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RK

【高见21】特朗普遇刺细节核查

从特朗普遭遇枪击案细节,还原事发过程。

2024年7月19日星期五,欢迎收看第21期高见。本期我们来聊一聊特朗普遇刺案。

7月13日下午6点,美国宾州巴特勒市,特朗普赶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进行最后一次个人演讲,准备之后到选代会上接受候选人提名。特朗普之所以选择在宾州做最后一次个人演讲,是因为宾州是特朗普2024大选必争之地。宾州在五大摇摆州中选举人票最多,而且还是拜登老家,之前算浅蓝州。宾州乡镇以传统白人家庭为主,大半区域属于美国东北秀代。特朗普举办演讲的巴特勒市人口一万三千多,是秀代乡镇的典型。这些传统白人家庭在全球化时代被遗忘,对未来感到迷茫,是特朗普的目标客户群。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特朗普演讲时遭遇了枪击,被子弹击中诱饵。随后他在安保人员掩护下离开现场。在最初的两天里,网络上关于这起刺杀演绎出了多个故事版本,比如多个刺客一致行动、刺客与特勤组对居、民主党策划谋杀、特朗普自导自演、特勤局又有内鬼。接下来我们从现场细节来还原整个刺杀过程。

演讲原定于7月13日下午5点举行,结果特朗普迟到了一个小时。巴特勒市当天天气晴朗干热,下午五六点钟正好是一天最热的时候,气温超过了30摄氏度。有不少人在等待过程中因为太热躲到了周边阴凉区域,加大了现场管理的难度。这也是为什么枪手刚爬上周边房屋就能被树荫下的人发现。6点03分,特朗普在《上帝保佑美国》的歌声中登台。6点05分,歌曲结束,特朗普开始演讲。特朗普从嘲讽拜登没人气开始讲起,紧接着抨击移民政策,说成千上万的罪犯和精神病正在从边境涌入。6点10分,特朗普让大屏幕展示了一张图表,说下方红色箭头所指的非法移民人数最低点就是他上次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周。然后6点11分,特朗普诱饵就中枪了。

先看枪击时各方所在位置。从现场观众手机拍摄的视角可以看到两组特勤局狙击手分布在两个屋顶靠近演讲台的位置。从事后无人机航拍可以看到整个现场的布局,右上角还能看到枪手被击毙后的血迹,这也与其他航拍画面对得上。由此可以得到各方精确位置,并在卫星图上进行测量。枪手距离特朗普约为138米,两组特勤人员与枪手的距离分别为125米和169米。从位置关系上看,枪手射击方向几乎是特朗普站位的正右方,选择这个射击位置能尽量避免背景人群的干扰,缩短瞄准时间。考虑到整个作案过程很短,这说明枪手大概率在会场布置期间就提前来采过点。

接下来我们看枪击过程。枪手在最初两秒连开三枪,间隔三秒后现场在两秒内有多次枪声,之后又过了十秒出现最后一次枪声。粗略听下来似乎是有八声枪响,于是网络流行说法是枪手连开了8枪,还有人分不清回声说连开了16枪。提取枪击过程的音轨,分离人声后可以看到最初的三声枪响都伴随了规律间隔的回声,这是因为枪声被建筑物反射然后被摄像机收录。而特勤局的枪声没有明显的回声。根据这个特征可以进一步分析后续哪些枪声属于枪手,哪些属于特勤局。从音轨上看,枪手先后开了6枪,特勤局用两次狙击击毙了枪手,之后又隔了10秒进行了一次补枪确认目标死亡。双方总共进行了9次射击,不存在所谓的对居过程。通过0.2倍速慢放视频可以看到,枪手第一枪就击中了特朗普右耳边缘,特朗普无耳朵的时候枪手已经开了第二枪。枪手除了第一枪比较准,剩下五枪都大片了。最终看台上出现三名受害者,一死两伤。从弹道模拟来看,特朗普距离死亡只有两三厘米,属实是命大。更巧的是,《纽约时报》摄影师道格·密尔斯用索尼相机抓拍到的第一颗子弹。联邦调查局退休特工麦克尔·哈里根对媒体说,相机快门速度八千分之一秒理论上能抓拍到子弹,这一数据也被不少媒体引用。这个八千分之一秒的快门速度是摄影师米尔斯自己说的,但明显他记错了。从照片来看,子弹轨迹长约二十多厘米,AR-15子弹出速度975米每秒,飞行一百多米后的速度约为900米每秒,所以拍摄照片时快门速度应为四千分之一秒。类似的,艾文武器拍摄那张视觉中国收费2100块的照片时快门速度也是四千分之一秒。事后互联网上有人在艾文武器拍摄的一张照片中发现特朗普胸口有一处疑似弹孔,于是又脑补了多次刻板剧情,说有人瞄头有人瞄胸确保必杀,还顺便脑补了特朗普穿了防弹衣。但稍微多翻两张照片就能看到所谓弹孔只是衣服褶皱,而且特朗普也没有穿防弹衣。

特朗普遭遇枪击后的反应也很有意思。特朗普被安保人员护在地上时两只皮鞋都掉了。特朗普问了好几句“我鞋呢?”之后要下台时才反应过来,对着镜头连喊了三句“fight”。从观众拍摄的视频来看,左脚皮鞋被女保镖嫌碍事扔了,右脚皮鞋留在了台上。特朗普被护送进车后,视频中出现了一名士兵举枪的画面,有网友脑补说这是内鬼还没有来得及执行刺杀。但这只是长焦镜头压缩视觉距离造成的错觉,士兵根本就不在车的正前方。从画面应用关系来看,士兵靠近后方白色棚部,影子投在了棚部上。而从观众席视角看,车头靠近南边的看台。在结合航拍图中的车辙痕迹就能判断出位置关系,士兵举枪只是在警惕看台后方人员。

总结一下枪击过程:当地时间7月13日下午6点03分,特朗普登台演讲。与此同时,枪手从停车场进入,顺着爬梯登上了屋顶,调整姿势准备射击。由于地势西高东低,枪手被西侧路人发现并报告给了警方。当地警察爬上屋顶查看,结果被枪手抬枪指了一下就吓跑了。随后枪手瞄准特朗普进行了六次射击,只有第一发打中了特朗普右耳。特勤局狙击手反应过来之后两枪击毙了枪手,之后又补了一枪确认枪手死亡。安保人员确认枪手死亡后,护送特朗普下台立场。

枪击案发生后,美国网络一致声讨特勤局与安保团队。佛罗里达州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尔·沃尔兹在X上发文说,有可靠消息有人多次要求加强对特朗普的安保,但都被拜登任命的国土安全部部长马约卡斯给拒绝了。随后特勤局反驳说他们没有拒绝对特朗普加强安保。不论哪一方在撒谎,从枪击现场来看,特朗普安保团队都存在问题。曾经负责过几位总统安保工作的特工蒂姆·麦克米兰按照他的说法,特勤局保护重要目标时采用多层纵深防御,最里层的负责近距离安保,第一时间冲上去包围特朗普的特工就是这群人。第二层防御是针对人群进行中等距离警戒,通常由临时加入的地方警务人员组成。最外层是远距离警戒,包括狙击手、通信保障以及核生化防护。特朗普演讲现场的狙击手没有第一时间发现枪手,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负责的是远距离警戒,根本没看100多米的中距离范围情况。按照正常流程,特勤局肯定会发现北侧建筑群是安保弱点,应该有相应对策。信息交互不通畅,当中间层遇上突发情况,当地警方要先向上汇报,然后再转接给特勤局,这个过程就容易出乱子。麦克米兰还举了个例子说,2004年八国峰会时保护小布什的特勤局人员差点和当地警方发生交互。麦克米兰的评估总体上看比较靠谱,和现场很多细节也能对得上。枪击发生时,特勤局狙击手第一反应是愣了一下抬头找目标,说明他之前根本没注意中等距离的情况。而当地警方发现枪手后没能及时通报给特勤局警戒,说明安保工作确实存在不门墙。

说完美国安保的草台班子,接下来我们看枪手的作案动机。枪击案发生后,警方通过枪手的AR-15步枪追踪到了枪手身份,是皮兹堡市南部伯特利公园居民托马斯·马修·马鲁克斯。马鲁克斯生于2003年9月20日,今年20岁。枪手的爷爷是理发师,奶奶是会计师。他的父母今年53岁,都是社区护工,父亲是政治自由主义者,母亲登记为民主党,姐姐凯瑟琳今年22岁,登记为共和党。这种政治倾向混乱的情况在当地很常见,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摇摆州人群对未来的迷茫。2021年1月20日,17岁的克鲁克斯通过投票率渐进项目向民主党捐了15美元。捐款登记地址对应的住宅就是当地警方封锁的住宅,可以排除冒名。投票率渐进项目的组织方说,克鲁克斯只捐过那一次钱,而且两年前就取消了邮件订阅。2022年,克鲁克斯18岁,将自己登记成共和党。枪击案发生后,美国两党都试图将枪手描述成对方党派的人,共和党强调捐款记录,民主党强调党派登记。克鲁克斯在网络上不太活跃,游戏账号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登了。从同学和邻居的描述来看,克鲁克斯人缘不好,在学校容易被欺负,平时也没什么存在感。感兴趣爱好方面,克鲁克斯是个军迷,经常穿迷彩服去学校。高一时他想加入学校的步枪俱乐部,结果因为设计准度太差没被俱乐部看上。此外他还对新冠防疫很认真,疫情都过去了他还在坚持戴口罩。克鲁克斯数学成绩不错,毕业时拿了500美元奖学金,会写一点代码,而且他还喜欢历史和政治。历史课组织学生辩论时,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自由派一方,而克鲁克斯始终坚定选择保守主义,哪怕保守主义一方只有他一个人。2022年克鲁克斯高中毕业之后去家附近的养老院打工,负责给老人做饭,时薪16美元。与此同时,克鲁克斯加入了当地一个名叫克莱顿的射击俱乐部。在刺杀特朗普之前,他已经持有克莱顿俱乐部会员身份超过一年。克莱顿是宾州规模最大的射击俱乐部之一,占地180英亩,有2000多名会员,还有个长距离靶场能打171米远的靶子。很显然,克鲁克斯在这里磨练了自己的射击性能,所以第一枪就能打中特朗普耳朵,虽然也只有这一枪打中。7月13日,克鲁克斯赶在特朗普演讲前几个小时买了50发子弹,带上他父亲的AR-15,开了一个多小时车到了巴特勒市对特朗普进行刺杀。现在警方搞不清楚克鲁克斯的作案动机,给阴谋论爱好者留下了发挥空间。但从克鲁克斯的人设上看,刺杀特朗普恐怕谈不上有多深刻的动机。一个敏感内向被排挤的青年,从枪械射击上寻求力量感不奇怪。克鲁克斯是坚定的保守主义者,原因很可能与他社交孤僻缺乏安全感有关,所以他想从传统秩序中寻求宽慰。另一方面,他这个年龄段思考政治很容易脱离现实,机械维护教条秩序。揣测他的动机时恰恰不能想太深,要按二级管来推。

特朗普在上个任期临近结束时煽动暴徒冲击国会山,试图破坏选举,机票在事实上构成了违宪。克鲁克斯也是在这一时期加入了共和党。现在特朗普卷土重来,克鲁克斯很可能是觉得特朗普在破坏他内心中理想的传统保守政治,再加上生活的苦闷,内心积压的情绪,于是选择了刺杀。一个20岁的刺客没什么复杂的社会背景,常年表现出坚定的保守主义,还是个枪系爱好者,注册共和党。特朗普估计看到这些信息时也不想再查下去了。不论是出于枪手身份的原因,还是出于宣传策略的考虑,特朗普接下来的选举宣传大概率都会淡化这次刺杀,用留白的方式鼓励极右翼自己传播阴谋论。对于特朗普来说,这次刺杀最大的作用就是让他下定决心挑选一个典型的袖带乡下人来当副手,也就是万思。直到几周前,特朗普对于副手人选仍然举息不定。用特朗普自己的话来说,谁当副手对于大选都无所谓,主要看他特朗普自己。特朗普为了增加大选胜率,一度考虑找个中间温和派当副手,拉拢更多的选民。共和党内部有十几个人想竞争这个副手位置,之前万思上位的概率并不大。但万思也有他自己的优势,虽然是个政治素人,履历却非常丰富,除了有秀带经典人设,还曾在海军陆战队服役,在耶鲁进修,还当过硅谷VC投资人。枪击案发生后,特朗普敏锐的察觉到诱饵中枪在舆论上淡化了他的极端主张,掩盖了国会山事件与几次审判,化被动为主动。这意味着他可以选择更大胆的竞选策略,找一个风险高但上限更高的搭档。在最后时刻,万斯的硅谷朋友圈帮特朗普下定了决心。万思上位后,特朗普收获了远比过去更多的政商合伙人。如果说2016年特朗普开启了共和党新一轮政党系重组,那么8年后的今天,共和党已经彻底完成了重组,变成了特朗普党,而万斯就是他选择的政治继承人。

而与此同时,民主党方面的政党系重组还在起步阶段。左翼在政治议题上本就容易分散阵营,无限可分。能在2020年大选时抱团完全是靠反特朗普。现在反特朗普的政治资源不断被消耗,以色列入侵巴勒斯坦后民主党内部又开始撕裂,甚至拿不出一套能凝聚蓝墙的政治纲领。虽然直到今年上半年,民主党还能在摇摆州保持选举优势,但在特朗普遇刺后万斯上位后,拜登自己恐怕都对摇摆州信心不足了。

@@@ 节目最后推荐一下编辑部的知识星球。最近除了写媒体课程、健身锻炼、养猫玩游戏,我还在知识星球开了私域社区,名字是“睡先消息的编辑们”。过去两周我每天回答读者提问。请不吝点赞、订阅、转发、打赏支持明镜与点点栏目。在注册用户接近一亿的时候已经刷到了总点满榜第二。所以如果给我一个以文字为主的网络社区,如果有读者随时做出积极的反馈或者反驳,我能够提供的内容可能还要超过视频节目。只是在今天的中国活跃的BBS已经不多了,有积极讨论的更少,所以我转入了知识星球,建立了一个门槛不太高的私域社区。欢迎各位来知识星球围观提问,更欢迎各位对我的内容做出尖锐的评价。评论区复制链接到网页好。 @@@

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Leav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