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第122期】新加坡香港竞争;AI巨头大聚会
继续分享编辑部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我是小戴,欢迎来到122期参考信息。
新港竞争
首先看看新港竞争。新加坡最近有不少利好。9月7日,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宣布关闭上海代表处,由新加坡办事处承担整个亚洲地区的运营职能。
此前6月,加拿大第二大退休基金CDPQ也关闭上海办事处,通过新加坡负责区内投资。9月14日,全球著名的离岸金融中心开曼群岛表示,年底前在新加坡开设亚洲办事处,以更好地利用亚洲地区提供的众多新商机。开曼群岛金融服务部长5月访问了新加坡和香港,最终选择了新加坡,说是因为新加坡与全球的联系以及在该地区相对中立的地位。
同样在9月,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上格芯在新加坡投建的晶圆厂投产,耗资约40亿美元,将创造约1000个岗位。
去年9月,由英国智库和中国发展研究院汇编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新加坡超越香港,成为全球竞争力第三名的金融中心,排在纽约和伦敦之后。当然今年香港又重回第三名。
去年底,英国金融时报披露,500家中国企业悄悄把总部搬到了新加坡,或者在新加坡上市和注册,包括快时尚网络零售商希音、蔚来以及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开域。
另外新加坡帮助富豪理财的家族办公室,2020年底有400个,2021年增加到了700个,去年增加到1100多个。
为了避免热钱涌入,让社会变得不平等,新加坡政府连续收紧房屋政策。新加坡副总理兼财长黄循财9月13日表示,新加坡重视的并非资金本身,而是提升金融服务领域的能力。他鼓励家族办公室设立慈善部门,为新加坡社会做贡献,富人应该多缴税。他还提醒,请遵守规范和规矩,若觉得不合适,可以带着你的钱到别的地方去,我们不会因此心存芥蒂。
香港这边最近终于扭转了人才外流的趋势。港府8月公布,年中香港人口临时数字较2022年年中上升2.1%,扭转过去三年的跌势。这主要得益于疫情后秩序复常人员回流以及各项引才计划,一年间有17.4万名净移入居民。
香港人口2019年曾经达到752万的高峰,之后持续下跌,跌势在去年底终止。6月,香港老牌商业财经媒体香港商报发文,标题就是香港缺人挺急的。当月香港再度宣布将输入约2.7万名外籍劳工,解决建筑、运输、航空等行业出现的劳工短缺,还放宽了招医生的门槛。而为了刺激本地市民以及访港旅客消费,9月14日港府推出香港夜缤纷活动,试图激活香港的夜间经济。
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官场“小油条”与“当官路线图”
接下来看两篇新华每日电讯的文章。8月28日,题为小油条要不得的文章说,眼下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小油条现象,虽然年龄不大,却事故老到,虽然工作时间不长,却深谙职场潜规则,自认为活得明白通透。逃避困难,拈轻怕重,或拒绝担责,敷衍应付。不求上进,但求舒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若关己必须一起。很会规避风险,逃避责任。容易的有利的抢着干,麻烦的无利的绕着走。求稳在先,干事在后,很会自我保护,明哲保身。热情礼貌,但一问三不知。尊重感谢,但一概不负责。分内的事拖着干,分外的事哄着干,加班加点的事则免谈。对烫手山芋玩太极,踢皮球。
文章说,小油条现象要不得,如果让其做成大事,形成气候,就会让好人受气,正派人吃苦又吃亏,不正派人得势又得利。
另一篇9月14日的文章,题目是进步不是自我设计出来的,说有人一味地设计自己的当官路线图,搞缺什么补什么或要什么拿什么。当强调学历时,就千方百计先混个文凭。当强调经历时,就主动要求下基层镀金,让履历看起来很美,一个不少,一样不缺。还有人把自己的成长台阶、任职年限算计的精准到位,连什么时候当科长处长,什么时候任局长厅长都设想好了。于是掰着指头算年头,快到点了就四处找关系。所谓两年没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没挪动,四处去活动。不耽误,不错过,不踩空,让每一步都无缝衔接,环环相扣。
文章说,有些干部把个人进步锁定在自我设计上,折射着认知上出了问题,进步观出现扭曲。
之前推荐过索耐德的不少产品,这次给我寄的新品优眠枕又给了我不一样的体验。以前我不理解很多人出差非得带个优眠枕,现在有了它,我才真的知道放不下了。它比一般的优眠枕多了不少小细节,大大提升了我的使用体验。价格也只要两位数。内胆用的是高密度记忆棉,柔软的同时对颈椎有一定的支撑力,不易变形,更耐用,而且相对轻巧,带出门也方便。枕面根据人体工学原理进行立体剪裁,下巴处有支撑面,侧面和后颈处都留出了空间,扭动脑袋的时候没有束缚,任何姿势下都有360度有效承托脖颈,分散颈椎压力。罗感亲肤面料,透气舒适,不易起球,还能够拆洗。磁吸卡扣,一贴一拉就能轻松佩戴。办公室座椅不舒服,车座头枕不贴合,脖颈长时间反弓,感到酸痛不适,都能带它得到改善。出差在外休息小憩,它还能是一个随身枕头。市面上能用上记忆棉的优眠枕都要上百,索耐德有新品折扣,叠加优惠券,下单只要两位数,低于到付,保价一年,买贵还能退差价,工作出差都能用,快去领券购买吧。
近期反腐动态
就着新华每日电讯的文章,看看最近的反腐形势。双周看点颇多,工行原纪委书记刘立宪,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海涛先后落马。李海涛的前同事,黑龙江政协另一名副主席曲敏三个月前被查。本届十名副主席,失业率1/5。
今年已公布的被查中管干部增加到36人,超过去年全年的35人。9月12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原董事长王滨一审被判死缓,受贿金额超过3.25亿。如果死缓减为无期,则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今年领刑的中管干部也达到17人。
9月14日,中纪委公布五名国企领导被查,涉及电力、船舶、粮食和油气领域。最高的是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原总经理孙洪水。
医药反腐上,9月9日,国家卫健委司长郭燕红表示,医药反腐不得与医务人员正常收入所得相混淆,不得随意打击医务人员参加正规学术会议的积极性,不得随意扩大集中整治工作范围。
2013到2021年,医药领域腐败案件七成以上发生在医院,其中二级医院占比47.1%,三级医院占比36.4%。器械、药品、耗材试剂招采环节的腐败最为集中。今年以来,至少有200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大量学术会议延期或者取消。郭司长指出,反腐的同时,是保障医院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的药品设备耗材采购不受影响。另外国家卫健委将校正工作方向,对一些地方停办、延办学术会议,广范清退一线医务人员讲课费等问题及时纠偏。
广州区伯去世
此外9月17日,广州的欧伯去世。他被称为全国监督公车私用第一人,十多年前活跃在微博上,是那个时代的草根红人。2015年他在长沙陷入嫖娼罗生门,真相至今是个谜。后来加上互联网环境剧烈变化,他逐渐淡出了视野。当时法治日报评论,他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公民监督政府的义务,在法律上他也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所以我们无权要求监督政府者皆为完人。
四川交通国企高管被查与矿难案中案
9月以来,四川交通建设领域大批国企高管被查或者停职,主要涉及金阳县山洪灾害的谎报瞒报。金阳县的江段在白鹤滩和溪洛渡两个大型电站之间。8月21日,金阳县突发山洪,蜀道集团一处高速公路的民工驻地被冲毁。
县里一开始通报工地上有85人,但经过搜救与核实,发现工地上有201人,企业上报的失联人数存疑。四川省成立凉山州金阳县821山洪灾害人员失联调查处置领导小组,目前通报是四人遇难,48人失联。
至今被查的国企领导包括四川路桥董事长熊国斌,总经理陈良春,副总经理张建明。蜀道集团是四川路桥的控股股东,其董事长唐勇,安全环保与应急管理部部长宋俊杰,总工程师陈棋学都被查。另外还有四川沿江攀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文。
关于安全生产,财新周刊最近报道了一起矿难案中案。2020年11月底,湖南耒阳原江山煤矿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3名矿工遇难,涉及企业违法违规生产,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失职渎职。
事故背后更骇人听闻的是,煤老板们为争夺资源,多次向对方的煤矿巷道里灌水,导致采空区形成积水,这也是诱发透水事故的原因之一。今年2月,事故煤矿的对头,湖南开源煤矿法定代表人肖开武,因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被判无期。他表示事故煤矿才是灌水的事作俑者,目前这起矿难案中案正在二审中。
AI巨头大聚会与光刻机传闻
关注一下AI监管。9月13日,美国参议院办了一场不同寻常的闭门简报会,主题是人工智能洞察论坛。与会者是美国主要科技公司高管,被戏称为镀金时代以来最大的垄断者聚会。通常的听证会是议员端坐台上,逼问台下的科技大佬。这次会议反过来,是60多名参议员像小学生一样坐在台下,聆听台上20多名硅谷高管和AI伦理学家讨论生成式AI的文明风险。
房间里的大佬总净资产差不多5500亿美元,包括马斯克、扎克伯格、比尔盖茨、黄仁勋、奥特曼、微软、IBM以及谷歌的前任和现任CEO等等。每人自选主题发表意见,时间三分钟。马斯克的发言比较科幻,他对记者说,对我们来说有一名裁判很重要,会议可能会载入史册,因为它对文明的未来非常重要。
而不少大佬更强调AI在当下现实中的风险,他们大致认可政府监管AI的想法,但对监管的内容几乎没有共识。比如扎克伯格、奥特曼和比尔盖茨在开源AI带来的风险上分歧较大。伯克利的一名研究员与马斯克争执起来,认为他看轻了AI驱动自动驾驶的隐患。
一位发言者提到著名的230条款,该条款授予互联网公司豁免权,旨在保护互联网公司免于对第三方在其平台发布的內容承担责任。他主张不要为AI制定第230条。西班牙裔民权组织代表提到了地理定位跟踪和人脸识别风险,他引用最近的报告说,使用人脸识别的联邦执法机构缺乏保护人们隐私和公民权利的措施。
民主党进步派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则表示,让科技巨头参加闭门会议,与参议员交谈并且不回答任何棘手的问题,对于试图制定任何形式的立法来说,都是一个可怕的新例。对了,会议有个小花边,要约架的马斯克和扎克伯格,分别坐在长桌的两端,看来没有搏斗。
最近又有观众说,为什么不提中国信息产业取得的进步?琢磨了一下,应该是指最近的光刻机传闻。咱们有个老规矩,没有明确说法的,一般不提。这次不需要找懂行的专家咨询,只靠语文常识就足够判断了。
先说个股市段子。9月13日休市期间,上市公司苏大维格回复投资者说,公司光刻机已实现向国内龙头芯片企业的销售,并已实现向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的出口。关注到纳米压印光刻在集成电路和芯片制造领域具备替代传统光刻的应用潜力,并在积极布局。
这话一说,下午开盘后,苏大维格迅速拉升,直至20%涨停。但质疑声也来了,因为苏大维格的光刻机是激光直写光刻机,主要用于科研教育,并不是用于芯片生产的掩膜光刻机。
9月15日一早,苏大维格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要求补充披露所生产的光刻设备的具体类型、主要客户及下游用途等情况,并核实说明其光刻设备是否能够直接用于芯片的研发及制造。业内人士也指出,将光刻设备直写为光刻机是不专业的行为,不排除有意为之。
最近光刻机的传闻是清华大学EUV项目把阿斯麦的光刻机巨大化,实现了光刻机国产化,并且已经在雄安新区落地,还配了图。偏偏图是最大的纰漏,因为这是坐落于北京怀柔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不能因为都有“光子”就说是一样的。
9月18日,中国电子院也出面澄清,这是从分子原子的尺度,多维度的观察微观世界的大科学装置,不是网传的光刻机工厂。另一个佐证是今年2月,清华河北研究院向河北科技厅介绍,稳态微聚束极紫外光源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的相关情况和近期的工作安排。到这一句是真的,其他部分就是网民脑补的小作文了。按照我国科技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重大突破不会以这种形式呈现。
就科学来说,承认差距不丢人,突破不会一蹴而就。就投资来说,现在光刻机概念很火,但市场割韭菜也很密集。小作文虽好,也要防止被人割了韭菜啊。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周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