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第90期】华西村一元卖股权;砍一个编制省十万
继续分享编辑部关心的新闻
大家好,我是马代。欢迎收看第3块经济。
大家好,我柴升马代工。问不对,我是小戴,欢迎来到第90期参考信息。
首先看看天下第一村。
7月20日,华西股份披露,控股股东华西集团一块钱转让80%股权,受让方是江阴市国资办下属的联华基金。
华西股份是华西村控制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后,控股股东仍然是华西集团,但实际控人由华西村村委会变成江阴市国资办。而华西集团剩下的20%股份,华西村村委会持有19.9%,江阴市华西社区服务中心持有0.01%。
公告说一块钱的价格是参考评估机构出具的报告确定的。不过根据华西股份的资产来算,这部分股份至少值15亿,根据市值算至少值22亿。一块钱等于白送给江阴国资,华西集团的资产状况看起来不太乐观。
联华基金2021年11月成立,股东包括江阴国资办下属的一系列投资公司和城投平台,以及江阴华士镇的下属企业。可以说这个基金成立的目的就是帮当地企业纾困。
华西股份董秘办人士说,本次更换实控人更多考虑的是帮助和利好华西集团。新实控人计划帮助华西集团纾困,推动化解债务危机。
华西村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样本。1999年,华西股份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村集体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一度突破160亿。近几年华西村的产业升级没有跟上时代,多次传出高额负债的消息。华西集团官网没有披露最新的业绩报告。
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负债总额393亿,资产负债率68.6%,其中有息债务285亿,七成是短期有息债务202亿。上市公司经营方面,华西股份今年也处于下坡路。
2023年中报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实现净利润3949万到5430万,同比下降45%到60%,扣非净利润为3649万到5130万,同比下降48%到63%。华西集团的营收大头一直是钢铁,但随着行业日渐没落,华西钢铁也一直在困境中挣扎。
对于这个话题,欢迎回顾事情消息第300期,也是开播两周年特别节目潮盛华西村。
看一下地方财政。
近日,吉林省辽源市市民刘强向央广网反映,五年前他卖掉房子,借了20万给辽源市西安区财政局,至今本息难收。借钱时,约定利率10%,满一年还本付息。如果不支持本金,那么区财政局付利息,本金还能逐年滚动续存。
刘强说,本想多挣点钱,哪想连本金都要不回来了。借钱给区财政局的人不只是刘强。按照隔壁龙山区法院2021年披露的消息,2017年11月,王某某响应财政局号召,支持政府的经济发展建设,把钱借给企业。
借款到期违约没有还钱,王某某多次找政府讨要借款,因政府无力代偿,一直未履行还款义务。记者以借款人的身份致电西安区财政局,工作人员说每天都有人找过来,但没有办法,真没钱。
另一名市民李勇几年前借钱给西安区财政局。2021年因为亲人生病多次想把钱拿回来,但财政局说借钱的是企业,找企业要。企业又表示只跟西安区政府对话。
李勇提供的借据正面加盖了辽源市卓远新型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专用章和西安区财政局财务专用章。6月30日,卓远的控股公司京都建筑公司总经理王金城回应,当初是政府主导借款,企业承接区政府工程项目,相当于政府集资,企业给政府干活。
这几年企业效益不好,当地政府财政薄弱,所以没有按时还钱。这种运作模式并不罕见,在经济的上行期,地方政府和企业能够及时还款,普通市民甚至无从得知有这样的投资渠道,能够以10%的利息借钱给区财政局。
说到西安,最近还真有好消息。
7月13日,陕西媒体集中报道,近日西安曲江新区携手中国人寿的百亿保债投资计划全面落地,将长期限、大金额、低成本的保险资金投向文化旅游和区域基础设施等领域,满足文旅行业实体经济对保险资金的直接融资需求。
在地方化债广受关注的当下,百亿保险资金通过债权投资计划入局脱困,意义不同寻常。保险债权计划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投资产品,向保险公司等委托人募资,投向交通、通讯、能源、市政等国家级重点基建或其他不动产项目,并按照约定支付本金和预期收益。
中国人寿曲江文控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分为四期,总额100亿。目前完成1、2期共41亿的签署认购。
西安曲江文控是西安重要的城投平台,也是这项债权计划的融资主体,投资期限10年,由西安城市基建投资集团担保,显示了西安的化债决心和对曲江的支持。债权投资计划的大部分资金将用于曲江四大建设项目,还要用于调整债务结构,用长期限低成本的资金置换一部分成本较高、的非标类融资。资金成本在五个点以下,与此前多地的化债思路类似。
保险资产期限长、规模大、稳定性高、风险偏好稳健。截至5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26.35万亿,较去年末增长5.18%。
各大城市竞相争取险资投资。不少道路基建、轨道交通项目背后都有险资。比如成都地铁、杭州地铁。广东、贵州、江西、河南、广西、云南也纷纷出手吸引险资。
截至3月,浙江吸引保险资金投放的余额超9000亿,规模和增速都位居全国前列。5月,浙江出台关于推进险资入浙行动方案。5月,陕西举办险资入镜对接会,筛选出200多个融资需求超过3亿的年度重点项目,合计融资需求近2000亿。
除了中国人寿,6月14日,西安市副市长与高新局管委会主任到访中油保险,会谈提到发挥保险保障功能和险资长期投资优势,助力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见政策工具箱中确实还有不少工具。
地方财政也好起来了。
7月19日,财政部公布,上半年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65319亿,同比增长13.5%,31省收入同比都实现正增长。
新华社在年中经济调研采访的业内人士说,当前地方财政收入大幅提升,除经济恢复性增长带动外,主要是基数效应导致的。但地方财政的实际运行压力比较大,财政支出保持刚性增长,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仍然较大。
当然地方政府也不是没招了。多地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严控编外规模。比如陕西延安规定,机关公务员和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重要涉密、行政执法和人事财务等重点岗位,一律不得使用编外。有经营性收入的事业单位,一般不核定财政负担的编外。有空缺编制和编内人员能够保障工作的,不予核定编外。
安保、保洁、维修维护、园林绿化、车辆驾驶等后勤服务,推行社会化、市场化劳务外包,不予核定编外。编外人员平均工资标准控制在每月2800元以内,社保费用以上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进行核定。江苏徐州、陕西安康也出台类似的规定。
有的县已经明确编外人员总量只减不增。合肥市肥西县要求机构编制部门对所有编外用人申请进行饱和度测评,确保编外人员总量只减不增。长沙市雨花区明确按照养事不养人的原则,推进巡防、协管、园林绿化、后勤服务等岗位的编外人员清理工作。
精简编制能省多少钱?山西楼烦县算了具体的账。我们之前介绍过,楼烦县常住人口8.8万,公职人员超过3000。作为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试点,精简编制人员341人。县委机关由9个减至6个,政府部门由26个降为16个,事业单位由133个降至104个。
楼烦县最近公布,这次改革每年节约人员经费3410万元,运行经费990万元,还腾退了2.8万平方米办公楼。算下来精简一个编制一年起码省10万。目前改革已经拓展到安徽、陕西、江西、河南、内蒙、湖南、湖北、辽宁、黑龙江、广西。希望都能快一些。
最后看一下国际庄。
前几天有个热搜,杀不死的石家庄,让人有些懵。原来是7月到10月,石家庄举办Rock Hometown中国摇滚之城音乐演出季,全面打造中国摇滚之城。
还以公交车地铁为载体,不定期安排摇滚乐手随机乘坐公交车,举办快闪式即兴演出。官方举办这类活动操作确实很大胆。
石家庄和摇滚有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摇滚第一刊通俗歌曲和我爱摇滚乐在石家庄相继创刊,迅速风靡全国,启蒙和引领了一代年轻人。
7月17日,河北省文旅厅官方账号发布有点另类的城市宣传片,杀不死的石家庄。城市营销无可厚非,但宣传片的标题引起网民的不适。杀不死的石家庄,显然改自摇滚乐队万能青年旅店的那首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这首歌缅怀曾经无限辉煌,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逐渐没落的石家庄。很多石家庄人视之为市歌。如今石家庄官方正式改绰,认领了这个带有戏谑味道的称谓。
2021年底,河北共青团就策划把这首歌改编为官方MV,杀不死的石家庄人。
7月17日,河北省官方媒体长城网评论说,摇滚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强烈个性和反叛精神的文化形态,受到众多年轻人的热爱。石家庄打造中国摇滚之城,不仅可以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精神追求,还将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此前的6月8日,河北省音乐家协会摇滚乐创作基地授牌仪式在石家庄举行。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方竹学要求,摇滚乐创作基地要发挥好平台作用,创作出更多昂扬向上的摇滚音乐作品,创作出更多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主义新摇滚。
官方也知道摇滚的内核在于个性和反叛。要如何平衡反叛和正能量,对于乐手和石家庄或许都是个问题。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周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