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信息第521期】哪些原研药退出;全款买房为收租
继续分享马督工睡前消息编辑部关注的新闻
大家好,欢迎来到521期参考信息。
一、多款原研药退出中国市场
日前,国家药监局公告注销80个药品注册证,多为国外药企产品,涉及辉瑞、西安杨森、默沙东、拜耳、诺华、拜耳等巨头,再度引爆原研药退出中国的讨论和担忧。
其中引发广泛关注的是两款国内没有同类替代产品的原研药。一款是西安杨森的复方角菜酸酯栓,也就是泰宁栓,用于治疗痔疮和便秘。泰宁栓备受孕妇群体的青睐。孕期常见便秘,但大部分药品含有孕妇禁用成分。泰宁栓的成分天然,价格亲民,被便秘金刚给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纳入强推荐。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妇女可以安全使用。西安杨森曾表示,在华退市是由于复方角菜酸酯主要的活性原料为天然提取且不可再生,全球范围内已经没有原料可以持续供应生产。这款药在欧洲仍在售。
另一款是拜奥万里的伊洛硫酸酯酶阿尔法注射液,商品名为维明赞。用于治疗罕见病,定价是一支7500,年费用超百万,只进入了惠民保和部分地方的医保。退市应该是因为患者群体少,只有百人左右。退市之后,患者要通过申请临时进口的方式获得治疗。
这两款药品去年就传出在华退市的消息,泰宁栓的线上售价一度飙升十几倍。此外,虽然这次公告没有提,但另一款原研药也将退出。
赛诺菲7月宣布,其降脂药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也就是波立达,退出中国。这款PCSK9抑制剂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竞品既有进口药,也有国产药。波立达在国内的价格波动很大,2020年上市时每支定价2000元左右,2021年纳入国家医保降至300元。赛诺菲称,波立达在华停供主要是由于全球供应问题,以及公司的新血管市场策略和管线优化。
除了这几款,其他在公告中被提及的外企药品多是老药。因为仿制药竞争充分,退市是常规操作,没有引起较大的讨论。国家药监局去年4月和12月就分别注销了87和58个药品注册证,也不乏外企产品。知名的有诺和诺德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赛诺菲的罗红霉素片、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
二、惠民保市场增速下滑,开启下半场淘汰赛
说到惠民保,复旦大学日前发布2025年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知识图谱,指出惠民保市场增速正在下滑,今年只新增了9款,并从单一定价向差异化定价模式转变。
惠民保由政府背书,保险公司承保,联合多元服务主体共同推出,集普惠与商业属性于一体,凭借低定价、覆盖带病体等特点,2020年起快速扩张。图谱统计,全国平均每款惠民保产品覆盖41种特药,覆盖28种适应症。以恶性肿瘤为核心,向罕见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眼科疾病等延伸。19省设计了海外特药目录,平均包括33种药品,罗氏、信达、阿斯利康、辉瑞的药品参与度最高。
但近几年惠民保的可持续性前景受到挑战。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累计推出了313款惠民保,今年新增了9款,市场增速2.96%,而过去三年分别新增72、33、14款。
下半场的淘汰赛也在开启。2023到2025年,停售产品分别有73、99、111款。正常运营产品今年略微回升到202款。
惠民保有两大趋势。一方面,不少地方将各式推出的惠民保集中到省级统筹,体现优胜劣汰。另一方面,高赔付率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运营压力。健康人群因为获得感不强,又选择断保,长此以往,险企也不愿意投入。
而出于对金融风险的担忧,金融监管总局发文要求推动城市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不得搞低价无序内卷式竞争,预先设定赔付率或设置基金池,推动差异化定价。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尝试,比如德州惠民保今年基于年龄分为两档:0到59周岁和60周岁以上,定价分别是79和99元。昆明春城惠民保则依据待遇定价,159元升级版比69元基础版的赔付率高10个百分点,还添加质子重离子医疗费用责任。
不过各方意见还不一致。一名山东地方医保局人士表示,说实话,我们的工作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开展了。此前保险公司已经和医保部门签了关于赔付率待遇保障的协议,如果突然取消也不现实。许多地区暂不打算执行变化。
三、妙洁软硅胶按摩足浴桶带货广告
四、中国首部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纪录电影上映
10月24日,中国首部聚焦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纪录电影《陪你到清晨》全国公映。
前媒体人导演田燕用了6年时间将这一群体的困境搬上大屏幕。拍摄之前,他用了三年深入全国30多所学校、医院和社区家庭,采访了上百位孩子、家长以及他们的医生。但最终只有一位患者站到了镜头前,他就是广西重左少年毕国景,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重左高中一次心理评估中,因为多项指标提示风险受到关注。他主动选择到北京住院治疗。影片记录了他在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专家团队的陪伴下,一步步回到校园与日常生活。
由于公众对精神疾病认知不足导致的污名化,以及患者和家庭的病耻感,成为阻碍疾病发现、诊断和治疗的“高墙”。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近期发布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现状及康复困境研究,29.31%的家长在孩子发出四次以上的请求之后才带去就诊,只有不到三成的家长会在孩子首次发出请求之后带去就诊。
重左高中校长黄春花发现,大多数家长无法接受孩子需要接受精神治疗的现实,甚至认为这是件很丢脸的事。北京安定医院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和凡也表示,带孩子来就诊的家长,往往习惯性的给孩子贴上不听话、厌学、网瘾等标签,而不去正视孩子的痛苦和需要的帮助。家长更看重孩子的功能何时恢复,关心能不能继续去上学。
何凡观察到,近年来医院接受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呈上升的趋势,引发疾病的主要因素也在变化。20年前,生物学因素导致的精神疾病占大部分,儿童期的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引发的一些行为和情绪问题居多。但现在,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更常见。
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世卫组织最新数据,全球81.42亿人口中超过10亿面临心理健康问题。10到19岁人群中,有七分之一患有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和行为障碍是青少年患病和残疾的部分主要原因。自杀是15到29岁年龄组的第三大死因。而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权威数据显示,6到16岁人群精神障碍的总患病率达17.5%,每六个孩子中就有一人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高于成人的16.6%。其中神经发育障碍、抑郁、焦虑最常见,且呈现低龄化、高发化、复杂化的趋势。
和大多数社会问题类似,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只有先被听见、被看见才能被正视。
五、教育部重申课堂手机禁令
教育部近期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其中,严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登上了热搜。但这不是什么新政策。早在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就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提出了类似的要求。2021年,教育部再度明确,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之后,多地也立法限制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入学校或者在校园内使用。
国际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3年呼吁全球中小学禁止智能手机。韩国国会今年8月通过中小学教育法修正案,明年3月起,中小学生上课期间不得使用智能手机及其他数码设备,成为最新一个通过校园手机禁令的国家。目前,全球有超过80多个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立法或者政策,禁止在校使用智能手机。
我国教育部此次将严禁手机进课堂纳入心理健康框架下推进。未成年人网民规模仍持续扩大。北师大调研,13.6%的未成年人日均上网超过三个小时,4.1%存在重度成瘾倾向。过度依赖网络,损害视力,干扰作息,还易诱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以物理隔离的方式将手机阻隔于课堂之外,方法直接且见效快。
措施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开展系屏行动,减少对网络过度依赖。或许有助于用线下真实互动替代虚拟娱乐,以陪伴强化亲情纽带。当然,这代孩子生长于数字时代,完全隔绝网络并不现实。措施还要求压实网站平台监管责任,优化算法推荐机制,不得向学生推送危害心理健康的各类信息,坚决遏制贩卖焦虑、诱导内卷等违规行为。同时要持续净化网络环境,推广应用未成年人模式,加强动漫、短视频、微短剧、网络综艺和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等管理。
校园手机禁令反映出各国重视智能手机加上社交媒体对下一代可能带来的伤害,包括社交剥夺、睡眠剥夺、注意力碎片化以及网络成瘾等问题。但是禁令往往带出反对的声音,指出科技工具的正面学习效益、养成学生自主自律、人际需求空间可能一并被封杀。禁令只能限制得了手机,但要保护孩子免于社交媒体与科技伤害,恐怕还不够。
六、《海贼王》海盗旗传到马达加斯加,Z世代抗议者引领全球代际不满浪潮
手机和社交媒体在年轻人中的流行普及,往往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自占领华尔街和阿拉伯之春以来,已经上演了一次又一次。最新一个是马达加斯加。
9月25日以来,首都塔那那利佛等多座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年轻人发出呼声:请给我们水和电。抗议频繁发生的缺水断电。9月底,总统解散了政府。10月14日,国民议会通过了对总统的弹劾案。
同日,Capset部队司令、上校军官兰德里亚尼里纳宣布接管政权。20日,就任临时国家元首的兰德里亚尼里纳任命经济学家拉乔纳里韦卢为新总理,称这一决定是在宪法框架下根据国民议会建议做出的,同时也考虑其本人的能力、经验与国际组织的良好关系。
拉乔纳里韦卢是经济学家和国际贸易专家,与世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非洲开发银行等机构有过多年的合作。美联社近日刊发报道,Z时代抗议者引领全球代际不满浪潮。从安第斯山脉到喜马拉雅山脉,一股新的抗议浪潮正在全球蔓延。背后是年轻一代对政府的不满与愤怒情绪。马达加斯加人对政治体制的愤怒情绪与尼泊尔、菲律宾、印尼、肯尼亚、秘鲁和摩洛哥等国近期爆发的抗议如出一辙。虽然由具体的矛盾引发,但深层原因是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比如日益加剧的不平等、经济不稳、腐败以及领导人的任人唯亲。
这些抗议有一个共同点,主要由年轻人组成的抗议群体大多没有明确的领导者,自称Z世代,即大约1996到2010年出生的人群,是完全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这些青年主导的抗议活动背后有一个共识:传统政治体系未能回应他们这代人关切的问题,包括腐败、气候变化和经济不平等。当制度性渠道受阻,抗议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宣泄途径。
这些抗议活动中还有一个流行文化符号成为共同的标志,就是日本动画《海贼王》中的海贼旗。动画讲述的是一群海盗对抗腐败政府的故事。在尼泊尔、印尼、菲律宾、摩洛哥和马达加斯加,民众纷纷升起了这面旗帜。
报道称,尼泊尔抗议活动不仅唤醒了年轻一代,也激发了其他年龄层民众的觉醒。一名抗议者表示,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全球公民,数字空间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并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马达加斯加,马督工也会展开讲讲。
七、楼市资讯
最后补充几条楼市资讯。四中全会公报出来了,房地产相关的表述放在“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的部分,提出要推动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但更具体的还要等15规划建议的全文发布。
在深圳,自9月初官方宣布放松全市八成区域的限购以来,二手房市场短暫回暖,但很快冲高回落。市场的体感与机构的数据分化。一线经纪人称,此轮新政的热度在9月当月基本消化。
在北京,10月中旬,工程师张强看中了三环内的一套小一居室,房子挂牌价约150万。中介告诉他,业主急于套现,如果付款条件合适,预计120万到130万即可成交,具体需业主谈。
张强全款买房是为了收租。作为工程师,张强的工作和收入相对稳定。早年利用闲钱在环京地区投资了几套房产也赚了一些钱。近年来随着市场波动,除了北京的自住房,他已经陆续清空了环京的投资房产。
张强的首套自住房在五环外。这次购入第二套住房不是为了资产升值,更多是从租金收益的角度考虑。他认为,对自己这个上班族而言,拥有工资之外的被动收入是未来的重要保障。
投资房产的念头来自朋友的启发。张强的朋友7月以120万的总价,在一个双地铁小区买入一套小户型,每月租金约4000元,租金回报率4%,这让许多朋友羡慕。朋友的买房经历启发了张强,与其让钱躺在银行,不如全款买一套房收租。手中200万的闲钱足够操作一单。
张强说,他想过投资股市,但因为不懂,没有贸然进入。这几年基金波动也大,本金可能损失掉。银行理财和定存虽然稳,但是收益太低抵不过通胀。过去,张强投资房产主要依靠房价上行赚取增值差价,但如今他更看重的是租金收益。
张强说,与年化租金收益率相比,他更在意的是每月带来的4000元租金收入。作为普通的打工族,张强对年化收益率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和执着。他更远的考虑是,即便未来遇到了裁员等突发情况,每月4000元的租金收入也能为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
在河南,亮亮丽君夫妇起诉烂尾楼退房退款,一审败诉了。261期曾介绍过江苏连云港中院发布的典型案例,开发商未能按约定交房,购房者可以拿回首付和已偿还的贷款利息,剩余的贷款和利息由开发商承担,并且有最高法的依据。但目前看来,有了典型案例也不一定能推广开来。
好的,本期参考信息就是这些,我们周四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