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第520期】河南庄稼泡水;广西村屯内涝
继续分享马督工睡前消息编辑部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欢迎来到第527期参考信息。
河南庄稼泡水
首先关注秋收大局。9月以来,北方多省一改往年的秋高气爽,下起一场又一场的秋雨。第二产粮大省河南笼罩在连绵的阴雨中40多天,全省平均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6倍,1961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眼下正是玉米、花生等作物收获的季节,农户冒雨徒手抢收,但很多时候只能眼睁睁看着好不容易从夏天旱情里保住的庄稼,被淹在了地里,发霉长芽。
三联生活周刊近日报道,河南60年一遇烂秋雨,农户夏天抗旱救活的庄稼泡烂在地里。秋涝之前,河南先经历了严重的夏旱。极端天气频频侵袭,农户过往的经验渐渐失灵,脆弱又无奈。种了70多亩地的南阳农户张秀还不敢计算这次的损失有多少,但可以肯定,赔都赔得不得了。而且今年的小麦可能种不上了,因为花生还没有收割完,地湿无法旋耕。
经济观察报注意到,粮食烘干机卖空了。中联重科近期订单不断,交货压力巨大,机器刚下生产线就被送走。另一家头部企业安徽正阳科技,今年粮食烘干机的销量同比已增长40%。销售负责人感慨:“这个天气干农业,没有粮食烘干机,相当于在街上裸奔。”
不仅是山西河南的玉米,湖北淮河部分地区的水稻倒伏在田间,收割之后无法晾晒,堆积起来出现了酒糟味。玉米和水稻是中国第一、第二大粮食作物,连绵的秋雨让农民对烘干机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2023年农业部等部门出台《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的意见》以来,各地烘干机数量有所提升,但仍然有限。目前大部分烘干机因为处理量、开机费等问题,只能满足重量大户和粮食收购商的需求。为了应急,山东、河南等地的政府机关腾出了大院和广场,以便农民能够在天晴时抓紧时间晾晒粮食。南风窗也发了一篇《河南人苦,大旱中救活的玉米现在都泡烂了》。
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顾问、中国农大教授郑大伟表示,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前旱后涝已成为北方特别是黄淮地区常态化的气候格局。这种变化下,农业系统韧性、基础设施短板与农民生计韧性面临严峻考验。他说,北方的农机大多是轮式,一下雨就陷车。随着北方降雨增加,要增加履带式农机,或者是那种轮式和履带式两用的农机。
值得注意的是,南阳发布公众号本月中旬删除了一篇推送《南阳全市秋粮收获已逾九成》。这是南阳日报的报道,网上仍能找到。被批评“报喜不报忧”,或许是因为公号推送传播最广而被迫下架。
广西村屯内涝
在广西,则是百色多个村庄泡在水里长达近一个月。9月下旬,接连遭受画眉沙、博罗依、迈德姆三轮台风的影响,百色迎来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多个村镇严重内涝,洪水淹没道路,漫入田地,涌进房屋。这一泡就是20多天,至今尚未完全退去。
百色官方通报,全市累计出现365处内涝点,截至23日16时,剩余未消退点已缩减至45个。而据南方都市报20日报道,如果不是摄影爱好者们闻讯赶来拍摄的航拍视频,外界难以目睹这样的画面。这些日夜被围困在洪水中,的村屯一度处于断水、断电、断讯的困境,成为一座座被洪水围困的孤岛。大量泛涌出地表的地下水,让洪水呈现出罕见的清澈绿色。
作为典型喀斯特地区,百色的地下河通道复杂且易堵塞,导致地表汇入的水难以及时排出,最终造成了上层积水。喀斯特地貌下,洪水可能来自数十乃至数百公里外的地下水通道上游,增加了水情研判和灾害防控的难度。
靖西市新甲乡大进村大进屯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水位最高时,地势较低的一排房屋被洪水淹没至二楼。这里的农村自建房多为两到三层楼高。随着洪水水位长高,大部分年轻人和经济条件稍宽裕的家庭,携家带口撤离。但仍有不少留守村民退守到自家的楼上,其中不乏五六十岁甚至更年长的老人。他们或因经济原因,或因不愿离开熟悉的居所,而留在被泡多时的房子里。大江屯的情况类似,村中青壮年大多长期外出务工,留守的多是老人。
在灾情信息被洪水阻隔的最初阶段,外界的关注寥寥。村子里水电供应中断,没有通讯信号,加上留守的多是不擅长使用通讯设备和社交媒体的老人或者小孩,灾情和求助信息难以向外传递。最早将百色村屯内涝景象推到全国网民面前的,是一批航拍爱好者上传的视频。视频中,不少被迫移居到楼上或者天台的老人和孩子,或靠在墙边,或背着手,望着眼前的汪洋。
航拍爱好者李班坦言:“平时不管哪里水灾好像都会上热搜,百色这么大的水灾几乎没看到什么热度。”如果不是抖音平台推送了我的航拍视频,可能很多人根本看不到这些情况。
一开始是民间的救援力量自发行动,后续广西自治区和百色市都组派了应急管理、水利水文、地质、岩溶等方面的专家前往重灾区提供技术指导,结合实际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如今,村民的房屋与家电已被洪水浸泡近一个月,地里的庄稼也收成无望。
地球逼近首个气候临界点
这几年的天气反常,大家都能感受到了。近期,来自23个国家87个机构的160名科学家共同撰写了《2025年全球临界点报告》,警示地球正逼近首个危险的气候临界点——全球热带珊瑚礁系统面临大规模死亡且难以恢复的威胁。地球多个关键气候系统的稳定性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报告警告,全球气温比工业化之前已经上升约1.4度,而热带珊瑚礁的热临界点中心估计为1.2度,范围在1度到1.5度之间。这意味着它们已实质性地跨越了不可逆转的临界点,即便能够将升温控制在1.5度以内,珊瑚礁也几乎确定大面积消失。
热带珊瑚礁只占海洋面积的不到1%,但为约20%的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与食物的来源,支撑着近10亿人的生计。气候临界点指的是地球气候系统中一些关键的门槛。目前科学界已经识别出16个重要的气候临界点,其中有六个已处于可能被触发的危险区间,分别是:热带珊瑚礁退化、西南极洲冰盖融化、海洋副极地环流对流减弱、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减弱、山地冰川退化、亚马逊雨林崩溃。
若全球变暖加剧,热带珊瑚礁很可能成为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引发连锁性气候灾难。格陵兰和南极冰盖的不可逆融化,将导致海平面长期上升。亚马逊雨林因为气候变化与砍伐双重压力,可能在升温达1.5度时大面积枯死,影响超过1亿依赖其资源的人群。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则面临在升温低于2度时崩溃的风险,会导致西北欧冬季更冷,西非和印度季风减弱,威胁全球农业与粮食安全。而当前国际治理体系和气候协议没有对这些风险做好准备。
此前9月初,欧盟地球观测项目哥白尼卫星图像显示,世界最大的冰山正在加速融化,预计在几周内变小到无法识别。这座代号A23A的冰山1986年从南极冰架断裂,今年初还有3672平方公里,重近1万亿吨。但最近的卫星图像显示,它的块头比原来小了一半多,还有1760平方公里。随着A23A解体,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的D15A成为世界最大冰山。冰山从冰架断裂脱落是自然过程,但是南极冰架近年来流失冰的速度加快,或许与人类行为引发的全球变暖相关。
靠近北极的冰岛,首次在露天自然环境中发现了蚊子。这三只蚊子可能是被集装箱或者船带来的。研究人员表示,来年春季需要进一步监测,以确认该物种能否度过寒冬,在冰岛扎根。冰岛曾是全球仅有的两个因为严寒无法孕育蚊群的地区之一。但气候变暖可能为蚊子向该地迁徙创造了条件,南极成为唯一没有蚊子的地区。
美国法院AI辅助判案出错
继续感受AI冲击。近期,美国两名联邦法官在回应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的质询时承认,工作人员使用AI协助起草了漏洞百出的法院命令。两起案件的裁决在发布之前并未经过各自法庭的常规审查程序,导致判决出现错误。
新泽西州法官尼尔斯承认,一名法学院实习生未经授权或在未披露的情况下,使用ChatGPT收集资料,导致一起证券诉讼的拟议裁决被错误发布,过后被法庭发现立即撤回。密西西比温盖特则透露,一名法庭书记员使用聊天机器人Perplexity来综合案件的公开信息,并发布拟议裁决。这是人为错误,有问题法庭命令已经撤下。
参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声明说,联邦法官和司法机构都有义务确保审慎是AI的使用不侵犯诉讼当事人的权利,也不妨碍法律下的公正对待。不久之前,山东临沂一名55岁的农妇因为辱骂法官,被临沂经开区法院罚款10万元,还同时拘留15天,就有明显的法律适用错误。有人通过结果反推考证,怀疑法官很可能只用搜索引擎简单搜索,或者问了下AI就判罚了。
好莱坞抗议AI演员
就业市场上,OpenAI、美国演员工会以及演员布莱恩·克兰斯顿、部分经纪公司20日联合声明,就确保视频生成模型Sora 2保护演员权利达成合作。9月底,OpenAI推出了全新视频生成模型Sora 2和独立的App Sora,由于暂不收费且生成效果高度逼真,引发网民跟风创作,但受到好莱坞强烈抨击。演员工会、各大经纪公司纷纷表达对Sora侵犯演员形象的不满和担忧。
同在9月底,AI演员迪迪·努德亮相苏黎世电影节。他是由英国公司Particle6使用AI创造的虚拟角色。7月主演了一部由ChatGPT编写剧本,使用十种AI软件工具创作的喜剧小品。媒体评论这部小品技术上很到位,但看起来毫无趣味,台词潦草,表达呆板。
10月2日,美国演员工会发声明,坚决反对这类AI合成演员。称努德不是真正的演员,而是一个程序生成的角色。未经允许,也没有支付报酬,就利用了无数专业演员的表演成果进行训练。他没有人身经验,没有情感,这样的角色并没有解决电影行业的问题,反而制造了问题。他窃取演员的表演,伤害他们的生计,贬低了人类艺术的价值。
20日的联合声明则是各方在矛盾爆发之后谈判的成果,好莱坞接受了OpenAI提出的版权保护解决方案。
AI聊天机器人冲击印度呼叫中心行业
路透社近日关注了AI聊天机器人对印度呼叫中心行业的冲击。班加罗尔一家初创公司Lamchat有一个大胆的目标,让客服工作消失。该公司称,其生成的AI助理可以帮助客户将处理每月1万个查询所需的员工数量削减80%。
原本靠着廉价劳动力和高水平的英语,印度成为全世界后台的办公室。但在AI的冲击下,原本一年招10多万人的行业,2024年起每年只招1万多人,缩水90%,当然还出现了裁员。印度总理莫迪则称,工作不会因为技术而消失,不知道是真的不在乎,还是也没办法,只好先假装自信。总之,全世界都面临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位从不睡觉的全职员工,而且工资只需要1万卢比,相当于810元人民币,那会怎样?
大西洋月刊近日则发了一篇非常地狱的报道,题目是《就业市场是地狱》。大意是年轻人正在用ChatGPT来撰写他们的申请,而人力资源部门则利用AI来阅读这些申请,但是没有人被录用。
国内AI大模型进展
国内方面,10月16日,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发布了新版豆包大模型,成为国内首个支持分档调节思考长度的模型。新推出轻量版的豆包大模型1.6Lite,同时还发布两款新的语音模型。23日,字节团队推出了3D生成大模型Seed 3D 1.0,实现从单张图像到高质量仿真级3D模型的端到端生成。该团队称,可生成包括精细几何、真实纹理和基于物理渲染材质的完整3D模型。
同在23日,快手StreamLake正式推出了包含工具+模型+平台的AI编程产品矩阵,包括智能开发工具CodeFlicker、多个自研大模型KHTCoder以及大模型平台快手万琴。
上个月,华为与浙江大学联合发布了国内首个基于昇腾千卡算力平台的DeepSeek-REsafe基础大模型。其核心创新在于构建了一套覆盖高质量安全语料,到平衡优化的安全训练,到全链路自主创新软硬件平台的,全流程安全后训练框架,破解AI安全与性能的难题。测试结果表明,DeepSeek-REsafe针对有毒有害言论、政治敏感内容、违法行为教唆等14个维度的普通有害问题,整体防御成功率近100%。针对情境假设、角色扮演、加密编码等多个越狱模式,整体防御成功率超过40%,其综合安全防御能力达到83%,在同样测试设置下超过多个同期模型。
在AI芯片竞争领域,中美逐渐走出了两种路线。美国走大力出奇迹的路线,OpenAI以万亿美元算力需求构建巨头联盟。中国则更注重落地应用层,同时加速国产替代。
微信不再回收长时间不用的账号
近日,“人去世了,微信朋友圈会消失吗?”这个话题引发讨论。微信方面确认,从9月开始,不再对长时间不使用的账号进行回收处理,不活跃账号的朋友圈内容同样不会清理。这一决定体现了人文关怀,受到网民的称赞。聊天记录、生活点滴、购物凭证,这些数字平台上的数据就像我们的数字生命日记。
有不少人分享和逝去亲友的账号交流的故事,并尝试留住账号,比如定期登录、在余额里留点钱、确保绑定的手机号不停机不注销等。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许可表示,因为平台账号资源有限、安全策略等原因,回收不活跃账号是平台的通行策略。出于逝者纪念的需求,微信决定不回收是迈出了重大一步。但他强调,关于逝者账号的移交、继承以及逝者近亲属对个人信息查阅、删除等问题,还需要法律、伦理专家、平台、有关部门共同讨论,制定有温度、合法合规且有可操作性的合同安排和法律规范。
很多人会通过拿到去世亲属手机的方式登录他的互联网账号。华南师大法学院副教授、广东数据资产登记和归委委员会委员马燕新指出,账号的继承和处置还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例如聊天记录、通讯录等可能涉及逝者不愿意家属了解的信息,或第三人的隐私。同时这些数据也被法律专家认为,由于人格性过强,不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等原因,不具备独立的财产属性。在一些法律实践中,亲属对账号内数据的归属和处置也可能产生争议。
另外,针对朋友圈为什么没有二次编辑和访客功能,微信方面还表示,朋友圈不会有访客功能,微信在设计产品逻辑时不希望给大家增加更大的社交压力,也不太可能出二次编辑功能。因为朋友圈是记录一个人的历史,一个人的,人生是没有办法回去修改的,所以也不好让人轻易去篡改自己的编年史。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