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窃密台积电,作案动机为何?
梳理台积电泄密案资料,推测日企作案动机。
8月5日,台湾媒体联合新闻网报道了台积电泄密案,说台积电的2纳米关键技术资料被窃取,涉案人员被逮捕,台积电正在提起诉讼。台湾媒体起初还试图朝大陆泼脏水,结果发现间谍来自日系东京电子。目前,台湾省当局以及台积电公开披露的案件细节有限,只是说具体犯罪动机还在调查,但该案在网络上能挖掘到的信息已经足够多,足以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台积电目前在台湾省内规划的2纳米晶圆厂有三座,分别在新竹市、台中市和高雄市。其中,新竹宝山的晶圆20厂与高雄22厂都是2022年动工建设的,目前都在产线调试阶段,计划在今年下半年量产。台中晶圆25厂计划在今年年底动工,2028年投产。这次泄密案就发生在新竹20厂。
晶圆厂高度分工,每个产线上的员工只能接触到非常有限的资料。与此同时,晶圆厂有严密的安检措施。正常情况下,如果有员工想从产线上窃取情报资料,只能靠大脑记忆。所以在过去,半导体同行想要获取台积电的技术情报,主要途径是挖人。但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台积电不得不启用远程办公,这就是保密措施出现了漏洞。
台积电工程师在远程办公时,虽然用的都是公司统一配发的笔记本电脑来登录内网,操作会有留痕,但这防不住员工用手机拍摄电脑屏幕,于是就有了这次泄密案。台湾媒体公布了案件侦办过程。台积电在7月例行内部调查时,发现后台记录异常,有员工经常在内网浏览2纳米资料,而且每次浏览的时间都控制在3分钟以内。于是,台积电向台湾省伟高端检察署报案。之后,台伟高检署在7月25日开侦办,到28日收网,前后传讯了6名涉案不深的研发支援部门员工,逮捕了3名涉案核心人员,分别是陈某、吴某、葛某。这三个人是台湾省清华大学校友。案发前,吴某与葛某是台积电在职工程师,而陈某是台积电前任工程师。陈某在2022年底跳槽去了东京电子,在东京电子担任台积电高级营销专员。因此,台伟高检也搜查了东京电子在新竹的办公室。
具体抓捕过程也很有意思。台伟高检在接案之后,由智慧财产检察分数牵头侦办。为了抓现行,办案人员花了数周时间摸排了这三人的活动轨迹以及他们日常接触的人员。随后,指挥调查局的新竹市调查站、自然站与北极站集结秘密布控,甚至监控了新竹高铁站的排班出租车司机。7月底,其中两人在星巴克碰头,现场用笔记本登录内网,正准备用手机拍摄时,调查人员一拥而上,人赃并获。
最初,媒体报道说查出400多张相关照片,后续报道说调查发现超过1000张照片。相关报道没有具体指明是哪两个人,在星巴克接头,合理推测大概率是陈某与吴某。技术间谍在星巴克交换情报,乍一看挺搞笑,但对照这家星巴克的位置,就能发现选择这个作案地点还是比较合理的。这家星巴克位于新竹市关新路,距离台积电晶圆20厂不到3公里。平时跑台积电业务的设备供应商代表以及台积电自己的员工,都常去这家星巴克喝咖啡,经常会出现偶遇打招呼的情况。两个人选在这里碰头,反而不算显眼。
事发后,网上有人善意推测,说这是技术人员与设备供应商的常见私下对接,合理但不合规。不过,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这就是一起商业间谍案。案发后,东京电子光速切割,说绝不容许这类行为。公司已经解雇涉案人员,并会全力配合台方调查。同一时间,媒体报道说陈某坦白,此前他已经将窃取资料交给了他的上级主管了,而另一名涉案人员吴某也被曝光,说最近一年他的钱突然多到了吓到朋友,也不怎么搭理邻里了。
台积电有严重的下班文化,员工普遍每天工作14到16个小时,而吴某最近一年经常准时上下班。吴某的职级是T32,对应年薪大约是300万新台币,结果他在一年内买了2套豪宅,其中一套价值4000多万新台币,光首付就要3000多万。吴某突然拿到这么多钱,肯定不是陈某自掏腰包给的好处费。陈某2022年跳槽到东京电子,说不定就是带着一批台积电资料走的。事后,互联网传闻说台积电可能会连坐五级。
先进制程圈子太小,媒体公开涉案人员姓氏,曝光了职位,这跟开盒没什么区别。稍微搜索就能查实这三个人的身份,分别是陈立明、吴炳俊、柯一平。接下来是作案动机。根据三人履历,结合东京电子的市场情况,可以推测陈立明窃取的大概率是台积电2纳米产线的刻蚀工艺资料。直接目的应该是扩大刻蚀设备的订单。技术层面的操作很可能是利用窃取数据,建立了2纳米刻蚀工艺的统计性工艺控制。
最近天气热,也没法出去玩,吹不到海风就来点海外零食解解馋吧。这是我的小伙伴,咸牧渔的家乡特产,他作为海边长大的土著,对那里的海鲜好吃有专业的判断。这次他向我推荐了来自舟山的咸海哥黄鱼酥与带鱼酥,帮大家实现海鲜自由。原料来自舟山渔场,是精心挑选的黄鱼和带鱼,清油烹饪,油水分离,而且采用独特封鲜工艺,最大限度保留了鱼肉的自然鲜香。黄鱼的特色是外酥里嫩,一口咬下去,牙齿接触到鱼皮上,首先感觉的是酥。咬近许会惊喜的发现,鱼肉质地绵密,一点都不干不柴,反而是咸香鲜美。带鱼更是鲜味炸弹,一口下去仿佛到了海边,就着海风,暴风吸入,酥脆鲜美,根本停不下来。海鲜零食为啥这么多人追捧呢?不紧紧是好吃,关键是营养丰富。每100克黄鱼酥,蛋白质含量高达28.3克,带鱼酥更是达到39.8克。这比很多牛肉干、鸡胸肉都要高。像黄鱼、带鱼这类优质海鲜,富含非常多的健康营养成分,比如DHA、EPA、Omega3脂肪酸,有助于保护心脑血管健康。解馋的同时还能养脑养心。平时追剧、工作、下午茶,来几口都是惬意的享受。欢迎观众老爷们在评论区置顶链接中下单,满满6包,包邮到家,只需69元。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更新的动力。
东京电子窃取台积电数据,直接目的肯定是为了拿到更多的刻蚀设备订单。从涉案人员履历可以看到,这三个人都干过台积电疗愈工程师。陈立明被抓前是东京电子负责对接台积电的刻蚀设备服务专员。吴炳俊在担任疗愈工程师之前,也在台积电做过刻蚀制程工程师。他们最大的交集就在刻蚀工艺。而且陈立明被约谈时已经坦白了,说他窃取资料为的是调整设备性能。
东京电子生产的设备品类几乎覆盖半导体制造的全部流程。东京电子的拳头产品是自动涂胶显影机,在先进制程有垄断地位,销售额占去年公司收入的30%。与此同时,东京电子正在将刻蚀、薄膜沉积、湿法清洗设备作为公司业绩增长的第二曲线。刻蚀机的市场规模要比涂胶显影机高出几倍。东京电子虽然也是第一梯队的供应商,但横向的比较优势不明显,要长期与美国应用材料和美国泛林竞争。
此外,过去十几年,尖端设备供应商与尖端晶圆厂之间发生了主客地位转换。尖端晶圆厂与设备供应商互相依赖,早期的制程工艺主要靠设备供应商来推进,所以核心设备供应商比较强势。现在尖端制程开发已经有了独立的技术逻辑,制程工艺的进步更依赖代工厂。台积电凭借先发优势能锁定最大的利润空间。设备供应商也必须在台积电尖端产线上占坑保卫。尖端制程产线扩建速度慢,一旦工艺确定下来,没占上位置的设备供应商要等很久才会有下一次的导入机会,很容易一步慢,步步慢。所以设备供应商要花更大的力气,才能在尖端制程中导入产品。
但以上这些理由还不足以支撑东京电子冒着巨大风险开战商业间谍活动。供应商直接拍摄内网资料,这在台积电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案例。晶圆厂工程师与供应商私下勾兑是常见情况,而且这个风气就是被台湾半导体圈搞起来的。台积电有考虑供应链弹性,2纳米产线不会只用一家刻蚀机,至少也要有两家作为备选。而且未来几年,台积电2纳米工艺路线还会调整。所以东京电子想要导入刻蚀设备,有足够的机会窗口,只需要动用常规的公关手段,用商务宴请或者回扣返点,就能锁定一部分订单。更何况,对于东京电子来说,设备导入台积电的尖端制程也是极为重要的商业项目,不可能安排一个草台班子去对接。如果没更大的利益驱动,东京电子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
想要搞清楚东京电子更大的利益在哪,首先要看犯案的时间节点。先进制程的研发以20%良率为节点,达到20%就可以宣称研发成功。在研发环节,设备与产线会有磨合的阵痛期。台积电为了加快研发速度,很愿意在这一阶段向供应商提供充分数据,尽快确定研发方向,所以东京电子不需要在研发环节窃取资料,时间也与这次泄密案对不上。
有实力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会针对具体产线的型号设备建立统计性工艺控制,进行虚拟量测,从而提高设备在产线上的表现水平,加速对应工艺环节的良率收敛。过去,建立SPC需要很庞大的数据集。最近几年,随着AI技术发展,小样本数据也可以支撑SPC。有人测试过,将DPC接入TCAD,只用了不到10组数据,就能给出提升半导体器件性能的指导意见。陈立明从台积电内网拍摄的1000多张照片,这些资料放在过去肯定是不够用的,但现在有可能会让东京电子成功建立SPC,而且犯案时间也对得上。
SPC使用的数据彼此之间要有可比性,要有统计意义。这意味着产线工艺路径要基本稳定,大致对应良率20%以上的爬坡阶段,产量每月要有几百几千片。考虑到泄密案集中于过去一年多,这些指标都能对应到台积电晶圆20厂的情况。而且窃取调试过程的资料,设备厂商可以获得有连续变化的数据集,更有利于搭建SPC。有了SPC辅助分析,东京电子能在良率调试进度上大幅领先美国同行,能让自家刻蚀设备在评测中胜出,锁定为台积电扩产优先采购机台。东京电子甚至还可能借此来影响台积电后续刻蚀工艺的决策,进一步加强市场优势。而如果陈立明窃取的数据足以让刻蚀SPC足够精确可靠,东京电子以后还可以将SPC搭载到机台内,卖给其他晶圆厂,比如日本正在开发2纳米制程的Rapidus。
那么东京电子拿到这些资料之后,有没有可能直接打包卖给Rapidus呢?这个可能不能说绝对没有,但概率非常小。Rapidus采用了全单片流程,做一片检查一片,通过逐片改进来迭代良率。工艺节拍与放行流程都与台积电不同,而且不同晶圆厂的Recipe也不同,单个环节的数据没法直接拿去用。陈立明从台积电能窃取到的数据,最多也就是机台UI界面的Recipe数据。这些数据即便打包扔给Rapidus,他们也必须先做一遍数据标定,抵消偏移。这些活必须靠设备供应商才能做。更何况,刻蚀设备内部有几百个传感器,其中一大半都不向晶圆厂开放。就算东京电子愿意把全部传感器数据都开放给Rapidus,他们也不会用。所以,就算东京电子拿到了充分数据,合理方案还是先开发出可靠的SPC,之后再把优化后的设备卖给Rapidus。
顺着这个思路继续发散,理论上,如果东京电子愿意进一步冒险,完全不在乎商誉和诉讼,他们也可以让陈立明窃取产线综合良率数据,之后再把这些资料卖给台积电的客户,比如英伟达。台积电客户有了综合良率资料,就可以估算出2纳米产线的毛利率。这样一来,在后续下订单时就能掌握议价的主动权。但让东京电子来干这种情报贩子的买卖,风险成本远高于收益,所以这种可能性基本也可以排除。因此,陈立明窃取台积电2纳米产线情报,大概率还是给东京电子自己用。
总体来说,这次泄密案对台积电的影响有限。接下来,台积电还要和东京电子长期合作,就算台积电自己不怕事,肯定也不想在面子上弄得太难看。现在台湾省大张旗鼓办案,几乎是与东京电子撕破脸。事情能发展到这一步,直接原因还是台湾省全面升级的技术保密管理措施。2022年,台湾省修订“伪国安法”,14纳米以下的半导体制造技术都被列为核心关键技术,对违反法规的人最高可判处12年有期徒刑以及1亿新台币的罚款。2024年,台湾省又在相关条款中新增了10项保密技术,总数扩大到32项。
台湾省修订“伪国安法”,一方面是与当时拜登政府的小院高墙战略形成联动,另一方面是台湾省自己也有长期焦虑。现阶段,台湾全岛有战略优势地位的企业只剩一家台积电,以至于台积电被台伪政权称为“护国神山”。而随着半导体行业逐步进入后摩尔时代,尖端制程开发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台积电一方面要努力保持领先身位,另一方面要重新寻找后摩尔时代的赛道。谁都无法断言10年后的台积电是否还能高高领先。所以不论是台伪政权还是台积电,都有充分动机加强技术保密管理。在台伪政权修订“伪国安法”之后,台积电即便不想和设备主供厂商闹得太难看,也必须严格执行法条,否则台积电自己也成了从犯。过去,台积电对于产线工程师与供应商的私下勾兑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现在都要提起管理,从严处理。这次泄密的3人就是撞枪口被抓的典型,成了修订法条的首案。
好,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最后,再次恳请观众老爷们多多支持,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