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第71期】援鄂医护子女不加分;欧佩克内讧
继续分享马前卒编辑部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我是小戴,欢迎来到第71期参考信息。
今天是高考第一天,不知道年轻的观众里有没有今年的考生,祝大家都能获得自己理想的成绩。虽然出生人口这几年一直都在降低,但是高考人数还在不断创新高。今年的考生基本出生于2002到2005年,那几年的新生儿总数都在1600万左右。高考录取率已经由1998年的33.86%增涨到近几年的90%左右。所以参加高考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又多了98万人。2018年开始出生人口才大幅下降,也就是说要等到2036年前后,高考人数才会明显减少。2036级的孩子大学毕业还得再等四年,所以未来15年高考和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最近的学历内卷新闻是温州机场集团拟录用浙江大学毕业生当场务及驱鸟员。连普通的安检员也毕业于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和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机场说这是社会招聘,择优录取。
稍早前,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的一则招聘公示也引发热议,拟录用11人,其中三人毕业于清华北大,包括一名北大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接受部门为郑州烟草研究院办公室。
援鄂医护子女中考加分
接下来看看中考。近期有浙江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在浙江省民呼我为统一平台留言,说当年杭州市出台奖励政策,一线援鄂医护人员的子女中考可以加十分,但是今年四月发布的政策没有这条。请问政府部门的话还算不算话,政府部门的红头文件还做不做数?
杭州市教育局5月29日回复说,所有满足要求的援鄂医疗队员子女会在对应学段享受到相应的优待举措,且均有实现要求等内容。按此要求2023年不再加分。截至今年,多数的援鄂医疗队员子女已按要求在对应的学段享受到优待举措。
这个话题算是回旋镖了。2020年一些地方用子女中考加分来奖励医护人员,马督工在睡前消息第79期里就预言过,说给择校权有风险,因为这是一种期权。回头他会在睡前消息的节目里谈谈这回杭州的事情。我们以杭州富阳区为例,查了这几年的中考政策,发现当年区委办、区政府办出台《关于切实加强新冠肺炎防治一线医护人员和援鄂医疗队员及家属保障工作的通知》,作为援鄂医疗队子女中考加分的文件的依据。文件明写的是切实加强,说明是照着上级的文件起的,但是暂时没有查到上级文件的全文。
2021年相关考生还可以加分,再之后的中考政策中无相关表述。查询杭州市以及2020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援鄂医疗队员及其家属保障工作的通知,人社局、工会等部门都有落实此通知的意见,教育部门的没查到。
这里先不谈奖励给现货还是期货,以及教育公平的话题。首先应该落实公开这类奖励性质的政策文件,方便群众查询,否则一些援鄂医务人员可能只知道有政策,但没看到具体文件,不知道奖励有时间的限制。
小卖部开张了,给大家介绍我身后的索耐德脊压工学腰靠。久坐上班做一天经常腰酸背痛,不良坐姿和容易悬空的一背是罪魁祸首,不断加重脊椎负担,还可能引发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问题,花钱也不容易治愈。督工给我们安排上了索耐德工学腰靠,不到百元就能轻松矫正坐姿,爱护脊椎,减缓压力,让普通椅子变得像工学椅一样舒适。两大双翼贴合背部预防驼背,弹性追背设计跟随后背灵活变换,怎么坐都舒服。弹力扣和旋钮设计可以调整松紧高度,适合各种身高人群在任何坐姿场景下使用。办公学习驾驶游戏期间都能保护脊椎。评论区券后只要两位数,就能拥有工学椅的使用感。上班辛苦,赶紧安排上哦。
中国造船业新突破
来看两条大船。6月6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出坞。2016年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与意大利芬坎蒂尼公司签约,合资设计建造豪华邮轮。上海外高桥造船厂负责建造和交付。
爱达魔都号2019年开建,现在整体建造进度完成93%,内装工程完成85%。出坞意味着进入最后的建造阶段。大型邮轮是中国造船工业唯一尚未完成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能够制造出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大型邮轮,意味着我国造船技术一个新的飞跃,成为继德国、法国、意大利、芬兰后,全球第五个有能力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
造船工业的另一项重大突破是浮式生产储卸油船。随着世界海洋油气开发向深远海发展,铺设长距离油气回收管线的成本越来越高。有了浮式生产储卸油船,等于把油气加工厂直接放在海上。大连造船厂5月26日宣布,与三井海洋联合开发和设计的全球第一艘M350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正式交付,排水量46万余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尺度的浮式生产储卸油船。
另外还有5月6日,江南造船厂与新加坡航运公司签署合同,要建造四艘93000立方米超大型液氨运输船,是中国造船业首笔VLAC订单。
我国造船业进步迅速。2011年新接订单中散货船占比接近七成,2022年降低到近四成。高附加值的集装箱船、LNG船增加。去年我国造船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的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
现在国产船在技术上和日韩欧洲还有一些差距,就像国产大飞机是全球化的产物,国产大船的通信导航设备、电子海图、罗经还是以日本产品为主流,远洋船的主机首选还是欧洲老牌。
欧佩克内讧
看一下欧佩克内讧。四日,欧佩克加部长级会议在维也纳召开。进一步减产来维持油价的谈判并不顺利,最终艰难达成协议。各方延期减产协议到2024年。为数不多的成果是沙特宣布7月每天额外减产100万桶。
欧佩克加的原油产量约占世界的40%。过去九月,欧佩克加多次收紧供应以稳定油价。四月二日,沙特联合多国宣布从五月开始额外减产。但几轮减产后,欧佩克加内部对进一步减产的必要性产生分歧。非洲成员国都强烈反对,像尼日利亚和安哥拉虽然长期无法完成配额,但对削减基准的方案非常不满,因为这可能会造成实际产能损失,降低他们对外资的吸引力。部分非洲代表直接离场,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俄罗斯这次也没有和沙特站在同一战线。随着欧美限价措施生效,俄罗斯不断在市场上打折销售原油。沙特也从俄罗斯买入数百万桶原柴油自用,将省下来的本国用油转卖给欧洲,但这破坏了沙特维持油价的努力,沙俄的紧张关系加剧。开会前沙特责怪俄方没有遵守之前的承诺,没有抑制产量作为对西方制裁的回应。俄罗斯副总理随后表示,他不认为欧佩克家需要进一步减产,一度引发油价短线跳水。
作为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主动额外减产100万桶试图托底。这将是近十年来沙特单月产量最少的时候,仅次于新冠疫情期间集体减产和2019年沙特炼油设施遇袭。俄乌战争爆发后,国际油价最高达到过每桶140美元,然而最近油价持续滑坡,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跌至每桶70美元上方。IMF推算,沙特需要维持油价高于每桶81美元才能满足国内预算,实施王储萨勒曼改造经济的庞大计划。沙特能源大臣最近也警告市场空头,外界普遍解读为是进一步减产的潜在信号。
俄印贸易摩擦
俄罗斯打折卖油的受益者还有印度。过去一年内,俄罗斯成为印度最大的石油供应国,但俄罗斯从印度进口的需求有限,使俄罗斯陷入卢比陷阱。除了石油,双方其他贸易几乎没变。2022到2023财年前11个月,印度对俄出口总额减少11.6%,降至28亿美元,而进口增长近五倍,达到415.6亿美元。
迫于欧美的制裁,俄石油出口商和银行的对印贸易只能逐渐接受卢比结算。俄罗斯的美元、欧元硬通货更加稀缺,虚弱卢布推高通胀。出口多,进口少,俄罗斯每个月累积10亿美元价值的印度卢比资产,而卢比不是储备货币,这些资产只能滞留海外,无法转换为卢布汇回俄罗斯。最终俄罗斯持有大量过剩的卢比。
五月初,俄外长在印度出席上合组织会议期间抱怨过这件事,说俄罗斯需要动员这笔钱。俄罗斯还是印度最大的武器和军事装备供应国。印度担心制裁不能用美元结算,而俄罗斯不愿意接受卢比结账,干脆不交付武器。印度有20多亿美元的武器付款单搁置了一年。俄罗斯还停止了为100多亿美元的零部件以及两套S400防空系统提供信贷。
今年一季度,俄罗斯对俄贸易逆差换算成美元达148亿。但俄罗斯谈判筹码有限。对于俄罗斯来说,可接受的选择是使用第三国的货币,比如人民币或者阿联酋的迪拉姆。而印度希望俄罗斯将滞留海外的卢比用于印度的基础设施项目。双方短期内也谈不妥。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周六再见。
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睡前消息编辑部和微博睡前视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