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第483期】生活工作平衡指数;培训大学生当技师
继续分享马督工睡前消息编辑部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欢迎来到第四百八十三期参考信息。抱歉,今天鼻音比较重。
高温津贴与劳动权益
高温预警与劳动保护
官方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
眼下高强度的热浪席卷各地,部分地区突破了40度,室外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再次引发关注。7月22日,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提醒公众减少户外活动,户外工作者注意防暑降温。截至昨天,已经发布8次。
高温下劳动者权益受损案例
本月初,青岛大学一名宿管员在值班室里逝,学生反映或与高温天气有关,值班室没有安装空调。不过官方情况说明未予回应。
浙江横店演员在高温下穿着厚厚的戏服拍戏引发讨论。有群演为躲高温放弃工资,还有剧组人员称没领过高温补贴。
高温津贴政策与落实困境
我国1960年就出台了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2007年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2012年四部门发布《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再次规定了高温津贴,不过没有统一标准,由省级人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事实调整。
具体到各地,高温津贴发放金额、时间、标准不一,且长时间没有调整。北京2014年6月起,室外露天作业人员高温津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80元。在33度及以上室内工作场所作业的人员每人每月不低于120元。天津则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高温津贴标准为上年度全市职工日平均工资的12%,四舍五入保留到角。按日计算,按月发放。2024年高温津贴为每人每天46.1元。
7月18日,人社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高温天气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的通知》,重申严格执行高温天气工作时间规定,严格落实高温津贴待遇,还提到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温天气劳动保护,指导督促平台企业履行用工责任。
十多年来,高温津贴相关规定在实践中落实难,效力有限。部分用人单位以冷饮、防暑药品等食物替代津贴,或者明发津贴暗扣工资。一个重要原因是办法作为部门规章,法律层级和效力比较低。有学者建议制定劳动基准法规定相关条款。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将基本劳动标准列为第三类项目,即尚不完全具备,需要继续研究论证。
水质安全问题频发
多地自来水出现异常
日照五莲县自来水浑浊
持续高温干旱影响一些地方供水。山东日照五莲县近日多位居民反映自来水浑浊。有人家中拧开水龙头流出的是泥水,而且是深褐色,完全不能饮用。县水务集团解释称,浑浊物物质来自于供水管道。现在高温天干旱特别严重,水位下降快,水压低,导致管道波动大,就会产生浑浊。浑浊物质是水库底质,包括管道里有锈蚀。
杭州余杭自来水异味事件
杭州余杭自来水异味事件等到了结论。杭州市联合调查组23日通报,水样中检测出硫醚类物质,这是一种有机硫化物,在水中较低浓度即可产生蒜味、沼泽味、腐臭味等异味。7月初以来持续高温晴热,东苕溪人和水厂取水口上游及周边一些水体藻类快速繁殖。随着前期降水汇流,7月16日凌晨进入取水口。
自来水发黄发浑是因为事情发生后切换水源,水管冲洗等措施引发供水水流方向变化,水流速度突变,而供水管道主要是铁质,冲刷管壁导致锈层脱落,产生了黄水或浑水。通报称事件暴露出当地对水质变化监测预警不足,突发应急预案不完备,机制不健全,应急响应迟缓,信息发布滞后。部分涉事部门见识迟,行动慢,监管不力等问题。余杭区分管副区长等七名官员被问责。
停水争议与应急响应
地方政府停水决策的谨慎
有供水行业专家提出,应该把停水作为应急选项。目前供水公司和地方政府对于停水非常谨慎。原因可以追溯到2014年原环保部下发《关于急起应急响应过度盲目停止取水供水事件的通报》。三起水环境事件被指应急响应过度。当地在未对事件发展和影响做出科学判断的情况下,应急响应过度,盲目决策停止正常取水供水。表面上看是以维护群众利益为目的,实则是逃避政府责任的懒政行为。但从这次情况看,不停水弄得小区和家庭都要冲洗,一两个礼拜都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水质问题普遍存在
近年来多地发生过水质变黄变绿,甚至掺有杂质、伴有异味等事件。有的是水管腐蚀问题,有的是管道没有安装止逆阀导致。广东江门近期自来水发黄,有居民只能买矿泉水煮饭饮用。水务公司称与近期水厂完善调整制水工艺有关。
近日,马云2013年的一段演讲又被翻出来。他说:“有人问我理想是什么?我希望20年以后,中国的天是蓝的,水是清的,我们的空气是可以呼吸的。”
产业结构调整与反内卷
工信部部署十大行业稳增长
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发布
继续关注反内卷动向。
工信部18日表示,将实施新一轮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调整结构、优化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具体方案近期陆续发布。
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部分产业结构性矛盾凸显,一些企业生产经营遇到不少困难。下一步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产业链结构优化升级。以市场化思维、法治化理念加强行业治理,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今年初,工信部就表示将启动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电子。这其中不少都是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工信部的最新表态再给资本市场信心。之后,罗纹钢、焦煤、本乙烯、沪新、沪铜等商品行情走高。
反内卷预期下的市场动态
光伏产业的困境与自救
此前一个月,在不断增强的反内卷预期之下,多晶硅主力期货合约价格在一个月内飙涨了50%,被视为给其他行业打了样。光伏全产业链亏损一年多了,当前推出的就是这个方案。是计划由硅料龙头企业联合成立平台型公司,承载是收购产业链中的过剩产能。近期又传出产业链从上至下的硅料、硅片、电池片以及组件等各环节企业被要求需在成本价以上销售。
上个月底,国家发改委到光伏企业一线调研成本价格并听取建议。本月3日,工信部召开第15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要求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全产业链龙头企业董事长和总裁参会。
钢铁行业的供过于求
钢铁领域供过于求,同样十分明显。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也在筹谋压缩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去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企业利润429亿,同比下降50.31%。平均销售利润率只剩0.71%。全国前四最赚钱的上市钢企净利润之和不敌日本制铁一家。宝钢2021年还是全球最赚钱的钢企,净利润高达236.32亿。最近几年虽然仍是中国最赚钱的钢企,但利润逐年下滑。2024年净利润只有日本制铁的四成。日本制铁则从2018年亏损的泥潭中爬出,不仅利润恢复增长,还收购美国钢铁,目标是10年后成为全球第一。
石化产业的结构性矛盾
石化产业面临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结构矛盾,同样急需深度调整。去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7897.1亿,同比下降8.8%。行业营收利润率4.85%,位于历史低点。
全球生活-工作平衡指数报告
国际平台发布生活工作平衡指数
上个月,国际人力资源平台Remote发布2025年全球生活工作平衡指数报告。
这是连续第三年针对GDP排名前60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指数满分100,新西兰连续三年蝉联榜首,今年86.87分,比去年提高超过6分。尽管未在所有的指标中领先,但在法定年假、居民幸福感、安全性及最低工资等方面表现出色。
全球主要经济体表现
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仅得31.17分,倒数第二。中国得分38.68,倒数第八。在亚太区域14个国家和地区中也排名靠后,平均每周工作时间46.1小时,区域最高。
亚太地区国家表现
澳大利亚在亚太区域仅次于新西兰,但最低工资在全部60个国家和地区中最高,每小时18.12美元,平均每周工时32.29小时。
新加坡在亚太排名上升一位至第三,部分得益于法定产假天数增加,幸福指数方面排名第四。
马来西亚较去年跃升20位,亚太排名第五,部分是因为法定产假延长。不过平均每周工时达44.7小时,且在LGBTQ包容度方面表现最差。
日本从去年的亚太第三跌至第五。尽管平均每周工时36.6小时比较短,但法定年假仅10天,拉低了整体得分。
台湾地区、韩国、印尼、越南和泰国也进入亚太前十。台湾带薪产假8周,韩国约8.4周,本区域最低。
欧洲国家表现
欧洲国家整体表现突出,全球前20名占了16个。爱尔兰、比利时、德国和挪威跻身前五。
Remote倡导工作与生活平衡
Remote首席人事官说,工作应是支持生活的手段,而非生活的全部。公司倡导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相信员工在被信任能充分生活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最佳表现。
低空经济与重复建设
国家发改委制止低空经济重复建设
防范低效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
重复建设的还有低空经济。国家发改委近日召开低空经济专题会议,明确提出要大力防止低空产业领域出现低效重复建设或低端恶性竞争。规范低空产业园发展,整顿不理性建设,要求各地从当地客观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
政府工作报告关注低空经济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低空经济,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2025年再进一步提出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各地低空经济重复建设现象
目前各地争相建设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平台、低空产业园、低空经济展厅等。重复建设的苗头出现了。深圳、合肥、珠海、上海、苏州、南京、天津都在建设市级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平台。按照部分地方政府规划,市级以上还将建设省级平台。
官方文件点出重复建设问题
实际不需要那么多,一些官方材料已经点出重复建设。广西方信息中心2024年11月发布的一份文件显示,广西已建成多套服务系统,包括广西低空飞行服务站使用的飞行实时监控平台。自治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建设的广西应急测绘联动服务平台。桂林空管站使用的现代化空管系统等。
文件明确指出,这些平台服务范围集中,拥有同样功能的系统分散且重复建设。国内低空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示范性项目占比高,大多数以功能展示为主。各地跟风上马项目有争取投资的冲动就起了泡沫。
低空经济发展初期的挑战
低空经济发展初期应用规模有限,企业自建低空飞行管理平台就可以满足自身需求。政府没有必要再花钱去建一套管理平台。而且由于缺乏切实可行的应用场景,不少地方建设的服务管理平台实际运行效果有限。低空经济要自下而上发展,先有实际可行的应用场景,然后政策支持,积累经验,扩大场景。现在很多地方搞反了。
培训大学生当技师
浙江支持技工院校培训大学生
吸引青年加入产业工人队伍
去年10月,中央出台《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吸引更多青年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地方上的鼓励政策也来了。浙江要强化职业学校技能培训支撑作用,支持技工院校在原有招生基础上,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开设全日制技师班。
浙江技能促富行动方案
浙江20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技能促富助力缩小三大差距行动方案2025-2027》。要通过技能照亮前程、技能强企、技能新村、技能提薪、技能成材五大行动。进一步发挥劳动者技能提升,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技能培训支持政策
在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方面,强化职业学校技能培训支撑作用。指导职业学校围绕高精尖缺职业工种,面向企业职工、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技能培训。
同时加强大学生就业技能培训,支持技工院校在原有招生对象基础上,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开设全日制预备技师班。纳入技工院校年度招生计划,享受技工院校全日制在校生相关政策。
支持职业院校面向大学生群体定制技能培训班,引导大学生利用寒暑假、双休假日等假期时间开展技能培训。方案所附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中,面向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每年培训3万人次。在支持技工院校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开设全日制技师班方面,今年在湖州、绍兴滨海新区、台州椒江区试点。明年推广全省。
绍兴先行先试,探索培养模式
绍兴已经先行一步。绍兴日报21日报道,为提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求职就业能力,绍兴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增加人工智能训练师、无人机驾驶员、互联网营销师等适合高校毕业生群体的项目。提供更多实习、实训和就业机会。
此外,面向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绍兴支持绍兴技师学院开设全日制高级工班、技师班。探索工学一体、半工半读培养模式。聚焦离校未就业大学生群体,探索岗位需求加技能培训、加技能评价、加就业服务的四位一体技能通培训模式。进一步提高培训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彩票销量创新高
上半年彩票销售收入创新高
3亿多彩民上半年购买彩票超过3000亿,创下历史新高。财政部21日公布,上半年全国共销售彩票3178.54亿,同比增长3%。
彩票销售数据与历史趋势
我国彩票收入2008年突破1000亿,2011年破2000亿,2013年破3000亿,2017年破4000亿,2018年破5000亿。之后彩票规则调整,监管加强,再加上疫情的影响,2020年一度跌破4000亿。不过2021年起持续回升。
这两年彩票销售增速放缓。2023年同比大增36.5%,2024年降至7.6%,今年上半年又降至3%。
福彩与体彩销售对比
两大彩票中,2018年之前福彩收入超过体彩。之后体彩反超且差距在拉大。今年延续了这一趋势。上半年福彩机构销售1071.1亿,增长2%。体彩机构销售2107.44亿,增长3.6%。
各类型彩票销售情况
分类型看,竞猜型和即开型销售保持增长。而乐透数字型和基诺型彩票销售略有下滑。
各省彩票销售情况
分省来看,除江西、新疆、四川、云南、贵州,其他26省销量都是同比增长。其中,山东、湖北、广东、重庆四省市增加额较多。
彩票公益金的筹集与分配
国家发行彩票是为了筹集资金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公益事业。彩票销售收入中的一定比例会调入彩票公益金,在中央和地方之间按各50%的比例分配,专向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公益事业,按政府性基金管理办法纳入预算。
近期一些地方披露2024年彩票公益金筹集分配情况。比如北京2024年销售彩票175.01亿,北京市地方留用彩票公益金29.05亿,彩票公益金分配22.21亿。
彩票行业的社会意义与现状
彩票行业属于典型的逆势增长特殊行业。现在越来越多的彩票站开进了商超,开进了地铁口。
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了买彩票。传统致富路径正变得遥不可及,职场晋升路径模糊,薪资增长停滞。彩票柜台前两元一注的希望,成了触手可及的安慰剂。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下周一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