中黑人能得到的最高军衔——准尉。
英法两大殖民帝国授予最高军衔的黑人里,英国培养出了阿明准尉,法国培养出了勃卡萨上士。不得不感叹英法看人之准。
阿明不仅体型魁梧,而且还是个武林高手。他是个实力非常强大的拳击手。拳击是乌干达的全民运动,而阿明是乌干达拳击中的佼佼者。很多战绩都证明了阿明的拳击水平是世界级的。在战场中,阿明碰到比较顽强的敌人,经常扔下枪上去打拳,因为他认为连大英都不怕,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敌人了,不能再犹豫了,一定要出重拳。
有趣的是,阿明在英军中服役时,和他并肩作战的是苏格兰高地团。苏格兰人给阿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苏格兰人勇敢坚毅,是合格的勇士。而且他觉得苏格兰被英格兰统治了这么久,跟乌干达同病相怜。因此阿明居然非常奇妙的对胃屈过的地方产生了思乡之情,视苏格兰为自己的精神故乡。他当了总统以后,经常在总统府里穿短裙、吹风笛,玩苏格兰cosplay。终其一生都是一名精苏。
在英军中服役近20年后,阿明回到乌干达,开始了一名精苏的总统之旅。
乌干达的独立与政变
1962年,在英国的允许下,乌干达正式独立。但独立后的乌干达建立了一个非常奇妙的体制。刚刚独立的乌干达不是共和国,而是联邦。它保留了乌干达旧有的布干达、托罗等酋长王国,同时拥有议会、总统等现代职位。总统由各大王国的国王选出,第一任总统由布干达国王穆特萨二世担任。
有王国、有联邦、由国王选联邦领袖,这不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制度吗?谁能想到神罗灭了100多年以后,神罗的法统在乌干达再生了。60年代的乌干达就这样在英国人的安排下成了精罗快乐国。
但英国留下的制度只是个架子,各大王国的老封建们根本玩不转现代国家。乌干达独立以后,实权掌握在乌干达第一任总理米尔顿·奥博特手里。奥博特是个大学生,擅长搞正党政治,很快掌握了乌干达的军政实权,总统和国会只是个花瓶而已。
阿明认识奥博特的过程跟安禄山发迹非常像,是因为犯罪被交给奥博特审判。奥博特觉得220多斤的乌干达大力士留着有用,就没有处罚他,反而提拔他当了乌干达军队的高官。阿明也知恩图报,对奥博特忠心耿耿,很快成为了乌干达军队的二把手。
政治上结成联盟后,阿明和奥博特很快发现了创收新路径。两人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走私黄金和象牙,大发其财。也许是两人挣钱太多引人嫉妒,也许是两人权力太大引起众怒,总之,由于奥博特和阿明的走私行为,国会要求调查二人。总统穆特萨也对奥博特横加指责。
奥博特觉得你们心里真是没点B数,军政权力都在我手,一个虚职总统还敢指责我?斩斩斩!狗脚朕!
1966年2月,在阿明的支持下,奥博特发动政变,推翻了总统穆特萨,废除了国内的几大王国,把乌干达从联邦变成了共和国,自任总统。
但奥博特掌权后,旧有的戏码再一次上演。随着阿明的权力增大,开始对奥博特形成了威胁。于是奥博特想要剥夺阿明的权力,开始在政治上打击他。与此同时,由于奥博特亲苏,没收了很多英美在乌干达的财产。英美对奥博特很不满意,于是怂恿阿明发动政变,代替奥博特。
两相促使之下,阿明决定搏一搏。1971年1月25日,阿明趁奥博特出访新加坡时发动政变,夺下乌干达政权,并在10天后控制了全国。在推翻奥博特的过程中,阿明就已经展现了自己的残暴本性。奥博特树大根深,在乌干达有很多党羽。阿明将他们全部处死,后来甚至发展到整个乌干达只要姓奥的人就被认为是奥博特的同伙。
政变发生的三个月内,乌干达全国就处死了上万名姓奥的人。由于人数太多来不及埋,阿明的手下把这些尸体通通扔进尼罗河里。最多的时候甚至堵塞了尼罗河,让水电站无法发电。最支持奥博特的阿乔利族和兰吉族被阿明全部清理。他将1200多名战俘关进房子里用炸药炸死,至少15000名部队成员陆续被杀。短短几个月,两个部族的成年男子全部被消灭。
靠着暴力清洗,阿明很快稳定了局势。前总统奥博特逃到了坦桑尼亚,乌干达进入了阿明时代。现在,这个220多斤的乌干达大力士准备治国了。
用一句话评价阿明的治国状态,就是:一只公鸡,他要下蛋。不是他在孵,那他要炸。
抽象派的统治
在世界各国的政坛里,总有派系划分,有的是保守派,有的是激进派,有的是左派,有的是右派。而如果用派系概括阿明的统治,他应该属于抽象派。
阿明在取代奥博特之后,进行了全国巡游,去各部族演讲以及娶媳妇。他认为各部族娶一个老婆代表自己雨露均沾。他一生娶了13个妻子和50多个儿子,还有更多的私生子,自己繁衍了一个兄弟连。
阿明的演讲热情洋溢,非常有感染力,很能带动百姓。他向各地的人们做出了几百项承诺,包括废除秘密警察、恢复经济、发展教育、投资交通、惩治腐败、提高福利等等。
不过根据后来的资料分析,阿明虽然是个昏君,但他在开空头支票时确实是出于真心的,他在主观上确实希望能够改变平民的贫困状态,经常有一些朴素而不切实际的爱民举措。
相比于在经济上的敲骨吸髓,阿明对物理上敲骨吸髓的兴趣更大。相比于蒙博托和勃卡萨之流,阿明其实没有攒下多少财产。阿明不是不想兑现他的承诺,奈何这个前半辈子做个打拳的总统,实在是搞不懂如何治国。
在阿明政权倒台后,阿明政府的部长们出来接受采访,他是这样评价阿明的:“他不能在办公室待上一天,他不能在重要的事情上集中半个小时的精力。他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写,只会掰手指直到数数。他的智商水平根本不能参加那个会议。他不理解别人在说什么,学不会在报告上签字。由于他的无知,他完全想象不出国内正在发生什么事,他只能靠别人的话来理解,生活在流言蜚语中。”
在阿明的统治下,乌干达基本不存在公文这种东西了,总统也懒得看。阿明跟勃卡萨一样,下达指令只通过广播,把乌干达的国家电台也变成了私人FM。感觉他可以和勃卡萨合唱一首:
如果我是DJ你会爱我吗?你会爱我吗?你会爱我吗?
对于政府人事,阿明堪称乌干达小丑人。他在位八年,一共换了19届内阁。乌干达的旧有精英几乎全部被逐出政府,而任何人只要讨好阿明,都可以原地飞升。无论是厨师、花匠还是司机、保安,只要阿明高兴了,随手都能让你当个部长或者将校。在阿明手下也谈不上什么任命状,一般是说一句话就算了:“你今天就是少校。”
1972年,跟洪秀全一样,阿明突然宣布上帝托梦给他,让他赶走亚洲人,把机会还给乌干达人民。当时在乌干达的亚洲人大多数是印度人,这群印度人善于经商,垄断了乌干达的商业。阿明限令他们在三个月内离开乌干达,士兵进入亚裔居住区大肆抢劫,亚裔居民抗争无望,只得全部撤走。印度政府为此事怒而跟乌干达断交。
但是几万名亚裔居民的撤走不仅没有给乌干达人的生活带来好转,反而瘫痪了乌干达的商业。印度人离开的企业被阿明分配给了他的亲信,但这些人根本不会经营,接手的企业纷纷破产。首都坎帕拉的街头牙膏跟火柴都买不到。政府收入锐减40%。
在掠夺亚裔无效后,为了解决财政问题,阿明居然敢冒非洲之大不韪,没收了在乌干达的所有英国企业。大英万万没想到,自己扶持的军阀居然到头来把自己给反了。
阿明本身对于大英并无好感,他知道英国只是在利用自己,一直想找机会摆脱英国的影响。没收英国企业后,英国、美国撤走了外交人员,断绝了贸易往来。
英国撤走后,阿明开始更加肆无忌惮的疯狂辱英。他宣布自己战胜了英国,给自己加封为大英帝国的征服者。同时作为一个精苏,他还封自己为苏格兰的末代国王。给英国政府去信,要求让他当英联邦的元首。
后来阿明在辱英这件事情上慢慢上了瘾。他居然给英国女王出信说:“女王陛下,您想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男人吗?那就请来我们的首都坎帕拉吧。”英国女王过生日时,他又给女王写信,要求女王把用旧的内裤寄给他。
哪怕对于一个普通国家,阿明这种行为也是奇耻大辱。大英为什么没反应呢?对于这回事,汉弗莱爵士已经给我们解释的很清楚了。
Minister, in practical terms, we have the usual six options.
One: do nothing.
Two: issue your statement deploring sin.
Three: lodge an official protest.
Four: cut off aid.
Five: break off diplomatic relations.
And six: declare war. Which should be what?
Well, if we do nothing, we implicitly agree with the speech.
Two: if we issue a statement, we'll just look foolish.
Three: if we lodge a protest, it'll be ignored.
Four: we can't cut off aid because we don't give them any.
Five: if we break off diplomatic relations, we can't negotiate the oil rig contract.
And six: if we declare war, it might just look as though we were overreacting.
In the old days, we could send in a gunboat.
Yes.
I suppose that is absolutely out of the question.
除了辱英,他还宣称乌干达是地球的中心,建议联合国把总部移到乌干达。对于这一点,乌干达已经不会有人指责这个错误了,因为阿明认为知识分子对自己不利。乌干达的教授和教师们死的死,逃的逃。唯一的大学麦克雷雷大学空空如也。阿明给自己授予了麦克雷雷大学地理学教授的职位。
No, I know geography, then I mean, look at that guy over there.
在辱英之余,阿明也没有忘记雨露均沾。他向中国发出建议,希望由自己来调停中苏矛盾。他给尼克松写信,希望尼克松能在水门事件以后复出,表示乌干达永远支持这哥哥等等。阿明之所以敢在全球开炮,是他认为自己已经抱上了大腿。
阿明在跟英美断交后,就跟苏联越走越近。70年代正是苏联国力鼎盛的时候,老大哥给了乌干达很多武器、派教官来教,结果乌干达军队的素质给苏联教官们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他们发现除了AK47以外,乌干达士兵根本学不会使用任何武器,后来干脆放弃在乌干达平叛的过程中自己抄家伙上了。
苏联之所以愿意援助乌干达,可能也跟阿明本人不无关系。因为阿明这辈子除了拳击以外,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勋章。他作为军人十分爱好佩戴各种勋章,参加活动的时候穿的跟防弹衣似的。所以作为灵魂伴侣,苏联为啥愿意援助乌干达,原因不用我说了吧。
但是阿明光抱苏联的大腿是不行的,因为老大哥枪有的是,钱还是不给的。为了要钱,乌干达需要寻找新的金主。那么谁有钱呢?卡扎菲。
卡扎菲一直是个有中东梦的人,想要联合阿拉伯世界,可是联合来联合去阿拉伯世界没人屌他,他只得把目光望向非洲。
阿明是穆斯林,为了拿援助,阿明跟卡扎菲走得很近。同时通过卡扎菲跟勃卡萨结下了深厚友谊,再加上他本身就跟蒙博托关系不错,非洲四大天王就此实现了梦幻联动。
阿明的暴行与统治崩溃
为了表示自己跟伊斯兰世界团结一致,阿明开始对以色列猛烈开火。其实他原本跟以色列关系不错,他上台也跟以色列的支持有很大关系,按理说是不应该反以色列的,但他们给的实在太多了。
阿明拿着卡扎菲的纳投名状,他当众称赞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屠杀,希望伊斯兰国家团结在一起,制定一个24小时消灭以色列的计划。慕尼黑惨案发生后,阿明当即得泰,欢迎巴勒斯坦恐怖分子转移到乌干达。
20世纪的以色列历史就是从一场围殴到另一场围殴的历史。以色列早就已经被训练成打不烂、锤不烂的铜豌豆了,对阿明的言论也不太在乎,随他怎么口嗨。但阿明的反以态度确实收到了效果,沙特援助给乌干达不少的钱,成为了乌干达的大金主。
为了讨好自己的书归代里,有一次沙特国王费萨尔访问乌干达。阿明为了招待好费萨尔,居然派了几名美女穿着超短裙去招待他。费萨尔国王是很严肃的政治家,大声喝斥道:“别让他们靠近我!”吓得阿明赶紧赔罪,立刻下令全乌干达的妇女不准穿超短裙。
两年以后,阿明又下令乌干达禁止化妆品和假发,因为有人对他说假发是美国人用越战中死去的黑人头发做的。后来他不知道又听了谁的鬼话,禁止穿凉鞋,逼着两个穿凉鞋的倒霉蛋吃下了自己的鞋。
如果仅仅是嘴炮外交、嘴炮反以的话,倒也罢了,20世纪到处放嘴炮的人也不止阿明一个。但问题是,他不仅只是说说而已,他还真敢干。
1976年6月27日,一架从雅典起飞的载有258名乘客的法航客机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劫持,其中105人是以色列国籍。这架飞机最终辗转降落在了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恩德培机场。阿明很热情的接待了这些恐怖分子和倒霉乘客。恐怖分子向以色列提出条件,要求以色列释放巴解组织在全球各地的被捕成员。以色列使用各种外交努力,希望能够解救人质,但都被阿明拒绝。
无奈之下的以色列策划了一场传说级别的特种作战行动。他们在以色列重建了一个模拟的恩德培机场,让特种部队反复操练解救人质的计划。最后在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拍板下,1976年7月4日,200多名以色列特种部队乘坐四架C130,长途奔袭4000多公里,飞行八小时后假扮民用飞机降落在了恩德培机场。
特种部队从飞机中鱼贯而出,仅用了不到10分钟,就消灭了几十名乌干达士兵以及劫机的恐怖分子。解救了全部人质后迅速撤离,还顺手炸毁了机场中的11架乌干达米格战机,消灭了整个乌干达空军。整个行动全程不过53分钟,是世界特种作战史上的传奇。
这次行动是以色列历史上最著名的高光时刻之一。大家感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以色列雷霆行动。顺便说一句,这场行动中唯一阵亡的以色列军官是乔纳森·内塔尼亚胡中校,他是这场行动的指挥官,因为机枪流弹击中而牺牲。他的弟弟就是现任的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行动结束后,阿明在跟以色列的电话里强烈的谴责以色列来骗、来偷袭我50多岁的老同志。但是在电话最后,他还是说:“作为一个职业军人,我不得不说,以色列的小伙子们做的可把漂亮。”
恩德培解救行动的成功让阿明在伊斯兰国家中威严扫地。为了表示自己跟伊斯兰国家站在一起的决心,1977年,阿明亲手枪毙了乌干达首席大主教卢乌马。
统治的终结
阿明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小丑的同时,在国内犯下的罪恶更是罄竹难书。由于政府谈不上任何规划,乌干达的财政完全崩溃。阿明对此的处理倒也简单,钱嘛,印就是了。乌干达的通货膨胀率在他的统治下一年一个新台阶,加上企业大规模破产,经济一塌糊涂。同时,美国为了打击阿明政权,拒绝进口乌干达咖啡,让本就艰难的乌干达经济雪上加霜。
但是,在经济崩溃之外,阿明最让人熟知的,是他极为残暴的统治政策。这位非洲大地最纯洁的儿子,对于任何敢反对他的人都只有一个字:杀。
从1971年到1979年,在短短八年的时间里,他杀掉了30到50万名乌干达人。很多反对他的部族被他灭绝。阿明在处死犯人时,会先剥光犯人的衣服,再抠出他们的眼睛,逼迫周围所有的居民围观他们枪毙犯人的过程。阿明本人会在行刑过程中快乐的弹奏手风琴,一边嚎叫,一边看刽子手折磨犯人。
无论是对敌人还是手下,甚至是家人,阿明都毫不留情。他手下的军官和部长们经常因为一句话惹他不高兴就被处死。他上台后仅用五个月就处死了几乎所有有经验的军官。他的一名妻子因为偷情而被他肢解,他还把尸体展示给他的孩子们,以警告他们这就是不听话的下场。关于阿明吃人和其他的恐怖传言,我实在是于心不忍多讲。
阿明吃人无论是真是假,乌干达人反正是相信了。几年的暴行下来,阿明在乌干达已经成为了张辽一样的任务。父母在吓唬孩子的时候会说:“再哭,再哭阿明就把你吃掉。”
在阿明的残暴统治下,乌干达大量人口外逃。在国外建立了很多反阿明的组织。前总统奥博特跟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私交甚笃。奥博特被推翻后,他就跑到了坦桑尼亚招兵旧部,谋划着杀回乌干达。
1978年,国际咖啡价格暴跌,乌干达经济遭受重创。而此时的乌干达政权内部却又开始了传统艺能。阿明的副总统阿德里斯权力扩大,威胁到了阿明。于是1978年5月,一场非常可疑的交通事故让副总统身受重伤,被阿明送出国治疗,顺便剥夺了一切职务。
这场政变让副总统的手下极为恐惧,他们觉得天父杀天兄,真神打不中,阿明非鬼非人,依旧归奥公。政变之后,副总统的手下集体哗变。阿明派兵镇压,却被反阿明的难民和叛军联手击退。
眼看着国内矛盾激化,阿明决定剑走偏锋,挑发坦桑尼亚,转嫁矛盾。要不说非洲的独裁者心里都没B数,国家啥状况都不清楚,居然敢发动战争。
1978年10月30日,阿明对坦桑尼亚宣战,命令军队入侵坦桑尼亚的卡盖拉地区。坦桑尼亚毫无准备,节节败退。几天之后,卡盖拉地区就完全沦陷。乌干达军队在此烧杀抢掠。该地区总人口不过五万,至少有8000人被乌军杀害。
阿明还挑衅的说,愿意跟坦桑尼亚的尼雷尔总统在全台进行胜负。考虑到尼雷尔年老体衰,他愿意绑住双脚和一只手。如果尼雷尔打败他剩下的一只手,乌军就撤出坦桑尼亚。
我们不知道阿明的自信来源于哪,因为坦桑尼亚并不好惹,他还有个老师——中国。坦桑尼亚跟中国的关系向来不错,在坦国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给予他们很多帮助。而坦桑尼亚军队正是由解放军负责训练的,飞机用的是歼7,坦克用的是59,火箭炮用的是喀秋莎。不过近些年来,很多人把坦桑尼亚吹成东非解放军,这实在是抬举了他们。
非洲军队再打不出已经快成了乌克兰共识了。坦桑尼亚军队虽然经过解放军的努力训练,也只学会了最最基本的步炮协同。所谓开车压不到自己人的不踩协同水平在实战中意义不大,机弹数依然菜的抠脚。但是就这样的战术水平,锤乌干达还是很足够了。
在乌坦战争初期,坦桑尼亚最早是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但各国对此作壁上观后,尼雷尔总统立刻停止了这种讲功行为,而是在国内进行了总动员。在几个星期内,坦桑尼亚军队就从四万人暴兵到了十万人。民兵、预备役、警察甚至狱警都上阵了。很快就挡住了乌干达的进攻。
到了1978年12月,乌干达军队被完全逐出了坦桑尼亚国土。坦桑尼亚军队的战术是由中国顾问制定的。中国顾问深知坦军的技术水平,因此制定了一个极其保守的战略:火炮洗地,坦克在前,步兵完全苟在坦克后面慢慢步行,整个部队龟速前进。用着20世纪的武器,打一场现列步兵式的战斗。
但这样做的好处是伤亡很小,逃兵也不多。反正乌干达军队也不懂得穿插包围,进度慢点也就慢点吧。实际上,在阿明的统治下,本来战斗力就不咋地的乌干达军队更是一触即溃。
1979年1月,一万多名坦桑尼亚军队杀入乌干达境内。阿明觉得这下要完,赶紧向卡扎菲求援。卡扎菲体现出了难得的仗义,迅速派遣了一支2000多人的军队来援助乌干达。令利比亚军队没想到的是,利比亚军队一到,乌干达军队如同得了赦一般,可算有了顶缸的了。乌干达军队呼啦啦的带着抢来的财物往后方撤,丢下了利比亚军队在前线死顶。
问题是利比亚军队本来水平也不咋地,他们拥有苏联图22战略轰炸机这种大杀器,出动了好几次,却没有炸到哪怕一个目标。事实上,整个非洲的军队差不多都是这个水平,极少有高段位的选手出现。不得不令人感慨非洲大区优秀的匹配机制。
利比亚军队的加入也拯救不了乌干达。到了1979年3月底,坦桑尼亚军队终于龟速推进到了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城郊。3月27日,阿明眼见大势已去,逃离坎帕拉。4月10日,坦桑尼亚军队入城,只遭到了零星抵抗。
阿明在离开首都后撤到了乌干达第二大城市金贾。很快坦桑尼亚军队尾随而至。阿明只得带着四个妻子、几名亲信和20多个孩子流亡利比亚,后来又流亡到伊拉克,最后在沙特阿拉伯定居了下来。
这场推翻阿明政权的乌坦战争从1978年10月底打到了1979年4月初,总共打了将近半年。双方共动员了将近20万人,出动了包括坦克、火箭炮、战略轰炸机等各种重型装备。把坦桑尼亚国库打的倾家荡产。
最终战后清点伤亡,坦桑尼亚共阵亡373人,乌干达损失至多1000人,利比亚损失至多600人。乌干达军队在战损不过1.3%的情况下就崩溃了。也就是说,这场20万人参与、共用重炮轰炸机的大血战,差不多每天平均会死10个人。北洋军阀跟非洲军队比起来,真是能打硬仗的钢铁之师。
阿明政权倒台后,乌干达也没有获得和平。境内依然是内战不断,国困民穷。直到1986年,当年拿着毛选打游击的穆塞韦尼靠着枪杆子上台,乌干达总算迎来了难得的和平。
穆塞韦尼的统治很难称得上多成功,但乌干达在他手里至少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与稳定。经济社会事业也有一定发展,至少是个正常人在统治国家了。
阿明在逃离乌干达后最终被沙特阿拉伯接纳。他和几十个孩子定居在了沙特。沙特政府包揽了他的一切费用,条件是他永不摄政。沙特政府给他安排进了一个别墅里,生活条件相当不错。2003年,阿明因为高血压在沙特的医院逝世,享年78岁。
我说过,老天不开眼,非洲三大暴君最后下场都是善终。阿明的故事就此完结。大家呸一声再走吧。
不过,非洲近代的暴君远不止这三位。其实在过去这个名单里一直是四个人。知名度比较低的那位,其荒唐和残暴程度基本可以相当于剩下三位加在一起了。他之所以知名度不高,是因为他并非来自英法殖民地体系,而是西班牙殖民帝国中的一员。如果大家的心脏能够承受的话,当我们下一次讲述非洲的故事时,我们将会讲述这个非洲最反人类暴君的故事。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也是这个系列故事里唯一一个恶有恶报的人。
我是雪山寒可汗,感谢大家的三连,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