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见】以色列钻地弹“斩首”?胡塞高层“团灭”?别被骗了
并非钻地弹,也没让胡塞武装“伤筋动骨”。
以色列用钻地弹斩首,胡塞高层团灭?别被网多端子骗了,以色列这次用的不是钻地弹。胡塞武装核心领导层受到的打击也很有限。
8月24日与28日,以色列对也门首都萨那市发起了两轮空中打击。24日,以色列空军出动了12架战机空袭萨那市,袭击目标包括废弃总统府附近的军事基地,两座发电厂以及一座燃油库,总计投放了35枚炸弹。作为反击,胡塞武装向以色列投放到自杀式无人机,发射了一枚安装集束弹头的弹道导弹。
以军24日打击的目标都在萨那市人口稠密区,爆炸现场很容易被当地居民拍摄到。目前互联网上绝大多数视频、照片拍摄的都是24日空袭现场,尤其是发生火灾的燃油库。这一点也可以用天气情况来验证。萨那市23日刚结束连续多日的强降雨,市区还出现了洪水。24日天气较为阴沉,街道潮湿,符合这一特征的影像资料基本可以断定是24日空袭。有自媒体因为混淆了两次打击,以为以色列是在斩首的同时还轰炸了发电厂。于是就展开联想,认为这是以色列想让医院停电,从而阻止医院抢救胡塞武装领导人。
第二轮打击时间是在8月28日,打击目标是萨那市南部古村贝特巴乌斯的一座别墅。萨那市当天是晴天,由于这次袭击目标距离市区比较远,现场影像资料比较少。当地有市民声称听到了14次爆炸声,于是部分自媒体就起标题,说以色列用十架战机投放十枚钻地弹进行斩首。以军没有公开28日空袭的具体画面,但公开了24日战机的出动影像。由于两次空袭的任务剖面相似,因此28日空袭的战术组织细节可以参照24日的空袭。
从视频画面中可以看到,24日执行打击任务的主要是以色列空军F-15I战机。主挂载弹药是GBU-31系列的EB炸弹,用的是2000磅的MK-84弹体,每架F-15I挂载三到四枚。28日袭击规模比24日要小很多,可能只出动了四到六架战机。以色列28日空袭的是别墅,不是地下岩体,使用钻地弹反而会影响杀伤效果。有军事自媒体已经查到24日以军使用的是GBU-31系列的制导炸弹,然后就直接判断两轮袭击用的都是钻地弹。GBU-31的确有两个钻地弹型号,但使用的是BLU-109弹体,不是MK-84。
根据以军24日战机起飞画面,结合以空军的部署情况可以推断,执行空袭任务的是以色列哈策利姆空军基地的铁锤中队。在此基础上,很容易推断出以军空袭任务的飞行路径。以色列战机起飞后,要向南穿越亚喀巴湾进入红海,之后再从也门西侧入侵突袭,作战距离大约2200公里。由于带弹量较大,没有加挂副油箱,战机飞往也门的过程中,要在红海上空进行两次空中加油。返程时至少也要再加一次油,整个空袭行动要持续五个多小时。
28日以军实施斩首行动时,胡塞武装有十几名政府高官正在别墅里开会。前面提到以军空袭往返全程要五个多小时,单程要飞近三个小时。这意味着打击时间窗口非常窄,大概率在会议召开之前,以色列空军就已经起飞了。等情报人员确认目标都到场后,战机才获得最终行动许可,从红海上空实施突袭。考虑到空袭行动至少还需要提前十几个小时部署,这说明以色列的情报机构早就知道胡塞武装要召开这次会议。
以色列能够提前知道会议情况,一方面是靠情报机构渗透,另一方面也是胡塞武装行政官僚的活动太有规律。胡塞武装核心人员行踪高度保密,经常游走于不同掩体。领导人胡塞要靠讲话录像来向行政部门传达指示,行政官僚要集体观看胡塞讲话。这次会议召开时,刚好电视台在播放胡塞讲话。胡塞武装总理与十几名部长,很可能是首先学习交流了胡塞讲话,之后又复盘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然后就被以色列空袭了。
目前胡塞武装已经确认12名官员死亡,除了总理拉哈韦、总理幕僚长库布西、内阁秘书阿马迪,还包括九名内阁部长。分别是外交部长、信息部长、体育部长、能源部长、司法部长、农村发展部长、农业部长、文化部长、社会事务部长、贸易与工业部长。此外,交通部长与教育部长受伤,正在医院治疗。胡塞武装在空袭后的第一时间,就安排副总理穆夫塔赫接替了总理职位。在空袭第二天的29日,胡塞武装为遇难高官举办了隆重的葬礼,棺椁覆盖着国旗,被抬过萨那市七十广场,之后送往清真寺进行祷告。31日,胡塞武装闯进联合国在萨那的办事处,拘捕了至少11名联合国工作人员。
以军斩首胡塞武装的总理以及九名部长,换成一般国家肯定会造成政治空窗,但胡塞武装不一样。这次行政斩首对胡塞武装的影响虽然不算小,但还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程度。这是因为胡塞武装的行政系统在整个组织架构中属于最外层的壳子。
胡塞运动兴起于上世纪也门宰德派复兴与反瓦哈比浪潮。从80年代开始,胡塞家族通过青年信仰者夏令营,扩大基层影响力,与名门望族通婚,在萨达地区逐步具备了社会动员力。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胡塞家族高举反美反以旗帜,公开反对萨利赫政权。2004年,侯赛因·胡塞发起武装独立,在与也门政府军交战中阵亡。从此,胡塞组织正式武装化,与政府军连续打了六次萨达战争。最初只能打小规模游击战,到后来已经能围攻政府军成建制的旅级单位。2011年,阿拉伯之春蔓延到也门,萨利赫被迫下台,将权力移交给副总统哈迪。哈迪上台后,不断清洗萨利赫残余势力。萨利赫干脆直接倒戈,在2014年与胡塞武装结盟,共同反攻也门政府,将哈迪赶出了首都。2015年,胡塞武装宣布解散议会,颁布新宪法,以政府形式接管也门核心地区。
现在胡塞武装的组织架构,核心仍然是胡塞家族及其亲族关系网。第二层是革委委员会与各级监督员,负责衔接核心层与外层,掌握行政实权。之后的第三层才是各级行政官僚。部长级会议的职能是执行和落实。以色列这次斩首,打掉的是胡塞最外层的行政门面,原本就是随时可以替换的官员。胡塞武装实际军政权力链条并没有被破坏。
对胡塞而言,声援加沙、惩罚以色列,加强与伊朗的战略捆绑,一方面能够增加国际事务的谈判筹码,争取早日获得国际承认与合法地位。另一方面也能持续巩固内部动员机制,同时获得外部军事与经济支援。对以色列而言,与胡塞交互,在情报获取与武力投送方面的成本都太高,没法组织持续高烈度的袭击。因此,眼下不论是胡塞武装还是以色列,都只能用回合制的方式互相攻击,彼此都很难用一两次袭击来给对方造成长期影响。总的来说,以色列这次斩首有震慑效果,但效果有限。除非以色列持续对胡塞武装行政高官进行斩首,否则连胡塞武装组织架构的最外层都很难破坏。
好,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我们下期再见。