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第82期】媒体调查矿难瞒报;没有下个世界工厂
继续分享编辑部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我是小戴,欢迎来到第82期参考信息。2023年下半年已经开始了,你的年度计划进度过半了吗?
首先关注山西代县矿难瞒报。这次不是政府公布的,而是媒体调查出来的。6月29日,《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山西代县矿工死亡瞒报事件调查刷屏。记者接到举报,从2007年开始,山西代县金城铁矿十几年来瞒报矿难死亡30多人,其中包括2002年91滑塌事故中的三名遇难者。
仅2018年,就有至少七名矿工在矿洞里死亡。记者辗转山西、陕西、重庆等地,已经核实到瞒报死亡17人,名单附在报道最后。这些被瞒报的死亡,矿厂知道,死者家属知道,包工头知道,工友知道,但是当地有关管理部门不知道,外界更无从得知,最后都以私了解决。
国家是严禁瞒报安全生产事故的,而且矿难死亡事故相关责任人甚至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不能私了解决。2022年10月,金城矿业董事长矿长被抓,之后安全矿长与一名工队负责人也被抓,四名被告的罪名包括为了利益上下串通,对该滑塌事故隐瞒不报。
《中国新闻周刊》发布报道的当晚,代县的上级新州市委市政府宣布成立联合调查组,立即深入调查媒体反映的相关情况,严肃认真逐一核实。能不能学新闻是近期的热门话题,张雪峰给了一个答案,《中国新闻周刊》也给了一个答案。这是我们经常引用的一家媒体,向同行表示敬佩,也希望大家不要对新闻失望。
最近安徽蚌埠要办音乐节,但是用围挡封桥引发关注。《中国新闻周刊》不是中央电视台,不知道他们经不经得起当地官员问,你们是哪个报社的?
宣扬苦难的宣传文章
近日,又有两篇宣传文章涉嫌宣扬苦难引发讨论。一篇是中铁16局四公司微信公众号表彰先进的文章。2018年,公司员工胡某怀了二胎,正好南昌市一个项目即将进标,距离开标只有七天准备时间。她主动请缨参与投标,并不顾劝阻连续两晚通宵加班,直到第三天晚上出现流产的症状。
文章称,胡某立即被送往医院保胎,医生叮嘱她只能静卧休养,领导也要求她安心养胎。可她坚持叫审,最终确保项目按时开标并成功中标。然而腹中的孩子最终没能保住。这个事迹与其说是令人感动,不如说是让人害怕。
文章首发于2021年前后,是系列报道的一篇,目前已经删除。多家媒体向中铁16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求证,确实有这名女员工,但对于加班流产的事迹,有的说事情比较敏感不便回应,有的说经过核实不存在这件事情。但如果不是事实,就涉嫌虚假宣传了。
无独有偶,6月27日,江苏东海县融媒体中心报道县行政审批局化解问题楼盘的先进事迹。报道截图显示,连日来,所有工作人员起早贪黑,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天。其中马某在父亲岳父先后患病住院,孩子无人照顾而且爱人埋怨的情况下,眼含泪水把家人电话拉黑,也没有离开岗位。
可能是担心引发舆情,6月29日,当地媒体修改了相关报道,少了含泪拉黑家人和孩子无人照顾的情节。树立典型,报道先进的事迹无可厚非,只是好人非得过得惨才算先进,这种宣传思路要改一改了。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裁员
下一条还是和媒体行业相关。6月28日,有135年历史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解雇了最后一批专职撰稿人、播客部门全体员工和部分编辑,共19人。未来杂志由自由撰稿人和少数编辑完成,杂志社员工不再有作家的头衔。
《国家地理》杂志属于华特迪士尼公司。上个月内部公告,为进一步削减成本,明年起停止在美国的报刊亭发售纸质版。1888年创办的《国家地理》,以拍摄世界各地的自然奇观和考古发现闻名。如今提供43种语言内容,覆盖172个国家7.3亿多读者,见证了大众媒体最辉煌的时光,也见证了纸媒的迅速衰退和数字信息的崛起。
《国家地理》的专职撰稿人相当于传统新闻媒体的记者。在数字媒体时代,《国家地理》杂志每篇报道的采访、研究、摄影与写作,往往耗费几个月,照片的选中几率接近千分之一,代表着传统媒体运作的极致。上世纪80年代末,有1200万美国人订阅了《国家地理》,美国以外还有数百万。但是到了去年,只有170万,只剩下个零头。
2015年以来,《国家地理》四次裁员,上一次是去年9月解聘了六名高级编辑。这次裁员19人,虽然数量在全球的裁员潮下不值一提,但象征着传统媒体的继续衰败。1929年,《国家地理》记者梅纳德·威廉姆斯给主编写信,说最痛快的事情莫过于一个记者能够通过照片和文字,带领120万《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员和他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然后对他们说,尽管看吧,要不是因为我,你们无法看到这一切。
对于这次裁员,马督工在微博评论,这是美国边疆时代的结束,新杂志要看马斯克的火箭项目推进怎么样。美国目前正值媒体的动荡期,《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BuzzFeed、Vox Media都在裁员,而为了应对人工智能对媒体行业的影响,《纽约时报》公司、《华尔街日报》母公司新闻集团、Vox Media和众多媒体公司正在讨论成立联盟的可能性。
富士康董事长谈“没有下个世界工厂”
目光投向时隔四年恢复线下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6月28日,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刘扬伟在亚洲制造业复苏分论坛上说,中国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基地,亚洲具备建构区域制造体系的潜力。他说,不会有下一个世界工厂,而是在不同的区域制造。区域制造的兴起是富士康看到的新机遇,不仅是中国的机会,也是其他亚洲国家的机会。
刘扬伟提到,富士康在亚洲地区有一种新的生意模式BOL,也就是建设、运营、本地化,已经与泰国、印度、印尼当地政府建构合作方案。今年刘扬伟多次提到郑州、成都的富士康工厂。他说苹果没有计划将供应链从中国大陆转移,不过富士康在中国之外还重点布局了越南、墨西哥以及印度。
6月27日,WTO总干事尼日利亚前财长伊维拉也在达沃斯论坛上呼吁,希望在场的商界人士在考虑供应链多元化时,也想一想那些更加贫穷、没有被纳入首波全球化浪潮,但也拥有适宜营商环境的地区。伊维拉说,如今各国都在讨论去风险,寻求提高自身供应链的韧性,比如探索中国加一或中国加二模式。她敦促投资者更多的关注那些在第一轮全球化进程中遭到忽视的国家和地区,比如拉美、非洲、南亚等。
当我们进行供应链的去中心化,搜寻投资新机会的时候,可以同时促进这些地区进一步融入全球体系,并且以此刺激世界经济的增长。富士康董事长和WTO总干事的说法形成呼应,也是我们一直关注的动向。
青藏铁路复兴号投入运营
最后是一条旅游消息。7月1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加旅客列车46列,增加货物列车394列。这次调图的重点是扩大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铁路和广深港高铁运能,增开进出东北的高铁,西部铁路提质运营。
同一天,复兴号动车组正式在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投入运营。西格段1984年5月通车运营,快40年了。之前是普速列车,最快七个多小时,慢的要八九个小时。这次上线的是新型CR200J动力集中型动车组,采用一动八拖动力形式,总牵引功率7200千瓦,牵引动力更强劲。最高时速160公里,六小时就能到,每天四趟,提升青藏铁路全线运能和效率。
西格铁路全程在青藏高原腹地运行,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夏天紫外线强风沙大,冬天持续低温。因此列车专门针对沿线特殊条件设计,防紫外线、防风沙,还能充分适应高原环境,哪怕零下40度海拔3500米也能正常运行。
复兴号将西宁、格尔木、德令哈三座城市融入六小时城市生活圈。马督工几年前就说要带我们去敦格铁路体验,这次调图后上海虹桥站首次开通到西宁站的复兴号高铁,现在可以把青藏线也安排上了。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周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