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第96期】核电提速;中法博弈航运碳税
继续分享编辑部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我是小黛。欢迎来到第96期参考信息。还有没有没点关注的朋友,记得点一下哦。
核电提速
首先关注核电发展。7月30日,国常会核准山东石岛湾、福建宁德、辽宁徐大堡三个核电项目六台新机组。这是今年新核电项目首次过审。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打断了全世界核电发展的节奏。中国也一度暂停审批,2012年才批准江苏田湾二期。之后两年没有批准新项目。2015年审批八台机组,然后又是三年空窗期,直到2019年才重启,每年核准四五台。
2022年开始提速,两次核准五个核电项目共十台机组。五部位也联合要求加快三代核电批量化,加速四代核电装备研发应用。这次核准的六台机组都使用第三代核电技术。山东石岛湾、福建宁德用中广核的华龙一号,辽宁徐大堡使用CAP1000,这是美国西屋电气CAP1000的国产化版本。六台机组总投资近1200亿,可以拉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核电是成熟的清洁能源,是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方向。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全球第三,核能发电量世界第二,但占总发电量比例不足5%,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好在去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
俄乌冲突之后,各国更加重视能源安全。2030年前,英国打算新建八座核反应堆,印度计划21座核电站,而法国计划2050年前新建六到14座反应堆。美国也要加大投入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应对气候危机。还有30多个非传统核电国家提出新的核电建设计划,比如波兰、土耳其、沙特、巴西、阿根廷和越南。原本准备弃核的韩国、日本重新重视核电,德国延长了原计划关闭的机组运行时间。
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曾表示,预计2022年至2025年间,中国将保持每年六到八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到2035年,中国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达到10%。
哎呀,这脖子酸的不行,放我躺着歇一会,哎呀。
多工我有一招,给你神奇小鹿的柠檬枕,以酸治酸。
感谢神奇小鹿品牌的多姿枕头,他们家的枕头我天天换着用,个个柔软舒适,性价比也还高。躺上去之后,从脖子到肩膀都有满满的包裹感,我睡过之后再也不愿意换其他枕头了。
这款也采用了航空级的记忆棉,弹润舒适不易变形,能够根据人体不同的肩颈线条变化形状。
用它睡觉,不管侧躺正躺怎么睡,脖颈都很舒展。
柠檬枕表面还有分区设计,中央微微凹陷,保证睡眠期间翻身不宜落枕。
稍高的外缘能够稳稳托住肩颈,整晚都保持正常的生理曲线。
枕套是冰丝材质的,夏天用它透气又亲肤,睡醒之后脸上不会有压痕,可慢移菌还能唤洗。
便宜的枕头质量差,需要经常更换,浪费钱,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颈椎和视面健康。不如选择这款柠檬枕,造型我很喜欢,还有多种使用方式。
靠垫枕头二合一,送女朋友也合适。
现在领我同事的优惠券下单,不用等活动,比活动价更低,还保价一年,质保两年,开裂掉渣都能免费换新。
G20气候议题分歧
看一下G20的能源和气候议题。G20环境与气候部长联席会议近日在印度闭幕。西方媒体报道,中方立场阻碍会议就减排、停止使用化石燃料、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关键问题达成一致。中国外交部表示与事实完全不符。
7月28日,会议形成共识文件和主席国总结,部分国家无端引入地缘政治问题干扰,会议未能形成公报。这是今年第四个没有联合声明的G20会议,之前的外长会议、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以及7月24日闭幕的能源部长会议都没有达成联合声明。
G20国家的GDP和碳排放占全球四分之三以上。五月的G7广岛峰会同意加速逐步淘汰未使用碳捕捉技术的化石燃料,但G20国家在203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和削减化石燃料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其他分歧还有敦促发达国家到2025年筹集1000亿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以及对俄乌冲突的描述。所以能源部长会议没有联合公报,只发布了成果声明和主席摘要。东道主印度能源部长说,我们就29个段落中的22个段落达成共识,其他七个段落构成了主席国总结。文件对全球变暖的主要根源煤炭只字未提。
7月26日开始的气候与环境部长会议上,发达国家希望将2025年列为减排进程的一个时间节点,要求到2030年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减少43%,帮助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将全球变暖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两项要求都遭到发展中国家的反对。这意味着G20集团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上毫无进展。
航运业碳税博弈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的裂痕还体现在航运业能源转型。全球航运业承载着80%以上的国际贸易,碳排放占全球的3%。
7月7日,国际海事组织在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80届会议上通过2023年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会议重新审议航运业脱碳目标和监管框架,会前博弈不断,最终将2050年定位实现净零排放的最后实现,比原本的说法在本世纪尽快逐步消除排放前进了一大步。
但对一揽子中期减排措施,各方分歧很大,尤其是排放定价机制。讨论最多的是两个方案。一是法国牵头组建的国家联盟,寻求对船舶征收普遍强制的二氧化碳排放税。欧洲一票传统海运大国和欧盟都表示支持,还有韩国、越南、瓦努阿图、巴巴多斯、马绍尔群岛、索罗门群岛、毛里求斯和肯尼亚。代表80%以上商船队的贸易协会国际航运公会也赞同征收航运碳税。
巴西、阿根廷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反对,担心航运碳税增加出口成本。另一个方案是中国提出的可持续燃料与基金机制方案。外媒报道,中国敦促一些发展中国家反对对航运排放征税。中国外交部回应,有关工作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不同国情,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合理关切。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合作协调,推动以中国方案为基础,达成国际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初步战略。会议没有形成定价机制最终结论,但2025年就得通过,2027年实施。
京津冀洪涝灾害
气候变化是总体趋势,但过程复杂。最近极端高温和强降雨交替出现,尤其是7月29日以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持续强降雨。北京降雨极致是有记录以来的140年之最。华北地区也极有可能经历了1963年8月之后最强的一次降雨。
截至8月1日,河北公布受灾人数54万人,九人遇难,六人失踪。灾情严重的涿州政府部门公开在社交平台上求助。北京13个区4.47万人受灾,11人遇难,27人失联。
大多数的遇难者和失联者都在郊区。门头沟四人遇难,三人失踪。昌平四人遇难,十人失踪。房山两人遇难,四人失踪。
这方面是天灾,参照近20年的降雨平均值,2008年以后北京地区往多雨方向转变。2012年的721暴雨拉开北京进入丰水期的大幕。截至2022年,北京连续15年多雨。地理上北京虽然是市,但有1.6万平方公里,北部和西部被太行山和燕山环绕,在古代有利于防卫游牧民族,但也面临着洪水从山区直泄平原的不利局面。
暴雨背后也有马督工关注的城乡差别问题。2012年北京721洪水,79人遇难,大多数在郊县山区,其中房山区38人。但核心城区有个人开车在立交桥下被困溺亡,冲击力大,引发全国中产网民共情。结果反思集中在城居排水问题,全国城市都砸钱给立交桥装水泵,把三年重现期的设防水平提高到五年十年,反而忽视了山区的防洪。
九年后,2021年郑州洪水292人遇难,其中郊县184人,但舆论焦点是地铁水淹事故。如果把捐款和防灾投入集中到大城市,把改建地铁防洪水平当成首要任务,在最安全的地方投入最多的改造资金,那么洪水再次来临时,短板依然存在。大城市的注意力差别和大城市内部的资源分配,不知道北京这次是否做得更好。
中国女足世界杯折戟
最后关注一下中国女足。8月1日,世界杯小组赛的出现生死战,中国女足1:6不敌欧洲冠军英格兰队。最终一胜两负,首次止步小组赛。
中国女足三场比赛只打进两个点球。有过留洋经历的王霜赛后说,我一直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比欧洲的那些球员都要练得苦,都要付出的更多,但我们始终没有拿到我们想要的成绩。希望国内的教练们能培养出更多真正会踢球的孩子们,让他们在未来代表国家队的比赛中不至于这么狼狈。
以前人们常拿女足来对比男足,但现在女足的发展也遇到瓶颈。落后的原因并非某个个体,而是整个足球根基。中国女足曾经处于巅峰,但随着欧美国家MeToo深入人心,女足职业化提上日程,在百年的足球体系支撑下,欧美女足进步迅速,个人意志品质的作用大大降低。
2003年中国女足排名世界第四,英格兰女足第13名。2005年阿尔加夫杯之后,女足曾经预警,我们快连英格兰都打不过了。20年后位置互换,他们是欧洲杯冠军,世界第四,我们是亚洲杯冠军,世界第14。
女足主教练水庆霞不止一次强调,我们与欧洲强队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世界杯热身赛1:4不敌瑞典,0:3不敌西班牙,战平爱尔兰和俄罗斯,对阵欧洲球队难求一胜。小组赛输给丹麦还可以感慨运气不好,1:6败给英格兰就是双方实力差距的写照。靠着英国足球体系的支持,英格兰女足的能力、比赛的观赏性和上座率大大提高。这场比赛中,英格兰女足控球率67%,中国女足20%,射门次数17:7,射正次数7:3。
王霜主张学习邻国日本。日本女足2011年女足世界杯夺冠,成绩下滑之后,努力推动女足联赛职业化。这次小组赛,日本女足5:0大胜赞比亚,2:0击败哥斯达黎加,4:0完胜西班牙,三战全胜,进11球丢0球。
我们常常对别国足球商业化羡慕嫉妒恨,不过商业化意味着社区化,有足够深厚的群众基础。发展体育运动最终目标应该是增强人民体质。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周六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