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RK
第 501 期 ~ 第 600 期

【参考信息第531期】新一代潘晓之问;无工作社会

继续分享马督工睡前消息编辑部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欢迎来到第531期参考信息。

短剧产业爆发式增长

979期睡前消息,马督工讲了长沙郑州打造数店,试图拯救古镇和烂尾楼。其实盯上短剧产业链集群的城市还有很多。截至7月,官方数据,我国微短剧用户6.96亿人。调研机构QuestMobile测算,字节旗下红果短剧9月月活达到2.36亿,同比增速超过90%,6月超越优酷,如今超越B站成为最大的微短剧平台。

我转发了这条动态,问大家在哪里看短剧,不少观众表示没有看过,还有人问到底谁在看短剧。但是业内已经没有人问这个问题了,从老到小通吃,各个年龄层全覆盖。11月11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1到8月,短剧独立应用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到120.5分钟,每个用户每天看短剧超两个小时,意味着短剧不再只是打发时间的零食,而是主流选择了。

现在普通短剧的单部成本已经涨到40到70万,投资过100万的精品明显增加。短剧相关企业已经突破10万家。除了在长短剧平台播出,还登上了电视。而在AI的帮助下,漫剧成为短剧产业规模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漫剧有三类,一是创作门槛最低的熊猫头等表情包类微短剧,俗称沙雕漫。二是漫画类短剧,由漫画转化而来的数屏短视频。三是快手字节正在培育的AIGC类短剧,全流程使用AI工具制作。现在的问题是AI制作太快,剧本和编剧不够用了。漫剧和短剧崛起的路径类似,南平起步,成本低,上千块。漫剧买量平台字节旗下巨量引擎测算,漫剧用户中男性占比60%到70%,30岁以下和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占比都超过60%。


电影市场面临挑战

受短剧冲击最大的,院线电影肯定要算一个。11月6日,拓普数据发布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洞察。今年虽然单片票房突破上限,但市场严重冷热不均,中高体量及腰部的影片匮乏,大制作折戟,顶尖导演、明星流量、新作票房纷纷失利。观众的年龄变化格外引人注目。2019年,24岁以下的观众占38%,占比最多,此后一路下滑,2025年仅占15%。2022年起,30到39岁的观众成为观影的主力,今年占到40%,说明当前电影内容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有限。

过去十几年,传统影视因为传播渠道变化,经历多轮形态创新,每一种新形态又被供应能力更强、消费速度更快的替代。当前又是一个受众代际更迭、技术革命和内容形态加速演变的阶段。


AI与无工作社会

AI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我们很可能走向一个无工作社会,不是说所有的岗位都会消失,而是传统靠脑力或体力换取收入的模式受到挑战。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近日在腾讯研究院AI and Society海外专家面对面中这样表示。

过去几千年,技术主要替代的是人体的物理部分,例如双臂和双腿等。工业革命将这一进程推向极致,各种动力源极大提升了人体的劳作效率。而AI的出现标志着技术扩展人类能力的方向,从身体转向了心智。如ARM的创始人赫尔曼·豪瑟所说,工业革命带来按需获取动力,那AI革命则让我们按需获得智能,即按需获取知识量或者思维效率。

麦克法兰认为,AI革命的一个可能后果是大部分专业工作被AI摧毁。如果未来大多数人都无需工作,那我们该做什么?你每周只需工作一天,且有足够的生活保障,你会怎么安排自己?起初也许是兴奋,自由终于降临了,但随后可能是茫然,甚至痛苦。AI革命来临,我们需要为闲暇世界的到来做好打算,面对一个不再需要靠工作定义自我价值的时代。教育将从培养劳动力转向教人去生活,要教会下一代如何在不被繁琐与压力巨大的工作所困的情况下,过上有创造性、有意义的生活。

过去,人类社会的经济运作建立在一个基本共识之上,你所获得的回报取决于你所做的事情,人们因为工作而获得报酬。然而随着AI深入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这一分配观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经济方面来看,机器可能供给我们想要的所有东西,全世界都可能变得更加富裕。

但问题接踵而至,我们又该如何分配这些财富?有一种设想是,每个人都能获得足以合理保障生活的基本最低收入。如果有人想获得更多,可以通过额外的创造性劳动或者其他活动来取得更多的回报。乐观预测是AI将带来前所未有的资源富足,人类将迎来富裕社会,或者说后稀缺时代。

然而另一方面是,AI带来的经济利益可能会集中在特定群体手中。过去5到10年,人类的经验其实相当负面,超级富有者和普通民众之间的贫富差距极具扩大。所以也有一种可能是,控制AI和智能生产资料的少数人享受超乎想象的生活条件,其余的人则被边缘化。

麦克法兰认为,工业革命的一个结果是民族主义增强,而AI革命可能会减轻民族主义的隔阂与分裂,使人类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联系。这是比较乐观的一派的,大家怎么看呢?


我的知识星球名字是睡前消息的编辑部,过去半年,我每天回答读者提问,其他几个同事也有大量输出。现在我个人已经回答了将近1200个问题,算得上勤劳了。在我年轻的时候,中国所有的网络社区都是BBS或者是论坛。天涯社区留言一次给三个积分,我靠长篇讨论能够攒几万分。后来有了知乎,我靠全领域的问答吸引读者,在注册用户接近1亿的时候,刷到了总点赞榜的第二。在今天的中国,活跃的BBS已经不多了,有积极讨论的更少,所以我转入知识星球,建立了一个门槛不太高的私域社区。欢迎各位来我的知识星球围观提问,更欢迎各位对我的内容做出尖锐的评价。评论区复制链接到网页或者知识星球APP搜索睡前消息的编辑部就能加入。

河道淘金与地下“吸金”

没了工作怎么办?有一些人选择下河淘金。在甘肃陇南燕子河,今年以来有不少人来淘金。原因是河道清淤时,挖机把河床下面含金的沙砾层翻了出来,传闻一度到了随便摇一盆都会有的地步。随着人越聚越多,燕子河的淘金消息从圈内传到了圈外,吸引媒体的关注。

35岁的淘金者李正川,起初抱着淘个大的念头下河,第一次摇出金子时高兴极了,感觉可能要发财。但是八个多月过去,他才明白淘金发不了财,只能挣点生活费。他总共淘出了约100克黄金,扣除油费、吃住和买设备的费用,仅剩两三万,平均一天淘0.4克,300块钱左右。在郭成福的眼里,淘金谈不上体面,他遇见的淘金人近况差不多,并不是不愿干别的,而是能找到的活挣得少,难以撑起一家人的开销。他认识的人里没人做这行,只有无路可走才去淘金,才去泥沙里找生活,哪怕有一点能够维持生计的活都不会干这个。

我国的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河道中的沙金并非无主物,未经批准淘金属于违法的采矿行为。目前当地开展打击河道非法采金行动,现在河里已经没有人淘金了。

在河北青龙县凉水河乡亲和延村,一户村民正在自家院中打井,钻机轰鸣。黄色的泥浆顺着村道缓缓流淌,这是又有人要抽水吸金了。地下水被抽上来,流经装有活性炭的铁桶,金子被吸附在碳上,废水再排入河道。更换下来的活性炭经过焙烧等工序处理之后,就能提炼出黄金。

当地这一现象已经持续多年,近年来金价一路上行,导致村里吸金的人越来越多。但这些用于抽水吸金的深井,多数没有取水许可证,抽水量巨大,每小时可达数十吨。有村民家月用电量高达1万多度,全年用电量9万多度,花费近8万。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周围村庄用于吃水的前景会出现抽不出水的情况。

村里有一座停采多年的金矿,有专家认为村民现在能够抽水吸金,可能与之前金矿的开采方式有关。用高强度的化学药物溶解金元素的时候造成的流失,与地下水混到一起。原本还有金元素的地下水可能埋藏在很深的地方,不会污染饮用水或者灌溉用水。但是村民抽上来之后,不可能把金元素吸附干净,再排入地下或者河里会造成二次污染。

当前金价上涨,使一些过去品位低、经济价值不足的矿石重新具备了开采收益。专家呼吁,加强对尾矿和废弃矿山的监管,避免造成生态破坏。


新一代潘晓之问

45年前,1980年,中国青年杂志刊发了一封署名潘晓的来信,直言自己对职业和生活的困惑,追问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引发了全国青年热烈讨论。南方周末近日发表评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潘晓之问。今天很多年轻人也面临潘晓当年类似的困惑。全球经济剧变,新技术浪潮此起彼伏,身处时代剧变中的年轻人要学习,要就业,要追求圆满人生,实属不易。从升学到就业每一个环节都变得越来越卷,来自职场和社会生活的一些不利因素,让不少年轻人心生倦怠,滋生躺平心态,经济独立已是遥远的念想,恋爱结婚也不再令人神往。

当年潘晓之问引发了全国年轻人关于人生观的思想大讨论。那时的年轻人也是迷茫的,也渴望能够实现人生价值。不过也正是那一代年轻人主动投身时代洪流,支撑起改革开放的世界奇迹。这既是时代造就的美好结局,也是年轻人主动选择的未来。现如今,尽管经由新的数字媒介连接,但年轻人面对的依然是那个年轻人的群体性苦闷。

这个时代面临新的潘晓之问,社会应该充分相信年轻人的主观能动性,并尽可能的为年轻人提供有力量的托举。对社会而言,解决年轻人的出路问题不能单靠年轻人自己。年轻人可求的不仅是职业发展问题的解决,还有安居、婚恋、生育、医疗、通勤等方方面面的减负降压。

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不管是县城还是乡村,年轻人需要建设自己,也需要政策和社会力量帮助他们建设自己。社会不应该将经济运行压力视为影响支持年轻人的消极因素,更应该将年轻人的个体努力视为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中间力量,并且给年轻人的承诺和激励政策要坚定的有效兑现。

面对潘晓之问,新一代年轻人给出自己的答案。像建设新中国一样建设自己,需要坚持内在理想和原则,需要不拘泥陈规的思想解放,需要开放的拥抱变化,需要个体和社会集体的共同努力。而政策和社会力量也应该向年轻人追求细节的体验那般,关注年轻人的需求,不仅要经济化的回应年轻人需求,更要让他们自由表达自己和参与城市的治理。唯有此,年轻人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国家发展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跨省传唤事件

一篇关于湖南省石门县某部门领导的博文,能让县里派警察到广西南宁、北京跨省传唤转发者。最终结果是对两人均不予处罚。

朱女士的老家在石门县,目前在广西南宁青秀区一家单位上班。2022年她女儿从南宁转学到石门读初三,2023年考上了高中。朱女士称,女儿与班主任产生了矛盾,在学校遭受不公,曾查出重度抑郁症。她实名反映之后,县上某部门领导牵头调查,认为她举报不属实,她继续举报,目前还在调查中。

又在此事,网上一篇涉及这名班主任和县上某部门领导的博文在当地引发了风波。博文作者自称是这名班主任的前同事刘某,一直在实名举报该领导。石门县警方的法律文书显示,他们接到这两人的控告,称遭网络侮辱诽谤。于是成立专案组全力调查。

今年9月,朱女士把网民高洪波拉进了一个微信群。高洪波是山西运城人,在北京海淀上班。他并不认识朱女士,进群后看到举报博文,感觉比较有意思,就转发到了其他群,期间没有人指使。没想到9月22日刚上班,来了几位自称石门县公安局的民警,说他涉嫌侮辱诽谤,把他带到海淀区一个办案地方接受询问。手机也被带走采集信息,一周后才快递归还,到付20元。

9月28日,朱女士在单位开会时也被民警找上,自称石门县公安局专案组的民警,对他强制传唤,理由是涉嫌侮辱。在青秀区公安局一个办案中心,朱女士被搜身,换上了橙色马甲和拖鞋,在审讯以上被从上午11点问到下午3点左右。朱女士说,如果自己或群友涉嫌违法,他有义务配合警方调查,但是民警传唤过程中的行为涉嫌滥用职权。

朱女士说,警察问她认不认识高洪波、女儿的班主任和石门县某部门领导等人。她回答前两位都不认识,只是与该领导通过电话,发过短信。这几天,朱女士和高洪波收到了不予处罚决定书,称他们转发了侮辱诽谤他人名誉人格的博文。因现有证据不足以证实高洪波所转发的博文系朱女士要求转发,故违法事实不成立。

此前朱女士因为不服传唤,向石门县政府提起行政复议。高洪波收到决定书后也表示,当初他们是从单位把我带走的,给我的工作造成了极大影响,希望对方给一个合理的说法。


参考信息栏目调整与展望

不知不觉咱们参考信息栏目开播已经三年了。细心的观众会发现,近期基本都是讲国内的话题,讲国外的比例少了。也有人说讲国内的话题也不够宏观,不够大局。是有几个原因。一方面是从去年的五六更恢复到了三更,版面减少了。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的资讯足够丰富,而且越来越和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权力利益息息相关。再者也是国外虽然热闹够多,但大多数也是在一个个反复的进程之中,一时半会没有结论可讲,而且讲的人也太多了。

所以我们主要聚焦国内经济社会的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运转。宏观政策往往在传导到微观层面到基层和每一个人的过程中会有损耗,会有歪曲变形,也会有层层加码,这是更值得关注的领域。大家也注意到睡前消息这一年不碰的话题也多了。这是我们要共同面对的局面。大基建时代结束的冲击也是全方位的,大维护时代到来了。今年三座特大桥出事故,再次敲响钱从哪来和钱去哪了的警钟。而维持现状也是要成本的。

这两年婚姻、育儿、社保、医保等民生领域的新闻越发密集。在经济换挡、财政紧张、人口萎缩、新技术革命冲击和对外关系的重塑的大背景下,更公平的分配制度成为越来越大的呼声,不仅包括以往常说的区域、阶层、族群之间,也包括越发受关注的性别和代际之间。

现代社保制度的创始人、德国铁血首相俾斯麦说过,社会保险是一种消除革命的投资,一个期待养老金的人是最安分守己的,也是最容易被统治的,所以应该善待那些相信社保的人。而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领域中的决策并非纯粹代表社会公共利益,而是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治人物、选民、政府官员等,基于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做出的选择。

所以我们更关注国内新闻,关注制度的完善。如前面南方周末的文章所言,要让年轻人自由表达自己和参与治理。这也是老胡近期的呼吁,如何推进有序的宽松和自由。

最后就是,接下来我要休息一段时间,有同事帮忙代班一阵子,也思考一下明年节目的改进,正好问问大家还期待看到哪些资讯和视角,如果付费订阅的话,希望看到哪些深度的内容呢?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周六再见。

Leav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