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第475期】房企债务二次重组;天水幼儿园铅中毒
继续分享马督工睡前消息编辑部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欢迎来到第475期参考信息。
房企债务二次重组,融创方案或成范本
首先关注房企度劫。7月4日,融创中国公告,境内债务重组方案中发行新股置换债务的具体方案,将以每股8.05港元的抵债价向一家特殊目的公司配发约7.54亿股新股,用于偿付在债务重组方案中选择股票经济收益权对付的境内债权所有人,相关债务合计56亿。这个抵债价远高于融创当前股价,此前连续五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是每股1.464港元,以此计算溢价449.9%。而以7月3日收盘价计算,这批新股市值只有11.24亿港元,但可以抵偿56亿人民币约60.87亿港元的债务。巨大的价差意味着债权人做出了重大让步。融创是首家完成境内信用债整体债务重组投票的房企,154亿的债务重组削债比例超过50%。这反映出房企和债权人的心态变了。
此前6月27日至30日,闽系房企旭辉召开2025年第一次债权所有人会议,就7支境内公司债的重组方案展开第一轮投票,因反对的债权人较多,延期到7月11日。差不多同时,粤系房企龙光也在召开债权持有人大会。龙光3月就拿出了境内债重组方案,表决经历延期,最终仍未通过。6月初方案优化之后,定于6月26日至7月4日再次表决。
2021年房企集中暴雷之后,债务重组就已展开。最开始三年,相比境外债的多元重组方式,境内债以单一的展期降息为主,不涉及本金,主要是期待市场及融资回暖之后再还债。全行业有发债记录的房企100多家,对应整体债务有几十万亿。2021年销售规模前百名的房企至少一半爆发债务风险,其中民营房企几乎全部暴雷。有的前几年已经债务展期,但并未走出困境,现在试图通过全面债务重组实现削债甚至清债。但债权人方面,尤其是以私募为主的债权所有人,维权斗志较为坚决,出现房企想要二次重组债务并不容易。目前正式提出整体重组方案的,主要就是融创、旭辉和龙光三家。
财新引述的债权信评人士称,到2025年房企都明白必须重组削债了。众多房企放弃了靠销售回款还债的幻想。融创之后,越来越多房企选择打包重组,削债幅度也越来越高。北京一家私募投研负责人表示,融创之后很多房企想做二次重组,话术统一,上来就是一句“融创方案就是天花板”。其实是以此引导债权人的悲观预期。投资人也意识到房企债务重组已是大势所趋,关键在于如何根据自身条件给出相对合理的方案,寻找几方利益的平衡点,而非单方面一味削债。
土地市场分化加剧,国资托底显现
楼市下行期,土地市场分化大趋势加剧。中指研究院4日发布,上半年全国重点300城共推出2.1亿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宅地,同比下降19.4%,成交了1.7亿平方米,下降5.5%,但宅地出让金有0.86万亿,大涨27.5%。其中TOP10城市出让金占全国比重达到53%,较2023年末大幅提高19个百分点。TOP20城市出让金占全国的68%,较去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中指研究院历史数据解释,2020到2023年,TOP10和TOP20城市宅地出让金占全国比重一路提高,仅在2023年小幅下滑,今年上半年大幅提高。中指研究院数据库里有2000多个城市,有1000多个城市过去几年土地市场几乎没有成交。于是选择300个城市重点跟踪分析,几乎都是地级以上城市。
当前市场热度集中在核心城市。一二线城市是拉动上半年出让金正增长的主力。三四线土地市场推出的宅地面积同比下降25%,成交面积下降14.3%,出让金下降2.7%。最近几年,开发商处境艰难,在手资金得优先用于保交付。土地市场大多靠国资托底。市场机构戴德梁行3日表示,国资已成为广深地区大宗商办市场重要买家。广州各区属平台是当地产业类和非核心区办公物业的成交主力之一。深圳国资或政府平台也是当地写字楼市场的核心买家之一。成交标的也变了。过去开发商单笔投资通常有10亿到20亿,而今国资偏好总价较低的资产,只青睐一到两亿的小项目,超过5亿的基本上不看。估值也偏保守,因此单笔成交额大幅下滑。2018年前后,深圳每年至少有一宗成交额60到70亿的超级大单。2021年房地产暴雷之后,大宗交易单笔成交均价由10亿左右下降到2023年的7.5亿。
戴德梁行统计,广深两地上半年共成交大宗交易29笔,交易额147亿,同比下降61.8%。单笔交易均价跌至5亿。超过5亿的大宗交易只有5笔。该机构认为,当前一线城市商业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需超过6%,写字楼的投资回报率需介于5.5%到6%之间,投资者才有交易的意愿。
此外,财政部官网近日公布多条行政处罚,其中有三条涉及佛山顺德一家区属国企。广东顺铁控股公司,前身是佛山市顺德区顺铁物业发展公司,典型的城投平台。其因贸易收入虚增收入和成本2.8亿,被财政部罚款3000元。
我的知识星球名字是睡前消息的编辑部。过去半年,我每天回答读者提问,其他几个同事也有大量输出。现在我个人已经回答了将近1200个问题,算得上勤劳了。在我年轻的时候,中国所有的网络社区都是BBS或者是论坛。天涯社区留言一次给三个积分,我靠长篇讨论能够攒几万分。后来有了知乎,我靠全领域的问答吸引读者,在注册用户接近一亿的时候,刷到了总点赞榜的第二。在今天的中国,活跃的BBS已经不多了,有积极讨论的更少。所以我转入知识星球,建立了一个门槛不太高的私域社区。欢迎各位来我的知识星球围观提问,更欢迎各位对我的内容做出尖锐的评价。评论区复制链接到网页,或者知识星球APP搜索睡前消息的编辑部就能加入。
吉林梅河口市原书记落马,财政隐忧浮现
吉林梅河口市近期多名官员被查。最新一个是梅河新区管委会原书记,梅河口市委原书记王爱民,现任省政协常务委员,7月2日官宣落马。有观众问是否和地方债有关,于是盘了一圈当地的情况。
梅河口在吉林东南部,是通化市代管的县级市。2013年成为吉林省直管县试点,获得地级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21年吉林省设立梅河新区,明确为正厅级,与梅河口市区政合一。去年9月,财政部曝光8起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其中就有梅河口以公立医院等为主体,贷款新增隐性债2.98亿。时任市委书记王某某等被问责,这个王某某就是王爱民。
查询梅河口市政府官网,没有2023年及以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的GDP数据至今未公布。1月当地开两会,时间紧张还可以理解,但半年过去了依然没出,就有些蹊跷。有统计各地GDP的专业自媒体引述的数据称,去年是负增长。市政府官网也查不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但1月的两会报道还在。市长表示,去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45亿,规上工业总产值100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亿,全口径财政收入17.7亿。这不是正常的GDP数据口径,既不完整也没有增长率,只挑还过得去的说。
查询今年的预决算报告,缺少去年的税收数据。公布去年卖地收入少了五分之一,承认政府债务余额197.12亿。17.7亿财政收入比197亿债务,这个杠杆率比柳州还要高。后面说安排化债资金0.6亿,向上争取置换债资金25.29亿,实现隐性债务清零目标。翻了几年的预决算报告和表格,2021年税务部门完成收入30.2亿,2022年就下降到20.3亿。原因一是受医保政策及疫情影响,重点医药行业及重点企业上缴税收下降较多。梅河口原本是煤城,煤炭产业衰落之后,近年来吸引四环制药、步长制药等药企落户。2023年税务部门完成收入进一步下降到17.5亿。原因主要是受医保目录用药调整影响,医药产业上缴税收减少较多。2024年之后,税收数据不再出现在预决算报告中,仅在预算表中体现。今年的税收目标只有5.26亿。
同时在预决算报告中表示,要聚焦重点行业企业,努力挖潜增收,加强税务稽查,依法对欠税漏税进行催缴,严防跑冒滴漏实现应收尽收。对比年度投资计划,2024年计划实施5000万以上项目103个,总投资497.94亿,年度计划投资135.3亿。2025年计划实施5000万以上的项目64个,总投资404亿,计划完成39.7亿。投资力度大规模下降,应该是感受到化债的压力了。
另外,梅河口在2021年提出,十四五期间城区常住人口达到60万。2023年,瞭望周刊还以“十年人口翻番,东北小城梅河口,人气何来”为题报道,表扬了当地。但是根据当地不同官方出处的全市人口,有的版本总人口70万,有的版本常住人口50.07万,而城区就要住60万,这要怎么办到?在当地2023年年度发展计划报告里看到这样一句:通过十三五的大规模投入和建设,梅河口城市建设管理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形成了现代化城市框架,具备承载100万人口的能力。所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快来买房。
高温酷暑下,山东高校学生中暑
继续关注高温酷暑。东北高校要不要装空调的话题还没有过去,山东没装空调的高校已经出事了。全国今日35度以上高温覆盖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多地超40度。山东连日最高气温达42.4度。今天12点,全国最热的前十名山东占了八个。
烟台南山学院东海校区有学生在宿舍被热晕之后,有救护车拉走。学生宿舍只有一个悬挂式的小风扇,因为气温高,吹的也是热风。学生只能靠冲凉降温。不少学生到校内超市蹭空调,但宿舍晚上要关门,只能待到9点多。学校一名工作人员早前回应,学校一些建筑楼龄都比较老,电路不太能够带得起来,所以宿舍一时半会儿可能没法装空调。学校领导正在商量解决办法。至于学生中暑晕倒,该工作人员表示,有的学生可能体质差一些,但也只是极个别的情况。今天,南山学院宣布,安排专项资金,启动线路改造和宿舍空调安装工程。
日照的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则因高温暂停了期末考试,2万多名学生提前放假。青岛大学一名宿管大爷被发现在值班室昏迷,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昨天相关话题冲上了热搜。睦邻学生介绍,离世宿管大爷平时住在宿舍门口的平房,只有风扇没有冷气。曾经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宿管在门外乘凉。此外,昨天宿舍内还有一名学生中暑,被救护车送医治疗。青岛大学今早发布情况说明,确认一名物业工作人员不幸离世。公安机关调查,初步排除刑事案件可能。学生招生办工作人员先行介绍,学校往年是没有安装空调的,因为往年青岛这个时候其实没有那么热。真正热的时候学生都已经放假回去了。但今年热的比较早,并表示今年暑假就都装空调,学校打包票说会装。学校后勤处工作人员也确认,学生宿舍暑假开始安装空调,已经招完标了,马上就装。
列车破窗引争议,官方宣传遭质疑
K1373次客车机车脱线导致停车3小时,乘客破窗通风的事件还有后续。广铁长沙客运段前两天再次通报,称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这两天,中国网中心网连续刊发三篇评论文章,抨击破窗行为。第一篇标题“破窗不是自救壮举,情绪脱轨更不能没有底线”,作者为网评员朱哲,青藏铁路集团公司宣传部门有同名职工,2022年铁路正能量网络作品评选获奖者。第二篇标题“破窗非壮举,守规方为真担当”,作者杨宣宇,同名的有中铁沈阳局集团公司宣传部门职工,2023年度铁路正能量网络作品评选获奖者。第三篇标题“砸窗非英雄之举,手续方为安”,中国网铁路中国发布的视频,作者检验张凯。张凯应是中铁太原局集团公司宣传部门职工,2024年度铁路正能量网络作品评选获奖者。
三篇文章的共同点都是先否定破窗行为,破窗不是自救壮举,破窗非壮举,破窗非英雄之举,然后强调要听从铁路系统指挥,不能情绪脱轨,要守规,要手续。很容易看出来,这是同一个题目的命题作文。
这些文章自身就有不少漏洞。比如第一篇文章提到列车通风的问题,但却是拿高铁车厢来讨论K1373绿皮车的情况。作者朱哲说,高铁车厢非密不透风的铁罐,空调系统失效后,工程师设计的通风机制仍在运作。写到玻璃破碎会伤人时,仍然写的是高铁车窗玻璃。但这时官方的通报早就出来了,并非高铁车厢。而根据现场视频和多篇报道,当天金华最高气温达37度。21时20分,车内温度31度。不少男乘客脱掉上衣,有小孩热的脸部发红,还有一名50多岁的阿姨快晕倒了,被搀走,被安排到乘务间休息。澎湃新闻指出,在当时那种环境下,难不难受,要不要砸窗,更应当尊重的,就是身处事发地乘客的意见,去理解他们的处境。对于这些文章把旅客砸窗的行为比喻为野蛮自救,情绪脱轨,微信公众号基本常识指出,公众还没来得及追究你们铁路系统列车脱轨的安全责任,你们怎么有脸跳出来说旅客情绪脱轨呢?
甘肃天水幼儿园铅中毒事件疑云
最后关注甘肃天水幼儿园血铅异常事件。事发当地民办鹤实培新幼儿园,因违规使用添加剂,导致部分幼儿血铅异常,幼儿园负责人被立案。过去半年,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恶心、腹泻、腿疼、肚子疼等症状。有孩子不爱吃饭,20天前又出现呕吐。到医院检查,诊断为脾胃虚弱。家长根本没往中毒的方向想。还有6岁女童出现白头发,大量掉头发,经常肚子疼,牙缝里有黑色物质等异常情况。到医院检查,血铅每升284.9微克。儿童血铅正常的参考值在每升100微克以下。医生称孩子铅中毒。家长给女儿买了排铅药物,每天带着上学,没想过是幼儿园的问题,以为是孩子爱吃零食导致。最早有家长去年5月带孩子化验,到今年7月3日,三次血检,血铅检验值呈上升趋势,都超标了。
案件是本月1日办的。3日有关部门向家长通报,初步判断幼儿园提供的三色早发糕、玉米卷常添加剂超标。这些食物不仅供孩子吃,老师也一起就餐。学校1日组织全体教职工体检抽血化验,两天之后,有老师去西安医院化验,但不少人两次检查都没出结果。目前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楼层已住满天水市血铅异常的幼儿。另有血铅异常的幼儿在老年病科、内分泌科病房住院治疗。医护人员表示不便透露最新住院幼儿人数。多名在西安检查血铅中毒超标的幼儿家长称,天水相关部门之前口头通知说,他们的孩子在天水进行的血铅检测结果正常。但没有纸质或电子版检验单。这与他们在西安的检测结果悬殊。5日,有人发视频称,天水有关部门人员到西安干预医院出具血铅超标报告。
此前当地在1日已经宣布,成立专家和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快速开展流调溯源、医疗保障及调查处置。涉事幼儿园200多份检测样本已送至甘肃省疾控复检。但对于家长关心的两地血铅检测结果为何相差悬殊,毒源是什么等问题,官方仍无最新回应。还有家长指出,幼儿园的甜点、早糕等都是向麦积区的供应商采购的。现在他们却对外说是自己做的。带来的疑问是,供应商的相关食物只供应这一家幼儿园吗?一般来说,类似食物都是集中配送,不会专门为某家幼儿园制作。
近20年前的2006年,天水也发生过一起铅中毒事件,也在麦积区。甘泉镇吴家河村村民集体血铅超标,检查了三次。第一次是兰州医学微量研究所麦积区分所为53个孩子检测,结果无一例外铅超标。但区政府有关部门认为,这个结果不具有权威性,政府不予认可。邀请天水市疾控中心重新检测。吴家河村3到16岁的50名儿童参加尿铅检测,结果与兰研所的结论截然不同。除一名儿童达到临界值外,其余49名儿童尿铅检测正常。村民深表疑惑,就到西安市中心医院检测。共有211人铅含量严重超标,其中68人初步确认为铅中毒。这两次事件都发生在麦积区,相隔只有十多公里。除了关注本次事件的溯源,或许还需要关注当地的环境问题。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周四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