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第193期】四川反超河南;朝鲜央地分化
继续分享马督工睡前消息编辑部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我是小戴,欢迎来到第193期参考信息。
本期视频由蒙芽牙赞助播出,蒙芽牙,护牙好,不花看牙钱,远离蛀牙就用蒙芽牙。
四川反超河南
中西部的第一大省是谁? 过去18年从人口和经济体量来看,答案都是河南,但去年洗牌了。 1月24日,河南公布GDP初步核算为59132.39亿,同比增长4.1%,但已经从6万亿的门槛跌了下去。2023年首次突破6万亿的四川超过河南,成为第五经济大省。
之所以意外,是因为河南主动挤水分。 2022年河南GDP初值为61345亿,以此计算去年的名义增长率是负3.61%。不过近期公布经最终核实,2022年的GDP为58220.13亿,比初值少了3125亿,相当于一个驻马店的体量。 河南省政府表示,2023年以来着力提升数据质量,加大统计数据核查惩戒力度,实事求是修订历史同期数据。
在全国经济版图中,河南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渐进的局面。 2022年当地媒体分析,与前头的山东比,2020年GDP相差约1.86万亿,2021年扩大到2.42万亿。与浙江比,2020年相差9615亿,2021年扩大到1.46万亿。 身后的四川、湖北差距进一步缩小。2019年四川与河南相差7643亿,但以每年1300亿左右的速度在缩小。
四川在2023年反超还是有些意外。 2022年河南名义上仍高出四川4500亿,挤掉水分后比四川高1000亿,但四川仅一年就反超了1000亿,说明河南失速严重。 分产业看,去年河南三大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是1.8%、4.7%和4%,除了二产与全国持平,其他都低于全国水平。
此前有分析对比52个指标,结果发现四川34个占优,河南18个。 河南占优指标主要集中在GDP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常住人口规模等总量指标上。四川则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人均住户存款等方面全面超过河南。 此外,进出口总额、同口径财政收入、规模工业利润、金融本外币存款等总量指标方面,四川也有明显的优势。
2021年河南的工业增加值被福建超越,富士康出走也预示了河南工业的失速。 去年除了GDP,河南的社消零售总额和增速也都被四川超过。 从趋势来看,四川反超河南重返内陆第一大省,并不让人意外。
从人口流向看,四川和河南都是劳动力输出大省,但有一个冷知识。 在成都的150万省外常住人口中,河南人仅次于重庆人。
地方统计挤水分
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去年底,统计造假被纳入党的纪律处分条例。1月22日,国家统计局就此表示,统计造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
年初,除了中纪委的反腐大片,各省推出的也有点东西。 绝不姑息,贵州正风素记反腐电视专题片日前披露,曾任黔东南州建河县县委书记的王永智,离任时建河县政府性债务余额暴增195倍。
王永智由中学教师入仕,从凯里市委政法委科员起步。 47岁时出任建河县委副书记、县长。2016年10月当选县委书记,2021年6月任黔东南州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
专题片介绍,2013年王永智主导并负责总指挥实施某温泉项目,未经科学性论证,缺乏市场调研,资金全靠融资贷款。最初计划投资9亿,后来不断追加到13亿。2017年建成运营后的收益,还不够支付每年5000多万的贷款利息。
他还以融资贷款方式实施了某文化创意园木屋、某会展中心等项目,都是先施工后补程序,随意增加投资。 有的项目未提前论证,投入近3000万后,因多种因素被叫停,烂尾至今。
片中没有提到,但是很出名的养阿莎雕像,当初也曾因为耗资8600多万元备受质疑。雕像总高88米,其中人物66米,基座22米,是奇观。
专题片称,王永智为个人升迁大肆举债,搞面子工程、半拉子工程,他扭曲了政绩观,让建河县债务剧增。从他当书记到调离,五年间政府性债务余额增加195倍。
这个数字听着惊悚,但根据建河县2021年1到10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1年10月,建河县存量债务余额24.59亿,比起独山和六盘水还是小巫见大巫。 另外,片中还提到王永智全凭个人意志等问题,一个班子成员无法纠正一人的错误。可见而知,对权力缺乏监督或者监督失灵到什么地步。
地方债务风险下的政策调整
最近涉及12个债务高风险省份的文件,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持续发酵。 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按照政策的要求注销项目。1月22日,重庆巫山县发改委发布两条同意注销相关工程的批复,原因就是这份文件带来的政策调整。
经济观察报引述的一位地方政府人士表示,在新政策的约束下,其所在城市与另一个对标的大型城市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因为另一个城市并不在12个重点省区市之列。 他预测,叠加之前出台的限制城投融资的政策后,这些省市的可投资项目将进一步减少,能够吸引的资金量也相应减少。 想知道是哪两个城市?
~~督工。 挺过架。 干嘛去? 看牙,收钱去。 哎呀,你这不是已经跑了三四次牙去看看牙了吗? 前几次做根管,这次做牙冠。 哎呀,那得花不少钱吧? 别说了,大半个月工资没了,上海看牙确实贵啊。 确实贵,你说多呢,看牙不贵,大家弹幕说说你们那看牙多少钱。 Mogou,你2023年你看牙花多少钱? 花了七八千吧,做了三个分管和牙冠,赚的钱都去哪儿去了,麻了。 那同样是根管手术加上牙冠,这费用也有区别。 别说根管,护士的程度不同,费用也不同,从800到3000都有。 那再说这牙冠,这材质不同,是吧,不同,这费用也不同,差距特别大。 除了根管牙冠还有杂费,还有一个隐形费用,你知道那是什么吗? 就是请假的费用,四个半天,1000块没了。 哎呀,这么多钱加起来就为一颗牙,你说这看牙贵不贵? 那满口的牙牙什么,一台大好车了。 督工,这账不算不知道,一算下一跳,看牙真好会吓人。 所以我一再说,每个人一定要好好刷牙,不要蛀掉一颗牙。 其实这也不难。 请督工赐教。 你早晚刷,正确刷,尤其是要刷大牙窝沟。 你仔细看看,你蛀的是不是大牙? 是,为啥大牙窝沟容易蛀? 大家看看这个结构,凹进去的,最容易藏牙菌斑了,牙菌斑又黏又多,这必须用电动牙刷来处理。 这也不是我瞎推荐,大家看看牙医教材,都在推荐我们用电动牙刷。 再看这实验数据,电动牙刷的效果要比手动牙刷强了83倍。 那电动牙刷选哪家呢? 那当然是我们用了两年半的老朋友,蒙芽牙。 我这支从2021年6月用到现在,全因质量没问题。 我们办公室成员基本上人手一支,大家都反馈超棒的。 质量为啥能这么好呢? 这源于他们超严的品控,抓的越严格,质量自然越耐用。 那万一坏了呢? 那咱也不用担心,他们家承诺两年之内坏了不修,直接免费换新。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用的这款行药。 生波震动功能能把你窝沟里面的菌斑刷出来。 刷毛波浪型设计,高效清除窝沟里面的菌斑。 两分钟定时,提醒你刷遍每一颗牙。 我的老款续航90天,同事用新款续航有240天。 防水也从七级升级到八级,质量进一步提升。 那价格是不是也更贵了呢? 他们是升级不加价,主打一个实在。 评论区领我的优惠券,到手价才249元。 随便蛀一颗牙就可以买两只了。 不要像木工那样,多花七八千,30多支都买不回来了。 花小钱省大钱,这个道理不难懂吧? 听我的,赶紧给自己或者家人买一支电动牙刷,千万千万别把钱花在看牙上,看牙真的贵。 ~~
盐城司法局的“百分百胜诉率”
近日,江苏盐城司法局一篇旧文火出圈。 文章发表于2022年9月30日,其中写到,盐城市市政府连续五年无败诉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连续两年百分百。 行政案件俗称民告官。2022年全国行政机关平均败诉率为14.99%,江苏省行政机关一审案件败诉率为7.8%。
去野新闻引述江苏群众张女士的话说,在民告官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盐城市司法局还自我表扬说盐城市市政府行政案件胜诉率达百分百,让老百姓看了咋想? 老百姓告盐城市市政府没有胜诉案,以后谁还敢告? 他认为盐城司法局发这样的文章真不太合适。
文章引起强烈反响后已被删除。 1月24日,盐城司法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文中提到的数据是翔实的,没有夸大,但对于为何删稿,所出内容是否合适等未作回复。
行政诉讼的挑战与历史
去年8月,最高法关于行政案件上诉率高、申诉率高问题的调研报告披露,2018年至2022年,全国法院共受理行政上诉案73.6万件,申诉案17.8万件。 排名靠前的案由,分别为行政强制、行政征收、征用及补偿、行政处罚、行政赔偿、行政确认、行政登记。
相比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的上诉率高、申诉率高的问题长期存在,还有上升的态势。 报告认为,首要原因是部分行政审判干警未能牢固树立能动司法理念,对公正与效率的理解不到位,机械审判、就案办案,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意识不强。
说起民告官,绕不过去年12月去世的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江平。 1986年10月,全国人大法工委组建行政立法研究组,起草行政基本法的试拟稿,共14名成员,大多为行政法学者、专家,江平担任组长。
江平虽然不是行政法和公法具体制度和规范方面的专家,但他的法治理念是行政法和公法的灵魂。 他提出,法治特别要强调限制公权、维护私权。法治意味着要用法律来约束政府。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不限制公权力就必然导致个人专断。
行政立法研究组成立初期,想制定出一个相当于民法通则的行政法通则。 当时忙了半年多,写了七八稿,几十万字,好多内容都还没有写进去。 因为行政法不同于民法,内容太多太杂。 写不下去的时候,江平提出先不要写行政实体法,先写行政诉讼法。 他说,从法律发展的规律来看,一般都是先搞程序法,后搞实体法。我们民法就是这样,先制定民事诉讼法试行,而后才制定民法通则。
1989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行政诉讼法。 江平表示,这宣告了中国几千年来民告官无法可依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了。 陶希进、罗豪才、应松年等专家学者也为这个体系的设计贡献了诸多智慧。
朝鲜的内外困境
最后看看隔壁的新动向。 自从去年底金正恩说朝韩关系再也不是同族关系,而是完全敌对的关系之后,1月15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决定废除负责朝韩对话、协商与合作的机构,包括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民族经济合作局以及金刚山国际旅游局等。 金正恩当时还表示,应在宪法中将韩国定义为头号敌国和永远的主敌,并写入应在发生战争时完全占领、平定、收复大韩民国等内容。
此外,还要禁止民众使用3000里锦绣江山、8000万同胞等误导朝韩为同族的词汇,从朝韩民族历史中彻底摒弃统一、和解、同族的概念。
军事上为应对美日韩海上联合演习,朝鲜进行了水下核武器系统实验。还好是核武器系统实验,不是真的核实验。 24日还首次试射研发中的火箭331新型战略巡航导弹。28日金正恩指导同一型号再次试射。
朝鲜频频示强背后可能是内部出了问题。 除了15日在最高人民会议上强调发展国内经济和改善民生,23日到24日,金正恩首次在平壤之外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并称没有给地方人民圆满提供基础副食品、食品和消费品等起码的生活必需品,是今天无法回避的深刻的政治问题。
韩国朝鲜日报分析,这是金正恩亲自并公开承认了地方上配给制的崩溃。 实际,上世纪90年代苦难行军时期,朝鲜的国家配给体制已经崩溃,之后大部分朝鲜居民不再依靠配给,而是通过集市自行获取粮食。 2005年10月宣布粮食配给制正常化以后,也只有平壤等部分地区恢复。
朝鲜劳动新闻25日用前五个版面刊登了金正恩的讲话。 他批评有部分政策指导部门和经济机关用找不到现实可行性的理由开脱,也间接透露了只有条件有利的几个市郡建设了地方工业工厂,其余的市郡态度消极。
金正恩再次强调地方发展20乘10政策,即每年在20个郡建设现代地方工业工厂,10年内提高全国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他要求政治局成员各自负责一个市郡,加快推进各方面,减少城市与农村、中央与地方的差距。
韩国统一部分析,朝鲜为了确保核心阶层对政权的支持,将资源和基础设施集中在平壤,城乡差距巨大,以至于被称谓平壤共和国。 由于国际社会制裁,加上因疫情长期采取封锁措施,导致资源更加不足,使得平壤与地方之间的两极分化更趋严重。 朝鲜可能认为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而且以前朝鲜每次勒紧腰带造武器都能换来援助,但近年来朝鲜核导实验试射频繁,却没换来对应的援助,所以经济出了问题。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明天再见。
感谢蒙芽牙电动牙刷赞助本期节目,牙齿清洁真的马虎不得。用了不错的观众,记得给容易蛀牙的家人们也整上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