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第106期】各打50大板;无人出租车出师不利
继续分享编辑部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欢迎来到第106期参考信息。
首先看一条我们容易忽视,但是有标志性意义的新闻。8月16日,WTO争端解决小组发布报告,称中方针对美国钢铝232关税措施的反制措施,违反了中国在WTO的义务,也就是说WTO支持美方的上述意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满意WTO的结论,还指责中国一边起诉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一边反制美国是虚伪。中国商务部当天深夜声明,正在研究报告的内容,将依WTO的规范做好后续工作,并强调本案的症结在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径。
这是中美贸易战第一波的尾音。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的铝和钢铁制品各加征10%、25%的关税,以保护国内产业。中国随后对水果、猪肉、废铝等128种美国产品加征15%至25%的额外关税。中美还在WTO互相提起诉讼。印度、土耳其、欧盟也分别起诉美国,美国主义反告。后来美国豁免了加拿大、墨西哥,2021年与欧盟达成协议,停止互相伤害。
2022年10月,WTO裁定美国加征关税违规,美国提起上诉。中国这次也可以上诉,但2019年以来,美国一直在阻止上诉机构的新法官任命,上诉机构长期停摆。此前11日,中国商务部发表美国履行世贸规则义务情况报告,批评美国作为被WTO发起争端解决最多的成员,不仅选择性执行WTO裁决,还阻挠上诉机构成员遴选,并导致其陷入瘫痪。WTO的裁定可谓是对中美各打50大板,意在表明成员不能动用私刑互相报复,要遵循国际贸易的规则。但在大国贸易战之下,WTO一个合适的佬显得苍白无力。
忠实政治和历史都教过,全球化的两个方向是全球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如今WTO在全球化上拿不出有效的解决办法,而从历史的后视镜来看,当初这件事情是命运开始转动的齿轮,不是结束的开始,而只是开始的结束。
两岸贸易与产业结构
继续看看两岸贸易。去年10月,大陆企业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11月底商务部决定对台湾的聚碳酸酯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个14号,商务部发布初裁公告,认定存在倾销,大陆聚碳酸酯产业受到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决定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公告点名对台湾化纤、台湾出光石化、奇美实业、奇林科技,征收16.9%及17%的保证金,其他台湾公司征收22.4%的保证金。聚碳酸酯是高分子聚合物,用于电子电器、板材薄膜、汽车、光学、医疗器械和安防领域。
8月21日,大陆还暂停了台湾地区的芒果输入,原因是今年以来在台湾芒果中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大洋臀纹粉介。商务部4月启动的对台贸易壁垒调查也有进展。商务部发言人8月17日表示,初步调查显示,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涉嫌违反WTO的非歧视原则、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近年来,台湾地区禁止进口的大陆产品范围逐渐扩大。本次调查立案时涉及2455项产品,现在增加至2509项。调查应在10月12日之前结束,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明年的1月12日。这个时间节点很微妙,明年1月13日,台湾地区将举行领导人的换届选举。
两岸开放交流时,双方的产业结构互补性强,经贸关系发展迅速。随着大陆不断发展,两岸的技术差距不断缩小,产业竞争性增强。2013年,萧万长首先公开提出,两岸的产业分工从过去互补大于竞争,逐渐转变为竞争大于互补。今年6月,台湾进出口双双创下13年以来的最大跌幅,上半年出口同比大跌18%。主要产品中,因为半导体产业疲软,电子零部件出口下跌21.3%,传统产品下跌55.3%,其中塑化产品跌幅超过三成。原因是需求持续不正和海外同业竞争。
第469期睡前消息,马督公建议,大陆可以选择台湾的中档工业品下手,比如五金、机械和化工。和大陆企业相比,台湾有点优势,但不太多,或者是质量略好,或者是价格略低,大陆类似的产品完全可以替代。587期睡前消息,督公重申了这一观点。
欢迎回顾。
中印贸易与印度手机制造
看一下中印贸易。2022年中印边境冲突之后,印度一直试图减少对华逆差。不过印度官方最新报告显示,2022至2023财年,从中国进口的25种主要大宗商品都有所增加。印度政府向议会提交的对华贸易逆差报告,将中国进口商品分为31类,进口量都比上一财年高。电子仪器同比增长14%,有机化学品和钢铁产品增长9%和12.3%。对华贸易逆差扩大13.5%。原因是印度强劲的国内需求继续支持从中国进口,而中国的疫情防控抑制了从印度的进口。
按印度统计,中印2022至2023财年贸易总额1359.8亿美元,对华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印度的原料厂严重依赖中国,43%的药品从中国进口,原料药更是高达71%。本月中,印度政府决定11月起对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进口实施强制许可,提振国内制造业,遏制来自中国的进口。
印度提振制造业的努力有一些成效,比如手机制造,几乎不再从中国进口整机。2014年中国向印度出口1.8亿部手机,现在不到300万部。中国手机商小米、OPPO和Vivo都实现了印度制造。韩国三星能在印度制造所有旗舰机型,两年前还不行。现在富士康印度工厂已经开始生产最新款的iPhone,印度首次和中国几乎同时生产最新的苹果机型。在iPhone 14之前,印度的生产通常落后中国六到九个月,去年以来延误大幅减少。
2022年中国生产了96%的苹果手机,剩下的4%在印度。苹果公司计划到2025年将25%的生产转移到印度。富士康也计划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将30%的产能转移到印度。不过现实问题是,印度工厂90%的组件来自中国,包括手机支架、工业胶水、螺丝、网眼、压敏粘合剂和金属零件。到2020年底,有200家中止手机供应链工厂投资印度,贸易公司500家,每年往来印度的中止手机企业人数有10万人次。
今年4月至6月期间,印度电子产品出口增长超过56%,是前五类出口产品中唯一增长的。印度现在是全球唯一一个换新手机频率加快的国家,与2G转3G时代的中国相似,14亿的人口红利是任何手机品牌都割舍不下的肥肉。曾为小米做海外代工的中企负责人说,刚开始投产时,印度工厂的效率只有中国的60%,本地工人不愿意加班,周日得休息,和中国工厂不太一样。
另一个大问题是,无论是印度还是越南,都无法容纳一个有10万工人的单一园区。大多数印度工人拒绝离开家乡去远方工作,还要住在宿舍。这或许会提高富士康们的成本。
旧金山无人驾驶出租车出师不利
最后看条科技动向。8日10日,美国加州公用事业委员会经过长达六小时的听证,最终以3比1裁定,允许谷歌旗下Waimo和通用旗下Cruise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旧金山不受限制的载客。这些无人驾驶出租车没有安全员,也没有方向盘,完全靠算法操控,没有运营时间、地点、付费载客的限制,和人类司机驾驶车辆平起平坐。无人出租车是L4级别的高速自动驾驶,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全自动驾驶还只是L2+级别的辅助驾驶。
Waimo为此已经等待了六年,Cruise首席执行官也表示,加州政府向全国发出了一个信号,表明加州优先考虑的是进步。硅谷的自动驾驶商业化过程一度落后中国,现在试图夺回全球无人车中心地位。不到一周后,旧金山又批准无人驾驶公交车,在由2000位居民的精英岛上试点,固定运行路线,连接住宅区、商店和社区中心,评估无人驾驶车辆能否补充公共交通系统。
不过,无人出租车出师不利。8月17日晚,Cruise一辆无人出租车撞了消防车,一名乘客受伤,好在伤势不重。这无疑再次挑起旧金山市政府与CPUC的监管之争,是维护市民既有的日常利益,还是鼓励新技术的发展?过去几年,两家公司的无人出租车多次在旧金山街头死机,车上没有安全员,故障后只能等技术人员赶来解决。取消运营限制这些天,至少十辆无人车辆造成交通堵塞,一辆还撞进施工地带没有硬化的混凝土中。
旧金山市检察官表示,全面开放自动驾驶服务将带来更多的潜在危害。旧金山市议长、城市交通、警察、消防这些部门都不喜欢无限制的无人车辆运营,希望CPUC撤回牌照。在市民和政府的推动下,上周旧金山市检察官正式提出动议,以涉嫌违反加州环保法为由,要求CPUC立即暂停两家公司的正式运营牌照。
谷歌2009年开始研发无人驾驶汽车,当时业界乐观认为自动驾驶技术会在十年内普及,现实显然慢了很多。而新技术的应用伦理和社会博弈也是一个绕不开的过程。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周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