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第436期】再现“地王潮”;整治“零添加”
大家好,欢迎来到第436期参考信息。
稳住楼市的政策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城市拿出了压箱底的优质地块,快速引爆市场行情,新一轮的地王潮来了。杭州的楼面价从突破七字头到突破八字头仅仅用了三天。
3月25日,杭州出让四宗宅地,平均溢价率飙升到52%,其中一块经过72轮竞价,被杭州本土的开发商滨江集团拿下,溢价70%,达到每平方米7.7万,杭州的地价首进7万元时代。三天后,西湖区出让蒋村文新单元地块,是杭州市中心难得一见的低密宅地,容积率仅1.1,限高20米,使价15.95亿。经过102轮竞价,由厦门建发拿下,楼面价8.8万,溢价率高达115%。
这是杭州全面取消新房限价后,不到半年第四次刷新了最高单价,杭州由此问鼎地价第三城,最高楼面价仅次于上海北京,超越深圳7.99万的最高记录。成都地王更替也只用了半个月,3月11日,高新区一宗宅地楼面价突破每平方米3万,溢价率70.43%。27日,金融城一宗地块拍到了4.12万。
在上海,2月底,静安寺社区协议出让一宗袖珍地块,楼面价高达16.23万,刷新上海和全国单价地王的记录。不过这块地过于袖珍,只有0.21公顷,一般认为全国地王还是去年绿城中国在上海徐汇滨江拿下的地块,楼面价13.1万。就在徐汇滨江旁边几个街道,徐汇东安片区旧改项目中最小的一宗宅地,3月26日出让,楼面价高达12.6万。
东安片区旧改项目体量巨大,又处于寸土寸金的上海内环,分成七块地,涵盖住宅、商业、办公、教育科研和医疗卫生等,被市场推测将刷新国内总价地王记录,预计高达577亿。这次卖出的地块没有公租房和小户型占比限制,限高100米,容积率为2.6。未来市场定位明显是大面积高端住宅,市场认为未来能卖到17万到22万甚至以上。
北京月中也诞生了新地王,海淀区一宗宅地以每平方米10.23万创下了北京土拍记录,而两个半月前,北京土拍的楼面价首次突破9万。天津开年首场土拍,和平区宅地拍出每平方米4.35万元,是2018年以来最高。
核心一二线城市优质地块高溢价成交已成为常态,不过这种高热更多是点状回暖。不容忽视的是,更多三四线城市仍以底价成交为主,城市之间分化加剧。曾在2023年打响核心城市全面放松限购第一枪的南京,今天起又全面取消限售。湖南长沙市长沙县,近日要求房企实施购房七天无理由退定承诺,也是这种分化的表现。
可以说现在拿地买房的逻辑非常清晰,就是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核心项目。
基建的春天又来了?
基建行业最近又在讨论基建的春天。1到2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比去年全年快1.2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1.5个百分点。背后原因是去年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中,有一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这些大项目的支撑作用明显。
1到2月,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7.7%,比去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3.6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了4个百分点。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开年以来,资金端新增专项债发行比去年同期明显提速,支撑1到2月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挖掘机是反映基础设施建设、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的风向标。央视财经挖掘机指数近日出炉,1到2月,国内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长51.4%,说明农田水利、林业、交通、市政工程等领域建设步伐加快。2月,全国工程机械开工率35.1%,安徽、湖北、河南、浙江、福建、重庆、江西开工率超50%。
从具体设备来看,2月吊装设备平均开工率56.63%,远超其他大类。吊装设备常用于大型设备安装、结构吊装等环节,开工率高反映出多地重大基建项目加速启动。高盛最近报告也指出,中国基础设施需求三年来首次出现增加的迹象,可能推动钢铁、水泥和铜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
高盛搞了个产品调研,结论是,在地方政府融资压力显著缓解的背景之下,基础设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正迎来三年来的首次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约占中国钢铁消费的36%,高盛仍然偏好水泥、铜和铝土矿,并渐进看好钢铁和铝。总之,现在外部经贸环境变数显著加大,短期内基建投资仍然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器。
整治“零添加”
3月19日,极目新闻报道,千禾零酱油检测出隔,引发千禾零是否代表零添加的争议。千禾零其实是商标,千禾味业20日回应称,确定千禾零就是代表零添加产品,进一步引爆舆情,被指擦边是误导营销。
玩文字游戏的商家有不少,比如广东一号食品的一号土猪肉,实际上,一号土是公司的注册商标。用土字想传递出乡土、原始、正宗、纯朴等意思,但土猪肉国家并无认定的标准,对于土类农产品,大家更多是从生活的常识来判别。四川农业厅网站曾发文,生活小常识,如何鉴别土猪肉。文章提了七个方面,土猪肥肉二三指厚,龙骨较多,骨髓多,皮较厚,多是黑猪,花肉一般五层,弹性强,有自然肉香味,肉色深红。并强调购买土猪肉最好认准品牌,并到大型超市购买。
再比如山里来的土鸡蛋,零添加西梅,只有水盐和面粉其他没了的调味品,零蔗糖冰淇淋,安踏断码,红星尔克断码,120瓦充电器。引号里的词不是用来说明商品的特质,而仅仅是商品的名称,比如这个120瓦充电器,实际只有12瓦。
超市里的酱油、蚝油、醋等调味品的包装上,零添加防腐剂、无人工色素、零增味剂是主流的宣传语。牛奶、酸奶、奶酪制品包装上也不乏零蔗糖、无防腐剂的字眼,但往往都是视觉误导,零字旁边往往还有一行小字注解,重新定义零添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消费者可能看到无添加就觉得更安心,但这是个认知误区。
从科学和食品工业上来说,现在社会食品都要经过生产、收获、转运、储存和加工的流程,最后摆到餐桌上,或多或少含有添加剂。但连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又让公众提心吊胆,厂商就以健康作为卖点来催眠消费者。
根据商标法,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对于一些注册目的不纯,带有故意误导和混淆的商标,任何人都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宣告该商标无效。再过两年,这种行为就不只是违反商标法了,还不符合国家标准,违反食品安全法。
国家卫健委汇同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明确不得使用不添加、不使用及其同意语等词汇。法律法规和标准中本就规定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或不应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不得使用无不含。
新国标设定了两年的缓冲期,给食品行业调整宣传的方式,优化产品的包装提供时间。卫健委说,新国标设定的初衷是引导正确认知,避免使消费者盲目关注这些宣传用语,忽略产品的真实属性。
好的,这就去跟迷信无糖可乐的同事们说。
汽车行业反内卷
去年7月,最高层首次提出防止内卷是恶性竞争之后,汽车、光伏、锂电等行业都进行了针对性的整治。不过今年以来,汽车价格战仍在升级。
上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发改委副主任批评汽车行业无序竞争比较突出。有的企业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也时有发生,不仅短期内造成行业利润下降,长期下去还将影响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安全,削弱产业的竞争力。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出清落后产能。工信部副部长也表示,将综合整治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
国资委副主任透露,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上个月,东风汽车及兵器装备集团旗下长安汽车传出可能合并的消息,如果属实,有望诞生中国第一、全球第五大车企。目前官方还没有证实,但长安汽车的董事长接受香港商报采访时说,重组是件好事,中央做出重大决定时,对两个公司都有深度的思考和研究。
同一论坛上,理想汽车整车电动研发高级副总裁建议,将纯电模式下续航里程达到150公里以上的混动汽车纳入新能源绿牌体系。我国官方定义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插电式混动,理想主打的增程是包含在插混中。北京、上海已将混动排除在新能源汽车之外,没有牌照等支持措施。
混动以前普遍被认为是燃油车到电动汽车的过渡技术,一些消费者买混动只是为了绿牌。近几年,国内车企和零部件企业攻克了不少短板,混动反而综合了燃油车和纯电的优点。理想汽车称,正在研发新一代增程系统,纯电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即便只靠发动机烧油发电,百公里油耗也显著低于同级别的燃油车。安静程度、充电速度、智能化体验也都逼近电动汽车。建议政府给混动和纯电动同等的待遇。技术上,车企和政府可以设置电子围栏,确保车型在北京五环内或上海中环内只使用纯电驱动。
新能源赛道上,从销冠滑坡到谷底的哪吒汽车站到生死线上。过去几个月,停产、裁员、欠薪、供应商讨债、车主修车困难等,从传闻逐一变成官方承认的事实。近期又被爆研发团队将会整体解散,官方澄清只是优化没有解散,但也承认确实遇到了困难。总负债接近百亿,三大工厂停摆,车主保障恢复无期。
最新进展是,哪吒从泰国拿到了100亿泰铢,约合21.5亿人民币的授信,也与国内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超20亿的债转股协议。虽然拿到了续命钱,但信心能否修复还不能打包票。2015年,发改委曾表示,2025年国内将没有传统汽车在售,传统内燃机或将与蒸汽机一起被列入博物馆。现在看还是太乐观了,而工信部去年底强调,要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同步推动内燃机技术发展,激发传统能源汽车和内燃机厂发展活力。
汽车产业链的账期问题
去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连续三年低于整体工业利润率水平。而新能源车企的价格战让供应链上相当比例的公司都面临着价格与账期的双重挤压,在要收入还是要回款之间艰难抉择。
已披露的汽车类上市公司2024年报中,应收账款规模增加、周期拉长成为重要特征。车企庞大的应付账款规模和沉淀资金使供应链上的公司现金流紧绷,影响整条汽车产业链的资金安全。
汽车照明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供应商通宝光电,披露去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是3.02,上年同期可比数据是3.33。去年公司净利润8309万,却扛着1.52亿的应收账款。上汽通用五菱等车企成为代回款大户。
主营底盘零部件的北特科技,去年营收增速超7.5%,规模超20亿,但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超过6亿。产业链的另一头,整车企业应付规模走高和沉淀资金周转低。小鹏汽车去年营收408亿创下记录,但小鹏一直被视为造车新势力中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最高的代表。2021到2023年,公司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71天、201天、216天、232天。公司在年报中表示,一般可获得供应商授予0到180日的新贷期。去年整个应付账款及票据增加到230亿以上。
某头部车企引入供应链金融打造某链,也拉长了账期。账期拖延引发了一些鱼死网破的事件。去年12月,广州一家供应商在微博公开发布催款函,要求长城马上付款。百度携手吉利打造的极越品牌暴雷,供应商维权群里200多家供应商的欠款信息密密麻麻。
这种现象并非正向循环,如何盘活庞大的应收账款,让全行业都有钱可赚,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政策端已在发力,目前国资体系明确要求央企对中小企业必须采用现金支付,不得使用任何形式的白条。央行新规也要求所有电子白条必须基于真实交易,付款期最长不超过一年。
近日,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修订后公布,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一些汽车供应链人士认为,长账期以及沉淀资金使用率低下问题,有望迎来转机。
华为成都招聘舞弊罗生门
最后关注一下华为的招聘舞弊事件。3月11日,网传华为成都分公司发生大规模招聘违规,从领导到HR、研发等统统作弊,泄露招聘考题,内推一个OD员工索价二到五万不等,入职后每个月要抽3000元。
起因是前一天,华为在内部员工新生社区发了一则长达6500字的通报,72名正式员工及19名OD员工在招聘OD员工的过程中存在徇私舞弊行为,开除36人,处罚26人,涉及的OD员工全部终止服务并进入。OD华为官方称为非雇员,是华为和人力资源服务外企德科合作的员工外包形式。
通报称,多名产品线负责人存在自身参与替考、安排别人代考、向候选人泄题等违规行为。亦有多人存在通过出卖公司信息资产获利的情况,并要求被开除人员退回非法获利,赔偿公司损失。去年年中就有人在社交媒体上举报称,部分华为HR、内部员工和某IT社区博主、外部培训机构组成了一个替考产业链,花钱就能够进华为的OD岗。
界面新闻联系到被开除的36名员工中的一位,他毕业后入职华为成都研究所,被开除前升职至技术主管。在他看来,自己及许多员工确实违反了华为的规定,但事实真相并不像网络传言一般夸张。如果真的存在谋利黑产,我们早就进去了。他认为不存在招聘OD谋利,违规原因是团队长期缺人。
他承认通报的部分问题确实存在,比如安排参与替考,向候选人透露面试题。但是出卖核心资产,其实很多人也不明白指的是什么。他们和公司负责人交流过,对方表示,资产指的是一些OD员工拓展到的候选人简历。
OD员工在招聘上有一个这样的链条,德科每推给华为一个OD员工,华为付给德科一定的费用。为了更多的拿到这笔费用,德科鼓励已经入职的OD员工去拓展新的OD候选人推荐给德科,每成功入职一个,德科会给推荐人一些激励费用。对于这个激励机制,德科有官方发文,但华为认为,这些候选人的简历是推荐人在华为工作期间拓展到的,因此本就属于华为的资产,不应该再推荐给德科,让德科拿来找华为付费。
他表示,如果对很多华为的内部员工谈起招聘OD难这件事,大家都是能够理解的,因为确实很缺人。名单里被处分的基本上都是基层管理者,因为每个团队OD招聘的结果可能和这些基层管理者最终绩效结果是强绑定的,所以这些技术主管会把一些招聘指标分配给手下的不论是正编还是OD员工。
看来水还是有点深。而知乎上一名自称是华为前员工的回答说,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是资本家想通过公司制度钻劳动法的控制,结果被员工钻了公司制度的控制。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周四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