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第512期】解禁果木烤鸭;不得PUA房东
继续分享马督工睡前消息编辑部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感谢大家在长假期间观看第512期参考信息。祝大家在外玩得快乐,在家躺得舒心,上班的升职加薪。
一、独山县旅游业与果木烤鸭解禁
1.1 独山县旅游业发展
这个假期,国庆中秋双节合一有八天,如果能再拼一拼,就能拼出12天。超长假期催热旅游市场,但是等等等,没有能等到期盼中的机票价格大跳水,看来航司打算告别赔本赚吆喝了。老朋友独山的天下一水司楼已经变身豪华酒店,5月正式运营,现在迎来首个长假。共有12种房型,国庆期间最低价400元,行政豪华套房3809元。有入住过的网民点评环境不错,也有人觉得饭又贵又难吃。此外,独山8月份还出台过一份“引客入独山”奖励方案。嗯,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1.2 北京果木烤鸭解禁
这个假期如果去北京,或许有更多的机会吃到传统的果木烤鸭了。9月28日,北京商务局等九部门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北京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加速建设国际美食之都,为餐饮企业松绑减负。包括简化装修施工许可、优化食品经营许可、中小微餐饮首贷可获贴息、首违不罚、轻微免罚等九条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重申了四部门6月份提出的“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不限制果木在传统烤鸭制作工艺中的合理使用”,熟悉的味道似乎要回来了。2002年6月,全聚德透露,由于传统的果木烤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环保部门要求逐步改用电等其他方式烤制,预计2008年前完全取消果木烤鸭。当时北京有1000多家烤鸭店,每天就是1000多个烟囱在排烟。
北京烤鸭传统上有挂炉和焖炉两种做法,其中挂炉烤鸭以果木为燃料,在特制的烤炉中以明火烤制成熟,有几百年的历史,是烤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序没那么严格,全聚德当年8月证实,环保部门并没有禁止果木烤鸭,只是要求油烟排放必须先净化处理。北京环保局也表示,市政府6月底决定加快油烟治理,先从大型餐饮业开始,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尽管不是针对用什么方法烤鸭,只要达到环保的标准即可,但因为防火等原因,果木烤鸭受到限制,电炉和燃气烤鸭逐渐普及,只有大店才负担得起果木烤鸭。
今年6月,北京消防、商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四局联合通告,不限制果木在传统烤鸭制作工艺中的合理使用。通告称,传统烤鸭制作工艺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忆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延续。为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不限制果木合理使用,确保传统餐饮文化的原汁原味得以保留和发扬。
1.3 餐饮业复苏与挑战
这一轮餐饮松绑与行业这两年的煎熬有关。去年餐饮收入的月度同比增速仅在3%到5%。今年前五个月略有好转,但6月又骤降到0.9%。七八月慢慢修复,但也只有1%、2%。北京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及以上的餐饮公司,去年营收同比下降3.4%,利润更是大幅下滑81.3%,从业人数减少2.5%。今年上半年营收依然下滑2.3%,利润也只有1.88亿。
二、不得PUA房东,规范房地产市场
2.1 中介“PUA房东”现象
俗话说“逆市房东不如狗”。近期有记者潜入二手房中介圈子,爆出猛料。表面上记者是来看房的买家,暗地里却受雇于中介,成为中介专门的“砍价员”。“中介雇人看房砍价60万,搞崩房东心态”的话题登上热搜。
2.2 北京规范房地产中介行为
9月30日,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向全市房地产经纪机构、从业人员和自媒体发出倡议,规范房地产经纪行为,助力市场健康发展。措施包括:禁止虚假带看及引诱业主低价挂牌,不得PUA房主,不得做局砸盘等。
倡议书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正处于止跌回稳关键阶段,房地产经纪服务、市场信息服务与市场稳定息息相关。倡议围绕舆论导向、业务操作、收费行为、市场竞争四个领域,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强调“不唱衰做空,不得发布传播夸大房地产市场风险,制造市场恐慌的言论。不得故意选取存在明显印伤的低价房源作为代表性案例,避免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片面解读。杜绝标题党,不以房价大跌、暴跌等夸大其词的表述吸引关注。”
在规范业务操作上,不得为满足KPI雇佣人员制造虚假带看量,更不得为取得热销房源的标签引诱房主低价挂牌。禁止恶意压价,不得采用PUA手段损害房主合法权益。不得通过虚假报价、做局砸盘等方式对房主施加压力。不得故意压低报价,扰乱市场秩序。在新房代理和渠道业务中,不得利用优势地位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排他性或变相排他协议,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等。
2.3 楼市“金九银十”与房价调整
楼市有“金九银十”的传统。中指研究院1日发布9月百城房价,新房价格结构性微涨,主要由10个核心城市推盘带动。二手房仍在深度调整期,环比连跌41个月。北京的“金九”成色,在新房与二手房网签量上同比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是甘蔗没有两头甜,想要销售量好看,就只能以价换量,再苦一苦房东了。北京日报宣传9月楼市的文章就提到,德胜板块热销的二居室房源,房主普遍较8月降价10万至20万。
啊,哎哟,你这是熬了好几个大夜,黑眼圈都耷拉到下巴了。不瞒你说,都快熬穿了,眼睛酸的想流泪。那还愣着干嘛?赶紧用妙计的静音护眼仪歇一会。首创了按摩热敷静音可是四合一,尤其是升级之后的静音气囊,比一般的护眼仪要安静多了,不会嗡嗡响,让人脑壳疼。
啊,还得是妙师傅啊,感觉整个世界都亮了。可不是嘛,它还做了六大科学分区,高回弹气囊,能够精准的按压眼周。连太阳穴都有单独的气囊照顾,就像有人手把手给你做眼保健操一样。再配上整面的热敷,眼周的血液循环一下子就活了。小眼睛立马润得水灵灵的,连之前熬出来的陈年血丝和黑眼圈都淡了不少。我现在写稿累了就会带上,10分钟下来,不光是眼睛松快,思路都顺溜多了。咱们现在谁不是手机电脑不离身,哪怕是成年了,视力也容易再往下掉。眼睛酸干痒那是常事,要是不管不顾,时间长了,这有可能拖成干眼症,结膜炎。赶紧整个专业的预防着,这一个就顶了热敷眼罩加上护眼仪,比悦悦德本蒸汽眼罩省钱也方便多了。它还有五种模式,三档力度,工作学习都用得上。我现在午休就爱带着,开个静音,一点都不影响。平时我出差旅行,就往包里一放,带着方便,续航也长。路上还能连个蓝牙,放点音乐什么的。这样想不住,也可以从可视窗口刷一点手机。现在新品优惠,在我这入手,全网最低。它还保价一年,买贵了直接退差价,运费险和质保也有,中秋送礼也合适。
三、中国K字头签证引发讨论
3.1 K签证背景与目的
10月1日起,K签证来了。这个设计是面向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的新签证。在生效之前引发民间舆论,连老胡都出来说,很多人反对,这种反应客观说很正常。前天,人民日报旗下公号出来定调了,那我们就不展开太多,只谈一下背景。
第一是国家这几年努力塑造扩大对外开放的氛围,要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看一看。从逻辑上说,单方面免签都有了,增加一个新签证没有更严重。第二是考虑到东亚社会对移民的态度,短期内不可能有大变动。第三是我国对外人才招揽传统上侧重于在国内出生,到海外求学或工作的华侨华人。
近期的巧合则是美国要对首次申请H1B签的外国人收10万美元的签证费,而中国推出了门槛更低的新签证,有利于对比。印度人受H1B签证的影响最大,然后印媒发现了中国的K签证,讨论传播到了国内。
3.2 舆论反应与官方定调
这是事件中颇为讽刺的一幕,大家都通过外媒报道来了解本国的政策,在生效的前几天才开始讨论,而不是在政策公布时讨论。实际上已经公布两个月了,在特朗普提高H1B门槛之前,当时还在4加4的余波里,有分析认为一些更改国籍的人会从中受益。总的来说,这是在当前社会环境和心态下的一场焦虑释放。
纽约时报报道,长期以来,中国科技公司和高校主要依赖本土人才,但在一些关键领域,如半导体和生物技术方面,仍落后美国。因此渴望引进外国人才以缩小差距。文章认为,K签证不太可能取代美国H1B签证的地位。大多数H1B签证持有者是印度人,而中印两国关系复杂。
人民日报评论公众号前天发文,曲解K字签证只会误导公众。文章称,在一些国家收缩内顾、排挤国际人才的背景下,中国敏锐抓住重要机遇,及时出台政策,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3.3 人才引进与国家发展
对于有人质疑引进外国人才舍近求远,文章称视野过于狭隘。尽管我国人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但高层次人才仍然缺乏。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近3000万。对于抢占本土劳动者饭碗的担忧,文章认为毫无必要,并表示所谓“移民危机”不会出现。文章最后说,我们应有充分的信心。
四、中国机器换人速度世界第一
4.1 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
人民日报评论公号提到,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近3000万。不过另一方面,我国也是机器换人最快的。国际机器人联合会9月底公布报告,去年全球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达到466.4万台,增长9%。中国达到创纪录的202.7万台,居全球首位。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存量刚突破100万台,三年就实现了翻番。
去年全球新安装工业机器人54.2万台,较10年前翻了一番多。中国新安装29.5万台,占了一半多。其次是日本4.45万台,美国3.42万台,韩国3.06万台,德国第五,印度则是最大的黑马,安装量暴增16%,首次跻身前六。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汽车产业,也反映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亚洲新安装占全球的74%,欧洲和美洲分别占16%和9%。我国已经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17年以来每年新安装超过15万台。
与此同时,制造业产出大幅增长。截至今年初,工业制成品占全球总量近1/3,超过美德日韩英之和。去年中国在全球机器人制造业份额上升到33%,高于2013年的25%。此前是日本领先,2013年占38%,去年下降到29%。长期以来,中国工厂安装的进口机器人多于国产,但去年新安装的近60%是国产。
4.2 制造业就业结构变化
经济换挡、产业结构调整和机器换人,推动就业人员结构转变。去年底公布的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有两大变化:
一是总就业人口从第二产业持续流向第三产业,五年间减少526.9万,主要是从建筑业和采矿业流出。
二是制造业就业增加208.9万。劳动密集型的,如纺织业人员大幅减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如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吸纳人口有所增加。但生产技术进步让工人只需具备较低的劳动技能,同时出口订单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导致的制造业就业零工化的趋势需要重视。
五、残疾人就业歧视事件
5.1 滴滴、得利残疾人劝退事件
近日,两名残疾人遭遇歧视,入职当天就被劝退的消息引发了热议。先是一名通过四轮面试和背调的残疾女生,拿到了滴滴策略运营岗的Offer。入职的第一天,HRBP见她走路有点跛脚,就以不适合岗位、隐瞒病史为由劝她离职。HRBP称:“别人走路30秒,你可能要三分钟。”并发表了“企业招残疾人是为减税”、“适合客服岗”、“这不需要你这样的人”等歧视的言论,还暗示她试用期过不了简历会难看。当事人称自己可正常行走,生活自理,过往工作未因身体影响进度。应聘的岗位偏数据分析,无需频繁出差体力劳动。但在HRBP的各种威胁下,签了离职申请。
5.2 企业回应与社会反响
当事人投诉后引起关注,滴滴HR团队联系当事人入职新岗位,暂时不会与HRBP有直接厉害关系。或许是受到鼓舞,有同样跛脚的网民发帖称,5月初通过得利集团多轮面试之后,收到了入职通知。到总部报道时,被接待的人事问及了腿部问题,坦白表示并无影响工作的情况。但当天下午人事却通知称,领导确认不同意其入职。引发热议之后,得利集团第二天就发文致歉,称将依规依纪问责涉事人员。CEO还在评论区表示,这与得利的价值观和人文关怀完全不符。反应迅速,多少与网上的讨论有关。人事说的“领导确认”是哪个层级的领导不得而知,但从CEO非常震惊以及将严肃处理责任人员来看,应该是典型的下面的人干的。
而且不是个例,还有一位听障人士也表示,他收到得利的录用通知之后,在提点时告知公司自己佩戴人工耳蜗但不影响交流,同样被辞退。按理说,既然能够通过层层面试,足以证明员工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而跛脚是与工作内在要求无必然联系的外在因素,以此将人辞退,显然构成就业歧视。
5.3 残疾人就业现状与挑战
我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虽然《残疾人保障法》保障残疾人与其他的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就业权,但整体就业率偏低。其中的重要原因通过这两件事就能看出来,那就是一些企业招聘时口头倡导平等,实则设置各种门槛。
六、我国驴存栏量持续下降
6.1 驴存栏量锐减
近日,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负责人一句“我国牛马都不缺,就缺驴”,让广大职场“牛马”也泪目了。历史上我国并不缺驴,1990年存栏1100多万头,占全球的1/4。但到2015年就减少到不足400万头。2023年仅剩下146万头,目前仍在持续下降。
6.2 驴产业衰落原因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驴自从被驯化之后就一直充当劳动力的角色。在我国农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和牛马相比,驴才是第一生产力。与马相比,驴的速度不够快;和牛相比,驴的力量不够大。但驴胜在傻活都能来一点,是万金油,而且身价相对低廉,性格相对温顺,身体相对皮实。生产队的驴就是一种写照。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驴成了最先被优化的。令驴稍感欣慰的是,被优化的不仅有自己,牛马也丢了工作。但牛马很快在畜牧业上找到了另外的出路,而驴的出路好像没有了。驴一般要两三年才能出栏,周期远远长过鸡鸭鹅,甚至猪和羊。繁殖的周期也长,一年通常只产一胎。和其他家禽家畜相比,可以说效率极低。而且农户养的驴种普遍以中小体型的为主,体重200到300斤,效益低。有养驴的功夫,养点啥都看到回头钱了。
原本农村散养的驴被认为身体皮实,不容易生病。但是集中饲养后发现,运动量降低后,驴反而没那么皮实了,不让干活还容易生病。再加上我国2015到2016年大量进口驴皮,驴皮的价格从80元一斤直接降到了20元,让饲养者对养驴望而却步。
6.3 驴产品市场与阿胶需求
消费者还在为正宗的驴肉火烧是长的还是圆的吵得不可开交,驴嫌要没了。驴肉价格一高再高,部分城市的店家干脆改成了马肉火烧。缺驴的问题短时间解决不了,如今我国的驴产品仍然大量依赖进口。市面上所有的驴肉产品就只有20%到30%来自中国驴。而去年2月非洲联盟决定禁止驴皮贸易15年,不许为剥皮而杀驴。背后的重大原因是中国激增的阿胶需求。206期参考信息分析过,欢迎回顾。
七、北方西北集体治理过敏花粉
7.1 北京治理致敏花粉飞絮
最后是我们过敏星人的福音。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上月通过《实施森林法办法》,首次写入公众关切的致敏花粉飞絮治理。规定区政府应履行属地责任,制定防治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林业经营者应采取树种更新改造、物理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园林绿化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示范技术研究,加强个人防护的科普和宣传教育。
此外,气象园林绿化部门应根据致敏花粉和杨柳飞絮的分散特点,合理布置监测站点,会同卫生部门科学发布预报和健康提示信息。每逢春秋换季,过敏都会成为热门话题,花粉过敏带来沉重的公共卫生负担。此前各地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喷水、修枝、加大科技公关等。一些地方会给杨柳树雌株注射抑制剂来减少飞絮。北京农学院还研发出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花粉固定剂,遏制原百花粉飘散。还有城市开始尝试更新绿化树种,比如北京修订了主要林木目录,删除了刺柏属植物。
7.2 西北多地开启除蒿大战
9月以来,西北多个城市开启“除蒿大战”。兰州市林草局组织多项清除蒿草志愿服务活动。银川市也掀起针对野生蒿草的集中治理攻坚战。为确保彻底清除,拔下的蒿草也被装入密封袋中转运填埋。今年入秋以来,鄂尔多斯、乌海、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锡林郭勒、阿拉善左旗、神木等地纷纷开启类似行动,范围之大超过历年水平。在此之前,陕西榆林从6月初就开始喷洒抑花剂,抑制沙蒿花粉传播,覆盖中心城区外围10万亩沙蒿。
7.3 过敏原因与科学治理
沙蒿是西北治沙的重要植物。近年的研究发现,黑沙蒿的多种挥发性致敏组分均可引发类过敏反应。蒿属植物在夏秋季释放大量花粉,已成为北方及西部主要的吸入性过敏源。北方地区过敏人群对蒿草花粉皮试阳性率为13.5%。对于蒿草引起的过敏为什么越来越多,有声音认为这与前些年西北治沙使用非播撒种有关,但也有观点认为蒿草导致的过敏原因复杂,可能与近年来气候变化有关。西北不少城市已经停止使用沙蒿。去年国家林草局部署三北工程种苗保供,宁夏的推荐草种中也没有了蒿草类。过敏的科学治理还不购明确。目前看来,如果生活在过度干净的环境中,受到过度保护,也容易导致过敏。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过几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